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的头40年是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新技术的发展、新理论的提出,世界战争的爆发等,它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动摇了传统价值观的根基。人们开始重新探求生存之道,寻找出路。《小王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作品以“成人童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对于当时社会的看法和人生感悟。作品透出浓厚的“现代主义”气息。首先,体现在“存在主义”思想的表达上。作者认为人通过选择从“自在的存在”到“自为的存在”,他提出“爱是一种责任”的观点,表明人的幸福不是在自由之中,而是在责任的承担之中。其次,作者提出“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的观点,同时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忘记自己是谁,要保持那颗“初心”。最后,作者通过大量的象征,表达了“远离异化,回归本真”的愿望。希望人们可以建立关系,通过“驯养”,打破异化,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关键词:现代主义 存在主义 象征
《小王子》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进入20世纪后,现代科学、哲学、心理学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们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动摇了西方传统价值观的根基。科学在证实宇宙广阔的同时,也证明了人类的渺小。进化论否定了神造人,揭示人是从兽进化而來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心灵本质不是理性,而是潜意识;原子能的创造成了战争的武器……20世纪展现的不是光明的前景,而是无尽的灾难和陷阱。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暴露了世界的残酷,人类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变为不知出路的“迷惘的一代”。 这一时期掀起了“反传统”的浪潮,诞生了大量的文学流派,探讨着“人是什么?”“我是谁?”“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等问题,这些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它们对服从的观念开始减弱,对权威变得冷漠,从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转变为关注内心的情感变化。现代主义作家注重主观的体验和对人生经验的发掘。《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正是通过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和他的人生感悟。
一、《小王子》的现代主义思想内涵
存在主义流行于20世纪的欧洲,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它对战后的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存在主义作家将孤独、恐惧、失落等感觉看成人类的基本感受,通过描写异化、荒诞的世界来突显孤寂和冷漠。代表作家萨特提出人通过自由选择从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从而与他人相区别,同时人对自为存在负有责任,需要去承担、去行动。
(一)世界荒诞、自由选择
《小王子》开篇就说所有大人都曾是孩子,只是自己不记得了;又说大人们喜欢数字,大人们无法欣赏用色彩描述的房子的美丽,但是却会用金钱衡量房子的美丑;同时大人们会以自己的意志要求孩子们放弃一切大人认为无用的东西。成人的世界和儿童的世界在《小王子》这本书里是对立的,他们无法相互理解,并互相对抗。存在主义认为“人际隔阂及由此产生的陌生感、局外感和孤独感,是人生荒诞的一大表现。”[1]正如小王子独自生活在B612星球,每天除了铲猴面包树,就是挪动椅子看日落。他拜访了六个小星球,这六个星球上的人都是异化的个体:自大的国王觉得一切都是他的,说话都是用“命令”,然而国王所在的星球只有他一个人,他拥有的“权利”是虚幻的;爱慕虚荣的人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要接受所有人的崇拜,然而只活在自己的幻想中;酒鬼每天为了忘记羞愧而喝酒,而羞愧的原因正是喝酒,整日生活在荒诞可笑的死循环中;商人只是数着星星来幻想自己赚很多钱;灯夫每日机械的“点”灯,看似有意义,但一切又只是“规定”,教条而又刻板;地理学家只会坐在家里空想着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这六个星球的人是当时现实人生的写照,沉浸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这种“异化”不像格利高里直接变成大甲虫那样有冲击力,但却潜移默化地使人们丧失自我。“异化”是人生无助和迷茫的表现,也是对荒诞可笑的世界的反映。
