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安门前雄壮的三军方阵,广场上空翱翔的国产预警机,金水桥畔隆隆驶过的倚天长剑——国产新型远程导弹,壮我国威,长我民气,营造的骄傲与自豪,长久地留驻我们心中。
国家以强劲有力的翅膀,呵护着每一个国民的梦想;全体国民的努力,汇聚成一个国家的国力——在这个十月,经由60大庆盛典,整装待发的共和国,给国民以一种新的喻示,许下一个新的愿景。
一个甲子,于个体的人,是进入晚晴夕照;于一个蒸腾向上的国家,则是花样年华正当时。
花样年华,是梦想令人激越、愿号引人奋发的年华。60盛典,是对过去的辉煌总结,更是梦想和愿景的灿烂展示。盛典之后,随着信心凝聚成力量,随着豪迈进发出激情,随着体制的不断创新,随着胸襟的更加博大,刚满一甲子的共和国,将创造与整合出更加惊人的力量。
这不是炫耀自满的力量,不是骄横跋扈的力量,不是恃强欺弱的力量。这是造福国民的力量,是张扬和谐的力量,是圆统一、富强、文明、民主的中华复兴梦想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60年前创建共和国那一代先辈的梦想,也是100多年前从林则徐、谭嗣同到孙中山在内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60年前从一张白纸开始,几代人接力描绘,今天,中华儿女终于看到了一幅新美壮丽的图画。
盛典落幕,“绘图”仍在进行时。凭借“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制度优势,依托60年积累的国力,弘扬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品格,光大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基因,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数十年,正是共和国大展鸿图、振翅腾飞的花样年华。
然而,“一穷二白”的白纸,已经绘上饱满的色彩,如何找来神奇的画笔,续写绚丽?
第一支画笔,是体制创新。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创新者寻找的是可以到沃野里面去收获的镰刀。”中国面临的机遇,中华民族巨大的潜能,中国的后发优势与选择的发展路径,无疑是世界瞩目的沃野。寻找镰刀,收获沉甸甸的果实,挑战并不比播种耕耘来得轻松。这就需要我们直面体制机制之弊,从经济到社会,从文化到政治,通过锐意改革,适应变化了的现实,真正建立起鼓励、保护、激发、整合国民创造潜能的制度和土壤,让国民创造活力得到更大的释放。进而,通过改革化解矛盾,凝民力聚明智顺民意得民心,实现13亿人的团结和谐,那该是一把多幺锋利的镰刀。
第二支画笔,是文化创新。经过60年的发展,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有容乃大的中华文化已经吸纳了许多新的元素,并增添了新的因子。“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等新的理念,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老树”绽放的“新花”。一路“超车”的共和国,要进一步奔驰,需要有更多的文化创造,需要软实力与硬实力的齐头并进、如此才不仅与中国的国力相称,也是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之所需。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重塑,文化创新的任务,同样不轻松。
第三支画笔,是科技创新。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才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过去60年,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从两弹一星到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从“神舟”飞天到“嫦娥”绕月,从陈景润到袁隆平,中国人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科学创造能力。但必须看到,近现代的主要科技成果,尚无一项是中国人创造的!面对新的竞争态势,不进则退,我们需要拿出更多的科学创造。
我们注意到,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科技创造的愿景正在浮现。“中国在建超级工程”显示了一个国家的雄心与实力;面向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更是富于洞察与前瞻。不过、要让构想变成现实,需要立即行动起来,改革教育体制与科研体制的弊端。要清醒地意识到,建立在资源能源过度消耗之上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可持续,国家安全、人口健康、环境保护等等事关国计民生的要务,都需要科技创新给出解钥。
需要握紧的画笔,还可以继续列举;中国面临的挑战、自然也会见仁见智各有解读。关键在于,共和国不仅正在努力让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也正努力让国民与国家一起分享对未来的憧憬,让国民对国家的未来有更深的期待。
