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是基础,也是启蒙。鉴于幼儿年龄与认知特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让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而游戏又是幼儿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探讨了幼儿教育中,渗透并运用游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4-114
幼儿园教育是系统教育的开端,也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思维能力、塑造性格以及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随着育儿理念的不断完善,新时期下,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为幼儿时期语言、科学、身心健康、艺术、社会等各个方面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也针对学前教育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并着重强调了幼儿教育应避免“小学化”,应立足于幼儿的身心、性格、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开展教育教育。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孩子们探索知识的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1.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素质教育理念下,各个阶段的教育和教学都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幼儿教育中,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主要的学前教育模式。游戏化教学指的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又能获得知识,习得道理,轻松快乐的完成学习任务。
游戏化教学之所以深受老師、家长以及幼儿的认可,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3~6岁儿童的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很好的规避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给幼儿造成的心理压力,而是让幼儿在全身心投入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内容,不仅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学习难度,更利于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游戏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可以促进幼儿主动交流、主动帮助他人,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亲子活动中加入游戏,还能促进家校之间的密切协作,让家长直观的了解幼儿教育、信任老师,形成教育合力,优化教育质量。
2.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挖掘教育资源,创新游戏教学
在幼儿教育中,传统的游戏教学尽管也能吸引孩子,实现教学目标,但不能因此就墨守成规,而是应该结合当前的教育和教学需求,挖掘新鲜的教育资源来创新游戏内容,让游戏方式更加多元化,以免孩子长期玩同样的游戏感到厌倦。游戏化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适当、适度、适时”,比如在水果相关词语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萝卜蹲”游戏,将幼儿划分为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分组,比如“苹果组”、“西瓜组”、“橘子组”、“香蕉组”、“葡萄组”等,由老师发出“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西瓜蹲”的指令,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游戏动作。还可以加入更多的教育资源丰富游戏形式,比如可以增加剪纸、折纸、绘图等适合在室内开展的手工类游戏,锻炼孩子们的精细动作与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游戏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通过脑筋急转弯、猜谜语等游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2.2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游戏情境
老师可以在幼儿教育中引入具有地方特色,同时集趣味性、智慧星、娱乐性、文化性于一体的民间游戏,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开展民间游戏来锻炼幼儿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智慧和才能完成游戏项目,培养孩子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今,各种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广泛应用,为游戏化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播放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让幼儿感受民间游戏与众不同的游戏方式和魅力。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更容易刺激幼儿的感官,激发其游戏思维,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绘本阅读中结合民间游戏,绘本是幼儿非常喜爱的图书,能够丰富和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不同的绘本读物同样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想象空间,为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绘本又分为运动类、人文情感类、德育培养类几种类型,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绘本内容合理选择民间游戏,说唱童谣类的民间游戏可以和人文情感类的绘本教学相互结合,以充分锻炼幼儿的语言节奏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共情能力。
2.3尊重幼儿的游戏体验与主体地位
将游戏融入幼儿教育教学中,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参与感,充分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以及创新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良性互动获得收获和进步,感受成功与喜悦,为今后的学习与身心成长奠定基础。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活动,启发幼儿的主体意识。部分教师总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太小,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多事情无法独立完成,所以老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孩子们反而成为“配角”,只是配合老师一起完成教学过程。这种教育模式会严重扼杀幼儿的主动性,降低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老师首先要敢于将教学过程交到孩子们手中,结合幼儿教育现状设计游戏形式和内容,引导孩子大胆尝试,给幼儿提供试错的机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设计学前教育课程,重点突出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需求优化游戏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幼儿参与游戏设计,老师认真听取孩子的需求和想法,构建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系统化游戏课程。老师站在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度给予引导和帮助,真正让孩子成为游戏教学的主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关系到人的终生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重视生活与游戏的结合。在教学中加入孩子们所熟悉的元素,以此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燕.生活教育视野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开展[J].读与写,2021,18(2):250.
[2]孙小燕.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1,(9):171-172.
