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职业口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u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职业英语口语能力的薄弱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无法回避的现实,这使得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要求,贻害高职教育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度和美誉度,这些问题都直指高校外语教学的准确定位和课程改革。高职英语职业口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决定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应该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主题,要对学生专业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对策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31(2011)12-0139-4 doi:10.3969/j.issn.1006-2631.2011.04.039
  1.引言
  高职高专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国家、地方的社会、经济建设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的重任,在自身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实现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确立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和以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英语课程教改的主攻方向的指导意见。这就要求高职英语的教学从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领域相关的职业英语入手,做好职业英语基本知识的输入,注重基础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化,着眼于在“学校工厂”(姜大源,2007:161)里培训高职学生的职业口语能力,真正使其走上社会后能够顺利对接相关职业,专业需求,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
  2.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1 从英语语言本身来看
  语言即言语。它产生的原因和归宿都是为了人类交流思想、意识和情感(刘润清,1 996:12—13)。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生命力与其被世界范围的人广泛运用,便于更好地理解交流关系密切。
  2.1.2 从英语学习的成本来看
  人人渴望成功,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尤其是在讲究效益的今天,应该看是以何种代价获得了它。很多的谚语都对成功的语言学习进行了极好的描述,如:“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不鸣则已,一名惊人”等等。
  2.1.3 从英语学习的含金量来看
  英语口语的能力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能力。它既相对独立,同时又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为口语表达时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没有办法临时去将想说的东西完美组织,更不要说还得面对众多听众的不同反应而随机应变。所以从这一点上讲,英语口语学习的含金量要比其他英语能力高得多。
  2.1.4 从师生能力层次提升来看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高校的英语教学如果能够也应该用英语(口语)来组织,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听、说、读、写、与老师间及时的互动交流来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课堂的容量加大了,学生学得又多又扎实,从运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对老师的能力和英语水平由衷敬佩,从而产生在此基础上的对老师和所教科目的兴趣甚至是模仿。这样的良性循环一定会回报老师,回报课堂,产生良好的效果(周川,2002:176)。英语课如果用汉语来上,既与英语课的设置初衷相违背,也不便于师生间的交流,缺乏教师正确指导的语言实践,质量难以保证,即使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也不可能及时得到老师的纠正,容易以讹传讹。
  2.2 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从1985年我国第一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制定到2010年期间,我国各学段的英语教学发展速度、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规定的大学基础阶段英语学习任务有的在高中里已经完成或部分完成。章振邦指出:“在中学阶段,只要师资合格,教学安排合理,教材、教法使用得当,学生努力,一般可以在普通英语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有这样基础的中学毕业生上了大学,应该可以直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而不必再学普通英语。”(2003:17—19)只需“对他们稍加训练,即可转入同时提高外语应用技能和实际国际交流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如果我们仍然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学时里继续‘打基础’,就必然使大学外语教学‘滞后’”(胡庚申,1998:12—13)。章振邦还明确提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2003:17—19)
  3.高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思考,外语系公共英语教研室借学院争创“国家级示范高职”和学院教学会议胜利召开的东风,依托教学科研处的指导和协调,通过与相关院系的共同研讨和磋商,决定从2009~2010学期(下)开始,在公共英语教学领域开展“专业口语”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突出公共英语教学的“服务功能”,更好地衔接企业与学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领域的交流和学习能力做好铺垫。
  3.1 教学时间及内容安排
  认真学习学院(系)指导教学实施的纲领性的有关文件,仔细研读年度教学大纲,根据学院教研处的指导性意见和相关院系的教学要求,公共英语的教学实现“模块化”,在教学工作量允许的范围内,做好英语教学的服务以及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对接,即在第一学年完成公共英语教学任务(基础知识模块)的基础上,结合第二学年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口语的教学。具体安排见下表:
  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院(系)的教学改革试验的不断深入,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以上的安排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根据相关院系推出的教改试点项目的具体教学要求,公共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已实现更进一步、更早一步的接轨。
  3.2 教师与教材
  由于公共英语教研室教师以英语语言专业为主,缺乏与相关院系的专业有关的知识和能力,因此除了选派教师参与各种暑期企业访问工程师项目,接受专业英语培训、制度化与相关院系的教学联络,虚心听取专业教师,教研室的教学意见,加强教学研究,横向听课,自主学习等措施外,公共英语教研室还专门成立了与各专业英语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研究小组,强化日常的教研研究与研讨,专业口语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做好知识积累和提升。另外,公共英语专业口语教师还应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做好教材内容的取舍,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教授学生务必使用能用到的相关专业英语。
  3.3 教学模式(TFPT)及实施
  考虑到专业英语教学的难度及自身特点,公共英语教研室专门成立了与各专业英语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研究小组,强化日常的教学研究与研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规范教学环节及实施,专业口语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做好知识积累和提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的英语教学。
  3.3.1 Team Work学习活动小组化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是初级阶段的特点,将全班同学按照中等规模(5-7人)进行分组,便于组织和控制,每组设组长一名(建议轮换),负责平时的管理与协调,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内先行研讨,互相取长补短,完善小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用可见的具体成果来驱动学生的阶段性学习与目标达成(刘法公,2001:17—18)。
  3.3.2 Field Work Log格式化
