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自学校推行“学生自上新课”及“分步达标教学法”以来,自湖北省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以来,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把自己教学的快乐心情,美好感触,把学生上课的愉快合作,积极参与写出来。想写出学生与老师们快乐的每一天,写出这种改革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可是,长久以来因能力有限而不能成文。今天,不管文笔是否让大家见笑,我动笔写了,只是想写出这种感觉与大家分享。
我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学生?我问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爱学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正因为爱,所以爱的方式也是要随时代的变化、随学生的变化、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现在,我们国家2009年开始掀起了教学方法讨论热,看着有的学校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国闻名,想到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家庭的幸福感,我不禁又一次问自己:我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学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要用自己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教学方法来爱你们。
跟上课改步伐,改变教学观念,让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断地为学生着想,随学生而变,是我们给学生的最深沉的爱。其实这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人都是有惰性的,往往习惯了一种教学模式,习惯了老的教材而不愿意改变,这很正常,尤其对老教师而言。我以为,一个肯经常思考的老师,敢于面对别人的进步、正视自己的不足而愿意依学生的特点而改变自己教学方法的老师无疑是深爱学生的。所以,无论是洋思的堂堂清日日清的教学法,或是我们后来学生自上新课的教学法,以及现在学校正在实践的分步达标教学法,我都一一学习体会。利用去外地开会学习、在学校里听老师听校长讲课、在网上查阅资料,或是自己上研究探讨课等各种学习机会,我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课改的水份,针对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校长提出的分步达标教学法,顾名思义,教学要分步,第一步是本章总览,学生共同梳理本章内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体系及结构,然后以学生自上新课、小组合作探讨学习的形式逐节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第二步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教师对每节内容拓展提高,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第三步当堂检测,释疑,以达到再回首,一览众山小的目的。这要求我们老师们要彻底地改变以往在讲新课时每一节都从课本一挖到底的做法,既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又与国家新的课程改革相一致。如新课程中对数学立体几何是这样处理的:在必修2教材中出现,让学生对立几中相关的概念、定理、结论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选修2-1中又出现这部分知识时,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再加深学习。所以说,学校的分步达标教学法无疑是更贴近学生更贴近高考的。可是,在实施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怎样可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在保证进度的同时又最大化地落实教学内容?这几个问题是我和同组的老师们费尽心思,恨不得每天上完课都要研讨的问题,我们对学案设计到教学环节等各个细节上都进行了精打细磨。
如果把课堂的整个教学流程和教学手段比作一部电影剧本的精心策划过程和艺术拍摄手法,那么我想当一个好的导演,使每一节课都精彩,都让人回味无穷,让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才是电影的主角。作为一名导演,就要精心梳理并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问题。如“基本不等式”一节,要求学生看完书后,我梳理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回答:①何为基本不等式?(请不爱记公式的学生回答)②它们应用时的条件分别是什么?(学生都能根据书回答上来,但不是特别能够理解)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们展示书上例1,其他同学针对讲解提问(果然大多数同学都问讲解者用篱笆最短时矩形的长和宽是怎样求出来的。说明了对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的理解程度。突出了等号成立的条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例2的讲解与理解也就似乎没有问题了。④x+1/x的最小值是2吗?(课后练习题,有一条件限制:x>0)。很多同学回答是。突出两数为正数这个条件的应用。⑤大家都会用基本不等式了吗?问x+1/(x-1)(x>1)有最小值吗?如果有,是多少?如果没有,说明理由。(相当一部分同学直接用基本不等式,结果发现x/(x-1)在x>1时没有最小值,也有部分同学经过变形,可以得到最小值。讨论一下问题出在哪里?说明公式在应用时积或和要为定值的条件的重要性)⑥总结本节知识,强调重点。⑦完成课堂练习。
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都只是课前的一种预设。它会随上课的情况及学生的基础而略有变化。我设计问题也常常专为某个学生而设计并点他回答,这是出于对他的了解和对学生的关爱而设定的。这节课学生十分积极踊跃,学生之间的提问与答疑都很积极。它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讲解)与教学设计上环环紧扣的特点。尤其是学生敢于提问、勇于回答让我很兴奋,一下了课我还要跟同组的老师或班主任老师讲半天他们的表现。我愿意成为采集思维火种的人,激发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勇气。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由老师讲直接告诉他们结论的教学方式也许效果上差不多,甚至于短期看还不如后者,但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懂得接受,只懂得应用,还要懂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节让师生都十分愉快的课。当然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还有待后面的课及练习来提高。
