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唐代中期海上大规模运输成为可能,瓷器就不仅仅属于中华民族;在当今全球化的资讯和市场环境下,瓷器拍卖市场也不仅仅只是中国大陆的市场。
在内地拍卖市场板块中,瓷器王艺品板块恐怕是受国际市场制约最明显的部分。由于瓷器工艺品是具有全球概念的收藏品类,所有瓷杂收藏家都愿意相信,将高精的物品送到拥有全球范围客户的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能够实现更高的价值回报。香港佳士得、苏富比两大拍卖巨头正是依托其“全球陸”这把炙手可热的交椅,借助香港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贸易自由港在税率、保险和金融方面的优势,以内地市场为基础,以纽约和伦敦市场为辅助,而成为中国瓷器工艺品交易中心的。
与香港及内地瓷器工艺品拍卖市场在国内的高曝光度不同,纽约及伦敦主要着力于欧美藏家及市场。即便如此,这两地市场也同样受到中国市场的深刻影响。本文即是通过讨论佳士得和苏富比自2000年至2007年在纽约和伦敦市场的表现,了解其发展变化,从而更加系统地认知中国瓷器工艺品总体市场状况及其相互间关系。
纽约伦敦中国瓷器工艺品市场
2000年至2007年的发展状况
2000年至2007年,纽约和伦敦中国瓷器王艺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至2003年的平稳发展期和2004年至2007年的高速增长期,确切地说,以2003年为界,在之前和之后,中国瓷器工艺品在年总成交额、专场场次、成交拍品件数上发生了成倍至数倍的增长。
2000年至2003年四年间,两大拍卖公司在纽约和伦敦举办的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运行相对平稳,年总成交额保持在1000~2000万美元间。2004年,佳士得在两地的年成交额迅速扩大,达到近4000万美元。2005年进一步增长,达到6500万美元,并在随后的06年至今基本得到保持,苏富比在2004年年成交额也有很大突破。达到2500万美元,2005年为5700万美元,2007年为7200万美元。年平均成交额也由2003年前的1400万美元,提升到2004至2007年间的5100万美元。两大拍卖公司2000年至2007年在纽约、伦敦两地中国瓷器工艺品拍卖专场年成交额的具体增长趋势状况如下表所示。该图表明确显示了两大拍卖行8年间的飞速增长和巨大增幅。
同时,两大拍卖公司在两大拍卖中心所举办的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的场次和成交拍品数量也相应增加。2003年之前和之后相比,举办专场次数由平均每年4场增加到平均每年6场,成交数量已由每年约1000件增加到约1500件。见下表。
拍品的高成交价与专场的高成交率
2005年以来,在这两地的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瓷器工艺品在海外市场的聚光灯下不断创造着天价。最知名的莫过于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出的“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成交价1,568万英镑,是目前为止单件亚洲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由于元青花存世的数量有限,一旦在市场上推出就会受到藏家的追捧。一年之后2006年7月11日,同样是伦敦佳士得以中国艺术品唱主角的亚洲艺术周上,最高成交价依然是一件元青花鱼藻罐,成交价213.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011万元。以此次专场为例,这场拍卖会中成交价为列第二的是清乾隆青花花口瓶,以估价的两倍多62万英镑成交,买家为亚洲行家。清乾隆紫檀百鸟朝凰挂屏以近估价7倍的13万英镑成交,是本场第六高价拍品;第七名清乾隆金彩法轮一对,成交价10万英镑;第九名清乾隆御题诗青玉山子,成交价9万英镑,是估价的6倍。且以上三件均由亚洲私人藏家竟得。该专场共有拍品211件,成功拍出133件,拍品件数成交率63%。
增长的背后
在海外瓷器工艺品市场增长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拍场上中国买家的人头攒动,看到了中国买家的一掷千金,还看到了国际拍卖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和倾斜。来自苏富比的一份官方报告显示:亚洲的买家数量和购买能力在不断增强。苏富比全球2003年亚洲买家购买1000万美元,2004年超过2750万美元。德国纳高拍卖公司总裁佐丹也认为,纳高拍卖的中国艺术品,买家大多来自中国,约占50%左右,而欧洲占40%,美国仅占10%。市场在他们的购买参与下,拍品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由此可见,无论在大陆、香港抑或海外,中国买家都是中国瓷器工艺品拍卖市场参与者的主体。
2004年以来,到海外拍卖行参与竞拍的中国买家群体中,有寻觅精品重器的收藏家,有懂器物懂市场且嗅觉灵敏的古董商,也有抱着捡漏心态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淘宝者。他们是在具备一定的购买力,但又受到国内瓷器工艺品拍卖市场发展水平和瓷器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的双重制约下,投身国际拍卖市场的。在他们的支持下,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大拍卖公司在2004年中国国内艺术品市场“井喷”的一年,纽约、伦敦中国瓷器工艺品的拍卖中取得了近100%的成交额增长;2005年后,更加随着国内拍卖市场“海外回流”文物交易的热潮创出非凡的业绩。
中国瓷器工艺品市场是一个以中国客户群体为基本主体,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高端客户群体的艺术品市场板块,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各板块中,发展相对健康,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品类。