  Field Work Log(课后调研)的运用。每学一个单元前,教师就单元内容先作相应的解释说明,明确单元学习重点,共同商定小组研究的可能性方向并在小组间选择,尽量避免知识点和课后调研课题的雷同,争取学习内容最宽化、最新化,提高单节课的课堂容量与效益;然后向每个小组发出课后调研指令(一周一次课),做好课题选定和人员分工,做好课题调研过程及完成情况的登记,向学生明确课后调研过程中的这些零星数据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个人总成绩,真正做到强化过程监控,杜绝人浮于事、拖拉延误的坏习惯,以格式文本(化)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做科研、搞调研,领会学习模式,学会自己学习。
  3.3.3 Panel Discussion的固化
  有了明确的调研课题,有了相应的分工和资料的收集,接下来就是这些“海量”知识点的取舍和自证。小组成员之间观点的冲突必然激起求知的火花,小组成员的“说服”与“被说服”成为推进学习和研讨动力。尽管全部用专业英语口语完成这样的研讨有难度,但是语言学习的要义——让语言得以贯彻,谬误得以纠正,知识得以升华拓展,偏见得以完善,自信得以重建。这样的制度固定下来后,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可能。
  3.3.4 Presentation的强化
  (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精髓在于表达(output)。有了前面这些环节的知识、观点思想的输入(input),不同小组之间有关某个话题或章节的最佳观点“竞争”水到渠成。此时表达、展示、争鸣已经成为必然。PresentationNotes会详细记录学生课堂“争辩”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挖掘同辈观点中的闪光点,成为再次研讨和自身提升的发端。教师只要当好裁判,掌握好“公平”,把握好节奏和课堂控制,欣赏新观点和思想的争鸣,分享自己的评价和感动。相信这样的Presentation会是一个很值得享受的教学境界。
  3.3.5 Teaching Reflection的拓展
  对于任何一名只有语言背景却从事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每个单元学生就某一主题而发的不同观点和独特分享对于教师自身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认识也应该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它会让教师从中领略到很多事先无法预设和准备的东西,这对于“正师位,明师道”,对于不断追求教学“完美”境界的教师来说,更应该是一种近在身边的压力和动力。同时这也是教学反思的一个功用——既反思别人,更要反思自己;既反思已有,更要反思不足。
  3.3.6 Test-bank的激励化
  英语口语的表达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专业英语口语。为了表达的连贯、逻辑、透彻,表达还应该借助另外一些力量一肢体语言、板书提示等等。但了解信息技术的教师千万不要忘了多媒体的威力,更不要因为怕麻烦而“省去”多媒体的运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也是学生能力的一种拓展,很多学生的多媒体制作技术让人赞叹。如果让学生持续不断、保持强化课件的制作,服务presentation的需要,使得说话更具感染力,图形结合,声像并茂,更加逻辑化、有说服力,那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学会尊重与欣赏。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为学生们的劳动和心血建立test—bank,承诺将其制作的PPT课件加以保存和爱护,以备随时调用,随时展示,鼓励后继者,与之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
  3.4 考核评估级反馈
  任何好的设想和做法如果没有及时的考核评估和到位中肯的反馈,其效果都是要大打折扣的。为此,学校为专业英语口语教学设置了相对比较全面的阶段性和终结性考核检测标准:Fieldwork Log和Presentation Notes从过程入手,强化了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考核,使得事有人做,人有事做,奖勤罚懒,效果明显。作为终结性考试的专业口语期末考试题库利用电子化的优势,实现了学生人机对话,考试过程透明,考核结果更加公正。公共英语教研室正在尝试进一步开发自主学习中心和语音实验室所能提供的便利,实现考试与结果同步生成,减少因为延迟带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上的累损。
  4.结语
  高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切合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紧扣“实用、运用”教学要求,符合英语语言教学规律,体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针,锻炼培养了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体现了“为学生的未来负责”的精神,实现了课堂内外的互补和师生间良性的互动,利于口语培训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的提升,不失为高职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专业口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成果:2010和2011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一次)通过率高出同类院校近15个百分点;完成了专业口语校本教材的编著和印刷;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3篇;2010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3级口语测试通过率80%以上;完成职业口语测试(POE)题库的建设和测试成绩比对,得出正相关结论,英语口试题库建设得到相关企业指导和认可;专业口语各方向的教学小组建设顺利实施,教学课件(PPT)与学生研讨课件库逐渐形成(2G)等等。
  当然,高职公共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英语语言教师的专业英语素养的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和壮大;学生英语基础能力薄弱;专业口语教学学时过短所致的专业口语教学局面回潮,口语能力培养浅尝辄止等的尴尬。不过笔者相信,只要信心不灭,办法总比困难多。
  
  参考文献
  胡庚申.“双外”教学法: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12—1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H].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61
  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17—18
  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2—13
  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7—19
  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H].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176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PowerPoint 2003等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一堂口语课教学为例阐述了PowerPoint 2003在辅助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PowerPoint 2003;优势;口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
在高职院校实施开放式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全方位开放式英语教学体系,改变单一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英语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英语交流,把学
目前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实证性语言研究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英语语料库已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的英语教学研究中。如何建立有专业、语体和语篇特色的语料库以及如何对这些语
摘 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面谈及现状分析,了解高职学生的口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策略。文章同时讨论了交互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运用交互的策略和交互活动的方式。  关键词:交互言语教学;口语;交互活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138-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3.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级新生的问卷调查、抽样考试、走访、座谈会、随堂听课等形式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英语基础差、英语运用能力低、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现状,英
首词重复作为一种特别的话语表达方式,传达了言者隐含的意义,说话人通过它澄清某种模糊认识来执行特定的施为目的。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论文指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明示方式,首词重复
本文旨在讨论翻译批评标准,并在分析前人研究和借鉴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一个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这一标准是基于读者反应
诗词的神与形有着不可分的联系,神寓于形。而汉语诗词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语言形式的重要性不亚于内容,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本文探讨诗词翻译的"形美"、"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