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皮具之都S镇的皮革皮具产业自改革开放初期起步,三四十年的经营为区域经济发展、外贸出口增长、拉动全国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被固化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单一类型中,在今天新科技革命的冲击和全球生产要素的再分配下,产业利润大幅缩减。在产业初期和城镇发展中采取了较为粗犷、规划滞后的方式,导致了现今产业乱象难以根治、半城镇化问题突出。从政府层面看,高昂的社会治理成本和有限的地方财税贡献,也让皮革皮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陷入尴尬之境。
   关键词:皮革皮具产业;劳动密集型;日薪制市场
   S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北部,由1978年前传统农业乡镇发展成为以皮具为主导产业的专业镇,年产皮具7亿只,从业人员达20万人以上,占全国箱包市场50%以上份额,占欧美大众流行箱包市场70%份额。S皮革皮具产业现具有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是全国最大的箱包皮具生产基地和原辅材料交易基地。目前镇域内有各类生产型企业8600多家,商户18300多家,拥有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8个国家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广东省首批中心镇、广州市跨境贸易特色小镇。S镇皮革皮具产业历经了几代本地人的努力累积和每年持续二、三十余万外来务工人口的辛勤劳动,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链条,但也积累了不少突出问题,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利润持续走低
   (一)传统制造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从传统制造业的通病来分析,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S镇皮革皮具产业链条集中在生产制造、封装批发环节,目前生产性企业就有8000多家,占生产经营性商户(1万8千多家)的近50%;并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达到20余万人,技术含量不高,资源与能源消耗较大,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基本上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而处于“微笑曲线”上游的研发设计、终端营销占据份额极少,决定了主导产业的低附加值。二是人口红利不复有。S镇位于珠三角,尽享了破除城乡壁垒后人口自由流动带来的廉价劳动力资源。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到来,S镇在近幾年也频现招工难、用工难,外来人口由最高峰的接近30万,下降到2019年的约21万。且工人薪酬标准不断提高,据调研(2019年,花都区委党校联合S镇政府对S皮革皮具产业展开调研,文中提到的访谈内容均源自调研组成员和企业主的座谈实录),皮具行业工人基本工资约为两三千元,平均工资在3000至6000余元。有企业主称“现在经济形式表面上活跃,但实体很被动。人工偏高,生活水平高,但卖出产品的价格没有偏高,压缩了利润空间。”三是环保督查倒逼紧。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严格的环保督查。皮具产业污染多集中在原辅材料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料,且行业存在大量不规范的小作坊,是整治重点。一旦上游的原辅材料供应被掐断,中下游的加工厂即便环保达标,也会因货源问题而耽误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客源损失。
   (二)外贸市场的不可控因素
   S镇皮革皮具行业的利润率,也与其特殊的产销模式相关。S镇皮革皮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皮革皮具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大转移。为欧美皮具做代工,有订单有销路,导致S镇皮革皮具行业常年延续了外销为主、内销为辅,代工加工为主、自主品牌为辅的生产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呈现的问题表现在:一是代工国外一线品牌,门槛高、要求严,因为竞争激烈,品牌客户压价严重,利润点低。二是代工国外二、三线品牌,要承担一定的坏账风险或高额保险费。一企业主表示,工厂年产值约7000至8000万,要“操作的非常好,利润才有6、7个点”,“业务量在增长,利润没增长,辛苦指数高很多。做外销利润空间很少,有时候盈利靠国家的税费补贴”。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需疲软,欧美经济经历了漫长的萧条期。S皮具行业先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批企业收不回订单款项,工厂倒闭、老板跑路;此番洗礼后,劫后重生的皮具企业如履薄冰,在国际经济下行的环境中艰难经营。
   (三)创建自主品牌举步维艰
   S镇皮革皮具企业对创建自主品牌望而却步,除了长期的代工惯性,也在于经营自主品牌的困难重重。据访谈,一是因为社会层面对国外品牌的推崇。有相当一部分国内消费群体更青睐国际知名品牌和国外轻奢流行品牌的皮具箱包,对国内品牌特别是知名度不高的新秀产品有一定接受障碍。这也导致了国内很多商场在入驻品牌时“崇洋媚外”,希望通过引进更多国际品牌吸引客流,国际国内品牌的补贴力度、优惠政策不可同日而语。有企业谈到,商场对国外品牌的扣点多为10个点,而国内牌子没有20个点很难入驻;和商场做联营,产品卖给商场例如200元,商场约以3.5倍价格(700元)卖出,企业便要按700元的卖出价格开票,拉高了税点;更甚如知名国际品牌入驻,会附加苛刻条件,商场达不到预定年销售额或利润额,要倒贴钱给入驻品牌。二是经营自主品牌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相比于做代工的订单稳定、回款期短,自主品牌的推广是一项长期“烧钱”的投入,高额的广告费用、加盟店不可预期的退货、年年看涨的自营租金、尚待构建的诚信体系等,都是对企业、对品牌各项抗风险能力马拉松似的考验。S镇部分先行先试者,在自主品牌的构建过程中,将多年做代工的积累消耗殆尽后黯然出局。
   S镇的皮具老板们也深知,品牌需要在大商场不断曝光,才对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因此只能愤愤不平地看着商场用“用赚国内品牌的钱去补贴国外品牌”。不乏企业主考虑及采用出口转内销的投机方式,重新包装品牌后销往国内。
   二、日薪制市场成历史顽症
   (一)S特色的日薪制市场
   S镇的日薪制市场(临时工市场)是指在相对固定的场所或地点,每天集结成百上千人次的临时工,雇主到该场所现场招人、进厂做工,薪酬根据工作量按天结算。S镇日薪制市场的由来,要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由于大量外销订单无法回款,大批老板破产,员工欠薪现象频发。S镇皮革皮具企业大洗牌从200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4年。据S镇劳动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回忆,最高峰时平均每天都有10来家工厂倒闭、老板跑路,工人们讨债无门。历史因素是催生S镇临时工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人和老板间的信任度降低,用工形式开始趋向短期、灵活、不固定的日工、周工。    (二)日薪制特色的产业生态