我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心去设计每一节课。如果说讲台是一个舞台,老师是一个表演家,那我要做一个最有热情,最具有煽动性,最能与学生互动的表演家。参加了课改培训的老师,期待教学方法改变的老师都有一个疑问:学生能够每节课都这么兴奋,都这么有热情吗?怎样才能让这种热情持续下去呢?我也这样问自己。答案只能从老师身上找。保持自己的教学激情,让自自己和学生充满活力是上出一节鲜活生动的课的前提条件。课堂上,我大力肯定并表扬敢于表达自己见解、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从心底里欣赏这样的每一个学生。为了保护同学们讨论的热情,参与到学习及课堂中来的积极性,我给每个组都买了白板,还特制了换分牌,抢到换分牌并回答或展示了问题的同学下课凭换分牌换取积分,一段时间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带他们出去社会实践,或给他们提供白板笔。为了讨论和展示时不能老是某几个学生发言,我用尽了方法:如经常性地先跟某些基础差的学生提前个别辅导某个知识点,让他上课抢先回答,精彩处大家自然会为他喝彩,这给了他极大地自信,学习更带劲了;又如某个组抢到了展示问题,我担心又只是个别学生会,并且上台去展示,而同组的其他成员以后更不会开口,于是我宣布小组虽然抢到机会但是该谁来说得由我来点,于是,小组内异常活跃,几个会的同学纷纷给不会的同学讲解,大家为了得到这一分而群策群力,这种和谐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常常令我感动。我更在各种场合(如学生集体放学或家长面前)肯定他们,让他们高兴,家长高兴。这样去表演每一节课,其实我没有做多少事,说多少话,但是与学生的互动让我开心,看着他们在课堂上的完美表现,我欣慰。我们的教育重要的也许不是要培养多少个名牌大学生,而是能让学生觉得每天到学校里来学习是一件比较开心快乐的事情,我就满足了。或许我这个说法不是很对,大家也许觉得我有点消极,可我更注重教育对学生心理上、性格上及品格上的意义。
我着魔了!在分步达标教学法中,我整天满脑子想的都是今天这节课要用什么方式上?今天要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内容要怎样做才能落实得更好?这几个学生的基础较弱,我该用什么时间去帮助他们?同学们,透过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我看到了你们上数学课的专注与兴趣:在本章总览时你们安静而专注地阅读全章的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划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理解与困惑,认真地提炼本章的知识提纲;在分块自学时我看到了你们讨论的热烈,你们回答疑问的兴趣,看到了你们展示自己理解能力的自信,看到了你们提出问题的自信,看到了在释疑提高时你们能力的自然提升,你们接触新题型时的兴奋与积极。而我,在为你们高兴的同时,也在思考:这种表面现象的背后可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我要摸个底,再优化一下课堂教学。爱学生,就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学生?谢谢新课改再一次让我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会尽我所能做到更好。也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但那是我给学生的最平实的爱,最真挚的爱,最深沉的爱。
我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学生?我问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爱学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正因为爱,所以爱的方式也是要随时代的变化、随学生的变化、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现在,我们国家2009年开始掀起了教学方法讨论热,看着有的学校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国闻名,想到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家庭的幸福感,我不禁又一次问自己:我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学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要用自己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教学方法来爱你们。
跟上课改步伐,改变教学观念,让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断地为学生着想,随学生而变,是我们给学生的最深沉的爱。其实这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人都是有惰性的,往往习惯了一种教学模式,习惯了老的教材而不愿意改变,这很正常,尤其对老教师而言。我以为,一个肯经常思考的老师,敢于面对别人的进步、正视自己的不足而愿意依学生的特点而改变自己教学方法的老师无疑是深爱学生的。所以,无论是洋思的堂堂清日日清的教学法,或是我们后来学生自上新课的教学法,以及现在学校正在实践的分步达标教学法,我都一一学习体会。利用去外地开会学习、在学校里听老师听校长讲课、在网上查阅资料,或是自己上研究探讨课等各种学习机会,我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课改的水份,针对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校长提出的分步达标教学法,顾名思义,教学要分步,第一步是本章总览,学生共同梳理本章内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体系及结构,然后以学生自上新课、小组合作探讨学习的形式逐节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第二步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教师对每节内容拓展提高,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第三步当堂检测,释疑,以达到再回首,一览众山小的目的。这要求我们老师们要彻底地改变以往在讲新课时每一节都从课本一挖到底的做法,既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又与国家新的课程改革相一致。如新课程中对数学立体几何是这样处理的:在必修2教材中出现,让学生对立几中相关的概念、定理、结论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选修2-1中又出现这部分知识时,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再加深学习。所以说,学校的分步达标教学法无疑是更贴近学生更贴近高考的。可是,在实施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怎样可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在保证进度的同时又最大化地落实教学内容?这几个问题是我和同组的老师们费尽心思,恨不得每天上完课都要研讨的问题,我们对学案设计到教学环节等各个细节上都进行了精打细磨。
