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广州市番禺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番禺区特殊教育工作也逐渐备受重视。特殊教育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窗口,离开特殊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教育的普及、优质和均衡。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创办于1997年,是番禺区唯一一所以招收听障和智障两类残障儿童、青少年为主的全寄宿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区域里的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让特殊孩子平等地融入社会
1. 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落实每一个孩子的IEP教学计划。番禺培智学校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零拒绝”的招生原则。随着社会的变化,学校近年来招收的学生类别主要有听障、中重度智障、情障、脑瘫、自闭症、多动症乃至多重残障等。曾经以轻、中度智障学生为主而开展的分科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再适应目前的生源情况。在这个背景下,学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以满足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学校依次尝试了单元教学、戏剧教学、奥尔夫教学、主题教学、核心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和手段,分阶段推动个别化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近年来,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实施了IEP教学。每学期学校都要为每个学生制订一次IEP教学计划。IEP教学计划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分别从课程入手,结合课程的几大领域,逐一进行评量,然后根据评量结果,由包括家长在内的评估团队为孩子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再分别由教师团队、家长等人员共同将IEP目标逐一落实,为每个孩子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合作课程有效实施,学校教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2015-2017年,学校构建完善番禺培智学校家校合作体系,开发家长学校课程《番禺培智学校家校合作手册》等。
(1)课程形式多样。集中学习:集体上课、讨论、交流经验;分散自习:组织学习材料,家长利用空闲时间自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努力提高办學效益。
(2)时间安排保障。每月学校利用一个周五上午组织一次家长集中学习或交流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家长参与的教学统整活动;各年级每学期分别组织至少一次主题亲子活动;各班级都要召集全体家长分批进行个别化教育的交流访谈(IEP评量);学期初和学期末,学校、年级开家长会时安排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等。
(3)活动场所充裕。除学校的阶梯会议室为大型授课课室之外,学校的运动场、律动室、心理室、个训室、班级教室等都可作为家长学校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让学校每一个功能室都成为可学可教的场所。
(4)教师专业精准。以学校领导、年级组长、专业组长为家长学校的班主任和教师,共设五个专业小组:沟通训练小组、行为支持小组、运动与动作小组、艺术治疗小组、心理治疗小组。其中沟通训练小组、行为支持小组的专业教师都是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特教中心专业小组核心成员。2016年7月、11月学校分别派出中层行政人员、年级组长等参加了全国家长学校第三期、第五期骨干教师培训。
3. 特殊教育学校推进融合社区教育,帮助特殊孩子尽早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才是教育发展的最好模式。大多数学校对于学校和家庭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但往往忽略学生社会交往的学习与参与。在这一方面,番禺培智学校根据学生社区参与能力严重缺乏这一特点,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对学校学生社区参与进行探索与实践。学校把学生社区参与活动列入日常教学中,根据课程要求,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参与体验,亲身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从而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如到商场购物、餐馆就餐、游乐场游玩、坐公交车、银行存储、医院就医等等。通过这种真实的社区教育,让社会大众对特殊孩子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接纳包容的积极态度。
二、创新服务特殊孩子的机制
1. 特殊教育学校协助所在地方教育部门成立“番禺区随班就读指导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我国特殊教育的办学体系是: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支持,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为了本区域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更多适宜服务,学校协同区教育局的教学研究室成立“番禺区随班就读指导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简称“中心”),同时设一名专职的、专业的特教教研员,由其具体跟进“中心”各项业务管理工作,搭建全区特教教研平台,打破特教教研孤军奋战的现状,全面提升特教教师的各项专业技能。
以下为“中心”组织架构:
从图表可以看出,区随班就读指导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将组建一支由行政代表和专家成员构成的总督导组,在这个总督导组下面再分成课程与评估组、办公室、巡回指导组、培训组四个分工不同的职能小组,共同推进和指导整个区域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总督导组具体负责研制督导计划,从面上进行统筹安排各职能小组的人力资源,协调并指导各小组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2. 特殊教育学校送教普通学校,让随班就读学生享有更优质的个别化教育。为了有效开展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的教育辅导工作,特殊学校还要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主要针对有严重干扰正常教学的个案)设立专门的特教助理,由区教育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或培智学校对特教助理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培训。
