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暖通空调在为人们营造舒适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在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中,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0%,给能源和电力造成很大的压力。其次,是废气排放、温室效应和酸雨等问题。因此,不断开发节能、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暖通空调技术已非常迫切。
关键词:暖通空调 设计地源热泵 运用
中图分类号:TB65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地域宽广,蕴藏着丰富的地表浅层地能资源,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地源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温地热资源,同时克服传统热泵空调技术的局限与不足,是非常有意义和具有实用价值的,在节约能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城市现代化方面有着较大的意义。
一、地源热泵的原理及特点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主要分三部分:室外地能换热系统、热泵机组和室内空调末端系统。工作原理就是在地下埋设管道作为换热器,管道与热泵机组连接形成闭式环路,管道中有液体流动通过循环将热泵机组的凝结热通过管道散入地下(供冷工况),或从大地吸取热量供给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供热工况)。其中水源热泵机主要有两种形式:水—水式或水—空气式。三个系统之间靠水或空气换热介质进行热量的传递,水源热泵与地能之间换热介质为水,与建筑物空调末端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系统的关键是大地换热器的设计和施工。地源热泵的特点有:
1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地表浅层好象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能,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这种近乎无限、不受地域、资源限制的低焓热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另外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时,同时对地能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空调时,又给地能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因此说地源热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2高效节能和低的运行费用
由于地源温度全年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这种温度特性使得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40%,因此要节能和节省运行费用40%左右。
3环境效益显著
既不破坏地下水资源,又无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区内,没有燃烧,没有排烟,也没有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
4一机两用
地源热泵可供暖供冷,全年冷热供应,节省投资和占地。地源热泵这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高效节能且无任何污染,顺应了国际能源发展大趋势,也顺应了我国的能源与环保政策,是值得研究与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二、案例概况
1某住宅小区的总体面积在26 万m2,而空调面积达22.8 万m2。在建筑结构布置过程中,多数是把环形当成重点结构,且小区内业布置了相应的绿化地,小区主要结构形式按照11 栋楼组合起来,,具体情况为8 栋住宅楼,1 所幼儿园(9#),1 座中央会所(11#),1 栋综合服务楼(10#)。
2 设计参数
室外参数对空调室外参数的设计必须要按照暖通工程设计的相关标准进行,对于温度及内部结构的控制都需要达到实际标准需要。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湿球温度26.4℃;冬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2℃,相对湿度45%。
(2)室內参数对空调房间参数的设计则要结构空间内部的主要结构情况,夏季温度26℃,相对湿度≤60%;冬季温度20℃(卫生间25℃),相对湿度≥30%。
3空调系统设计
(1) 室内末端系统设计户内空调末端设备时在冬、夏季时期,所有的都选择卧式暗装风机盘管加以控制,这样才能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通常风机盘管按照房间功能及装修需要进行设计,多数情况选择与房间内适合的风口形式,这种结构在商业建筑中也很适合;考虑到避免动态的热气会在运转中出现异常情况,则处理时需保证风机盘管多数为高静压型。室内水系统的分布则要根据建筑内部结构的实际情况设计,通常需要使用导一次泵、两管制系统,对公共部分的设计要增加相关装置,如:空调供、回水管井等,而水管的分布集中为异程式布置。7℃/12℃的冷水由处在地下室的水源热泵机组夏季提供,冬季提供45℃/40℃的热水。对各个供水管上需提供相应的调节装置,这样可以保证回水管上不会发生流量失衡的问题。户内连接水管按照设计结构采取走道、过道、卫生间、厨房等不会影响到装置功能的位置,由此能将整个建筑内部结构美化处理,并保证空调系统作用的发挥。
(2)冷、热源系统设计本次研究的全部水源都是来自于外界的井水,为了防止所用水中的杂质进入机组,井水必须要经过沉淀处理才能使用。然后通过旋流清理机组内的杂物,这样是为了报纸机组设备处于稳定的环境下运转。根据设备具体的运行条件,对井水侧选择定流量系统,同时配备相关的操作中黄纸。地源热泵系统用户侧的空调循环水泵与机组选择之间,在联合是采取的原则为“先并联后串联”,循环水泵既能和机组实现一对一供水,以此保证各个装置之间协调运行。对分、集水器两者需要配备相应的装置,通常使用压差旁通阀,这些对于空调循环水系统的使用有促进作用。
