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心尽责,持之以恒,讲究方法,把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多,下面就谈一谈如何管理班级。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师表就是表率、榜样的意思,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楷模和表率。教师要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班主任往往是小学生心中的偶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严守职业道德,以爱润其心,以言导其行,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用语言去感化学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往往率先垂范。例如,在清洗教室的劳动中,我不是站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挽起裤管与学生一起清洗教室;看到教室地板上的纸屑,我会弯下腰去拾起扔入纸篓中;我会为学生捡起掉落在地上的书笔;在天气突变的日子里,我会叮嘱学生注意冷暖,照顾好身体,等等。总之,班主任应以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们是爱不是害;是亲不是整;是吸引不是排斥。以诚心感化学生,以爱心换爱心,从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一个学生,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倾注一片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就容易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育。记得有这样一个学生,好长一段时间他的情绪很不稳定,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我找他谈过,但收效甚微。后来经了解得知,他父母离异,跟随父亲,而父亲是一个戏子,因此他平时经常一个人在家,无人关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与他父亲作了交流,然后又找到与他关系较好的两个外班学生,了解该生的一些情况,同时在他座位周围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助氛围,在他生病时多关心他,在他犯错时及时教育帮助,予以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细致入微的工作,当我再次与他谈心时,他哭了,因为他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爱。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钻研业务,不但精通自己所教学科,而且认真钻研其他学科,由于自己不懈努力,我所教的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生活中和学习上的问题请教我。而我也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成了学生真正的知心朋友。
三、爱心疏导,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有许多方法和途径,但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爱生育人,重在疏导”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要“有情、有理、有法、有趣、有行”,让学生清除对立和疑虑情绪,确信教师的真心实意。“有情”是指爱生之情;“有理”是让学生懂得做人之理;“有法”是教育得法;“有趣”是符合学生特点,形式生动活泼;“有行”是引导学生变认识为行动,言行一致。
“爱”是转化的情感基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对于后进生,要特别耐心,要有特别强的责任感。教师要用“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田。不少学生就是在教师耐心的感化中,敞开自己的心扉,树立信心,力求上进的。有一次在上数学课时,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在做语文作业,我情急这下把这位学生的作业本撕破了。事后我觉得自己做法不对,立即买了一本作业本,在第二天上课时送到这位学生面前,并向全班学生做了检讨,同时希望学生上任何课时都要认真专心听课。这位学生当场流下了眼泪,主动检讨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保证今后要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全班学生。此后,全班学生学习风气和遵守纪律的状况都有大好转,班级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可见,“爱”能够融化学生心里的坚冰,对后进生越关心,师生关系就越密切,后进生越愿意受教师的教育,我们的转化工作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入竞争,多方激励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在班级教育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
1.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
每个学生自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对手。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铅笔盒上贴上竞争对手的名字,与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每次考试、比赛之后,谁输,输了就把个人竞赛中的“小金星”送给对方,以便时时激励双方。有一次,我们班的王东东数学单元测验考完之后,迫不及待地来问我分数,当他知道他考了89分,而他的对手王小刚考了87分,比他低2分。他一蹦三尺高,冲出办公室,边跑边喊:“王小刚,你得送我一颗小金星……”没过几天,他又来找我,告诉我他要换竞争对手了,因为他超过了王小刚。通过这样的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步也较快。
2.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
除了个人竞赛,我在班上还实行“一帮一、一盯一”,“最佳表现小组”、“富有挑战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分别对得分最高的、竞争最激烈的、小组最团结的三个小组进行奖励,鼓励其他小组都朝这个方向发展。并帮助尚需努力的小组想出相应的方案。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
实践使我体会到: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不能只凭个人的经验,而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同传统教育观念实行决裂,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为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化开辟出一条理想之路。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师表就是表率、榜样的意思,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楷模和表率。教师要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班主任往往是小学生心中的偶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严守职业道德,以爱润其心,以言导其行,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用语言去感化学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往往率先垂范。例如,在清洗教室的劳动中,我不是站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挽起裤管与学生一起清洗教室;看到教室地板上的纸屑,我会弯下腰去拾起扔入纸篓中;我会为学生捡起掉落在地上的书笔;在天气突变的日子里,我会叮嘱学生注意冷暖,照顾好身体,等等。总之,班主任应以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们是爱不是害;是亲不是整;是吸引不是排斥。以诚心感化学生,以爱心换爱心,从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一个学生,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倾注一片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就容易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育。记得有这样一个学生,好长一段时间他的情绪很不稳定,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我找他谈过,但收效甚微。后来经了解得知,他父母离异,跟随父亲,而父亲是一个戏子,因此他平时经常一个人在家,无人关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与他父亲作了交流,然后又找到与他关系较好的两个外班学生,了解该生的一些情况,同时在他座位周围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助氛围,在他生病时多关心他,在他犯错时及时教育帮助,予以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细致入微的工作,当我再次与他谈心时,他哭了,因为他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爱。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钻研业务,不但精通自己所教学科,而且认真钻研其他学科,由于自己不懈努力,我所教的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生活中和学习上的问题请教我。而我也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成了学生真正的知心朋友。
三、爱心疏导,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有许多方法和途径,但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爱生育人,重在疏导”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要“有情、有理、有法、有趣、有行”,让学生清除对立和疑虑情绪,确信教师的真心实意。“有情”是指爱生之情;“有理”是让学生懂得做人之理;“有法”是教育得法;“有趣”是符合学生特点,形式生动活泼;“有行”是引导学生变认识为行动,言行一致。
“爱”是转化的情感基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对于后进生,要特别耐心,要有特别强的责任感。教师要用“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田。不少学生就是在教师耐心的感化中,敞开自己的心扉,树立信心,力求上进的。有一次在上数学课时,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在做语文作业,我情急这下把这位学生的作业本撕破了。事后我觉得自己做法不对,立即买了一本作业本,在第二天上课时送到这位学生面前,并向全班学生做了检讨,同时希望学生上任何课时都要认真专心听课。这位学生当场流下了眼泪,主动检讨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保证今后要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全班学生。此后,全班学生学习风气和遵守纪律的状况都有大好转,班级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可见,“爱”能够融化学生心里的坚冰,对后进生越关心,师生关系就越密切,后进生越愿意受教师的教育,我们的转化工作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入竞争,多方激励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在班级教育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
1.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
每个学生自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对手。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铅笔盒上贴上竞争对手的名字,与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每次考试、比赛之后,谁输,输了就把个人竞赛中的“小金星”送给对方,以便时时激励双方。有一次,我们班的王东东数学单元测验考完之后,迫不及待地来问我分数,当他知道他考了89分,而他的对手王小刚考了87分,比他低2分。他一蹦三尺高,冲出办公室,边跑边喊:“王小刚,你得送我一颗小金星……”没过几天,他又来找我,告诉我他要换竞争对手了,因为他超过了王小刚。通过这样的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步也较快。
2.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
除了个人竞赛,我在班上还实行“一帮一、一盯一”,“最佳表现小组”、“富有挑战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分别对得分最高的、竞争最激烈的、小组最团结的三个小组进行奖励,鼓励其他小组都朝这个方向发展。并帮助尚需努力的小组想出相应的方案。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
实践使我体会到: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不能只凭个人的经验,而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同传统教育观念实行决裂,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为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化开辟出一条理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