在荒诞中,人们有着不同的选择。“存在主义”主张自由选择,认为人本身的存在是“自在的存在”,大家都一样,毫无特色,但可以通过“选择”渐渐成为“自为的存在”,同时存在的意义不是选择的对象,而是行动本身。在选择的过程中夹杂着责任,通过肩负责任、行动起来成为独特的“那一个”。小王子离开B612开始游历其他星球是他自己的选择;当他看见六个星球上“异化”的人时,他感受到了奇怪,没有逗留,选择了离开; 当他明白了眼睛是盲目的,一切要用心去寻找的时候,他选择了驯养玫瑰花;他知道要对玫瑰花负责,最终选择返回B612。小王子的每一次选择使他成为独特的“那一个”,也是他对异化世界的一种反抗。
(二)童话意象、深度透视
意象往往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期许,或是作者无法正面表达的感情、想法。例如,圣·埃克苏佩里描写小王子喜欢看日落,因为他认为:当人特别忧伤的时候就喜欢看日落。看日落成为人们寄托忧伤的方式。理解现代小说甚至比理解现代世界本身还要困难,就是因为意象的解读。
1.玫瑰花
玫瑰花一直是爱情的象征,在《小王子》中“玫瑰花”也象征着爱情,因此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的主题解读为“爱情与责任”。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用“玫瑰花”象征妻子,他曾经对妻子说:“你要是再这么胡闹下去,将来会成一朵没有花瓣的秃杆玫瑰的。”[2]小王子与玫瑰花的关系,正是现实生活中作者和妻子的关系。作者在这里试图探讨现代社会的婚姻关系。
圣·埃克苏佩里和他的妻子婚姻一度出现危机,在《小王子》创作期间,两人决定再给彼此最后一次机会,再度住在一起,讨论爱与忠贞的话题。《小王子》里关于爱的承诺和忠贞不贰的誓言正是作者给予妻子的承诺。作者认为真诚的、虔诚的、负责到底的爱情,是人性中最宝贵的财富。
结合当时社会的现实,战争的硝烟还在弥漫,人们对自己的前途无法预知。极度的恐慌和无助,使人们只知道自保而丧失了责任感。大多数夫妻都遭遇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尴尬境地。然而此时,作者认为虽然生活艰苦,可是,仍要“负责任”地活着,他提出了“驯养”一说。“那么《小王子》中提出‘爱是一种责任’的命题更是用一种高度凝练的方式正当其时地提出了有着紧迫和深远意义的思想。”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声战斗号令”。[2] 2.狐狸和蛇
狐狸和蛇在西方社会一直是“邪恶”的代名词。早在《伊索寓言》中就有《狐狸与乌鸦》的故事,狡猾的狐狸用花言巧语“偷”走了乌鸦嘴里的肉,行为令人气愤。而在《圣经》中蛇是诱使夏娃“犯罪”的元凶,蛇使人类的祖先被赶出伊甸园,从此过着“赎罪”的日子。然而,愈是“邪恶”的东西愈具有神秘的色彩,具有非凡的力量。
《小王子》中狐狸是“智者”的化身,同时也帮助小王子完成了从“自在的存在”到“自为的存在”。在来到地球之前,小王子认为他所拥有的玫瑰花是世界上仅有的一朵,是特殊的。然而,当他来到地球上,看见成千上万朵一模一样的玫瑰花时,他曾经的选择变得不再特殊,他陷入了忧伤和虚无。直到在沙漠中遇到了狐狸,狐狸告诉小王子关于“驯养”的话题。B612上的玫瑰花和地球上的玫瑰花不同,它是一朵由小王子精心呵护、照料的花,它与小王子之间建立了关系,小王子也从照顾玫瑰花的过程中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作者让狐狸说出“选择与责任”的话题,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的“嘲讽”:成年人追求着自己所谓的“价值”,却连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人类和动物做了朋友,却和同类疏远着关系。“异化”的社会,人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口头上的“答应”远远超过了实际行动。狐狸说“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3]狐狸提醒小王子要努力打破“异化”的状态,建立关系,成为自为存在的“那一个”。
蛇在《小王子》中具有威力,是看透结局的生命终结者。蛇的毒液送小王子回到了B612。蛇完成了小王子的愿望,使他可以尽到对玫瑰花的责任。同时,蛇说不仅沙漠是孤独的,人群里也是很寂寞的,它可以送任何人回到自己的故乡。蛇并不是人类,它以一个“冷眼旁观”者的态度去审视着人类。通过这位“死神”的口,得知人与人之间是陌生的,异化的个体聚集成了冷漠的群体。B612是温暖的,和地球形成了鲜明对比,小王子的离开未尝不是一种幸运。这样的结局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人们的死亡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正如作者在信中告诉妻子的那样:“唯有一死才能使他内心重获平静。”[4]
3.星星