(3) 室外管网系统若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能够按照标准形式设计,那么在全年时期里这种系统均可发挥理想的控制效果。一年中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地下水都能保持着均衡状态,抽取的井水再次回灌到相同的水层,含水层的水量就能受到保护而布置于损坏。
a抽水井、回灌井:抽水井、回灌井的布置需要按照实际场地情况而定,不仅要维持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还要方式水井能源过度耗损。按照工程施工的具体标准,对收集到数据实施分析后,保证各个井的平均井深要为120m,设计降深为8~10m。抽水量在103m3/h,回灌水量在60m3/h,静止水位为地下34m,动水位平均约为地下40m。按照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对水源热泵机组的型号合理选择,室外共需30 眼井,1 眼井是观测井,这样可以对地下水的运行状态及时掌握探测,井水出水温度常年在16℃。井水系统可划分成两个时期,一期需要使用的井水量473m3/h,根据这个标准规划一期需13 眼井,将结构设计成5 抽8 回;二期共需井水量549m3/h,结构设计成6 抽10 回。30 眼井按照小区外围布置,井间距需大于30m。抽水井、回灌井孔径均为425mm。
b蓄水池及回灌水池:由于每个机房选择的内机型号不同,在设计时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保证水量能均匀布置。为了能让这一问题得到处理,我们应该对两期井水系统机组、井等相应的位置中,建立蓄水池来满足用水需要。施工时要先把井下水转移到蓄水池里,然后根据设计的装置把井水转移到各个机房以供使用,这样可以达到机组运行的要求。若对水池设计有更高的要求,则必须要降低井口的数量,对于不同的季节同样需要做好数量调整,这一才能让蓄水池的作用得到发挥。
4 控制系统
(1)热泵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实现系统的有效控制,通常要对各台热泵机组装设微电脑控制设备,这样是为了达到冷热水的控制效果。按照空调内容回水温度,对动控制热泵机组压缩机开启台数,且保证各个机组的运行时间处于相同水平。
(2)水池的控制系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水池的水位控制深井泵的开启。
(3)井群控制:对每期的井水系统中的井进行分组,以便于控制。
结束语
据世界环保组织估计,设计安装良好的地源热泵,平均可节约用户30%~40% 的采暖空调运行费,因此它将成为大有发展前景的采暖空调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丽莉.浅议暖通空调设计的几个问题[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2)
[2] 魏燕鑫,左风云.浅论地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节能中的运用[J]. 中华民居. 2011(04)
[3] 李新国,赵军,朱强.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的经济性[J]. 太阳能学报. 2001(04)
[4] 胡鸣明,刘宪英.国外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与设计方法[J]. 制冷与空调(四川). 1999(02)
关键词:暖通空调 设计地源热泵 运用
中图分类号:TB65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地域宽广,蕴藏着丰富的地表浅层地能资源,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地源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温地热资源,同时克服传统热泵空调技术的局限与不足,是非常有意义和具有实用价值的,在节约能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城市现代化方面有着较大的意义。
一、地源热泵的原理及特点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主要分三部分:室外地能换热系统、热泵机组和室内空调末端系统。工作原理就是在地下埋设管道作为换热器,管道与热泵机组连接形成闭式环路,管道中有液体流动通过循环将热泵机组的凝结热通过管道散入地下(供冷工况),或从大地吸取热量供给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供热工况)。其中水源热泵机主要有两种形式:水—水式或水—空气式。三个系统之间靠水或空气换热介质进行热量的传递,水源热泵与地能之间换热介质为水,与建筑物空调末端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系统的关键是大地换热器的设计和施工。地源热泵的特点有:
1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地表浅层好象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能,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这种近乎无限、不受地域、资源限制的低焓热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另外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时,同时对地能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空调时,又给地能蓄存热量,以备冬用。因此说地源热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2高效节能和低的运行费用
由于地源温度全年相对稳定,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这种温度特性使得地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40%,因此要节能和节省运行费用40%左右。
3环境效益显著