如果把课堂的整个教学流程和教学手段比作一部电影剧本的精心策划过程和艺术拍摄手法,那么我想当一个好的导演,使每一节课都精彩,都让人回味无穷,让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才是电影的主角。作为一名导演,就要精心梳理并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问题。如“基本不等式”一节,要求学生看完书后,我梳理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回答:①何为基本不等式?(请不爱记公式的学生回答)②它们应用时的条件分别是什么?(学生都能根据书回答上来,但不是特别能够理解)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们展示书上例1,其他同学针对讲解提问(果然大多数同学都问讲解者用篱笆最短时矩形的长和宽是怎样求出来的。说明了对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的理解程度。突出了等号成立的条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例2的讲解与理解也就似乎没有问题了。④x+1/x的最小值是2吗?(课后练习题,有一条件限制:x>0)。很多同学回答是。突出两数为正数这个条件的应用。⑤大家都会用基本不等式了吗?问x+1/(x-1)(x>1)有最小值吗?如果有,是多少?如果没有,说明理由。(相当一部分同学直接用基本不等式,结果发现x/(x-1)在x>1时没有最小值,也有部分同学经过变形,可以得到最小值。讨论一下问题出在哪里?说明公式在应用时积或和要为定值的条件的重要性)⑥总结本节知识,强调重点。⑦完成课堂练习。
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都只是课前的一种预设。它会随上课的情况及学生的基础而略有变化。我设计问题也常常专为某个学生而设计并点他回答,这是出于对他的了解和对学生的关爱而设定的。这节课学生十分积极踊跃,学生之间的提问与答疑都很积极。它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讲解)与教学设计上环环紧扣的特点。尤其是学生敢于提问、勇于回答让我很兴奋,一下了课我还要跟同组的老师或班主任老师讲半天他们的表现。我愿意成为采集思维火种的人,激发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勇气。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由老师讲直接告诉他们结论的教学方式也许效果上差不多,甚至于短期看还不如后者,但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懂得接受,只懂得应用,还要懂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节让师生都十分愉快的课。当然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还有待后面的课及练习来提高。
我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心去设计每一节课。如果说讲台是一个舞台,老师是一个表演家,那我要做一个最有热情,最具有煽动性,最能与学生互动的表演家。参加了课改培训的老师,期待教学方法改变的老师都有一个疑问:学生能够每节课都这么兴奋,都这么有热情吗?怎样才能让这种热情持续下去呢?我也这样问自己。答案只能从老师身上找。保持自己的教学激情,让自自己和学生充满活力是上出一节鲜活生动的课的前提条件。课堂上,我大力肯定并表扬敢于表达自己见解、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从心底里欣赏这样的每一个学生。为了保护同学们讨论的热情,参与到学习及课堂中来的积极性,我给每个组都买了白板,还特制了换分牌,抢到换分牌并回答或展示了问题的同学下课凭换分牌换取积分,一段时间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带他们出去社会实践,或给他们提供白板笔。为了讨论和展示时不能老是某几个学生发言,我用尽了方法:如经常性地先跟某些基础差的学生提前个别辅导某个知识点,让他上课抢先回答,精彩处大家自然会为他喝彩,这给了他极大地自信,学习更带劲了;又如某个组抢到了展示问题,我担心又只是个别学生会,并且上台去展示,而同组的其他成员以后更不会开口,于是我宣布小组虽然抢到机会但是该谁来说得由我来点,于是,小组内异常活跃,几个会的同学纷纷给不会的同学讲解,大家为了得到这一分而群策群力,这种和谐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常常令我感动。我更在各种场合(如学生集体放学或家长面前)肯定他们,让他们高兴,家长高兴。这样去表演每一节课,其实我没有做多少事,说多少话,但是与学生的互动让我开心,看着他们在课堂上的完美表现,我欣慰。我们的教育重要的也许不是要培养多少个名牌大学生,而是能让学生觉得每天到学校里来学习是一件比较开心快乐的事情,我就满足了。或许我这个说法不是很对,大家也许觉得我有点消极,可我更注重教育对学生心理上、性格上及品格上的意义。
我着魔了!在分步达标教学法中,我整天满脑子想的都是今天这节课要用什么方式上?今天要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内容要怎样做才能落实得更好?这几个学生的基础较弱,我该用什么时间去帮助他们?同学们,透过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我看到了你们上数学课的专注与兴趣:在本章总览时你们安静而专注地阅读全章的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划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理解与困惑,认真地提炼本章的知识提纲;在分块自学时我看到了你们讨论的热烈,你们回答疑问的兴趣,看到了你们展示自己理解能力的自信,看到了你们提出问题的自信,看到了在释疑提高时你们能力的自然提升,你们接触新题型时的兴奋与积极。而我,在为你们高兴的同时,也在思考:这种表面现象的背后可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我要摸个底,再优化一下课堂教学。爱学生,就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学生?谢谢新课改再一次让我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会尽我所能做到更好。也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但那是我给学生的最平实的爱,最真挚的爱,最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