用小王子的话说:“星星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旅行的人来说,星星可以指引方向;对有些人来说,星星只是一些小光点;对专家来说,星星是研究对象;对星球上的商人来说,星星是黄金。然而,所有的星星都是沉默的……”[3]对于小王子来说,星星是他的家,也是他爱的牵挂,小王子说:“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上的一朵花儿,那么,只要你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满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4]对小王子来说,星星是爱情的象征。
作者在这里借“星星”来探讨“出路”问题。星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上面有着你爱的“玫瑰花”。若“玫瑰”不见了,星星对你也就不再有意义了。这里引出了“责任”的话题。圣·埃克苏佩里主张“人的幸福不在自由之中,而在责任的承担之中。”[2]唯有承担起责任,存在的意义才能被确立。
4.小王子
小王子是作者自己,《小王子》这本书是作者为自己心灵立传。圣·埃克苏佩里一直拒绝长大,长大对他来说是件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向母亲表明不确定告别童年以后自己是否真的活过。作者希望自己永远像彼得·潘一样,是个长不大的小人儿。“我”在沙漠中和小王子相遇,其实可以看成是成年后的“我”和年幼时期的“我”的时空对话。然而,“我”和小王子却在沟通上有了“障碍”。
小王子是单纯的,没有受到过现代文明的侵扰,没有欲望、没有仇恨、没有诱惑。当他游历完六个星球后,会发出“大人的世界真是奇怪”的感慨。而“我”却是一个经历过现代文明“洗涤”的人。小时候的天赋被扼杀,总是被迫去做一切自己不愿做的事,学着大人们的处世之道,遵守着所谓的“清规戒律”。然而,“我”却不是完全被现代社会“吞噬”掉的人,“我”还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正是和小王子的相遇,才让“我”发现自己的本质,进而探讨生存的价值。作者通过小王子这一人物,发出了回归人性本真的“呼喊”,希望人们可以保持着自己的“初心”。
二、《小王子》的现代主义艺术手法
前面说《小王子》是“现代主义”思潮下的产物。因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体现出“现代主义”特征。
(一)现代主义“成人童话”
童话被看成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都作为“启蒙读物”被大家熟知。然而,童话却不是儿童的专属。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存在是由于现实的缺陷。童话可以把有限的世界向无限的世界拓展。任何人在童话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那片天地。《小王子》虽然采用了童话的形式,但是讲述的是现实人生的道理。周晓波在《童话的象征美》中说道:“童话幻想最鲜明的特征就是, 它是超现实的, 幻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透过表象看本质, 我们又会发现, 在这些奇异的世界中又处处闪耀着现实社会的折光, 渗透着现实生活的哲理和思想情感。”[5]《小王子》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例如扉页上作者说“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了”。简单的一句话,透露出作者的想法——希望人们“回归本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谁。
《小王子》是一部“現代主义”童话。它和存在主义的思想高度契合。作者虽然描写了儿童与成人的矛盾,人的孤独、空虚,世界的荒诞,但是作者的内心深处还是存在着希望。他认为人的童年时期是美好的,是最本真的时期,他希望人类能回归到“自然本真”的状态。存在主义认为世界虽然是荒诞的,有其“丑陋”的一面,但人们可以通过“选择”从“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小王子》采用童话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绝望处存在着希望。
(二)穿越象征的森林
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文学完成了从外部向内部的转变。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事无巨细的描写,要求还原一个真实的社会面貌。而现代主义更多的是对内心的关注,它的一个重大特征就是象征,作者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艺术家可能并没有充分料到,当世界的意义变得无法表达的时候,当现实与彼岸分裂了之后,或者说当传统的象征方式变得困难了之后,世界的意义会突入和附着在他们笔下的艺术形象上。”[6]《小王子》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玫瑰花是妻子的化身,也是作者用来探讨当时社会婚姻问题工具;狐狸和蛇与当时社会的异化有着极大的联系;星星是爱情的象征;小王子提醒着人们要“回归本真”等。小王子拜访的六个星球各有寓意,但是它们共同表达了一个意义——异化。无论是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还是点灯人和地理学家,他们都是孤独的个体,靠着幻想度日,有着荒谬的逻辑思维,陷入循环往复的无意义怪圈。