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晨阳:为昆虫写家谱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晨阳

  “全世界有那么多种昆虫,它们分布在很多地方。我希望弄清楚的是,它们是如何与环境相处的?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种演化规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研究员蔡晨阳联合中国、捷克、英国的古生物学者,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中发现一种原始的萤火虫祖先。在他看来,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密码,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靠耐心采到人生首块化石


  在蔡晨阳的办公室随手拿起一块石板,便会与昆虫不期而遇。这些“饱经沧桑”的碎片中,昆虫的样貌栩栩如生,让人觉得生命不曾远去。
  蔡晨阳的科研之旅,是从找化石开始的。2010年,考取南古所的博士研究生后,蔡晨阳跟着“准导师”、南古所研究员黄迪颖到野外采集化石。
  那是蔡晨阳第一次接触真实的化石。在山东临沂、云南尚勇地区,他每天揣一把锤子,先将一整块页岩敲下来,再将其逐层劈开,看里面是否藏着化石。大多数时候,师徒俩会无功而返。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蔡晨阳丝毫没觉得无聊,反而觉得很有趣。
  “一般在同一个地点,我们一待就是几小时,但只要有耐心,总会有收获。”在临沂,蔡晨阳收获了人生第一块化石。从那时起,他便明白:做古昆虫演化研究要有吃苦精神,更要有耐心。
  蔡晨阳所言非虚。有一次,他跟随黄迪颖赴辽宁省北票市附近的化石点进行野外考察。他们每天要先搭车到位于北票市的海丰村,再步行40分钟爬到山上,路途颇为周折。但那一次收获颇丰,他们找到了侏罗纪中晚期的双翅、鞘翅目昆虫。事后证明,这批化石与分布于内蒙古的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的生物种类面貌是一致的。
  “蔡晨陽好学、肯钻研,有研究潜力,而且执行力很强。”说起爱徒,黄迪颖满是赞美之词。
  蔡晨阳很快进入研究状态,然而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世界上有6.5万种32个亚科的隐翅虫,但中国可能只有20余个亚科,想要全面了解隐翅虫,就得放眼世界。后来,蔡晨阳得到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访问学者奖学金的资助,赴该馆研究。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大量的隐翅虫针插标本、玻片标本,借此我就能全面地了解隐翅虫的历史样貌。”蔡晨阳说。离开美国前,博物馆的一对研究员夫妇还慷慨地将自己收集的500G容量的研究文献拷贝给他。这让他受用至今。
  随后,蔡晨阳又在哈佛大学恩斯特·迈尔基金的资助下多次赴美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的博物馆和科研院所,进行访问交流并开展合作研究。这为他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目前,我的研究难点是,不仅要研究昆虫化石本身,还要利用先进实验技术和分析手段,研究昆虫与环境的关系,以揭示重要生态关系的早期起源和演化。”蔡晨阳说。
  在发现澳洲蕈甲与苏铁相伴相生后,蔡晨阳更加笃定这一研究思路的正确。
  苏铁这类古老而独特的裸子植物曾极其繁盛,在中生代中晚期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对苏铁类植物传粉模式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知之甚少,阐释苏铁传粉演化历史的直接化石证据也极其罕见。
  蔡晨阳和同事发现,现生的澳洲蕈甲只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主要吃泽米科苏铁的花粉,并协助其传粉。更为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生活在南非东南部的澳洲蕈甲也是非洲苏铁的主要传粉者。所以他们结合标本判断,在冈瓦纳大陆彻底裂解之前,即1.67亿年之前,澳洲蕈甲就在为苏铁传粉了。
  蔡晨阳说,更重要的是,在显微镜下,研究团队还在这枚澳洲蕈甲琥珀标本中发现了许多微小的苏铁花粉簇。结合地球板块运动的历史,他们认为,澳洲蕈甲与苏铁之间传粉关系的建立不晚于侏罗纪早期,远早于被子植物及其传粉者的起源和兴盛时间。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项研究启发我们,在保护珍稀物种苏铁的同时,也要重视保护它的传粉者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以此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蔡晨阳说。

昆虫演化的“生命树”


