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有幸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目睹了余映潮老师的课堂风采。余老师的课堂,铅华洗尽,清水芙蓉,行云流水,高潮迭起,处处洋溢着对文本、语言的痴情与爱恋。
余老师执教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气势磅礴,画面壮美。在“练习朗读”板块,余老师根据词的意境,给学生提出了很细化、立意很高的朗读建议:1.读出字词句的力度;2.读出若干字的长度;3.读出几个句子的高度。荧屏上这一行行字似一束束闪光刹那间射进我的脑海,我暗暗赞叹:没有高深的文化底蕴,没有对文本的大彻大悟,便没有这样精妙的建议。接下来的分层朗读指导更让我领略到了余老师的大师风范:
1.读出字词句的力度。
(教师示范读两三句,学生齐读上阕)
2.读出若干字的长度,如:“望”、“惜”、“须”、“妖娆”、“俱”、“数”。
(教师示范指导朗读,学生练习朗读,齐读全词)
3.读出几个句子的高度。
(找出能表现高度的句子,学生齐读下阕,读出高度)
就这三处精美的点拨,每一个步骤完成一方面的任务,给学生一种渐入佳境的朗读感受。学生在吟咏之间领略到“吐纳珠玉之声”,在眉宇之前显露“卷舒风云之色”。能容纳2000多人的礼堂,座无虚席,人们都沉浸在这雄浑豪放的琅琅书声中,听着学生一遍胜似一遍的朗读,体会着壮美雄浑的意境,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雄浑而又娇艳的北国雪景,一节课不知不觉就陶醉而过,美不胜收。这正体现了余老师所说的“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非朗读不足以表达其音韵之美,非朗读不足以感受到其朗朗上口、悦耳动人的魅力”。
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朗读似乎成为了走过场,自己只是满足于读溜读熟,或者蜻蜓点水般提出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多方面的要求,从未给学生如此细腻的指导,至于是否有感情,怎样就算是有感情,一直就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究其原因是自己没有深入其中,没有感受到文本的不寻常之美,因而难以解读出其蕴含的感情。如此说来,学生朗读进入不了情景,实在是教师之过。
培训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浏览了“语文潮”网,在余老师的课堂实录中徜徉了一番。灵动多姿的朗读指导纷至沓来,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令我目不暇接,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夏天也是好天气》中有声有色的说读,《济南的冬天》中富于个性的学读,《口技》中深入浅出的品读,《狼》中的评读,《秋魂》中思维飞扬的写读,《散步》《紫藤萝瀑布》中诗意的读……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朗读不再仅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的阅读方法,更是强调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因此,朗读还是生动的课中活动。从教学目的出发,可以设计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表演性朗读等课中活动。
余老师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他的课堂上,美轮美奂的课堂活动,无不燃烧着师生欣赏课文的一片热情,学生的吟咏之声就像一片片娇艳的花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轻轻飘落,点缀在课文教学的小路上,构成美好的教学风景。
这次学习活动我获益匪浅,我想,余老师就如一位花的使者,无论走到哪里都将“朗读”这朵奇葩撒播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心田,促使我们去追寻语文教学艺术之尽善尽美。在自己的课堂上,我正努力着,实践着,我也要将课堂中的”朗读”演绎得摇曳多姿。
(作者单位:平度市郭庄中学)
余老师执教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气势磅礴,画面壮美。在“练习朗读”板块,余老师根据词的意境,给学生提出了很细化、立意很高的朗读建议:1.读出字词句的力度;2.读出若干字的长度;3.读出几个句子的高度。荧屏上这一行行字似一束束闪光刹那间射进我的脑海,我暗暗赞叹:没有高深的文化底蕴,没有对文本的大彻大悟,便没有这样精妙的建议。接下来的分层朗读指导更让我领略到了余老师的大师风范:
1.读出字词句的力度。
(教师示范读两三句,学生齐读上阕)
2.读出若干字的长度,如:“望”、“惜”、“须”、“妖娆”、“俱”、“数”。
(教师示范指导朗读,学生练习朗读,齐读全词)
3.读出几个句子的高度。
(找出能表现高度的句子,学生齐读下阕,读出高度)
就这三处精美的点拨,每一个步骤完成一方面的任务,给学生一种渐入佳境的朗读感受。学生在吟咏之间领略到“吐纳珠玉之声”,在眉宇之前显露“卷舒风云之色”。能容纳2000多人的礼堂,座无虚席,人们都沉浸在这雄浑豪放的琅琅书声中,听着学生一遍胜似一遍的朗读,体会着壮美雄浑的意境,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雄浑而又娇艳的北国雪景,一节课不知不觉就陶醉而过,美不胜收。这正体现了余老师所说的“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非朗读不足以表达其音韵之美,非朗读不足以感受到其朗朗上口、悦耳动人的魅力”。
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朗读似乎成为了走过场,自己只是满足于读溜读熟,或者蜻蜓点水般提出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多方面的要求,从未给学生如此细腻的指导,至于是否有感情,怎样就算是有感情,一直就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究其原因是自己没有深入其中,没有感受到文本的不寻常之美,因而难以解读出其蕴含的感情。如此说来,学生朗读进入不了情景,实在是教师之过。
培训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浏览了“语文潮”网,在余老师的课堂实录中徜徉了一番。灵动多姿的朗读指导纷至沓来,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令我目不暇接,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夏天也是好天气》中有声有色的说读,《济南的冬天》中富于个性的学读,《口技》中深入浅出的品读,《狼》中的评读,《秋魂》中思维飞扬的写读,《散步》《紫藤萝瀑布》中诗意的读……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朗读不再仅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的阅读方法,更是强调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因此,朗读还是生动的课中活动。从教学目的出发,可以设计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表演性朗读等课中活动。
余老师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他的课堂上,美轮美奂的课堂活动,无不燃烧着师生欣赏课文的一片热情,学生的吟咏之声就像一片片娇艳的花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轻轻飘落,点缀在课文教学的小路上,构成美好的教学风景。
这次学习活动我获益匪浅,我想,余老师就如一位花的使者,无论走到哪里都将“朗读”这朵奇葩撒播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心田,促使我们去追寻语文教学艺术之尽善尽美。在自己的课堂上,我正努力着,实践着,我也要将课堂中的”朗读”演绎得摇曳多姿。
(作者单位:平度市郭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