在内地拍卖市场板块中,瓷器王艺品板块恐怕是受国际市场制约最明显的部分。由于瓷器工艺品是具有全球概念的收藏品类,所有瓷杂收藏家都愿意相信,将高精的物品送到拥有全球范围客户的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能够实现更高的价值回报。香港佳士得、苏富比两大拍卖巨头正是依托其“全球陸”这把炙手可热的交椅,借助香港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贸易自由港在税率、保险和金融方面的优势,以内地市场为基础,以纽约和伦敦市场为辅助,而成为中国瓷器工艺品交易中心的。
与香港及内地瓷器工艺品拍卖市场在国内的高曝光度不同,纽约及伦敦主要着力于欧美藏家及市场。即便如此,这两地市场也同样受到中国市场的深刻影响。本文即是通过讨论佳士得和苏富比自2000年至2007年在纽约和伦敦市场的表现,了解其发展变化,从而更加系统地认知中国瓷器工艺品总体市场状况及其相互间关系。
纽约伦敦中国瓷器工艺品市场
2000年至2007年的发展状况
2000年至2007年,纽约和伦敦中国瓷器王艺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至2003年的平稳发展期和2004年至2007年的高速增长期,确切地说,以2003年为界,在之前和之后,中国瓷器工艺品在年总成交额、专场场次、成交拍品件数上发生了成倍至数倍的增长。
2000年至2003年四年间,两大拍卖公司在纽约和伦敦举办的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运行相对平稳,年总成交额保持在1000~2000万美元间。2004年,佳士得在两地的年成交额迅速扩大,达到近4000万美元。2005年进一步增长,达到6500万美元,并在随后的06年至今基本得到保持,苏富比在2004年年成交额也有很大突破。达到2500万美元,2005年为5700万美元,2007年为7200万美元。年平均成交额也由2003年前的1400万美元,提升到2004至2007年间的5100万美元。两大拍卖公司2000年至2007年在纽约、伦敦两地中国瓷器工艺品拍卖专场年成交额的具体增长趋势状况如下表所示。该图表明确显示了两大拍卖行8年间的飞速增长和巨大增幅。
同时,两大拍卖公司在两大拍卖中心所举办的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的场次和成交拍品数量也相应增加。2003年之前和之后相比,举办专场次数由平均每年4场增加到平均每年6场,成交数量已由每年约1000件增加到约1500件。见下表。
拍品的高成交价与专场的高成交率
2005年以来,在这两地的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瓷器工艺品在海外市场的聚光灯下不断创造着天价。最知名的莫过于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出的“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成交价1,568万英镑,是目前为止单件亚洲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由于元青花存世的数量有限,一旦在市场上推出就会受到藏家的追捧。一年之后2006年7月11日,同样是伦敦佳士得以中国艺术品唱主角的亚洲艺术周上,最高成交价依然是一件元青花鱼藻罐,成交价213.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011万元。以此次专场为例,这场拍卖会中成交价为列第二的是清乾隆青花花口瓶,以估价的两倍多62万英镑成交,买家为亚洲行家。清乾隆紫檀百鸟朝凰挂屏以近估价7倍的13万英镑成交,是本场第六高价拍品;第七名清乾隆金彩法轮一对,成交价10万英镑;第九名清乾隆御题诗青玉山子,成交价9万英镑,是估价的6倍。且以上三件均由亚洲私人藏家竟得。该专场共有拍品211件,成功拍出133件,拍品件数成交率63%。
增长的背后
在海外瓷器工艺品市场增长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拍场上中国买家的人头攒动,看到了中国买家的一掷千金,还看到了国际拍卖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和倾斜。来自苏富比的一份官方报告显示:亚洲的买家数量和购买能力在不断增强。苏富比全球2003年亚洲买家购买1000万美元,2004年超过2750万美元。德国纳高拍卖公司总裁佐丹也认为,纳高拍卖的中国艺术品,买家大多来自中国,约占50%左右,而欧洲占40%,美国仅占10%。市场在他们的购买参与下,拍品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由此可见,无论在大陆、香港抑或海外,中国买家都是中国瓷器工艺品拍卖市场参与者的主体。
2004年以来,到海外拍卖行参与竞拍的中国买家群体中,有寻觅精品重器的收藏家,有懂器物懂市场且嗅觉灵敏的古董商,也有抱着捡漏心态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淘宝者。他们是在具备一定的购买力,但又受到国内瓷器工艺品拍卖市场发展水平和瓷器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的双重制约下,投身国际拍卖市场的。在他们的支持下,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大拍卖公司在2004年中国国内艺术品市场“井喷”的一年,纽约、伦敦中国瓷器工艺品的拍卖中取得了近100%的成交额增长;2005年后,更加随着国内拍卖市场“海外回流”文物交易的热潮创出非凡的业绩。
中国瓷器工艺品市场是一个以中国客户群体为基本主体,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高端客户群体的艺术品市场板块,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各板块中,发展相对健康,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