站在共和国60华诞的新起点上,幢憬祖国母亲更绚丽的花样年华,不妨再读读诗人食指的名篇《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浪排,我要用手掌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国家以强劲有力的翅膀,呵护着每一个国民的梦想;全体国民的努力,汇聚成一个国家的国力——在这个十月,经由60大庆盛典,整装待发的共和国,给国民以一种新的喻示,许下一个新的愿景。
一个甲子,于个体的人,是进入晚晴夕照;于一个蒸腾向上的国家,则是花样年华正当时。
花样年华,是梦想令人激越、愿号引人奋发的年华。60盛典,是对过去的辉煌总结,更是梦想和愿景的灿烂展示。盛典之后,随着信心凝聚成力量,随着豪迈进发出激情,随着体制的不断创新,随着胸襟的更加博大,刚满一甲子的共和国,将创造与整合出更加惊人的力量。
这不是炫耀自满的力量,不是骄横跋扈的力量,不是恃强欺弱的力量。这是造福国民的力量,是张扬和谐的力量,是圆统一、富强、文明、民主的中华复兴梦想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60年前创建共和国那一代先辈的梦想,也是100多年前从林则徐、谭嗣同到孙中山在内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60年前从一张白纸开始,几代人接力描绘,今天,中华儿女终于看到了一幅新美壮丽的图画。
盛典落幕,“绘图”仍在进行时。凭借“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制度优势,依托60年积累的国力,弘扬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品格,光大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基因,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数十年,正是共和国大展鸿图、振翅腾飞的花样年华。
然而,“一穷二白”的白纸,已经绘上饱满的色彩,如何找来神奇的画笔,续写绚丽?
第一支画笔,是体制创新。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创新者寻找的是可以到沃野里面去收获的镰刀。”中国面临的机遇,中华民族巨大的潜能,中国的后发优势与选择的发展路径,无疑是世界瞩目的沃野。寻找镰刀,收获沉甸甸的果实,挑战并不比播种耕耘来得轻松。这就需要我们直面体制机制之弊,从经济到社会,从文化到政治,通过锐意改革,适应变化了的现实,真正建立起鼓励、保护、激发、整合国民创造潜能的制度和土壤,让国民创造活力得到更大的释放。进而,通过改革化解矛盾,凝民力聚明智顺民意得民心,实现13亿人的团结和谐,那该是一把多幺锋利的镰刀。
第二支画笔,是文化创新。经过60年的发展,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有容乃大的中华文化已经吸纳了许多新的元素,并增添了新的因子。“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等新的理念,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老树”绽放的“新花”。一路“超车”的共和国,要进一步奔驰,需要有更多的文化创造,需要软实力与硬实力的齐头并进、如此才不仅与中国的国力相称,也是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之所需。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重塑,文化创新的任务,同样不轻松。
第三支画笔,是科技创新。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才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过去60年,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从两弹一星到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从“神舟”飞天到“嫦娥”绕月,从陈景润到袁隆平,中国人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科学创造能力。但必须看到,近现代的主要科技成果,尚无一项是中国人创造的!面对新的竞争态势,不进则退,我们需要拿出更多的科学创造。
我们注意到,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科技创造的愿景正在浮现。“中国在建超级工程”显示了一个国家的雄心与实力;面向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更是富于洞察与前瞻。不过、要让构想变成现实,需要立即行动起来,改革教育体制与科研体制的弊端。要清醒地意识到,建立在资源能源过度消耗之上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可持续,国家安全、人口健康、环境保护等等事关国计民生的要务,都需要科技创新给出解钥。
需要握紧的画笔,还可以继续列举;中国面临的挑战、自然也会见仁见智各有解读。关键在于,共和国不仅正在努力让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也正努力让国民与国家一起分享对未来的憧憬,让国民对国家的未来有更深的期待。
站在共和国60华诞的新起点上,幢憬祖国母亲更绚丽的花样年华,不妨再读读诗人食指的名篇《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浪排,我要用手掌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