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上有效的导入和总结犹如“凤头”和“豹尾”,对学生快速有效地吸收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回顾以往教学经历,作者总结出常用的导入方式有悬念切入、多媒体导入、古诗引进、故事引入等,课堂总结方式如适当留白、巧设“镜头”、建构框架、巧设习题等。导游教学的导入与总结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必须精心设计。鉴于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使教学成效最优化,教师需要好好斟酌如何让导入与总结出彩,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感受课堂的乐趣,也使学生在吸收导游基础知识的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课堂教学内容主体是所有师生极重视的部分,因一堂课知识习得的多少主要依靠主体部分,有效的导入和总结犹如“凤头”和“豹尾”,对学生快速有效地吸收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讲解主体内容前,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眼球,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并为主体内容的讲解做铺垫的一种教学行为。出彩的导入,能激发思维,产生灵感,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为课堂知识点的解析做好铺垫。那么,课堂导入如何出彩呢?出语不凡,即课堂导入时注意抓住学生兴奋面的触发点,如果教师在学生注意力尚处于散漫状态时便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些知识会被学生“束之高阁”或早已“烟消云散”。如此这般,教师的劳动仅是徒劳而已。鉴于导入作用之大,教师应在备课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恰切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重点内容的解析蓄势。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常用的导游课程的导入与总结方式:
1.悬念切入。“学贵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能引发思考,一节课的开头,如果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就能刺激学生敏感的神经,迅速聚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上好这堂课有着积极的作用。中职学生好奇心强,导入内容能否迅速聚集学生注意力,关键在于导入问题的新异和实用。导游教学中旅行社和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部分,内容复杂而繁多,学生望而生畏。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前需消除学生心中的畏惧感,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如课堂上,我这样导入“李先生所属单位与旅行社签约,按合同规定,旅游景点有千佛山、兴国寺、齐烟九点坊等。但因旅行社接待人员业务不熟,将其中一个千佛崖景点错写成千佛洞,导致游客未能见到想象中的彩塑佛像和大型壁画等,进而状告旅行社违约……如果你是该导游,你将如何处理此事?”,此问题可能是学生日后会遇到的棘手之事,有其实用性,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各抒己见。一堂课有此良好开场,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2.多媒体导入。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与多媒体接轨,它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特别适合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好奇的个性特点。导游课程因其特殊性,需要借助视频等直观材料来展示,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直观真切地感受,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相媲美的。视频《北京故宫》,明朗、壮观的画面加上曼妙的背景音乐,学生的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随着视频走向课堂《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深处。
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也时常在课前把相关的课件资料,如音乐、flash短片或者一些相关视频搜集好,用于课堂教学,这种做法既方便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导游基础知识时,播放平时搜集的民风民俗的视频及文字材料,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各地文化的差异。有时,播放视听材料比教师纯粹的口头相授更有效。
3.古诗引进。“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古诗追求唯美的意境,简单几笔勾勒,便能营造诗意的氛围。导游课程的复杂性要求教师需要具备高深的文化艺术修养,课堂上方能信手拈来,在自己的引领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作为未来“信口开河”的导游人员,需要储备一定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然而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文化根基薄弱,大多无法明晰诗文内涵,此时需要教师适当地讲解。有时以他们学过的经典诗句导入,唤醒他们似曾相识之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红”和“绿”相衬,色彩鲜艳明丽,以明亮的颜色展现江南春天春意阑珊的画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本已营造凄清氛围,奈何寒气满天,更是给江南水乡添上伤感的一笔,游子心中是满满的落寞,经凄清环境的触发,更是触景生情,愁绪满怀……古诗词中明亮的颜色、斑斓的画面、唯美的意境,有着极强的审美功能,它的诗情画意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其实古诗词不单给我们诗情画意之感,亦有诸多深刻哲理蕴含其中,可陶冶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操。古诗引进,既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发挥想象,领悟哲理,展开横向联系,可谓一举两得。
4.故事引入。中职学生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教师需抓住学生如此心理,在适当时候以富有趣味性、悬念性等特点的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其想象力。在分析古典诗词、游记及楹联中的旅游景点时,我特地选用故事引入: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改革而被贬为永州司马,为排解内心激愤之情,常轻车(舟)简从,于僻静环境中探访山水,以山奇水异来慰藉自己受伤的灵魂,此间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成为后世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精彩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将课堂渐渐引入《导游基础知识》中的古代游记名篇赏析。学生在了解人物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能更快地追随老师赏析游记内容,为将来的景点解说蓄势。故而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尽量选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生活实例,从故事中引入,为出彩的课堂教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此,还有开门见山式、回顾旧知式、情境设置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变换导入方式。导入虽至关重要,但也需注意几个细节:导入时间要简短,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依据不同内容、不同学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让导入为主体教学、学生主体服务;尽量选用简练的易被学生接受的语言……导入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从多方面斟酌。 引人入胜的导入“生见生爱”,而耐人寻味的总结同样留有余味,如此课堂便有了高效的保证。出彩的总结,能够唤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1.适当留白。用问句结束课堂,或者在最后设置悬念,留有余地,从而更有回味无穷之感。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学生学得了多少知识,练就了多少技能,更应在学生心里留有思考回味的余地。
2.巧设“镜头”。如果课堂的总结像电影镜头一样来一个特写定格,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肖像、语言或者动作急刹车一般戛然而止并定格在学生眼前,必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导入方式对于将抽象概念具体化能起到良好作用。像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促进民族振兴、加强国民团结、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民族文化内涵和外延相当广泛,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我以都德的《最后一课》的相关内容为例,因国家沦陷,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残酷的现实让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课堂在悲怆的气氛中结束,这个悲怆的“镜头”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此实现本堂课的教学初衷。
