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作为我国最大的网络受众群体,大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深受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影响。本文将以吉林农业大学学生作为被试,深入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网络依赖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问题 网络依赖
一、引言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作为校园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它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发展。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圈对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我国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高达30.4%。研究发现,经常接触并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群体相比不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群体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状况,重点探讨人际交往问题与网络依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农业大学的320名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施测,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回收率为95.6%。其中男生129人,女生177人。
2.研究工具。
2.1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测验,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编制。共有28个项目,选“是”计1分,选“否”计0分,各维度总分为7。量表包括交谈、交际、待人接物和跟异性朋友交往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得分越高,困扰程度越大。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9。
2.2网络成瘾量表(IAT),由美国匹兹堡大学Young在他编制的网络成瘾筛查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20个项目,采用5点评分。以往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13,各条目量表的相关在0.29-0.66之间。总分越高,网络成瘾依赖性越大。
3.方法。将所得数据用SPSS20.0 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 F检验和相关分析。
三、结果
1.网络依赖性在人口学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研究发现,性别、年级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变量在网络依赖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地域性上,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被试群体的网络依赖性存在显著差异,前者的均值分数显著高于后者。如表1所示:
2.人际交往困扰问题与网络依赖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网络依赖性与人际交往困扰的4个维度在0.01水平上均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如表2所示:
3.网络依赖性各程度组在人际交往状况上的差异性分析。根据网络成瘾性量表的测量结果将被试群体分为无依赖(0-40分)、轻度依赖( 41-60 分)、中度依赖(61-80分) 、重度依赖(81-100分)四个组。然后对四个组的人际关系困扰情况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网络依赖性程度被试群体在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四、分析与讨论
1.人口学特征变量上的网络依赖性差异性分析。本次研究表明性别、年级、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网络依赖性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先前的一些研究结论有所不同,章鹏程在早期的相关研究中曾发现网络成瘾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认为当代男女大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上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生在电子产品的获得以及使用上拥有着同等程度的便利,所以男女生群体在网络的使用时间以及依赖程度上不具有明显差异性。而在生源地类型上,本次研究发现来自城市被试群体的网络依赖性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被试群体。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越高。
2.网络依赖性与人际关系问题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网络依赖性群体在人际关系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重度依赖组与无依赖、轻度依赖、中度依赖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轻度依赖组与无依赖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轻度依赖组与中度依赖组之间没有差异性。总体来看,高依赖性群体比低依赖性群体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更多的困扰。并且网络依赖性程度与人际关系困扰中的交谈、交际、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4个方面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群体通过虚拟的网络社交来代替现实的人际交往活动,起初也许会觉得虚拟社交活动也能够实现我们内心的情感需求,并且建立虚拟的社交圈。但实际上互联网很难长期且全方位地满足我们的身心发展需要,虚拟社交本身的弊端也会在过度的网络使用中体现出来。
五、结语
1.不同性别、各年级、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网络依赖性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源地类型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今后的相关教育宣传活动中,有关部门机构应同等程度关注男女群体以及不同年级群体在网络依赖程度上的问题,并对于网络发达地区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问题着重关注。
2.网络依赖性与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大学生群体应该意识到互联网过度使用对自身现实人际交往造成的危害,从而有意识得调节自身的日常活动安排。
参考文献:
[1]张文林.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问题透视及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3.
[2]朱君.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3,(4).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CNNIC,2016.
[4]Bita Shahbazzadegan. Comparison Of Mental Health And Aggression In Two Groups Of Student's Using And Not Using Internet[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ume 28, 2011, Pages 300-304.
[5]章鹏程.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9).
作者简介:应洁峰、雷衍之、田红雨、罗双双、贾鹤平,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2015级本科生。卓然,本文通讯作者,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讲师。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SK194.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问题 网络依赖
一、引言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作为校园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它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发展。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圈对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我国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高达30.4%。研究发现,经常接触并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群体相比不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群体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状况,重点探讨人际交往问题与网络依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农业大学的320名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施测,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回收率为95.6%。其中男生129人,女生177人。
2.研究工具。
2.1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测验,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编制。共有28个项目,选“是”计1分,选“否”计0分,各维度总分为7。量表包括交谈、交际、待人接物和跟异性朋友交往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得分越高,困扰程度越大。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9。
2.2网络成瘾量表(IAT),由美国匹兹堡大学Young在他编制的网络成瘾筛查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20个项目,采用5点评分。以往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13,各条目量表的相关在0.29-0.66之间。总分越高,网络成瘾依赖性越大。
3.方法。将所得数据用SPSS20.0 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 F检验和相关分析。
三、结果
1.网络依赖性在人口学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研究发现,性别、年级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变量在网络依赖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地域性上,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被试群体的网络依赖性存在显著差异,前者的均值分数显著高于后者。如表1所示:
2.人际交往困扰问题与网络依赖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网络依赖性与人际交往困扰的4个维度在0.01水平上均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如表2所示:
3.网络依赖性各程度组在人际交往状况上的差异性分析。根据网络成瘾性量表的测量结果将被试群体分为无依赖(0-40分)、轻度依赖( 41-60 分)、中度依赖(61-80分) 、重度依赖(81-100分)四个组。然后对四个组的人际关系困扰情况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网络依赖性程度被试群体在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四、分析与讨论
1.人口学特征变量上的网络依赖性差异性分析。本次研究表明性别、年级、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网络依赖性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先前的一些研究结论有所不同,章鹏程在早期的相关研究中曾发现网络成瘾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认为当代男女大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上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生在电子产品的获得以及使用上拥有着同等程度的便利,所以男女生群体在网络的使用时间以及依赖程度上不具有明显差异性。而在生源地类型上,本次研究发现来自城市被试群体的网络依赖性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被试群体。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越高。
2.网络依赖性与人际关系问题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网络依赖性群体在人际关系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重度依赖组与无依赖、轻度依赖、中度依赖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轻度依赖组与无依赖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轻度依赖组与中度依赖组之间没有差异性。总体来看,高依赖性群体比低依赖性群体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更多的困扰。并且网络依赖性程度与人际关系困扰中的交谈、交际、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4个方面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群体通过虚拟的网络社交来代替现实的人际交往活动,起初也许会觉得虚拟社交活动也能够实现我们内心的情感需求,并且建立虚拟的社交圈。但实际上互联网很难长期且全方位地满足我们的身心发展需要,虚拟社交本身的弊端也会在过度的网络使用中体现出来。
五、结语
1.不同性别、各年级、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网络依赖性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源地类型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今后的相关教育宣传活动中,有关部门机构应同等程度关注男女群体以及不同年级群体在网络依赖程度上的问题,并对于网络发达地区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问题着重关注。
2.网络依赖性与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大学生群体应该意识到互联网过度使用对自身现实人际交往造成的危害,从而有意识得调节自身的日常活动安排。
参考文献:
[1]张文林.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问题透视及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3.
[2]朱君.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3,(4).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CNNIC,2016.
[4]Bita Shahbazzadegan. Comparison Of Mental Health And Aggression In Two Groups Of Student's Using And Not Using Internet[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ume 28, 2011, Pages 300-304.
[5]章鹏程.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9).
作者简介:应洁峰、雷衍之、田红雨、罗双双、贾鹤平,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2015级本科生。卓然,本文通讯作者,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讲师。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SK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