  眼下,蔡晨阳正专注于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构建昆虫演化的“生命树”,也就是昆虫的“家谱”:选取现生昆虫代表物种的成百上千个基因片段,结合分析软件,构建出昆虫的谱系关系图,再用化石给出的时间线索来校准,就能推断昆虫的演化历史。
  不过新开启的研究方向,曾令蔡晨阳痛苦不堪,熬夜与焦虑一度填满他的生活。2018年到2020年,他受牛顿国际学者基金资助,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做研究,学习用分子系统学和分子钟的方法,再结合化石,研究古生物昆虫的演化历史。
  “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需要阅读海量的文献,再从中找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很折磨人。”蔡晨阳说。
  不过,这段熬人的经历也让他迅速成长。2020年12月月底,蔡晨阳团队在《古昆虫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他们通过挖掘开源组学数据和发育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跳蚤是一类特化的蝎蛉,并将蚤目降级为长翅目的一个次目。这意味着现生完全变态类昆虫将从11个目减少为10个目。同时,他们证明了跳蚤从吸食植物花蜜的长翅目祖先演化而来,最终成为如今吸食脊椎动物血液的寄生虫。
  黄迪颖感叹,蔡晨阳的文献阅读量非常大,而且他经常能从文献中发现其中隐藏的科学问题。
  现在的蔡晨阳已升级为奶爸。他每晚都会给女儿讲恐龙、昆虫、植物方面的绘本,陪伴孩子成长。“我要努力让更多化石说出自己的秘密,尝试把生物演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蔡晨阳说。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人生需要乐趣,读书也一样。有人说现在有许多没营养、没文化、没内涵的书,但就是有人读起来津津有味,那怎么办?我想说,如果合上一本书的时候你的心情由阴转晴,那就可以说这本书也是生产力了。桑格格之前出了本书《小时候》,有人出来唱反调,说是流水账读不出科技成分来。这一回桑格格又出书了,延续《小时候》的风格和语言,还是有人出来唱反调。但我就是喜欢,因为一口气读下来我突然就变得很开心,这就够了,足够了。  这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故而反映和报道企业家勇立潮头、艰苦创业的报告文学也呼之欲出,以其独有的风采登上了报刊的显著版面。扬州作家花善祥的新作《中流击水:马祥根传》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出的一本传记文学。  《中流击水:马祥根传》最大的特点是作者与笔下的企业家马祥根“乡里乡亲,知根知底”三十多年,对要写的人物十分
期刊
读一些大家作品,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读不进去,会在心里犯嘀咕:不是名家吗,怎么语言如此寡淡无味?于是就放下了。过些日子,重新拿起,忽然像是天边划出一道彩虹,被某个段落惊艳了一下,后面的阅读就顺畅了。读汪曾祺、季羡林的作品时都有过这种感觉。  季羡林的《繁华落尽是孤独》一书是朋友推荐的,他的散文带有自传性质,且以说真话闻名,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因为很多名家过于爱惜羽毛,在落笔时只说对自己有益的话,从而掩盖
期刊
真正的书房,不在屋檐下,在心灵里。那是我们生活中最明媚、最温暖的光。若云书房秦若云  “无论是所处行业的领头雁,还是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我们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最美’,一样的情怀……”2017年年底,南京市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期间,市妇联宣传部副部长秦若云看到各界女性身上所展示出的巾帼风采,心潮澎湃。于是,她执笔抒怀,写下了《征途如虹 相逢如歌——写在南京市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翌日》,刊登在
期刊
今年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面对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读书似乎成了一件小众的事。而读书从不只是获取信息,它的根本目的是深化思想、升华精神。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认为,读书能够治疗人身上的种种“愚病”。讀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书可以给人答案,读书可以引发思考,读书可以让人感同身受。读书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国内外不同
期刊
王众托  作为中国管理科学奖体系中最高荣誉奖项,“管理科学奖特殊贡献崇敬奖”首次颁发于2008年,获奖者为钱学森、宋健、张劲夫、赵南起、袁宝华、钱正英六位学界泰斗。2020年9月27日,该奖项时隔12年第二次颁发,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成为三位荣膺者之一。发奋读书立志报国  王众托1928年8月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铁路工程师,母亲是国内最早一批学化工的女大学生。王众托自幼聪慧,父
期刊
通过阅读活动,在更多孩子的童年种下美妙的种子。顾舟群  “这周末,我们打算带着孩子和家长们去太湖边办一次‘春之韵’主题烧烤诗词大会,看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吟诵与春天有关的诗句,然后一起户外烧烤大快朵颐!”听完小舟老师的活动预告,电话这头的我都有些心动。因为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镇妇工委的“萤火之光·悦读成长”项目,我认识了小舟老师。  小舟老师本名顾舟群,是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的一名教师,也是萤火之光公
期刊
刘擎  综艺节目《奇葩说》第七季新增一名导师刘擎。许多对这个名字陌生的观众不禁要问:一名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为什么要参加《奇葩说》这档娱乐节目?文青岁月,开启心智  1963年,刘擎出生在青海师范学院的家属院里。邻居都是一些“怪叔叔怪阿姨”:隔壁住着一对生物学家,来大西北教英语;楼上住着刘擎的语文老师,会朗诵马雅可夫斯基和叶赛宁的诗歌;隔壁的隔壁住着一位从前在外国语学院
期刊
薛龙建和团队研发的迷你软体机器人相对于传统的机器人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变形能力,在生产生活、医疗救援、航空航天和军事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让机器人飞檐走壁  17岁时,薛龙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在国内读完了本科、硕士、博士。2009年,他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后,6年后学成回国,从事仿生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  薛龙建有一股狠劲儿,他的座右铭是:科学研究要不断突破、超越、做NO.1(第一)
期刊
“一个人因为读书而变得伟大,一座城市会因为阅读而走向辽阔。”一间书屋的温度季丰  香山书屋位于江阴市香山街道,走进后跃入眼帘的,除了琳琅满目的书籍,还有一个颇惹眼的高大杯架,上面整齐码放着上千个茶杯。每个茶杯上都贴有一张姓名条——表明这是书屋常来读者的专用杯。每次过来,按姓氏拼音索引,从占据整面墙的杯子中找到自己的那一个时,有小小的成就感,更多的是满满的归属感。  据书屋主人季丰介绍,目前散落江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