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它的历史功绩,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深刻认识和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意义
作为历史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有相似之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万里长征中,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各种挫折后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找到了一个转折点,在这以后我们党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像在遵义会议以后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彻底战胜了长达20年的占统治地位的“左”的错误,开始了追求现代化建设的革命,真正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人民。因此,总结此次会议的历史经验,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经过粉碎“四人帮”、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中央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工作的充分准备,中共中央于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在政治路线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不是偶然的,除了有20多年来遭到几次严重挫折的反面教育外,最重要的是此次会议是在广泛深入开展真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进行的,会议正是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决摒弃“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实事求是地评价和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晚年在思想、理论上的错误,使党的思想路线重新转移到马列主义正确思想轨道上来。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党的工作重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随着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党的主要任务和指导方针。当我国从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会议不仅对现阶阶段的工作方针和方法作了正确的规定,而且把保持社会稳定看作如同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样,都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三,树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重新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同时,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为此,会议对怎样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经济管理方法,尤其是调整党的农业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规定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其基本精神是勇于冲破多年来“左”的指导方针的束缚,以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积极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四,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实现伟大转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会议根据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新时期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强调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法规,严肃党的纪律,尤其重申了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反对制造和接受个人崇拜。正是有了这些重要决策和果断措施,才解决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中未能解决的组织路线的重大问题,最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第五,平反冤假错案的决策和加强党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从巩固安定团结大局出发,会议花大力气平反冤假錯案,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会议对民主与法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致认为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行人民民主,不能采取压制和打击手段,要重申不抓辫子、不乱扣帽子。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逐渐实现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使法律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会议有关平反冤假错案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决策,不仅明确了它的意义、目的和作用,而且设计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这既为后来彻底否定“文革”作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准备,也为以后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作了酝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便是极有力的证明。尽管中国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但现在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可以说这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的基础是密不可分的。这样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发展的命运。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成为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其特有的建设性决策取得了社会主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划时代的里程碑。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意义
作为历史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有相似之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万里长征中,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各种挫折后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找到了一个转折点,在这以后我们党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像在遵义会议以后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彻底战胜了长达20年的占统治地位的“左”的错误,开始了追求现代化建设的革命,真正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人民。因此,总结此次会议的历史经验,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经过粉碎“四人帮”、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中央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工作的充分准备,中共中央于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在政治路线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不是偶然的,除了有20多年来遭到几次严重挫折的反面教育外,最重要的是此次会议是在广泛深入开展真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进行的,会议正是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决摒弃“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实事求是地评价和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晚年在思想、理论上的错误,使党的思想路线重新转移到马列主义正确思想轨道上来。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党的工作重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随着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党的主要任务和指导方针。当我国从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会议不仅对现阶阶段的工作方针和方法作了正确的规定,而且把保持社会稳定看作如同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样,都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三,树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重新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同时,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为此,会议对怎样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经济管理方法,尤其是调整党的农业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规定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其基本精神是勇于冲破多年来“左”的指导方针的束缚,以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积极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四,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实现伟大转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会议根据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新时期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强调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法规,严肃党的纪律,尤其重申了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反对制造和接受个人崇拜。正是有了这些重要决策和果断措施,才解决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中未能解决的组织路线的重大问题,最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第五,平反冤假错案的决策和加强党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从巩固安定团结大局出发,会议花大力气平反冤假錯案,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会议对民主与法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致认为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行人民民主,不能采取压制和打击手段,要重申不抓辫子、不乱扣帽子。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逐渐实现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使法律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会议有关平反冤假错案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决策,不仅明确了它的意义、目的和作用,而且设计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这既为后来彻底否定“文革”作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准备,也为以后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作了酝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便是极有力的证明。尽管中国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但现在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可以说这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的基础是密不可分的。这样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发展的命运。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成为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其特有的建设性决策取得了社会主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划时代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