3. 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实现普通和特殊儿童和谐共赢发展。特殊学校主动与普通学校联合开展各种融合活动,让普通和特殊儿童通过活动相互认识了解,在活动中培养彼此接纳和包容的态度,实现和谐、共赢发展。
一、让特殊孩子平等地融入社会
1. 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落实每一个孩子的IEP教学计划。番禺培智学校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零拒绝”的招生原则。随着社会的变化,学校近年来招收的学生类别主要有听障、中重度智障、情障、脑瘫、自闭症、多动症乃至多重残障等。曾经以轻、中度智障学生为主而开展的分科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再适应目前的生源情况。在这个背景下,学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以满足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学校依次尝试了单元教学、戏剧教学、奥尔夫教学、主题教学、核心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和手段,分阶段推动个别化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近年来,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实施了IEP教学。每学期学校都要为每个学生制订一次IEP教学计划。IEP教学计划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分别从课程入手,结合课程的几大领域,逐一进行评量,然后根据评量结果,由包括家长在内的评估团队为孩子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再分别由教师团队、家长等人员共同将IEP目标逐一落实,为每个孩子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合作课程有效实施,学校教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2015-2017年,学校构建完善番禺培智学校家校合作体系,开发家长学校课程《番禺培智学校家校合作手册》等。
(1)课程形式多样。集中学习:集体上课、讨论、交流经验;分散自习:组织学习材料,家长利用空闲时间自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努力提高办學效益。
(2)时间安排保障。每月学校利用一个周五上午组织一次家长集中学习或交流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家长参与的教学统整活动;各年级每学期分别组织至少一次主题亲子活动;各班级都要召集全体家长分批进行个别化教育的交流访谈(IEP评量);学期初和学期末,学校、年级开家长会时安排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等。
(3)活动场所充裕。除学校的阶梯会议室为大型授课课室之外,学校的运动场、律动室、心理室、个训室、班级教室等都可作为家长学校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让学校每一个功能室都成为可学可教的场所。
(4)教师专业精准。以学校领导、年级组长、专业组长为家长学校的班主任和教师,共设五个专业小组:沟通训练小组、行为支持小组、运动与动作小组、艺术治疗小组、心理治疗小组。其中沟通训练小组、行为支持小组的专业教师都是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特教中心专业小组核心成员。2016年7月、11月学校分别派出中层行政人员、年级组长等参加了全国家长学校第三期、第五期骨干教师培训。
3. 特殊教育学校推进融合社区教育,帮助特殊孩子尽早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才是教育发展的最好模式。大多数学校对于学校和家庭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但往往忽略学生社会交往的学习与参与。在这一方面,番禺培智学校根据学生社区参与能力严重缺乏这一特点,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对学校学生社区参与进行探索与实践。学校把学生社区参与活动列入日常教学中,根据课程要求,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参与体验,亲身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从而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如到商场购物、餐馆就餐、游乐场游玩、坐公交车、银行存储、医院就医等等。通过这种真实的社区教育,让社会大众对特殊孩子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接纳包容的积极态度。
二、创新服务特殊孩子的机制
1. 特殊教育学校协助所在地方教育部门成立“番禺区随班就读指导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我国特殊教育的办学体系是: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支持,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为了本区域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更多适宜服务,学校协同区教育局的教学研究室成立“番禺区随班就读指导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简称“中心”),同时设一名专职的、专业的特教教研员,由其具体跟进“中心”各项业务管理工作,搭建全区特教教研平台,打破特教教研孤军奋战的现状,全面提升特教教师的各项专业技能。
以下为“中心”组织架构:
从图表可以看出,区随班就读指导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将组建一支由行政代表和专家成员构成的总督导组,在这个总督导组下面再分成课程与评估组、办公室、巡回指导组、培训组四个分工不同的职能小组,共同推进和指导整个区域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总督导组具体负责研制督导计划,从面上进行统筹安排各职能小组的人力资源,协调并指导各小组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2. 特殊教育学校送教普通学校,让随班就读学生享有更优质的个别化教育。为了有效开展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的教育辅导工作,特殊学校还要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主要针对有严重干扰正常教学的个案)设立专门的特教助理,由区教育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或培智学校对特教助理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培训。
3. 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实现普通和特殊儿童和谐共赢发展。特殊学校主动与普通学校联合开展各种融合活动,让普通和特殊儿童通过活动相互认识了解,在活动中培养彼此接纳和包容的态度,实现和谐、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