小王子感慨他们是奇怪的大人,他们极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读者看到他们会觉得怪异而陌生,同时也会觉得有一丝熟悉。他们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缩影,他们作为某些典型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荒唐可笑,同时又不禁反思现实。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或多或少地带着象征的艺术手法,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象征手法是现代主义所特有的。关键还是要看象征传达出的意蕴。拿沙漠为例,一般人们看到沙漠会想到荒凉和炎热。但在圣·埃克苏佩里看来沙漠可以使人类正视自己的渺小与孤独,可见,作者赋予了沙漠新的意义。荣格说:“世界大战灾难性的结果导致了我们意识观念的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我们的内在生活中,它表现为我们对自己和自身价值的土崩瓦解。”[7]那个时代的人们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怎样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现代主义存在的悖论使人们有整合世界的动机。但是,世界无法被整合,因而艺术家只能用象征来表达自我的内心“幻想”。或许正如加缪所说的:用逻辑性表现荒诞,用真实表现幻象。在《小王子》中,圣·埃克苏佩里运用象征,提倡人类回归到“自然本真”,保持“初心”,勇于承担责任。
三、结语
圣·埃克苏佩里说:“我不喜欢别人读我的书时不把它当回事”[2]《小王子》不是简单的一本童话作品,作者采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表达战后人们迷惘而又孤寂的内心,他希望人们打破传统“清规戒律”的束缚,远离异化、孤寂的世界,回归“自然本真”,保持“初心”,并且通过选择和承担责任完成“自为的存在”。小王子的离开不是悲剧,他回到温暖的B612星球,或许这是作者对荒诞世界的对抗,也是作者寄予未来的美好期许。
参考文献
[1] 王诺.外国文学———人学蕴涵的发掘与寻思[M].科学出版社,1999:81.
[2] 李清安.圣·埃克苏佩里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482,487,488,486. [3] 田昕.小王子[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95,96,114.
[4] 田昕.飞翔的小王子[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223
[5] 陈梦然,聂茂.存在主义视域中的童话书写———以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为例[M].求索,2007,9.
[6]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39.
[7] 荣格.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贵州人民出版社,1897:229.
关键词:现代主义 存在主义 象征
《小王子》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进入20世纪后,现代科学、哲学、心理学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们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动摇了西方传统价值观的根基。科学在证实宇宙广阔的同时,也证明了人类的渺小。进化论否定了神造人,揭示人是从兽进化而來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心灵本质不是理性,而是潜意识;原子能的创造成了战争的武器……20世纪展现的不是光明的前景,而是无尽的灾难和陷阱。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暴露了世界的残酷,人类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变为不知出路的“迷惘的一代”。 这一时期掀起了“反传统”的浪潮,诞生了大量的文学流派,探讨着“人是什么?”“我是谁?”“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等问题,这些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它们对服从的观念开始减弱,对权威变得冷漠,从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转变为关注内心的情感变化。现代主义作家注重主观的体验和对人生经验的发掘。《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正是通过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和他的人生感悟。
一、《小王子》的现代主义思想内涵
