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离异家庭数量不断增多,离异家庭的子女身心受到巨大创伤,其学习、习惯及行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孩子表现的自卑、孤僻,成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此类学生自卑、消极、落后,如若不能及时予以帮助,会导致学生积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离异家庭学生人格、情绪及认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文章针对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应教育策略。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时下国内离婚率居高不下,争吵、离婚导致离异家庭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大部分离异家庭学生年龄较小,導致学生心理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离异家庭学生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方面容易出现屋内,导致学生成为“问题学生”,此类学生也对中学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阻碍[2]。故需要分析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探索更合理的解决策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离异家庭中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1敏感、孤僻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会得到父母补偿性“溺爱”,家长认为自己给学生带来了伤害,通过物质弥补,但家长和学生缺乏正常情感交流,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生成长缺乏父母关爱,无法塑造健全人格。这就导致此类学生内在情感较为脆弱,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很多话不愿意表达,需要倾诉的时候却发现无人可倾诉,不会倾诉,经常以一个人发呆,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长久如此,无法和其他学生融洽相处,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1.2缺乏安全感
离异家庭学生多因父母离异,自身有一定思想负担,因父母离异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怀疑,也无法正式父母离异原因,产生偏激想法,认为自己不优秀而被抛弃,无法得到父母关爱,才导致父母离婚。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导致学生无法释怀,生活在愧疚可自责中,不愿意与人交流,害怕失去、患得患失[3]。
1.3恐惧与敌对
离异家庭父母在离婚前经过长时间的冷战、吵架甚至肢体冲突,不可协调才决定离婚,在整个“家庭战争”过程中,学生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时长产生不安情绪,也出现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离异家庭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和同学发生冲突、争执演变为攻击行为,与教师敌对,产生抵触情绪。如和教师顶嘴、不服从安排、消极参与活动计划等。
2.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2.1耐心教育,关爱学生
离异家庭学生犯错后,教师应多给予关心、耐心,用无微不至的关心,打动学生,开展说服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也要切实理解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接受教育,和教师同心。“爱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求。离异家庭学生成长缺乏父母的爱,在生活及学习中更渴望得到爱、得到关注,故在离异家庭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爱人”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抱有希望,让离异家庭的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充分弥补自己由于家庭变故带来的伤痛,逐渐走出阴霾,愿意更阳光、更积极的去努力学习。
2.2适当鼓励,正确认知
中学生的教育应以鼓励教育为主,尤其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其本身就缺乏正确的鼓励和评价,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关爱。教师要基于此类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同时,一旦学生犯错之后,要以恰当的方式指出,例如可以单独谈话,询问原因,注重保护离异家庭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上,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心,让其成长过程中避免不思进取。在离异家庭学生取得不错的成绩和进步时,其往往找不到人分享喜悦,也得不到家庭中应有的赞许和肯定,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没有人及时进行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此类学生,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寻找离异家庭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其更多表扬,鼓励学生和其他人多去接触,正确评价自己,帮助离异家庭学生重新建立信心,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教师要多注重引导学生,让其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逐渐帮其走出恐惧、敌对、缺乏安全感等负面情绪,更好、更健康的成长。解决其各种心理问题,能够帮助其形成正确认知,心理更阳光,学习成绩也会逐渐提升,一举多得。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在离异家庭中,父母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导致学生的启蒙教育也受到严重影响,离异只会给子女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也导致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性格孤僻、偏激、缺乏安全感等,制约中学教育进一步发展。故广大教师在一线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反思,耐心教育、给予学生适当鼓励,多去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真正找到适应离异家庭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解决策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东丽.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保健和教育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0):44-45.
[2]方拴锋,经承学,王琳琳.父母离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0,30(04):41-42.
[3]周虹,苏宜欢.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小学德育,2014(03):49-53.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时下国内离婚率居高不下,争吵、离婚导致离异家庭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大部分离异家庭学生年龄较小,導致学生心理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离异家庭学生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方面容易出现屋内,导致学生成为“问题学生”,此类学生也对中学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阻碍[2]。故需要分析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探索更合理的解决策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离异家庭中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1敏感、孤僻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会得到父母补偿性“溺爱”,家长认为自己给学生带来了伤害,通过物质弥补,但家长和学生缺乏正常情感交流,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生成长缺乏父母关爱,无法塑造健全人格。这就导致此类学生内在情感较为脆弱,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很多话不愿意表达,需要倾诉的时候却发现无人可倾诉,不会倾诉,经常以一个人发呆,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长久如此,无法和其他学生融洽相处,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1.2缺乏安全感
离异家庭学生多因父母离异,自身有一定思想负担,因父母离异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怀疑,也无法正式父母离异原因,产生偏激想法,认为自己不优秀而被抛弃,无法得到父母关爱,才导致父母离婚。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导致学生无法释怀,生活在愧疚可自责中,不愿意与人交流,害怕失去、患得患失[3]。
1.3恐惧与敌对
离异家庭父母在离婚前经过长时间的冷战、吵架甚至肢体冲突,不可协调才决定离婚,在整个“家庭战争”过程中,学生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时长产生不安情绪,也出现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离异家庭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和同学发生冲突、争执演变为攻击行为,与教师敌对,产生抵触情绪。如和教师顶嘴、不服从安排、消极参与活动计划等。
2.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2.1耐心教育,关爱学生
离异家庭学生犯错后,教师应多给予关心、耐心,用无微不至的关心,打动学生,开展说服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也要切实理解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接受教育,和教师同心。“爱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求。离异家庭学生成长缺乏父母的爱,在生活及学习中更渴望得到爱、得到关注,故在离异家庭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爱人”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抱有希望,让离异家庭的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充分弥补自己由于家庭变故带来的伤痛,逐渐走出阴霾,愿意更阳光、更积极的去努力学习。
2.2适当鼓励,正确认知
中学生的教育应以鼓励教育为主,尤其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其本身就缺乏正确的鼓励和评价,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关爱。教师要基于此类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同时,一旦学生犯错之后,要以恰当的方式指出,例如可以单独谈话,询问原因,注重保护离异家庭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上,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心,让其成长过程中避免不思进取。在离异家庭学生取得不错的成绩和进步时,其往往找不到人分享喜悦,也得不到家庭中应有的赞许和肯定,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没有人及时进行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此类学生,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寻找离异家庭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其更多表扬,鼓励学生和其他人多去接触,正确评价自己,帮助离异家庭学生重新建立信心,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教师要多注重引导学生,让其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逐渐帮其走出恐惧、敌对、缺乏安全感等负面情绪,更好、更健康的成长。解决其各种心理问题,能够帮助其形成正确认知,心理更阳光,学习成绩也会逐渐提升,一举多得。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在离异家庭中,父母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导致学生的启蒙教育也受到严重影响,离异只会给子女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也导致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性格孤僻、偏激、缺乏安全感等,制约中学教育进一步发展。故广大教师在一线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反思,耐心教育、给予学生适当鼓励,多去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真正找到适应离异家庭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解决策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东丽.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保健和教育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0):44-45.
[2]方拴锋,经承学,王琳琳.父母离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0,30(04):41-42.
[3]周虹,苏宜欢.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小学德育,2014(03):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