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普遍采用“上课教条条,下课背条条,练习抄条条,考试考条条”为特征的“应考型”教学方式,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注重改进教学方式和丰富教学内容, 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
1.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就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很直接地问:什么是“一国两制”?他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义?这些问题尽管重要但过于直接、平淡、无味,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若能变换角度投石问路,巧问效果会更好。比如,大家可否知道现在我们中国大陆实行的社会制度和香港、澳门及台湾实行的社会制度是否一样?怎么不一样?这种制度的差异会影响我国的统一大业吗?为什么?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在教师层层设问之下,学生就会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吸引住并且会积极地查阅教材或联系实际作分析说明。这时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需要解决或弄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
政治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知识链接”与“专家点评”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比如在教授“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题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民族精神作用的认识,我们教师可以穿插并用好教材中的“大庆精神”“钱学森的故事”的资料。想一想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让学生“动”起来,这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会具有较强的诱惑力。穿插这样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它将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忽略了这些环节,而应相应地加以引导、因地制宜。
二、转变教学模式,善用观察发现法教学
观察发现法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提问题,找规律,推逻辑;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品质。这是本教学方式创新学习的价值追求。在此环节,教师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诱导质疑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地去分析与思考,允许对现有结论的怀疑与否定。鼓励求异,就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打破常规,敢于超越。就质疑求新的方法而言,一般可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递进思维方法进行。质疑求新的“抓手”,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利用课本中有关思考题质疑;引导学生在新知旧识的综合、比较中质疑;将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综合,从中质疑;联系当今社会热点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展开质疑。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积极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赋予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外在表现形式。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详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便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实现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学信息反馈、分析、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确实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还要努力掌握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要关注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艺术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吃透教材内容,把握重点、难点,清理教材脉络,教师利用多媒体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政治知识寓于趣味的活动之中,亲身体验,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时代性为一体的新兴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政治课教学模式的一场重大改革,利于克服教材的滞后性这一弱点。
诚然,教有定则,教无定法。但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和本学科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符合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一、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
1.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就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很直接地问:什么是“一国两制”?他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义?这些问题尽管重要但过于直接、平淡、无味,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若能变换角度投石问路,巧问效果会更好。比如,大家可否知道现在我们中国大陆实行的社会制度和香港、澳门及台湾实行的社会制度是否一样?怎么不一样?这种制度的差异会影响我国的统一大业吗?为什么?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在教师层层设问之下,学生就会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吸引住并且会积极地查阅教材或联系实际作分析说明。这时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需要解决或弄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
政治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知识链接”与“专家点评”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比如在教授“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题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民族精神作用的认识,我们教师可以穿插并用好教材中的“大庆精神”“钱学森的故事”的资料。想一想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让学生“动”起来,这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会具有较强的诱惑力。穿插这样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它将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忽略了这些环节,而应相应地加以引导、因地制宜。
二、转变教学模式,善用观察发现法教学
观察发现法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提问题,找规律,推逻辑;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品质。这是本教学方式创新学习的价值追求。在此环节,教师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诱导质疑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地去分析与思考,允许对现有结论的怀疑与否定。鼓励求异,就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打破常规,敢于超越。就质疑求新的方法而言,一般可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递进思维方法进行。质疑求新的“抓手”,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利用课本中有关思考题质疑;引导学生在新知旧识的综合、比较中质疑;将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综合,从中质疑;联系当今社会热点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展开质疑。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积极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赋予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外在表现形式。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详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便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实现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学信息反馈、分析、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确实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还要努力掌握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要关注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艺术性和实效性;要深入吃透教材内容,把握重点、难点,清理教材脉络,教师利用多媒体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政治知识寓于趣味的活动之中,亲身体验,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时代性为一体的新兴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政治课教学模式的一场重大改革,利于克服教材的滞后性这一弱点。
诚然,教有定则,教无定法。但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和本学科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符合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自我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