存在主义流行于20世纪的欧洲,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它对战后的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存在主义作家将孤独、恐惧、失落等感觉看成人类的基本感受,通过描写异化、荒诞的世界来突显孤寂和冷漠。代表作家萨特提出人通过自由选择从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从而与他人相区别,同时人对自为存在负有责任,需要去承担、去行动。
(一)世界荒诞、自由选择
《小王子》开篇就说所有大人都曾是孩子,只是自己不记得了;又说大人们喜欢数字,大人们无法欣赏用色彩描述的房子的美丽,但是却会用金钱衡量房子的美丑;同时大人们会以自己的意志要求孩子们放弃一切大人认为无用的东西。成人的世界和儿童的世界在《小王子》这本书里是对立的,他们无法相互理解,并互相对抗。存在主义认为“人际隔阂及由此产生的陌生感、局外感和孤独感,是人生荒诞的一大表现。”[1]正如小王子独自生活在B612星球,每天除了铲猴面包树,就是挪动椅子看日落。他拜访了六个小星球,这六个星球上的人都是异化的个体:自大的国王觉得一切都是他的,说话都是用“命令”,然而国王所在的星球只有他一个人,他拥有的“权利”是虚幻的;爱慕虚荣的人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要接受所有人的崇拜,然而只活在自己的幻想中;酒鬼每天为了忘记羞愧而喝酒,而羞愧的原因正是喝酒,整日生活在荒诞可笑的死循环中;商人只是数着星星来幻想自己赚很多钱;灯夫每日机械的“点”灯,看似有意义,但一切又只是“规定”,教条而又刻板;地理学家只会坐在家里空想着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这六个星球的人是当时现实人生的写照,沉浸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这种“异化”不像格利高里直接变成大甲虫那样有冲击力,但却潜移默化地使人们丧失自我。“异化”是人生无助和迷茫的表现,也是对荒诞可笑的世界的反映。
在荒诞中,人们有着不同的选择。“存在主义”主张自由选择,认为人本身的存在是“自在的存在”,大家都一样,毫无特色,但可以通过“选择”渐渐成为“自为的存在”,同时存在的意义不是选择的对象,而是行动本身。在选择的过程中夹杂着责任,通过肩负责任、行动起来成为独特的“那一个”。小王子离开B612开始游历其他星球是他自己的选择;当他看见六个星球上“异化”的人时,他感受到了奇怪,没有逗留,选择了离开; 当他明白了眼睛是盲目的,一切要用心去寻找的时候,他选择了驯养玫瑰花;他知道要对玫瑰花负责,最终选择返回B612。小王子的每一次选择使他成为独特的“那一个”,也是他对异化世界的一种反抗。
(二)童话意象、深度透视
意象往往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期许,或是作者无法正面表达的感情、想法。例如,圣·埃克苏佩里描写小王子喜欢看日落,因为他认为:当人特别忧伤的时候就喜欢看日落。看日落成为人们寄托忧伤的方式。理解现代小说甚至比理解现代世界本身还要困难,就是因为意象的解读。
1.玫瑰花
玫瑰花一直是爱情的象征,在《小王子》中“玫瑰花”也象征着爱情,因此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的主题解读为“爱情与责任”。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用“玫瑰花”象征妻子,他曾经对妻子说:“你要是再这么胡闹下去,将来会成一朵没有花瓣的秃杆玫瑰的。”[2]小王子与玫瑰花的关系,正是现实生活中作者和妻子的关系。作者在这里试图探讨现代社会的婚姻关系。
圣·埃克苏佩里和他的妻子婚姻一度出现危机,在《小王子》创作期间,两人决定再给彼此最后一次机会,再度住在一起,讨论爱与忠贞的话题。《小王子》里关于爱的承诺和忠贞不贰的誓言正是作者给予妻子的承诺。作者认为真诚的、虔诚的、负责到底的爱情,是人性中最宝贵的财富。
结合当时社会的现实,战争的硝烟还在弥漫,人们对自己的前途无法预知。极度的恐慌和无助,使人们只知道自保而丧失了责任感。大多数夫妻都遭遇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尴尬境地。然而此时,作者认为虽然生活艰苦,可是,仍要“负责任”地活着,他提出了“驯养”一说。“那么《小王子》中提出‘爱是一种责任’的命题更是用一种高度凝练的方式正当其时地提出了有着紧迫和深远意义的思想。”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声战斗号令”。[2] 2.狐狸和蛇
狐狸和蛇在西方社会一直是“邪恶”的代名词。早在《伊索寓言》中就有《狐狸与乌鸦》的故事,狡猾的狐狸用花言巧语“偷”走了乌鸦嘴里的肉,行为令人气愤。而在《圣经》中蛇是诱使夏娃“犯罪”的元凶,蛇使人类的祖先被赶出伊甸园,从此过着“赎罪”的日子。然而,愈是“邪恶”的东西愈具有神秘的色彩,具有非凡的力量。
