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在高校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待提高,学生的体育观念也比较单薄,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观念和与体育锻炼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G807.4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能逃课就逃课了,也不经常参加高校组织的“阳光体育”活动,从而导致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比较低下。同时,在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教学中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分析
(一)个体态度与行为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得知,“态度”就是个体对外在存在事物或现象,所反应出来的状态,这种反应状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状态持续时间比较长。所以,可以将“态度”看作是由个体认知、个体情感和个体行为意象组合而成的,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内在结构性影响因素。“态度”属于个体反应与外界环境影响之间的中介,一般来说,个体受到外界刺激发出相应的反应,通常都是要经过个体“态度”的调节。在心理学理论中指出,构成“态度”的三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协调的,但是,在个体实际的生活活动中,这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却并不能很好的协调起来。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个体的情感与行为意象之间的关联性既高于个体认知与个体情感之间的相关性,又高于个体认知与个体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个体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个体情感、个体行为意象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小。同时,个体的态度与个体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个体的态度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态度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个体的行为主要是由于个体对某一种事物产生需求或者动机了,才会发生个体行为的。所以说,由于大学生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也会不一样,而且不同的体育锻炼态度,所产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引导,激发大学生潜在的体育锻炼需要,“需要”是个体头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所做出的反应,当个体身体素质比价低下时,个体就会对自身的体能的期望产生不平衡状态,激发学生个体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改善自身的身体素质。
(二)个体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主要是指行为主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并持续性从事某一种行为的主观态度和心理状态,“动机”是行为个体为了满足个体客观需求的一种主观反映。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会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着个体的体育锻炼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显示,个体的动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认知。在自我效能理论中指出,个体行为结果因素可以转化为影响个体行为的先行因素,属于个体的内在机制,激发个体的自我效能,就能有效的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对体育活动参与、投入的程度。因此,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正确预测大学生个体的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改善大学生个体的体育活动状态,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还要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时间,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个体的体育锻炼意识
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显示,“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对某一事物产生的兴趣,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体育意识主要是指大学生个体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锻炼有了新的认知,会主动参与到体育竞赛和体育锻炼活动中。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在相关的数据中找出大学生的行为意识,在实际的体育锻炼活动中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时间和空间。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持续召开,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所带来的重要作用。此外,当代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变多,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却是十分有限的,当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明显增强,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却不及个体认知,这也就说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并不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与体育锻炼行为。
二、体育教学中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分析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大学教育阶段,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体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体育教育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等。在这些客观因素中,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由于大学生的内外激励不足,导致大学生群体锻炼意识不强,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其次,环境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影响因素,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体育锻炼氛围,很难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学生体育锻炼的效率不高。再次,社会因素中,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开展不到位,学生接触体育锻炼的机会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教学因素中,主要是高校的体育锻炼场地有限,体育器材缺乏,这也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而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国家对高校体育锻炼投入的资金,资金投入比率小,也会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可以知道,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较明显,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也是不一样的,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主观影响因素,一种是客观影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对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張锦慧.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2]贾进社.西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1).
[3]杨海鹏.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
[4]王胜超.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7).
[5]杨万程,王东蕾,陶瑞.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21).
作者简介
张卫东(1968.2--)男,河南郑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研究领域:学校体育.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G807.4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能逃课就逃课了,也不经常参加高校组织的“阳光体育”活动,从而导致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比较低下。同时,在高校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教学中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分析
(一)个体态度与行为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得知,“态度”就是个体对外在存在事物或现象,所反应出来的状态,这种反应状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状态持续时间比较长。所以,可以将“态度”看作是由个体认知、个体情感和个体行为意象组合而成的,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内在结构性影响因素。“态度”属于个体反应与外界环境影响之间的中介,一般来说,个体受到外界刺激发出相应的反应,通常都是要经过个体“态度”的调节。在心理学理论中指出,构成“态度”的三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协调的,但是,在个体实际的生活活动中,这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却并不能很好的协调起来。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个体的情感与行为意象之间的关联性既高于个体认知与个体情感之间的相关性,又高于个体认知与个体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个体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个体情感、个体行为意象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小。同时,个体的态度与个体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个体的态度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态度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个体的行为主要是由于个体对某一种事物产生需求或者动机了,才会发生个体行为的。所以说,由于大学生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也会不一样,而且不同的体育锻炼态度,所产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引导,激发大学生潜在的体育锻炼需要,“需要”是个体头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所做出的反应,当个体身体素质比价低下时,个体就会对自身的体能的期望产生不平衡状态,激发学生个体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改善自身的身体素质。
(二)个体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主要是指行为主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并持续性从事某一种行为的主观态度和心理状态,“动机”是行为个体为了满足个体客观需求的一种主观反映。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会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着个体的体育锻炼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显示,个体的动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认知。在自我效能理论中指出,个体行为结果因素可以转化为影响个体行为的先行因素,属于个体的内在机制,激发个体的自我效能,就能有效的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对体育活动参与、投入的程度。因此,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正确预测大学生个体的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改善大学生个体的体育活动状态,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还要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时间,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个体的体育锻炼意识
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显示,“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对某一事物产生的兴趣,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体育意识主要是指大学生个体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锻炼有了新的认知,会主动参与到体育竞赛和体育锻炼活动中。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在相关的数据中找出大学生的行为意识,在实际的体育锻炼活动中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时间和空间。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持续召开,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所带来的重要作用。此外,当代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变多,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却是十分有限的,当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明显增强,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却不及个体认知,这也就说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并不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与体育锻炼行为。
二、体育教学中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分析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大学教育阶段,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体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体育教育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等。在这些客观因素中,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由于大学生的内外激励不足,导致大学生群体锻炼意识不强,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其次,环境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影响因素,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体育锻炼氛围,很难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学生体育锻炼的效率不高。再次,社会因素中,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开展不到位,学生接触体育锻炼的机会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教学因素中,主要是高校的体育锻炼场地有限,体育器材缺乏,这也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而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国家对高校体育锻炼投入的资金,资金投入比率小,也会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可以知道,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较明显,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也是不一样的,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主观影响因素,一种是客观影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对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張锦慧.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9).
[2]贾进社.西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1).
[3]杨海鹏.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
[4]王胜超.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7).
[5]杨万程,王东蕾,陶瑞.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21).
作者简介
张卫东(1968.2--)男,河南郑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研究领域: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