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成千上万的服装设计师中,能成名的毕竟不是很多,大部分还是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但是他们却决定着服装业里“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形象。
作为人类基本需求“衣食住行”中的重要一项,穿什么样的衣服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体现。特别是近几年富裕起来的人们越来越关心衣服的款式、面料和颜色等,对个性和细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的需求,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越来越重视,服装设计师逐渐成为抢手的热门职业。
今年28岁的钟海兰就是千万服装设计师中的一员,她做服装设计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虽然服装设计师在一般人的眼里可能是充满时尚和神秘的职业,但是钟小姐觉得这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可能就是多了一双审美的眼睛和一颗对时尚敏感的心。
设计是服装的灵魂
据钟小姐介绍,服装设计在中国受到普遍重视的历史并不长久,大概才五六年左右。钟小姐是做羽绒服设计的,刚毕业的那几年,服装设计的需求还不是很大,工作较为难找,一个服装公司设计人员很少,有的干脆就没有,即使有,设计师在公司里的地位和待遇也并不是很突出。那时候消费者的需求相对单一,首先只是满足保暖的要求,所以很多服装公司一年只生产一个款式,做十几万套就可以活得很好了,老板没有动力去设计更多款式的羽绒服,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厂的加工制作上,只要把衣服做出来,没有大的质量问题就可以了。
这些年市场变化很大,消费者在保暖的基础上更多地重视款式的漂亮、新颖以及个性。一个服装公司一年生产的总量可能没有变,但是款式已经从一两个变成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客户对各个款式的数量需求不大,对款式种类要求却大大提高了。为保持利润,服装公司必须开发出更多的款式和样式,以应付客户越来越挑剔的眼光。
要开发更多的款式,就必须招聘更多的服装设计师,并给予设计师更高的地位和更好的待遇,服装设计师的春天由此来临。钟小姐说,现在开发部在整个服装公司里处于最重要的地位,设计师处于绝对重要的位置,待遇也是全公司最高的,这样的趋势在近一两年特别明显。每个服装公司都必须配有设计师,不重视设计的公司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其实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设计受到重视的趋势只会越来越强而不会减弱,这个潮流是不可逆的。服装设计就像家具设计一样,处于整个产品线的最前端,设计师不但要设计产品的线条和样式,还需要指出面料、颜色和花纹的使用等要求,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产品质量的好坏。从生产的环节来看,工厂的加工制作是技术活,并无特别的难度,只要认真负责就能做好,而设计则涉及到设计师的灵感和创意,这是不可复制的,其价值跟IT企业里的产品研发是一样的,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服装设计的工作越来越重要,服装设计师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中外服装设计的差距
谈到服装设计水平的比较,钟小姐承认中国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羽绒服品牌里面国产的只有一个“波司登”在国际上有些名气,其他的都仅限于国内,或者在国外的某一个地区。
那么中外服装设计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呢?钟小姐认为首先在观念和文化传统上中国和西方国家就存在很明显的不同。如意大利和法国的设计文化极为发达,美术传统源远流长,而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才刚刚开始,大规模的普及也就五六年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里难于孕育出先进的设计文化和氛围。没有好的环境,设计水平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所以设计水平跟国外有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设计文化上的差距外,中国服装设计水平不如国外的重要原因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一直是广受诟病,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发明专利、软件开发等,知识产权都难于得到有效的保护,服装设计也是如此。款式雷同的现象非常普遍,以羽绒服为例,每个季末的时候一些大的服装公司总会上市一批新的款式,试看其市场表现,如果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就会在下一年以这些款式为蓝本,推出风格类似的产品。但是一些较小的服装公司也会购买这些新款的羽绒服,然后略微变化,再推向市场,这样设计新款式的公司的销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更为恶劣的是,有的公司甚至直接在广东采购一批服装,然后贴上自己公司的牌子进行销售。利益受损的公司也鲜有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因为成本太大,维权很难。
从公司的经营来看,抄袭其他品牌的创意和风格是最廉价的方式,但是这对整个行业设计水平的提高是很不利的。由于设计本身是从借鉴、模仿开始的,改变一小点就可以跟别人区别开来,如袖口、口袋、衣领、颜色等,到底是借鉴还是抄袭很难有统一的说法。