《小王子》中狐狸是“智者”的化身,同时也帮助小王子完成了从“自在的存在”到“自为的存在”。在来到地球之前,小王子认为他所拥有的玫瑰花是世界上仅有的一朵,是特殊的。然而,当他来到地球上,看见成千上万朵一模一样的玫瑰花时,他曾经的选择变得不再特殊,他陷入了忧伤和虚无。直到在沙漠中遇到了狐狸,狐狸告诉小王子关于“驯养”的话题。B612上的玫瑰花和地球上的玫瑰花不同,它是一朵由小王子精心呵护、照料的花,它与小王子之间建立了关系,小王子也从照顾玫瑰花的过程中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作者让狐狸说出“选择与责任”的话题,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的“嘲讽”:成年人追求着自己所谓的“价值”,却连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人类和动物做了朋友,却和同类疏远着关系。“异化”的社会,人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口头上的“答应”远远超过了实际行动。狐狸说“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3]狐狸提醒小王子要努力打破“异化”的状态,建立关系,成为自为存在的“那一个”。
蛇在《小王子》中具有威力,是看透结局的生命终结者。蛇的毒液送小王子回到了B612。蛇完成了小王子的愿望,使他可以尽到对玫瑰花的责任。同时,蛇说不仅沙漠是孤独的,人群里也是很寂寞的,它可以送任何人回到自己的故乡。蛇并不是人类,它以一个“冷眼旁观”者的态度去审视着人类。通过这位“死神”的口,得知人与人之间是陌生的,异化的个体聚集成了冷漠的群体。B612是温暖的,和地球形成了鲜明对比,小王子的离开未尝不是一种幸运。这样的结局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人们的死亡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正如作者在信中告诉妻子的那样:“唯有一死才能使他内心重获平静。”[4]
3.星星
用小王子的话说:“星星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旅行的人来说,星星可以指引方向;对有些人来说,星星只是一些小光点;对专家来说,星星是研究对象;对星球上的商人来说,星星是黄金。然而,所有的星星都是沉默的……”[3]对于小王子来说,星星是他的家,也是他爱的牵挂,小王子说:“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上的一朵花儿,那么,只要你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满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4]对小王子来说,星星是爱情的象征。
作者在这里借“星星”来探讨“出路”问题。星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上面有着你爱的“玫瑰花”。若“玫瑰”不见了,星星对你也就不再有意义了。这里引出了“责任”的话题。圣·埃克苏佩里主张“人的幸福不在自由之中,而在责任的承担之中。”[2]唯有承担起责任,存在的意义才能被确立。
4.小王子
小王子是作者自己,《小王子》这本书是作者为自己心灵立传。圣·埃克苏佩里一直拒绝长大,长大对他来说是件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向母亲表明不确定告别童年以后自己是否真的活过。作者希望自己永远像彼得·潘一样,是个长不大的小人儿。“我”在沙漠中和小王子相遇,其实可以看成是成年后的“我”和年幼时期的“我”的时空对话。然而,“我”和小王子却在沟通上有了“障碍”。
小王子是单纯的,没有受到过现代文明的侵扰,没有欲望、没有仇恨、没有诱惑。当他游历完六个星球后,会发出“大人的世界真是奇怪”的感慨。而“我”却是一个经历过现代文明“洗涤”的人。小时候的天赋被扼杀,总是被迫去做一切自己不愿做的事,学着大人们的处世之道,遵守着所谓的“清规戒律”。然而,“我”却不是完全被现代社会“吞噬”掉的人,“我”还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正是和小王子的相遇,才让“我”发现自己的本质,进而探讨生存的价值。作者通过小王子这一人物,发出了回归人性本真的“呼喊”,希望人们可以保持着自己的“初心”。
二、《小王子》的现代主义艺术手法
前面说《小王子》是“现代主义”思潮下的产物。因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体现出“现代主义”特征。
(一)现代主义“成人童话”
童话被看成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都作为“启蒙读物”被大家熟知。然而,童话却不是儿童的专属。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存在是由于现实的缺陷。童话可以把有限的世界向无限的世界拓展。任何人在童话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那片天地。《小王子》虽然采用了童话的形式,但是讲述的是现实人生的道理。周晓波在《童话的象征美》中说道:“童话幻想最鲜明的特征就是, 它是超现实的, 幻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透过表象看本质, 我们又会发现, 在这些奇异的世界中又处处闪耀着现实社会的折光, 渗透着现实生活的哲理和思想情感。”[5]《小王子》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例如扉页上作者说“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了”。简单的一句话,透露出作者的想法——希望人们“回归本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谁。
