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要顶“半边天”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j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芭创意工作坊2010年创立,并于同年春季推出了第一届芭蕾舞晚会。之后,每年都会以不同主题展示中芭团具有标新立异和创造才华的年轻人的芭蕾作品,今年是第五个年头,演出的质量和反响都超过了预期。这样一种蓬勃的令人欣喜的景象已经说明,作为中央芭蕾舞团团长的冯英在当初组建创意工作坊、为团里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这样一个决定是有魄力和预见性的。
  中央芭蕾舞团在成长的55年中有过最辉煌的时代,那时中芭拥有实力雄厚的创作团队,从编舞、作曲、舞蹈、服装设计到舞台美术,都有世人瞩目的大师级人物。比如作曲家杜鸣心,编舞家李承祥、蒋祖慧、王锡贤,舞蹈家白淑湘、赵汝蘅、薛菁华,服装设计师李克瑜,舞美设计师金泰洪,等等等等。随着这些优秀老人的陆续退休,中芭团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创意工作坊的建立就是为了改变中芭团人才断档的困境,使其可持续发展。正如团长冯英所说,要把中芭团在上世纪60、70年代那种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求索意识和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继续发扬光大。而这三种要素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台芭蕾舞剧在经历了50年的风雨之后在今天依然是中芭团巡回演出的代表剧目,它依然给中芭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对今年推出新作的这三位编舞做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现象,虽然他们都是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但他们并不都是芭蕾舞科班出身。费波是现代舞,张镇新是古典舞,只有王思正是正宗。而这三位“出身”不同的年轻编舞在创意工作坊创造出的芭蕾舞剧目,体现出了团长冯英立志将中央芭蕾舞团打造成融汇西方传统芭蕾、前卫舞蹈与东方民族舞元素于一身、开创中芭独具新意的芭蕾舞气象的胆识和决心。


  在三位年轻的编舞者中,费波是最年长的,尽管他像女孩子那样不愿说出自己的年龄而一再强调自己是80后,他也是三位新锐中惟一编导专业毕业的人。费波总是想在名人身上解剖出自己的思想,在2012年中芭创意工作坊第三届晚会上,首次担纲编舞的费波推出芭蕾舞作品《孔子2012》,引起强烈的争议。今年,费波又把手术刀指向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世界著名的经典文学名著,其中的人物和故事世人皆知,要把这样的一部名著改编成费波个人观点表述下的芭蕾舞剧,其难度可想而知。费波说,之所以选择《哈姆雷特》,完全是因为他个人幼年时遭遇的痛苦经历。他想在自己编导的舞剧中表达“失去权力与失去母亲哪一个对人的打击更大”?费波表示,他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不能挑起改编这部世界名著的重担,但他认为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失败是自己收获的最丰厚的财富。无论结果如何,他必须去尝试创新,必须去挑战自己。
  1985年出生的张镇新可谓是幸运儿,从北京舞蹈学院甫一毕业就被中芭团选中作为惟一的一名中国男舞演员推荐到英国阿库·汉姆(Akram Khan)现代舞团。在两年的世界巡演中,张镇新在表演、创作、演出的运作以及舞蹈出品的监制等等方面都获益匪浅,而他自觉意识的舞蹈创作也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芭蕾舞《香莲·赛莲》改编自作家冯骥才的经典文学作品《三寸金莲》,这是张镇新第一次尝试创作芭蕾舞,此前他在创意工作坊推出的舞蹈作品都是现代舞。张镇新说,现代舞的表达方式是抽象的肢体语言,在这样的语境下形成的惯性,在芭蕾舞的编排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将现代舞的元素融入芭蕾舞中,但他必须去做。这是一个人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张镇新说,中芭团为年轻人搭建的创意工作坊让他充分释放出自己的激情,更敢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说,目前中芭团里的演员都是百里挑一,他们的实力与世界级的芭蕾舞演员已无区别。
  王思正是90后,是中芭团最年轻的潜力股编舞后备人员。这位身材条件与芭蕾舞男演员的标准相比有明显差距的小伙子在少儿时代就开始接受芭蕾舞的严格训练,成绩优异的他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直至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令人遗憾的是,王思正的身高发展在大学时期过早停止;令人惊喜的却是,王思正在音乐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才华如同他的芭蕾舞一样优秀。他能进入中芭,领导看中的既有他优秀的芭蕾舞基础,更有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突出才能。在今年的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上,王思正推出基于当代科幻小说《偃师传说》改编的芭蕾舞作品《偃师》。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相传先秦时期周穆王向西巡狩的时候,曾经在遥远的异域遇见过一位奇人名为偃师,他献给周穆王一个比现代机械人还要出色的人偶,这个人偶制作的如同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会跳舞,会唱歌,周穆王大赞偃师制作技艺精湛,于是这份美名与其典故一直流传了下来。后人说道,偃师造人唯难于心,就是说技艺再好,人心难造。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芭蕾舞剧是由中芭团的演员与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合作完成,专业和“非专业”能否配合默契,就要看王思正的了。与王思正交谈,他强调再三的是芭蕾舞的尊严,或者说是舞蹈者的尊严。他说,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舞蹈属于小众艺术,更有人把舞蹈归到为明星伴舞的地位而没有得到尊重,作为芭蕾舞的从业者,他要在目前舞蹈生存艰苦的环境中为舞者争得尊严。