观念上的偏差也成为阻碍中国服装设计水平提高的一个原因,对于打造自主品牌很不利。最典型的就是盲目崇洋媚外,似乎国外的就一定是先进的、时尚的,就一定比中国本土设计的更好。钟小姐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做羽绒服的国内企业,由于他们的品牌名称有一个“法”字,在一年的营销会上大打“法国牌”,号称自己是法国品牌,在宣传海报上还专门弄了个“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做足了法国品牌的样子,但是公司的新款羽绒服完全是由中国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跟法国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这样的营销会效果很好,订货的客户非常多。联系到前一段时间“达芬奇家具”造假的新闻,让人不得不为中国品牌的形象感到担心,明明是国产货,却非要请洋和尚来念经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实在是“中国制造”莫大的悲哀。
服装设计师的出路
钟小姐走上服装设计师这条路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家里人都在从事这个行业,所以很自然就学设计,然后进服装公司从事服装设计师这一职业。当然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方面,自己的兴趣才是关键,没有兴趣就没有激情,更别说灵感和创意了。
只是服装设计师从事的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创意和灵感并不是一直能保持,而且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很明显,如果跟服装公司的产品风格不一样的话就很难得到认同。所以很多设计师的职业流动性很大,往往在一个公司待上一年就离开了,难于稳定,要找到与设计师个人风格相契合的公司并不容易。
要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但向其他优秀的设计师学习,向西方学习,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学习,提高文化的修养和内涵,因为设计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在很多设计师从中国古代的服饰上获得灵感,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就是例子。同时要跟公司其他同事相处好,学会团队合作,如与打版师、样衣师的配合,如果关系恶劣,甚至发生口角就会直接影响设计的工作。
几乎没有人能一直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所以设计师要保证自己的地位,通常有两个方法,否则就只能庸庸碌碌地混下去。第一是学会设计以外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能忽悠,会来事,从专业走向管理。另外就是提升自身水平,参加设计大赛,以企在业内混出名气,有了名气就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打造设计师个人的品牌效应,有了品牌效应就能提高门槛,增加收入。
有一个设计师的风格较为独特,几家服装公司的老板都看不上他的作品,他又不愿意迁就公司原有产品的风格,只好走人,后来有一家公司的老板觉得这个风格很好,就让他按自己的意思设计出来,有一年这个设计师的服装忽然就大卖了,后来他成立了工作室,找他设计服装的条件就上升到了一百万。这样的故事在设计的圈子里不断地上演,但是具体如何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还是见仁见智的事,也许有的人出名了,有的人合伙开公司了,有的人去开服装店了,也有的人转行了。总之,设计需要激情与才华,平庸与设计无缘。
作为人类基本需求“衣食住行”中的重要一项,穿什么样的衣服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体现。特别是近几年富裕起来的人们越来越关心衣服的款式、面料和颜色等,对个性和细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的需求,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越来越重视,服装设计师逐渐成为抢手的热门职业。
今年28岁的钟海兰就是千万服装设计师中的一员,她做服装设计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虽然服装设计师在一般人的眼里可能是充满时尚和神秘的职业,但是钟小姐觉得这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可能就是多了一双审美的眼睛和一颗对时尚敏感的心。
设计是服装的灵魂
据钟小姐介绍,服装设计在中国受到普遍重视的历史并不长久,大概才五六年左右。钟小姐是做羽绒服设计的,刚毕业的那几年,服装设计的需求还不是很大,工作较为难找,一个服装公司设计人员很少,有的干脆就没有,即使有,设计师在公司里的地位和待遇也并不是很突出。那时候消费者的需求相对单一,首先只是满足保暖的要求,所以很多服装公司一年只生产一个款式,做十几万套就可以活得很好了,老板没有动力去设计更多款式的羽绒服,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厂的加工制作上,只要把衣服做出来,没有大的质量问题就可以了。
这些年市场变化很大,消费者在保暖的基础上更多地重视款式的漂亮、新颖以及个性。一个服装公司一年生产的总量可能没有变,但是款式已经从一两个变成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客户对各个款式的数量需求不大,对款式种类要求却大大提高了。为保持利润,服装公司必须开发出更多的款式和样式,以应付客户越来越挑剔的眼光。
要开发更多的款式,就必须招聘更多的服装设计师,并给予设计师更高的地位和更好的待遇,服装设计师的春天由此来临。钟小姐说,现在开发部在整个服装公司里处于最重要的地位,设计师处于绝对重要的位置,待遇也是全公司最高的,这样的趋势在近一两年特别明显。每个服装公司都必须配有设计师,不重视设计的公司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其实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设计受到重视的趋势只会越来越强而不会减弱,这个潮流是不可逆的。服装设计就像家具设计一样,处于整个产品线的最前端,设计师不但要设计产品的线条和样式,还需要指出面料、颜色和花纹的使用等要求,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产品质量的好坏。从生产的环节来看,工厂的加工制作是技术活,并无特别的难度,只要认真负责就能做好,而设计则涉及到设计师的灵感和创意,这是不可复制的,其价值跟IT企业里的产品研发是一样的,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服装设计的工作越来越重要,服装设计师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中外服装设计的差距