《小王子》是一部“現代主义”童话。它和存在主义的思想高度契合。作者虽然描写了儿童与成人的矛盾,人的孤独、空虚,世界的荒诞,但是作者的内心深处还是存在着希望。他认为人的童年时期是美好的,是最本真的时期,他希望人类能回归到“自然本真”的状态。存在主义认为世界虽然是荒诞的,有其“丑陋”的一面,但人们可以通过“选择”从“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小王子》采用童话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绝望处存在着希望。
(二)穿越象征的森林
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文学完成了从外部向内部的转变。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事无巨细的描写,要求还原一个真实的社会面貌。而现代主义更多的是对内心的关注,它的一个重大特征就是象征,作者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艺术家可能并没有充分料到,当世界的意义变得无法表达的时候,当现实与彼岸分裂了之后,或者说当传统的象征方式变得困难了之后,世界的意义会突入和附着在他们笔下的艺术形象上。”[6]《小王子》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玫瑰花是妻子的化身,也是作者用来探讨当时社会婚姻问题工具;狐狸和蛇与当时社会的异化有着极大的联系;星星是爱情的象征;小王子提醒着人们要“回归本真”等。小王子拜访的六个星球各有寓意,但是它们共同表达了一个意义——异化。无论是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还是点灯人和地理学家,他们都是孤独的个体,靠着幻想度日,有着荒谬的逻辑思维,陷入循环往复的无意义怪圈。小王子感慨他们是奇怪的大人,他们极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读者看到他们会觉得怪异而陌生,同时也会觉得有一丝熟悉。他们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缩影,他们作为某些典型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荒唐可笑,同时又不禁反思现实。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或多或少地带着象征的艺术手法,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象征手法是现代主义所特有的。关键还是要看象征传达出的意蕴。拿沙漠为例,一般人们看到沙漠会想到荒凉和炎热。但在圣·埃克苏佩里看来沙漠可以使人类正视自己的渺小与孤独,可见,作者赋予了沙漠新的意义。荣格说:“世界大战灾难性的结果导致了我们意识观念的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我们的内在生活中,它表现为我们对自己和自身价值的土崩瓦解。”[7]那个时代的人们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怎样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现代主义存在的悖论使人们有整合世界的动机。但是,世界无法被整合,因而艺术家只能用象征来表达自我的内心“幻想”。或许正如加缪所说的:用逻辑性表现荒诞,用真实表现幻象。在《小王子》中,圣·埃克苏佩里运用象征,提倡人类回归到“自然本真”,保持“初心”,勇于承担责任。
三、结语
圣·埃克苏佩里说:“我不喜欢别人读我的书时不把它当回事”[2]《小王子》不是简单的一本童话作品,作者采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表达战后人们迷惘而又孤寂的内心,他希望人们打破传统“清规戒律”的束缚,远离异化、孤寂的世界,回归“自然本真”,保持“初心”,并且通过选择和承担责任完成“自为的存在”。小王子的离开不是悲剧,他回到温暖的B612星球,或许这是作者对荒诞世界的对抗,也是作者寄予未来的美好期许。
参考文献
[1] 王诺.外国文学———人学蕴涵的发掘与寻思[M].科学出版社,1999:81.
[2] 李清安.圣·埃克苏佩里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482,487,488,486. [3] 田昕.小王子[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95,96,114.
[4] 田昕.飞翔的小王子[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223
[5] 陈梦然,聂茂.存在主义视域中的童话书写———以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为例[M].求索,2007,9.
[6]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39.
[7] 荣格.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贵州人民出版社,189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