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留学生频发“水土不服”
留学低龄化在国内已愈演愈烈。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5年在国内读完高中课程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了27%。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然而,在出国读高中学生比例节节攀升的背后,还有一个趋势值得关注。那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在国外出现“水土不服”,在国外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国内,继续升学之路。
以美国为例,根据《纽约时报》报道,从2009年起,在美就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直线上升,在日益增长的美高留学人数中,美高留学对于中国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美国高中留学对于很多想在K12(幼儿园到高三)阶段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们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美高留学不像大学留学,很多美国高中的数据对接不是很成熟。再者,这个阶段留学的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出现由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智不够成熟而导致的一些性情上的问题。
学生故事:
出国不适应回国也不适应
有家长表示,能不能适应国外学习和生活,其实与年龄无关,与所读的年级也无关,而是“很复杂的”。
吴风(化名)是大三那年选择出国的。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他,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物理专业,原因是“偏原子物理”、“纯理论”、“不太适应”。于是,他选择了去加拿大一所排名中上的本科院校,就读经济与金融专业。然而,五年之后,他却回国了,不仅没有拿到加拿大本科学历,而且身体和精神都变得“不太好”。
吴风说,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三观”与周边的人有冲突。比如到了周末,外国同学们都忙着开Party,但他却不喜欢,而是喜欢有三五个知心好友一起小聚一下。身边的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是他却感觉稍微有些困难。除了语言、学业的压力之外,经济上的压力也比较大,因为他是自费出国留学的,一切费用都要自己负责,包括租房子等。种种不适应下,他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出现了问题。原本想在本科毕业后直升读本校硕士的,结果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回国。
回国后,吴风发现,身边的同学要么已经找到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工作,进入稳定的家庭生活,要么还在攻读硕士或博士,“落差瞬间就大了许多,只有慢慢调整自己了”。不过,吴风的家人认为,回国后有家人和朋友的照顾,孩子也在慢慢恢复。
公立校管得松家长担心
与吴风相比,小羽就幸运得多。没出国之前,就读于陈经纶中学实验班的他,属于亲戚朋友眼中的好学生、乖孩子。原本想高中读完大学阶段再出国,后来发现高中的学业太紧张,而且功课压力太大,不太适应,于是选择到澳大利亚读高中,从十年级下学期开始学起。
不过,让王女士有些担心的是,与国内高中相比,国外的公立高中学校基本不管,所有的学习都要靠自己,非常担心正在青春期的儿子没有约束自己。王女士说,儿子曾告诉自己,他身边有些同学适应得不太好,比如有个日本同学住在当地的寄宿家庭,但是因为不习惯天天吃比萨、意面,经常不吃早饭就去上学,这肯定对身体不好。还有个和他经常一起打篮球的同学因为英语不太过关,先是留级然后就被学校退学了。王女士说,如果希望孩子出国读高中,孩子的自理能力、性格、英语水平都要考虑在内。如果孩子不太独立,依赖性强,或者英语不过关的话,在国外读高中都会遇到很大问题。如果因为考虑不周,或者盲目从众,那很可能出现“回流”情况,浪费金钱不说,关键是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
专家分析:
无法完成学业是“回流”主因
从2008年开始,韩冰就一直担任某校升学指导中心主任。他发现,这几年,不断有在美国读了一年高中或两年高中的学生选择回国继续学业。他说,让孩子在高中甚至更低年龄出国,是家长的两种不同选择,无所谓对错,关键是否适合。“但是那些回国继续学业的学生,大体都是在美国学习、生活碰到困难的。他们也明白,如果继续咬着牙在美国读完高中申请大学,基本申请不到什么太好的学校。”
避免“回流”要考量自理能力
小留学生不能适应的另一大原因是自理能力差。到了国外,所有问题都要自己解决,包括租房子、做饭等生活琐事,还需要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逆境、文化冲突等。大部分学业下滑的小留学生,都不是因为智力方面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学业下滑只是果,因就是没有真正融入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让孩子低龄留学必须要慎重。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面,亲子分离,学业压力大,如果没考虑清楚利弊,在孩子不适合的情况下就盲目把孩子送出去,势必会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问题。
