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要求学生具备数学思维、且应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丰富数学思维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实现数学化教学。可是,在许多学校的数学课堂上,存在着数学化缺失的问题。本文将就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几点方案。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数学化教学
依据数学学科学习规律,数学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数学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于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将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再创造。为了让学生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必须采用数学化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长期的科学训练中不断丰富数学思维。
1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化缺失的原因
1.1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设置的情境再现不合理
许多数学教师由于认识到情境式教学的意义,在课堂上开展了情境式教学。但是,单纯的情境式教学只是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同自己贴近了,学生并没有通过近距离体验数学知识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情境式教学只完成了单一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综合性的教学任务。
1.2教师简单地认为:将数学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了,就是学好了数学
教学的最高境界永远是内容同形式的最佳组合。许多教师按照教改要求调整了教学形式,可是,对于如何将教学形式同教学内容做到有机整合,许多教师却没有全力以赴。再者,许多教师注重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完全信奉“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古老的教育三部曲。可是,时代变了,教育的要求提高了。要想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让学生建立并逐渐丰富数学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就顯得不能适应了。
1.3过分强调实用主义教育
关于数学教育,一直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形式数学教育和生活数学教育。形式数学教育适合培养专业的数学家,生活数学教育适合普通公民。近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呼唤生活数学教育,也就是实用主义教育,这就导致许多教师片面强调让数学教育贴近生活,结果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提上来。
2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数学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2.1要不断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有机整合,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业务素质。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如何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是实现数学教学数学化的关键所在。教学方案敲定以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学生表现,让课堂氛围保持活跃,让学生的兴趣始终贴在数学学习上,这都需要教师精准施策,半点马虎不得。
2.2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有效地创设数学情境
众所周知,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可问题是,如何创设情境才能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
现举一例。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有一道求组合图形面积的例题。此题将组合图形假设成某家的客厅,可以说是情境式教学内容。现在,要想求得图形的面积,就需要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地记得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建立在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良好的掌握程度之上的。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学生对学过的几何图形连印象都没有,试问:他的数学思维从何产生?通过回忆,学生看到这个组合图形最起码有两种解析方式:第一种,看成是两个长方形的组合。通过计算对比,一个长方形的边长分别为4米和6米,另一个长方形的边长是3米和3米,也就是说,起初认定的另一个长方形原来是正方形。条件完备,很容易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二种解析方法:将组合图形看成是一个边长分别为6米和7米的长方形缺了一块,而缺的这块图形可以暂时看成是一个小长方形。通过做辅助线可以得知:缺的图形是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当然,此题还有其他解决方案。仅就这两个方案而言,学生要想顺利得出答案,首先需要熟记学过的几何图形、长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判断出怎样分割图形才能求出图形的面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显得很重要,再有,分析能力也需通过长期的训练方能养成。
2.3数学的教学需要生活化调整和调节
数学知识之所以能够应用在生活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历练,教师就应以最适宜的角度将数学教育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特定的生活场景,要求学生运用现有数学知识解决最迫切的问题。有两个农民,领了10斤豆油,装在一个桶中。现有一个7斤容量的空桶,和一个3斤容量的空杯。现要求农民仅用现有工具将10斤油平分。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数学化教育过程。学生的思维应该沿着如下思路进行:10油平分后是每人得5斤,现在有3斤的容器,那么,如何能得到2斤的豆油呢?
总结:
教学最忌空谈理论,没有实际可行的思路。小学数学教育的数学化也是一样。要想历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让学生熟记定理公式,让学生学会分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探讨,这才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祥伟.对弗赖登塔尔"数学化"的再认识[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82-85..
[2]王东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4).111.
[3]刘兰英."数学化"的数学教学及其策略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6).104-107.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数学化教学
依据数学学科学习规律,数学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数学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于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将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再创造。为了让学生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必须采用数学化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长期的科学训练中不断丰富数学思维。
1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化缺失的原因
1.1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设置的情境再现不合理
许多数学教师由于认识到情境式教学的意义,在课堂上开展了情境式教学。但是,单纯的情境式教学只是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同自己贴近了,学生并没有通过近距离体验数学知识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情境式教学只完成了单一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综合性的教学任务。
1.2教师简单地认为:将数学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了,就是学好了数学
教学的最高境界永远是内容同形式的最佳组合。许多教师按照教改要求调整了教学形式,可是,对于如何将教学形式同教学内容做到有机整合,许多教师却没有全力以赴。再者,许多教师注重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完全信奉“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古老的教育三部曲。可是,时代变了,教育的要求提高了。要想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让学生建立并逐渐丰富数学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就顯得不能适应了。
1.3过分强调实用主义教育
关于数学教育,一直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形式数学教育和生活数学教育。形式数学教育适合培养专业的数学家,生活数学教育适合普通公民。近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呼唤生活数学教育,也就是实用主义教育,这就导致许多教师片面强调让数学教育贴近生活,结果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提上来。
2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数学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2.1要不断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有机整合,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业务素质。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如何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是实现数学教学数学化的关键所在。教学方案敲定以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学生表现,让课堂氛围保持活跃,让学生的兴趣始终贴在数学学习上,这都需要教师精准施策,半点马虎不得。
2.2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有效地创设数学情境
众所周知,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可问题是,如何创设情境才能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
现举一例。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有一道求组合图形面积的例题。此题将组合图形假设成某家的客厅,可以说是情境式教学内容。现在,要想求得图形的面积,就需要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地记得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建立在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良好的掌握程度之上的。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学生对学过的几何图形连印象都没有,试问:他的数学思维从何产生?通过回忆,学生看到这个组合图形最起码有两种解析方式:第一种,看成是两个长方形的组合。通过计算对比,一个长方形的边长分别为4米和6米,另一个长方形的边长是3米和3米,也就是说,起初认定的另一个长方形原来是正方形。条件完备,很容易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二种解析方法:将组合图形看成是一个边长分别为6米和7米的长方形缺了一块,而缺的这块图形可以暂时看成是一个小长方形。通过做辅助线可以得知:缺的图形是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当然,此题还有其他解决方案。仅就这两个方案而言,学生要想顺利得出答案,首先需要熟记学过的几何图形、长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判断出怎样分割图形才能求出图形的面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显得很重要,再有,分析能力也需通过长期的训练方能养成。
2.3数学的教学需要生活化调整和调节
数学知识之所以能够应用在生活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历练,教师就应以最适宜的角度将数学教育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特定的生活场景,要求学生运用现有数学知识解决最迫切的问题。有两个农民,领了10斤豆油,装在一个桶中。现有一个7斤容量的空桶,和一个3斤容量的空杯。现要求农民仅用现有工具将10斤油平分。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数学化教育过程。学生的思维应该沿着如下思路进行:10油平分后是每人得5斤,现在有3斤的容器,那么,如何能得到2斤的豆油呢?
总结:
教学最忌空谈理论,没有实际可行的思路。小学数学教育的数学化也是一样。要想历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让学生熟记定理公式,让学生学会分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探讨,这才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祥伟.对弗赖登塔尔"数学化"的再认识[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82-85..
[2]王东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4).111.
[3]刘兰英."数学化"的数学教学及其策略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6).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