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课,课堂提问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如同桥梁,联系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师生、生生互动的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恰当而精炼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对上好一节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所在。下面根据我多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就如何进行课堂提问,浅谈几点看法。
1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通过问题切入知识点,把抽象的转变为可感知的对象。提问必须清楚、明确,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提问:请你们摸一摸,看看它们哪一块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对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不好回答。此时此刻抓住学生渴望了解大三角形面积比小三角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要求,很自然地进入新课。这样的课堂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课堂提问要有适度性
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首先要考虑能否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如果问题设计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养成浅辄不止的不良习惯; 如果问题设计过大、过深、过难,全班学生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这样的课堂提问就象花瓶一样,只是一种摆设,只能成为教师的“个人专利”。因此,这样的课堂提问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教师首先应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上升的。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而是要提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知识的增长点)上,提问做到难易适中,有助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有助于将新知同化,有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有经验的老师设问,总能于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自燃”,然后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问题的难度,最后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学生自己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可以这样设问: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这个拼成的图形,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整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表示?这样的提问恰到好处、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知识的“果子”,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
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图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圆能拼成近似长方形原因。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又会怎么样呢?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x 宽=圆的面积。在规律的探讨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 课堂提问要有全面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不能成为少数几个尖子生的“专利”。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让尖子生回答问题的话,那么学困生就冷落一旁,就会导致他们的听课注意力分散。在课堂上,首先,提问要讲究层次,让学困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其次,优先让学困生应答或板演,让学困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再次,应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以免挫伤积极性。此外,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锤炼提问的语言,达到准确、精炼、生动、亲切。
总的来说,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起着事半功倍的 作用。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用心体会,认真总结,取长补短,就能使课堂提问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作者简介:
李红梅(1968~ ),女,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骑龙小学,小学一级教师,大专。
1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通过问题切入知识点,把抽象的转变为可感知的对象。提问必须清楚、明确,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形,提问:请你们摸一摸,看看它们哪一块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对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不好回答。此时此刻抓住学生渴望了解大三角形面积比小三角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要求,很自然地进入新课。这样的课堂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课堂提问要有适度性
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首先要考虑能否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如果问题设计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养成浅辄不止的不良习惯; 如果问题设计过大、过深、过难,全班学生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这样的课堂提问就象花瓶一样,只是一种摆设,只能成为教师的“个人专利”。因此,这样的课堂提问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教师首先应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上升的。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而是要提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知识的增长点)上,提问做到难易适中,有助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有助于将新知同化,有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有经验的老师设问,总能于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自燃”,然后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问题的难度,最后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学生自己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可以这样设问: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这个拼成的图形,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整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表示?这样的提问恰到好处、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知识的“果子”,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
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图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圆能拼成近似长方形原因。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又会怎么样呢?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x 宽=圆的面积。在规律的探讨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 课堂提问要有全面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不能成为少数几个尖子生的“专利”。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让尖子生回答问题的话,那么学困生就冷落一旁,就会导致他们的听课注意力分散。在课堂上,首先,提问要讲究层次,让学困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其次,优先让学困生应答或板演,让学困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再次,应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以免挫伤积极性。此外,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锤炼提问的语言,达到准确、精炼、生动、亲切。
总的来说,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起着事半功倍的 作用。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用心体会,认真总结,取长补短,就能使课堂提问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作者简介:
李红梅(1968~ ),女,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骑龙小学,小学一级教师,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