留学低龄化在国内已愈演愈烈。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5年在国内读完高中课程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了27%。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然而,在出国读高中学生比例节节攀升的背后,还有一个趋势值得关注。那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在国外出现“水土不服”,在国外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国内,继续升学之路。
以美国为例,根据《纽约时报》报道,从2009年起,在美就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直线上升,在日益增长的美高留学人数中,美高留学对于中国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美国高中留学对于很多想在K12(幼儿园到高三)阶段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们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美高留学不像大学留学,很多美国高中的数据对接不是很成熟。再者,这个阶段留学的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出现由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心智不够成熟而导致的一些性情上的问题。
学生故事:
出国不适应回国也不适应
有家长表示,能不能适应国外学习和生活,其实与年龄无关,与所读的年级也无关,而是“很复杂的”。
吴风(化名)是大三那年选择出国的。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他,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物理专业,原因是“偏原子物理”、“纯理论”、“不太适应”。于是,他选择了去加拿大一所排名中上的本科院校,就读经济与金融专业。然而,五年之后,他却回国了,不仅没有拿到加拿大本科学历,而且身体和精神都变得“不太好”。
吴风说,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三观”与周边的人有冲突。比如到了周末,外国同学们都忙着开Party,但他却不喜欢,而是喜欢有三五个知心好友一起小聚一下。身边的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是他却感觉稍微有些困难。除了语言、学业的压力之外,经济上的压力也比较大,因为他是自费出国留学的,一切费用都要自己负责,包括租房子等。种种不适应下,他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出现了问题。原本想在本科毕业后直升读本校硕士的,结果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回国。
回国后,吴风发现,身边的同学要么已经找到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工作,进入稳定的家庭生活,要么还在攻读硕士或博士,“落差瞬间就大了许多,只有慢慢调整自己了”。不过,吴风的家人认为,回国后有家人和朋友的照顾,孩子也在慢慢恢复。
公立校管得松家长担心
与吴风相比,小羽就幸运得多。没出国之前,就读于陈经纶中学实验班的他,属于亲戚朋友眼中的好学生、乖孩子。原本想高中读完大学阶段再出国,后来发现高中的学业太紧张,而且功课压力太大,不太适应,于是选择到澳大利亚读高中,从十年级下学期开始学起。
不过,让王女士有些担心的是,与国内高中相比,国外的公立高中学校基本不管,所有的学习都要靠自己,非常担心正在青春期的儿子没有约束自己。王女士说,儿子曾告诉自己,他身边有些同学适应得不太好,比如有个日本同学住在当地的寄宿家庭,但是因为不习惯天天吃比萨、意面,经常不吃早饭就去上学,这肯定对身体不好。还有个和他经常一起打篮球的同学因为英语不太过关,先是留级然后就被学校退学了。王女士说,如果希望孩子出国读高中,孩子的自理能力、性格、英语水平都要考虑在内。如果孩子不太独立,依赖性强,或者英语不过关的话,在国外读高中都会遇到很大问题。如果因为考虑不周,或者盲目从众,那很可能出现“回流”情况,浪费金钱不说,关键是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
专家分析:
无法完成学业是“回流”主因
从2008年开始,韩冰就一直担任某校升学指导中心主任。他发现,这几年,不断有在美国读了一年高中或两年高中的学生选择回国继续学业。他说,让孩子在高中甚至更低年龄出国,是家长的两种不同选择,无所谓对错,关键是否适合。“但是那些回国继续学业的学生,大体都是在美国学习、生活碰到困难的。他们也明白,如果继续咬着牙在美国读完高中申请大学,基本申请不到什么太好的学校。”
避免“回流”要考量自理能力
小留学生不能适应的另一大原因是自理能力差。到了国外,所有问题都要自己解决,包括租房子、做饭等生活琐事,还需要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逆境、文化冲突等。大部分学业下滑的小留学生,都不是因为智力方面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学业下滑只是果,因就是没有真正融入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让孩子低龄留学必须要慎重。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面,亲子分离,学业压力大,如果没考虑清楚利弊,在孩子不适合的情况下就盲目把孩子送出去,势必会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