其他文献
Q:很多人想到《我的歌声里》,先想到的是李代沫。  A:对啊,我不排除有人是先听到他唱这首歌。我对他没有太好的印象,是因为我觉得他在占便宜。他在我专辑发行的第四个月,就发行了一张专辑叫《我的歌声里》,可是里面没有一首歌叫《我的歌声里》,我相信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能够看出来,他并不是在做音乐,他就是在占一个便宜。然后我觉得这个人在我的生命里也可以不出现,我相信我音乐的实力,我举个例子,一个爸爸跟一个孩
期刊
崔健吼出《一无所有》的年代已经远去,郑钧唱着“回到西藏”、许巍歌唱“蓝莲花”的年月也已经远去了。  不时有人哀叹国内“新音乐”,更有人叫着“摇滚已死”。那些充满激情的愤怒,理想主义的迷惘,对永无乡的追寻,好似离开了音乐的原野。  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声音,时代新声之后,还会有时代又新声。新一代的年轻歌迷,在迷惘的时候,哼唱的是逃跑计划:“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或者郝云式的闲聊
期刊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汽车奔驰。人们在拥挤的都市中越来越难以贴近大自然。而一个难以贴近大自然的人,一个已经对大自然的美越来越印象化而不是体验化的人,让他去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是很牵强的。于是,把大自然的美送到人们身边便成为了一种更加具体的环保行为。  用工艺激发对自然的爱  「上下」品牌的名称包含着:“承上”而“启下”的意义。品牌从创建初期就确定了自己将日渐式微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保留下来的企
期刊
时间:5月9日-8月3日地点: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1919年3月17日,徐悲鸿去法国留学。当时,《申报》登消息说:“徐悲鸿为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  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时,“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正式对外展出。展览中不仅梳理徐悲鸿在法国创作的脉络,还将展出徐悲鸿先生的四位法国老师(弗朗索瓦·弗拉孟、帕斯卡·达仰—布弗莱、费尔南德·柯罗蒙、保罗·
期刊
作为周大福珠宝第四年度推出的名贵珠宝系列「暹粒.璀璨光映」,这次把设计灵感瞄准了柬埔寨的遗址文化,秀场营造了柬埔寨神庙的神圣与静谧感,让人恍然置身在古墓丽影的拍摄片场。现场播放着讲述高级珠宝制作过程的影片,像是在编织一个更加华丽、遥远的梦。让人不禁探究,除了眼见的璀璨,还有什么隐藏的秘密?  人人都知道周大福以做珠宝起家,这次预览可谓让人体会了华贵珠宝的高级定制范儿,加上周大福本身的资源和深厚的实
期刊
远离熙攘的艺术圈  画马的人很多,李关关笔下的马更像一个美人。作品中的马垂头、凝望,画面上大量的留白让观者总觉得马在若有所思。李关关把颜色降低到最简洁,画面上淡淡的色彩呈现一种宁静。  和笔下的马一样,李关关对语言十分言语吝啬,通常一两句话就结束问答,记者直接说你话好少的时候,她轻笑几声说这已经比毕业之初话多了不少。在80后的艺术家中,她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但她很少主动参与市场,甚至
期刊
BQ:你们觉得你们“新”吗?  毛川:肯定从时间和经验上都是新的,要不然怎么叫新花怒放。新有稚嫩的一面,也有鲜活的一面。稚嫩就是不如老炮们有经验,鲜活就是相对来说更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BQ:你们怎么理解自己的名字——逃跑计划?  毛川:我们原来总是喜欢把逃跑当成一个计划,现在这样说有点太小孩了。逃跑是我们对青春时不懂事和逃避的心态的一种祭奠。逃跑计划就是觉得咱们跑吧,每当痛苦来临的时候。  BQ
期刊
Q = 《北京青年》周刊A =陆毅  做了父亲,心一下子打开了  白色衬衣外套黑色圆领T恤,陆毅的穿着很阳光,脸上的笑容更阳光。认识陆毅十多年了,他的笑容一直没变,笑的时候,眉梢嘴角都写满笑意,带着股纯真。  在去年底BQ红人榜上见过陆毅后,这是第二次见他。问他这几个月在忙什么,他说忙着拍戏。感觉这两年,陆毅拍戏的频率比较密集,继刚刚热映的电影 《英雄之战》后,还有一部他主演的电视剧《宫锁连城》正
期刊
BQ:《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阿肆:当时我在宿舍,下午两三点,晒着太阳,室友打游戏的打游戏,谈恋爱的谈恋爱,睡觉的睡觉。我把脚翘在栏杆上晒脚丫,当时灵感就上来了,然后一个小时就写完了,当时也没有想到这首歌会成为我难以超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所以有时候很伟大的灵感都是一瞬间天时地利人和一起创造出来的,你没有办法预谋。  BQ:你去年十一月辞职了,决定专心做音乐,是《我在人民
期刊
BQ:这次虾米音乐人选送你们登上“新花怒放”演唱会的舞台,对你们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孔阳:我们今年正好都是三十而立,自从发表了《于是我不再唱歌》这首歌之后,我们得到了很多的支持,也让很多人知道了旅行团这个乐队。  BQ:这首歌跟之前的歌不一样在哪里?  孔阳:这一首歌跨越了我们来北京的九年时间,韦伟是在绕着三环小半圈之后写了这首歌,从木樨园走到潘家园,这是小P告诉我们他要离队之后,大家各自回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