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特别对于中职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等现象,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改变教学观念、确立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形式三方面进行探索,以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204-02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导致数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数学教师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合理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耐心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转换角色
作为教师,进入教室作演讲容易,但要与学生形成高质量的交流却很难。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会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渐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从对独白的关注转向对教学对话的关注,合理转换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引导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空间图形——直棱柱”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折叠成几何体,然后观察讨论所折叠的图形的形状(柱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能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上下两个面是平面,上下两个面互相平行,上下两个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的个数同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都是长方形等等,他们所回答的问题基本上都比较准确,同学之间能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后再让学生先想象将柱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再动手操作,同自己想象的结论进行比较,最后让学生回想一下操作的过程,总结直棱柱的概念及其展开图。如此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合理转换了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确立教学目标,围绕重点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至关重要。但是大部分时候,教师只是将数学教学大纲中已经确定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照搬照抄。虽然这样做无可非议,但有时教师也确实发现大纲规定的要求与教学实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技校学生的基础情况,能力情况,是教师备课时,确立教学目的时不可忽视的方面,教师应自觉地依据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制定贴近学生,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内容简短地提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丰富教学形式,克服厌学情绪
要改变中职学生厌学数学的现状,使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做好疏导引趣工作,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启而得法,诱之有效。
1.情境导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障碍和悬念,通过不同角度寻求问题的多种方法,巧妙的构思、慎密而简洁的推理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解决如下问题:一个大富翁和一个年轻人订立了一个合同,一个月内年轻人每天需给富翁10万元,而富翁第一天需付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富翁付给年轻人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请问这合同对谁有利?这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之后让学生自己计算,再引入授课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创设引入情境问题时,那些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求知欲,适合学生的胃口。
2.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美无处不在,它不但体现在解题的简洁和奇异中,在其他方面也处处显示它的这一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不失时机地展示给学生。如讲相似时,可向学生介绍“黄金分割”的和谐美,并同时介绍它在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在讲几何图形时,可介绍圆与球转动的对称性;在讲四边形面积时,可介绍S=■·h这一被数学家们称为最美的公式,因为它把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统一在一个式子中,体现了美的简洁、统一。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相信学生在如此的审美教学中逐渐学会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并主动去探索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值得积极思考并积极实践的课题。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完善教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情境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扬飞.选修课“数学与生活”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2,(5).
[3]杨光云.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J].职业圈,2007,(24).
[4]张丽.中职学生学习动机探索[J].科技资讯,2008,(11).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204-02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导致数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数学教师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合理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耐心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转换角色
作为教师,进入教室作演讲容易,但要与学生形成高质量的交流却很难。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会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渐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从对独白的关注转向对教学对话的关注,合理转换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引导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空间图形——直棱柱”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折叠成几何体,然后观察讨论所折叠的图形的形状(柱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能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上下两个面是平面,上下两个面互相平行,上下两个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的个数同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都是长方形等等,他们所回答的问题基本上都比较准确,同学之间能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后再让学生先想象将柱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再动手操作,同自己想象的结论进行比较,最后让学生回想一下操作的过程,总结直棱柱的概念及其展开图。如此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合理转换了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确立教学目标,围绕重点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至关重要。但是大部分时候,教师只是将数学教学大纲中已经确定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照搬照抄。虽然这样做无可非议,但有时教师也确实发现大纲规定的要求与教学实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技校学生的基础情况,能力情况,是教师备课时,确立教学目的时不可忽视的方面,教师应自觉地依据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制定贴近学生,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内容简短地提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丰富教学形式,克服厌学情绪
要改变中职学生厌学数学的现状,使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做好疏导引趣工作,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启而得法,诱之有效。
1.情境导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障碍和悬念,通过不同角度寻求问题的多种方法,巧妙的构思、慎密而简洁的推理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解决如下问题:一个大富翁和一个年轻人订立了一个合同,一个月内年轻人每天需给富翁10万元,而富翁第一天需付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富翁付给年轻人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请问这合同对谁有利?这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之后让学生自己计算,再引入授课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创设引入情境问题时,那些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求知欲,适合学生的胃口。
2.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美无处不在,它不但体现在解题的简洁和奇异中,在其他方面也处处显示它的这一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不失时机地展示给学生。如讲相似时,可向学生介绍“黄金分割”的和谐美,并同时介绍它在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在讲几何图形时,可介绍圆与球转动的对称性;在讲四边形面积时,可介绍S=■·h这一被数学家们称为最美的公式,因为它把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统一在一个式子中,体现了美的简洁、统一。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相信学生在如此的审美教学中逐渐学会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并主动去探索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值得积极思考并积极实践的课题。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完善教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情境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扬飞.选修课“数学与生活”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2,(5).
[3]杨光云.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J].职业圈,2007,(24).
[4]张丽.中职学生学习动机探索[J].科技资讯,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