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大的盐库
海洋是地球水资源的故乡,但海水让口渴者望而却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
科学家做过估算,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了5亿亿吨。人类厨房中的必备品——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诸多盐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但不要小看这区区的3.5%,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鈉全部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那将会有120多米厚。除了氯化钠,海洋中还含有氯化镁、碳酸镁、氯化钾、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但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也会有40米厚。
所以,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
盐分的来源
那么,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其实,海洋一开始并没有多么盐。原始地球的海水源自于冰质彗星,水质还是挺“纯”的,它的味道应该像农夫山泉一样可口。
不过,地球上的水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不停地循环。每一天,海洋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降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喜欢侵蚀岩石、冲刷土壤,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带进江河中,而江河之水最后又都进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都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做着“付出”。海底并不是完好密封的,在地壳的裂口处,海底会出现火山和热液喷口——海水沿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再集中向上流动,形成了喷发的热泉。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中。
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既然海水中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盐分还将绵绵不绝地进入海洋。那么,海水会不会没有限度地“咸”下去?
动态的平衡
如果海洋没有减少自身盐分的方法,结果肯定会这样。但科学家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海水含盐量的奇妙方法,使海水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首先,化学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雨水将盐分注入海洋,海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当盐分的浓度达到饱和后,根据化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过饱和的盐分将会析出、结晶或者相互结合成不溶解的化合物,然后沉入海底,变成岩石。另一方面,海底熔岩会与溶解的盐离子(比如镁离子)发生反应,将它们从水中移除,海底某些粘土和含氢矿物(比如铁锰结核)就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其次,海洋生物也有助于从海水中去除盐分,它们从水中摄取或以其他方式提取盐,而这些盐分可以与有机生物体结合在一起。比如,壳类动物产壳所依赖的物质就来源于海水中的硅盐和钙盐;大量动物食用盐类后,这些盐类会以大便的形式排泄,落入海底,成为海底沉积物的一部分。
第三,我们还是要提一下水循环——这也是“还盐归地”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雨水虽然将盐分通过河流送入海洋,但当台风季节降临时,狂风巨浪也会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尤其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有些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成为内陆。于是,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盐类物质。
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也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有助于降低盐度。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变淡?”反而成了更让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
海洋是地球水资源的故乡,但海水让口渴者望而却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
科学家做过估算,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了5亿亿吨。人类厨房中的必备品——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诸多盐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但不要小看这区区的3.5%,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鈉全部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那将会有120多米厚。除了氯化钠,海洋中还含有氯化镁、碳酸镁、氯化钾、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但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也会有40米厚。
所以,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
盐分的来源
那么,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其实,海洋一开始并没有多么盐。原始地球的海水源自于冰质彗星,水质还是挺“纯”的,它的味道应该像农夫山泉一样可口。
不过,地球上的水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不停地循环。每一天,海洋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降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喜欢侵蚀岩石、冲刷土壤,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带进江河中,而江河之水最后又都进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都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做着“付出”。海底并不是完好密封的,在地壳的裂口处,海底会出现火山和热液喷口——海水沿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再集中向上流动,形成了喷发的热泉。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中。
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既然海水中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盐分还将绵绵不绝地进入海洋。那么,海水会不会没有限度地“咸”下去?
动态的平衡
如果海洋没有减少自身盐分的方法,结果肯定会这样。但科学家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海水含盐量的奇妙方法,使海水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首先,化学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雨水将盐分注入海洋,海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当盐分的浓度达到饱和后,根据化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过饱和的盐分将会析出、结晶或者相互结合成不溶解的化合物,然后沉入海底,变成岩石。另一方面,海底熔岩会与溶解的盐离子(比如镁离子)发生反应,将它们从水中移除,海底某些粘土和含氢矿物(比如铁锰结核)就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其次,海洋生物也有助于从海水中去除盐分,它们从水中摄取或以其他方式提取盐,而这些盐分可以与有机生物体结合在一起。比如,壳类动物产壳所依赖的物质就来源于海水中的硅盐和钙盐;大量动物食用盐类后,这些盐类会以大便的形式排泄,落入海底,成为海底沉积物的一部分。
第三,我们还是要提一下水循环——这也是“还盐归地”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雨水虽然将盐分通过河流送入海洋,但当台风季节降临时,狂风巨浪也会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尤其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有些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成为内陆。于是,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盐类物质。
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也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有助于降低盐度。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变淡?”反而成了更让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