[3]白芙蓉.探究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学周刊,2021,(5):171-172.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4-114
幼儿园教育是系统教育的开端,也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思维能力、塑造性格以及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随着育儿理念的不断完善,新时期下,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为幼儿时期语言、科学、身心健康、艺术、社会等各个方面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也针对学前教育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并着重强调了幼儿教育应避免“小学化”,应立足于幼儿的身心、性格、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开展教育教育。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孩子们探索知识的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1.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素质教育理念下,各个阶段的教育和教学都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幼儿教育中,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主要的学前教育模式。游戏化教学指的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又能获得知识,习得道理,轻松快乐的完成学习任务。
游戏化教学之所以深受老師、家长以及幼儿的认可,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3~6岁儿童的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很好的规避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给幼儿造成的心理压力,而是让幼儿在全身心投入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内容,不仅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学习难度,更利于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游戏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可以促进幼儿主动交流、主动帮助他人,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亲子活动中加入游戏,还能促进家校之间的密切协作,让家长直观的了解幼儿教育、信任老师,形成教育合力,优化教育质量。
2.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挖掘教育资源,创新游戏教学
在幼儿教育中,传统的游戏教学尽管也能吸引孩子,实现教学目标,但不能因此就墨守成规,而是应该结合当前的教育和教学需求,挖掘新鲜的教育资源来创新游戏内容,让游戏方式更加多元化,以免孩子长期玩同样的游戏感到厌倦。游戏化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适当、适度、适时”,比如在水果相关词语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萝卜蹲”游戏,将幼儿划分为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分组,比如“苹果组”、“西瓜组”、“橘子组”、“香蕉组”、“葡萄组”等,由老师发出“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西瓜蹲”的指令,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游戏动作。还可以加入更多的教育资源丰富游戏形式,比如可以增加剪纸、折纸、绘图等适合在室内开展的手工类游戏,锻炼孩子们的精细动作与创造力。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游戏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通过脑筋急转弯、猜谜语等游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2.2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游戏情境
老师可以在幼儿教育中引入具有地方特色,同时集趣味性、智慧星、娱乐性、文化性于一体的民间游戏,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开展民间游戏来锻炼幼儿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智慧和才能完成游戏项目,培养孩子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今,各种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广泛应用,为游戏化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播放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让幼儿感受民间游戏与众不同的游戏方式和魅力。信息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更容易刺激幼儿的感官,激发其游戏思维,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绘本阅读中结合民间游戏,绘本是幼儿非常喜爱的图书,能够丰富和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不同的绘本读物同样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想象空间,为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绘本又分为运动类、人文情感类、德育培养类几种类型,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绘本内容合理选择民间游戏,说唱童谣类的民间游戏可以和人文情感类的绘本教学相互结合,以充分锻炼幼儿的语言节奏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共情能力。
2.3尊重幼儿的游戏体验与主体地位
将游戏融入幼儿教育教学中,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参与感,充分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以及创新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良性互动获得收获和进步,感受成功与喜悦,为今后的学习与身心成长奠定基础。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活动,启发幼儿的主体意识。部分教师总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太小,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多事情无法独立完成,所以老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孩子们反而成为“配角”,只是配合老师一起完成教学过程。这种教育模式会严重扼杀幼儿的主动性,降低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老师首先要敢于将教学过程交到孩子们手中,结合幼儿教育现状设计游戏形式和内容,引导孩子大胆尝试,给幼儿提供试错的机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设计学前教育课程,重点突出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需求优化游戏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幼儿参与游戏设计,老师认真听取孩子的需求和想法,构建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系统化游戏课程。老师站在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度给予引导和帮助,真正让孩子成为游戏教学的主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关系到人的终生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重视生活与游戏的结合。在教学中加入孩子们所熟悉的元素,以此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燕.生活教育视野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开展[J].读与写,2021,18(2):250.
[2]孙小燕.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1,(9):171-172.
[3]白芙蓉.探究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学周刊,2021,(5):171-172.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