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练和集中,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归有光在文中抒发的情感又是在学生潜意识中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更可以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
我在教学中积极践行新课程“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一、强化朗读,整体感知。
因文言文脱离了现实的语用环境,且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感情,所以学生必须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整体感知也是细部探究的前提与基础。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电视散文《情归项脊轩》视频片段,让学生自由欣赏,把学生带入《项脊轩志》所描绘的意境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接着出示如下两个问题:(1)文章的文体“志”也就是“记”,属记事类,归有光在《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请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简要的结构提纲。(2)文中记述的均是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请用笔圈点深深地打动了自己的句子。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领略文章情感。两个问题的提出可使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并进行积极思考,意在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为后面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注意加强诵读指导并配乐范读,引情入境。通过范读,将文章的内蕴和深厚感情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达给学生。
在这一环节中,我坚持以读促感悟、促品评,将朗读贯彻课堂始终。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更是深刻品味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
二、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为确保自主学习的效果,我提出如下问题,并要求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
(1)项脊轩是一间破、漏、小、暗的房间,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为什么作者要大书特书呢?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过渡句,归有光对什么感到“悲”呢?
(3)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感受最深的细节,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感情,是归有光文章的一大特色,本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
本环节采用了发现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确保合作探究活动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在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探究。要求:每组确定组长、记录人和发言人;围绕问题,畅所欲言,集体探究,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这些要求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
接着,让各小组在班上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并明确发言要求: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并做好笔记;不作重复内容发言,只补充不同意见。这一环节可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分享意识。我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作适当评价,并对探究问题进行补充和概括。
四、联系现实,进行写作。
通过前面对课文的阅读和感悟,学生已初步理解了《项脊轩志》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家庭的变迁之感,由此学生自然会回忆起自己与作者相同或相近的情感历程。这时不妨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练笔。
我出示作文练习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作文片段,用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在学生写作活动完成后,我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作文,并进行全班交流和评价。
五、课外积累,迁移拓展。
学生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宜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读写活动:一是课外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并做读书笔记;二是将《江城子》和《项脊轩志》回忆亡妻一节作比较,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这一活动的设计既加强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积累,同时亦可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总之,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感情表达的理解,并使其受到感染。而这些恰恰是唤醒学生“读者意识”、自主表达的关键。水到渠成地提出的写作要求,不仅满足了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也践行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的要求,使学生读有所悟,写有所获。
(作者单位:株洲市九方中学)
我在教学中积极践行新课程“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一、强化朗读,整体感知。
因文言文脱离了现实的语用环境,且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感情,所以学生必须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整体感知也是细部探究的前提与基础。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电视散文《情归项脊轩》视频片段,让学生自由欣赏,把学生带入《项脊轩志》所描绘的意境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接着出示如下两个问题:(1)文章的文体“志”也就是“记”,属记事类,归有光在《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请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简要的结构提纲。(2)文中记述的均是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请用笔圈点深深地打动了自己的句子。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领略文章情感。两个问题的提出可使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并进行积极思考,意在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为后面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注意加强诵读指导并配乐范读,引情入境。通过范读,将文章的内蕴和深厚感情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达给学生。
在这一环节中,我坚持以读促感悟、促品评,将朗读贯彻课堂始终。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更是深刻品味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
二、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为确保自主学习的效果,我提出如下问题,并要求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
(1)项脊轩是一间破、漏、小、暗的房间,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为什么作者要大书特书呢?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过渡句,归有光对什么感到“悲”呢?
(3)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感受最深的细节,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感情,是归有光文章的一大特色,本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
本环节采用了发现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确保合作探究活动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在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探究。要求:每组确定组长、记录人和发言人;围绕问题,畅所欲言,集体探究,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这些要求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
接着,让各小组在班上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并明确发言要求: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并做好笔记;不作重复内容发言,只补充不同意见。这一环节可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分享意识。我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作适当评价,并对探究问题进行补充和概括。
四、联系现实,进行写作。
通过前面对课文的阅读和感悟,学生已初步理解了《项脊轩志》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家庭的变迁之感,由此学生自然会回忆起自己与作者相同或相近的情感历程。这时不妨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练笔。
我出示作文练习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作文片段,用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在学生写作活动完成后,我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作文,并进行全班交流和评价。
五、课外积累,迁移拓展。
学生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宜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读写活动:一是课外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并做读书笔记;二是将《江城子》和《项脊轩志》回忆亡妻一节作比较,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这一活动的设计既加强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积累,同时亦可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总之,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感情表达的理解,并使其受到感染。而这些恰恰是唤醒学生“读者意识”、自主表达的关键。水到渠成地提出的写作要求,不仅满足了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也践行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的要求,使学生读有所悟,写有所获。
(作者单位:株洲市九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