   日薪制市场同时造就了S镇皮革皮具行业“大鱼养小鱼、小鱼养虾米”的独特产业生态。即部分大厂会以“养小厂”的方式,将订单分配给相对固定的小厂生产,来取代自己雇佣长期稳定的工人进行生产的方式,有时也会自行在临时工市场补充招工;小厂则多倾向于在临时工市场短期雇佣工人。S镇有的大厂下游可以“养”20至30个小厂。有订单时小厂专注于接大厂的单,没订单时自己找单。生意平稳的大小厂都会采取“长期工+临时工”的运营模式,大型企业维持稳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工种,同时在旺季时将订单下发小厂;根据工厂规模小型企业的稳定用工从10人到百人不等,并在订单多时从临时工市场招聘补充;层层分包的最下游小厂即为家庭作坊式的夫妻档,活多时最多雇佣两三工人。
   订单不稳定、用工不稳定的“双不稳”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皮革皮具产业全年旺淡季分明的产业规律。对大厂来说,不用养工人、不用管理,收放灵活。对小厂来说,来自某(几)个固定大厂的订单,成为维持生计的重要方式,并且按照大厂的生产、质控要求等进行生产,使小厂的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小厂就相当于大厂的标准化车间。综上,便形成了S镇皮革皮具产业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且又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三)日薪制市场的危害
   看似风平浪静、灵活有章的产业模式和用工形式背后,实则也蕴含了诸多隐患。从企业角度看,一是小型工厂和家庭作坊的大量存在,无牌无证经营,租用民房做车间,商住不分,在消防、环保、安全等方面极难规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也常在政府普查和举报中被取缔,影响整个产业链,如上文提到近一两年环保督查对皮革皮具产业的打击。二是临时工市场抬高了工价,却拉低了品质,由于用工市场求大于供,日结日算、索要高薪等临时工方式给企业造成很大困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用工市场。此外在整个用工市场形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工氛围,让想维持稳定工人团队的企业在招聘、薪酬、培训、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大为增加。有企业主称工厂固定用工中每年大概流失50%至60%,春节后能有30%的回流就算不错。访谈的绝大多数企业主表示,虽然临时工模式解决了工厂订单大缺人的紧急困难,但对正规工厂来说,临时工市场始终弊大于利。
   从政府角度看,一是不规范的小厂和家庭作坊难于管理,消耗了大量行政成本;二是难以统计全镇皮具产业的实际产值,2018年S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63亿元,据地方政府相关人士估算皮具产业整体产值可达300亿。且无牌无证小厂、作坊规避了税收,镇政府收支错位、入不敷出,难堪的财税贡献也难以为S镇皮具产业争取到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三是无序的临时工市场,还逐渐形成隐性的拉帮结派、地头蛇利益集团控制等恶劣行为,同时大量游民存在,管理成本高、安全隐患大、极易诱发群体事件,现已成为地方政府最为头疼的“老大难”治理雷区。
   从工人角度看,一是难以催生勤奋积极的做工态度,当做零工的收入与入厂打工的收入持平甚至单价更高时,打工群体将更倾向于做两天、玩两天的临时工状态,对未来无规划,懒散的做工惯性也使他们更难适应入厂的条规束缚。二是难以提升技术水平,不加入大型企业,不稳定在工厂做工,便无法获得雇佣方的培训机会,也无法在固定工种中精益求精,工人技术不提升,阻碍整个行业的标准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三是难以保障工人权益,用工方很难为临时工购买五险一金、商业保险及签订合同,工人也只计算眼前收益,无论是劳资纠纷、突发工伤还是退休,打工群体的保障都将是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三、政府推动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地方政府在推动S镇皮革皮具产业的发展中动力不足,近十年表现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税收贡献率低,使得政府扶持产业动力不足。据镇经济办统计,近5年,皮革皮具产业税收占全镇税收比率平均约4成左右,其中2016年占比37.6%,2017年占比43.5%。税收偏少,直接导致政府对产业扶持的可投入资金受限,进而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环保问题,使得政府扶持产业瞻前顾后。根据箱包“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显示,箱包产业链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上游,五金、織布、PU革、真皮等原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废水和废料。在箱包生产环节中,虽然所使用的胶水和边油中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污染是少量的,但在社会各界逐步重视环境保护以及国家高压治理环境污染的态势下,S镇箱包产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政府对其持续扶持的重要因素。
   三是治理成本高,使得政府扶持产业进退两难。S镇皮革皮具产业吸引了全国各地20余万外来人口集聚S镇,并密集分布在23平方公里的城区中,由此带来S镇社会治安、出租屋流动人员管控、“日新制”劳务市场管理等方面压力巨大。政府不得不在社会治理和综治维稳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每年用于治安和卫生环境的治理经费约1个亿,相当于财政地方库收入。
   这三方面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系统规划和助推产业升级的有效举措。这些问题也影响了近几年政府对扶持皮革皮具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S镇作为“中国皮具之都”,是特色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聚集度,还是在引领产业发展趋势上,行业龙头地位当之无愧。然而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成本不断攀升、人才瓶颈制约、融资困难等难题,都对S镇传统皮革皮具制造业的生存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国内其它箱包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中国箱包皮具产业基地湖南邵东、中国旅行箱包之都浙江平湖、尤其是中国箱包之都河北白沟,在雄安新区获批成立后,政策流、资金流、人才流等汇聚。S镇皮革皮具产业危机重重、不进则退,转型高质量发展局面迫在眉睫。
   *本文为广东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吸纳来穗人员有序参与公共治理的案例研究——以S镇为例”(编号:19SH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广州市花都区委党校)
其他文献