既不破坏地下水资源,又无任何污染,可以建造在居民区内,没有燃烧,没有排烟,也没有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
4一机两用
地源热泵可供暖供冷,全年冷热供应,节省投资和占地。地源热泵这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高效节能且无任何污染,顺应了国际能源发展大趋势,也顺应了我国的能源与环保政策,是值得研究与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二、案例概况
1某住宅小区的总体面积在26 万m2,而空调面积达22.8 万m2。在建筑结构布置过程中,多数是把环形当成重点结构,且小区内业布置了相应的绿化地,小区主要结构形式按照11 栋楼组合起来,,具体情况为8 栋住宅楼,1 所幼儿园(9#),1 座中央会所(11#),1 栋综合服务楼(10#)。
2 设计参数
室外参数对空调室外参数的设计必须要按照暖通工程设计的相关标准进行,对于温度及内部结构的控制都需要达到实际标准需要。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湿球温度26.4℃;冬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2℃,相对湿度45%。
(2)室內参数对空调房间参数的设计则要结构空间内部的主要结构情况,夏季温度26℃,相对湿度≤60%;冬季温度20℃(卫生间25℃),相对湿度≥30%。
3空调系统设计
(1) 室内末端系统设计户内空调末端设备时在冬、夏季时期,所有的都选择卧式暗装风机盘管加以控制,这样才能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通常风机盘管按照房间功能及装修需要进行设计,多数情况选择与房间内适合的风口形式,这种结构在商业建筑中也很适合;考虑到避免动态的热气会在运转中出现异常情况,则处理时需保证风机盘管多数为高静压型。室内水系统的分布则要根据建筑内部结构的实际情况设计,通常需要使用导一次泵、两管制系统,对公共部分的设计要增加相关装置,如:空调供、回水管井等,而水管的分布集中为异程式布置。7℃/12℃的冷水由处在地下室的水源热泵机组夏季提供,冬季提供45℃/40℃的热水。对各个供水管上需提供相应的调节装置,这样可以保证回水管上不会发生流量失衡的问题。户内连接水管按照设计结构采取走道、过道、卫生间、厨房等不会影响到装置功能的位置,由此能将整个建筑内部结构美化处理,并保证空调系统作用的发挥。
(2)冷、热源系统设计本次研究的全部水源都是来自于外界的井水,为了防止所用水中的杂质进入机组,井水必须要经过沉淀处理才能使用。然后通过旋流清理机组内的杂物,这样是为了报纸机组设备处于稳定的环境下运转。根据设备具体的运行条件,对井水侧选择定流量系统,同时配备相关的操作中黄纸。地源热泵系统用户侧的空调循环水泵与机组选择之间,在联合是采取的原则为“先并联后串联”,循环水泵既能和机组实现一对一供水,以此保证各个装置之间协调运行。对分、集水器两者需要配备相应的装置,通常使用压差旁通阀,这些对于空调循环水系统的使用有促进作用。
(3) 室外管网系统若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能够按照标准形式设计,那么在全年时期里这种系统均可发挥理想的控制效果。一年中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地下水都能保持着均衡状态,抽取的井水再次回灌到相同的水层,含水层的水量就能受到保护而布置于损坏。
a抽水井、回灌井:抽水井、回灌井的布置需要按照实际场地情况而定,不仅要维持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还要方式水井能源过度耗损。按照工程施工的具体标准,对收集到数据实施分析后,保证各个井的平均井深要为120m,设计降深为8~10m。抽水量在103m3/h,回灌水量在60m3/h,静止水位为地下34m,动水位平均约为地下40m。按照计算后得到的结果对水源热泵机组的型号合理选择,室外共需30 眼井,1 眼井是观测井,这样可以对地下水的运行状态及时掌握探测,井水出水温度常年在16℃。井水系统可划分成两个时期,一期需要使用的井水量473m3/h,根据这个标准规划一期需13 眼井,将结构设计成5 抽8 回;二期共需井水量549m3/h,结构设计成6 抽10 回。30 眼井按照小区外围布置,井间距需大于30m。抽水井、回灌井孔径均为425mm。
b蓄水池及回灌水池:由于每个机房选择的内机型号不同,在设计时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保证水量能均匀布置。为了能让这一问题得到处理,我们应该对两期井水系统机组、井等相应的位置中,建立蓄水池来满足用水需要。施工时要先把井下水转移到蓄水池里,然后根据设计的装置把井水转移到各个机房以供使用,这样可以达到机组运行的要求。若对水池设计有更高的要求,则必须要降低井口的数量,对于不同的季节同样需要做好数量调整,这一才能让蓄水池的作用得到发挥。
4 控制系统
(1)热泵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实现系统的有效控制,通常要对各台热泵机组装设微电脑控制设备,这样是为了达到冷热水的控制效果。按照空调内容回水温度,对动控制热泵机组压缩机开启台数,且保证各个机组的运行时间处于相同水平。
(2)水池的控制系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水池的水位控制深井泵的开启。
(3)井群控制:对每期的井水系统中的井进行分组,以便于控制。
结束语
据世界环保组织估计,设计安装良好的地源热泵,平均可节约用户30%~40% 的采暖空调运行费,因此它将成为大有发展前景的采暖空调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丽莉.浅议暖通空调设计的几个问题[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2)
[2] 魏燕鑫,左风云.浅论地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节能中的运用[J]. 中华民居. 2011(04)
[3] 李新国,赵军,朱强.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的经济性[J]. 太阳能学报. 2001(04)
[4] 胡鸣明,刘宪英.国外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与设计方法[J]. 制冷与空调(四川). 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