谈到服装设计水平的比较,钟小姐承认中国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羽绒服品牌里面国产的只有一个“波司登”在国际上有些名气,其他的都仅限于国内,或者在国外的某一个地区。
那么中外服装设计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呢?钟小姐认为首先在观念和文化传统上中国和西方国家就存在很明显的不同。如意大利和法国的设计文化极为发达,美术传统源远流长,而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才刚刚开始,大规模的普及也就五六年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里难于孕育出先进的设计文化和氛围。没有好的环境,设计水平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所以设计水平跟国外有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设计文化上的差距外,中国服装设计水平不如国外的重要原因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一直是广受诟病,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发明专利、软件开发等,知识产权都难于得到有效的保护,服装设计也是如此。款式雷同的现象非常普遍,以羽绒服为例,每个季末的时候一些大的服装公司总会上市一批新的款式,试看其市场表现,如果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就会在下一年以这些款式为蓝本,推出风格类似的产品。但是一些较小的服装公司也会购买这些新款的羽绒服,然后略微变化,再推向市场,这样设计新款式的公司的销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更为恶劣的是,有的公司甚至直接在广东采购一批服装,然后贴上自己公司的牌子进行销售。利益受损的公司也鲜有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因为成本太大,维权很难。
从公司的经营来看,抄袭其他品牌的创意和风格是最廉价的方式,但是这对整个行业设计水平的提高是很不利的。由于设计本身是从借鉴、模仿开始的,改变一小点就可以跟别人区别开来,如袖口、口袋、衣领、颜色等,到底是借鉴还是抄袭很难有统一的说法。
观念上的偏差也成为阻碍中国服装设计水平提高的一个原因,对于打造自主品牌很不利。最典型的就是盲目崇洋媚外,似乎国外的就一定是先进的、时尚的,就一定比中国本土设计的更好。钟小姐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做羽绒服的国内企业,由于他们的品牌名称有一个“法”字,在一年的营销会上大打“法国牌”,号称自己是法国品牌,在宣传海报上还专门弄了个“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做足了法国品牌的样子,但是公司的新款羽绒服完全是由中国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跟法国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这样的营销会效果很好,订货的客户非常多。联系到前一段时间“达芬奇家具”造假的新闻,让人不得不为中国品牌的形象感到担心,明明是国产货,却非要请洋和尚来念经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实在是“中国制造”莫大的悲哀。
服装设计师的出路
钟小姐走上服装设计师这条路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家里人都在从事这个行业,所以很自然就学设计,然后进服装公司从事服装设计师这一职业。当然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方面,自己的兴趣才是关键,没有兴趣就没有激情,更别说灵感和创意了。
只是服装设计师从事的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创意和灵感并不是一直能保持,而且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很明显,如果跟服装公司的产品风格不一样的话就很难得到认同。所以很多设计师的职业流动性很大,往往在一个公司待上一年就离开了,难于稳定,要找到与设计师个人风格相契合的公司并不容易。
要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但向其他优秀的设计师学习,向西方学习,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学习,提高文化的修养和内涵,因为设计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在很多设计师从中国古代的服饰上获得灵感,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就是例子。同时要跟公司其他同事相处好,学会团队合作,如与打版师、样衣师的配合,如果关系恶劣,甚至发生口角就会直接影响设计的工作。
几乎没有人能一直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所以设计师要保证自己的地位,通常有两个方法,否则就只能庸庸碌碌地混下去。第一是学会设计以外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能忽悠,会来事,从专业走向管理。另外就是提升自身水平,参加设计大赛,以企在业内混出名气,有了名气就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打造设计师个人的品牌效应,有了品牌效应就能提高门槛,增加收入。
有一个设计师的风格较为独特,几家服装公司的老板都看不上他的作品,他又不愿意迁就公司原有产品的风格,只好走人,后来有一家公司的老板觉得这个风格很好,就让他按自己的意思设计出来,有一年这个设计师的服装忽然就大卖了,后来他成立了工作室,找他设计服装的条件就上升到了一百万。这样的故事在设计的圈子里不断地上演,但是具体如何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还是见仁见智的事,也许有的人出名了,有的人合伙开公司了,有的人去开服装店了,也有的人转行了。总之,设计需要激情与才华,平庸与设计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