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是在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催生出的一个特殊流动群体,然而它并不是一个常态,而是作为一种过渡形态介于农村人与城里人之间。就其发展趋势而言,它是必然要融入城市的。文章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详细地阐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社会融入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其社会成因,并且基于社会学中互动论的视角,受生命历程理论的启发,提出了构建“三位一体”的互动平台方案,以切实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社会的和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消除贫困。农民合作社的性质决定其具有天然的益贫性,可以帮助解决扶贫工作的困境,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作用,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脱贫目标。但农民合作社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制定行之有效、权责完备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民合作社的大力支持;发挥农民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才能确保农民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继而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农民合作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旅游的兴起为民俗行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定位虽然给周边郊区以辐射带动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京郊农村的多元化发展。房山区青龙湖镇水峪村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依托其自身拥有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然而水峪村民宿起步晚、数量少的现状致使其在现阶段的经营过程中遇到相应的阻碍。文章在研究民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突破当前障碍的优化策略
期刊
摘要:为了探究政府提供政策性支持及搬迁地状况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适应性的影响,并为搬迁农户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搬迁地的生活提供相关建议。文章采用课题组2019年6月对甘肃省两县的调研数据构建有序logistics模型,从微观农户视角实证分析和评估对搬迁农户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积极组织搬迁农户参加产业扶贫项目、搬迁地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对搬迁农户的适应性有显著影响。由此实证分析结果结合实际得出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许多新兴技术的兴起发展,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一些时代挑战,进而推动了企业财务向管理会计方向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是通过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现代高科技技术竞争下想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就必须高度关注时代发展趋势,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科技,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遵循信息社会的一般规律,不断实现企业全方位的财务信息化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各种社会问题逐步凸显,社会工作及从业人员应运而生,社工人才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效。文章分析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城市,成都市社会工作起步时间较晚,在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
期刊
摘要: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各行业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发展,如何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优衣库、ZARA为例,分别就顾客价值主张、利润公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四方面对优衣库和ZARA的商业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抓住政策机遇、谋求自身发展,打造“线上、线下+物流”的全渠道营销模式,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和加强物流体
期刊
摘要:住宅作为房地产的主要用途类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选定调查区域安徽省芜湖市,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区域内不同类型住宅小区的居民,了解安徽省芜湖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现状,总结目前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分析,探寻影响物业管理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出改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逐步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适度
期刊
摘要:电力多经企业是我国电力体系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面对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将电力多经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使得企业承受巨大的发展压力,因此电力多经企业必须积极探索适用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电力多经企业面对体制改革为什么必须实行内部控制;然后探讨电力多经企业实行内控以来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体系的对策。对于促使电力多
期刊
摘要:文章基于品牌定位模型理论,以海底捞服务取胜的出色定位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恰当的定位及相应的营销策略的制定对于企业品牌发展产生的作用机制。解释了海底捞如何选择优质服务的空白定位点,分析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海底捞如何成功将其“变态级”的服务传递给消费者,在形成良好口碑效应的同时加快了品牌形象的建立。   关键词:定位模型;海底捞;服务品牌   一、引言   近年来,社交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