3.建构框架。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根基薄弱,注意力易分散,对于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难以全部吸收,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在课堂的最后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该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回顾旧知,寻找丢失的知识,并建立整堂课的知识框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在思维的缜密性、语言表达、概括等综合能力方面也得到锻炼。待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建构知识框架后,教师即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初始学生容易把握不住方向,教师适当引导,并给予肯定,给学生以信心,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4.巧设习题。习题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反馈,是检测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是为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未来导游人员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的。能打动学生内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习题,应该是形式新颖多变、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习题。习题的设计需要注意——知识点的训练很重要,但千万不能只注重知识点,而忽视导游专业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还要注意能引起学生对导游学习的兴趣,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能联系生活实际,让课堂巧妙地延伸到导游实践中。
导游教学的导入与总结都是一种教学艺术,都是导游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必须精心设计。鉴于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现教学成效最优化,教师需要好好斟酌如何让导入与总结出彩,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感受课堂的乐趣,使学生在吸收导游基础知识的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如此,我们的中职学生在每一分钟内都有求知的欲望,对导游课程学习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参考文献:
[1]王连义.导游技巧与艺术[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8.
[2]蒋炳辉.旅游案例分析与启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
[3]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4.
[4]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导游业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4.
课堂教学内容主体是所有师生极重视的部分,因一堂课知识习得的多少主要依靠主体部分,有效的导入和总结犹如“凤头”和“豹尾”,对学生快速有效地吸收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讲解主体内容前,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眼球,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并为主体内容的讲解做铺垫的一种教学行为。出彩的导入,能激发思维,产生灵感,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为课堂知识点的解析做好铺垫。那么,课堂导入如何出彩呢?出语不凡,即课堂导入时注意抓住学生兴奋面的触发点,如果教师在学生注意力尚处于散漫状态时便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些知识会被学生“束之高阁”或早已“烟消云散”。如此这般,教师的劳动仅是徒劳而已。鉴于导入作用之大,教师应在备课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恰切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重点内容的解析蓄势。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常用的导游课程的导入与总结方式:
1.悬念切入。“学贵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能引发思考,一节课的开头,如果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就能刺激学生敏感的神经,迅速聚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上好这堂课有着积极的作用。中职学生好奇心强,导入内容能否迅速聚集学生注意力,关键在于导入问题的新异和实用。导游教学中旅行社和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部分,内容复杂而繁多,学生望而生畏。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前需消除学生心中的畏惧感,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如课堂上,我这样导入“李先生所属单位与旅行社签约,按合同规定,旅游景点有千佛山、兴国寺、齐烟九点坊等。但因旅行社接待人员业务不熟,将其中一个千佛崖景点错写成千佛洞,导致游客未能见到想象中的彩塑佛像和大型壁画等,进而状告旅行社违约……如果你是该导游,你将如何处理此事?”,此问题可能是学生日后会遇到的棘手之事,有其实用性,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各抒己见。一堂课有此良好开场,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2.多媒体导入。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与多媒体接轨,它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特别适合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好奇的个性特点。导游课程因其特殊性,需要借助视频等直观材料来展示,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直观真切地感受,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相媲美的。视频《北京故宫》,明朗、壮观的画面加上曼妙的背景音乐,学生的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随着视频走向课堂《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深处。
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也时常在课前把相关的课件资料,如音乐、flash短片或者一些相关视频搜集好,用于课堂教学,这种做法既方便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导游基础知识时,播放平时搜集的民风民俗的视频及文字材料,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各地文化的差异。有时,播放视听材料比教师纯粹的口头相授更有效。
3.古诗引进。“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古诗追求唯美的意境,简单几笔勾勒,便能营造诗意的氛围。导游课程的复杂性要求教师需要具备高深的文化艺术修养,课堂上方能信手拈来,在自己的引领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作为未来“信口开河”的导游人员,需要储备一定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然而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文化根基薄弱,大多无法明晰诗文内涵,此时需要教师适当地讲解。有时以他们学过的经典诗句导入,唤醒他们似曾相识之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红”和“绿”相衬,色彩鲜艳明丽,以明亮的颜色展现江南春天春意阑珊的画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本已营造凄清氛围,奈何寒气满天,更是给江南水乡添上伤感的一笔,游子心中是满满的落寞,经凄清环境的触发,更是触景生情,愁绪满怀……古诗词中明亮的颜色、斑斓的画面、唯美的意境,有着极强的审美功能,它的诗情画意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其实古诗词不单给我们诗情画意之感,亦有诸多深刻哲理蕴含其中,可陶冶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操。古诗引进,既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发挥想象,领悟哲理,展开横向联系,可谓一举两得。
4.故事引入。中职学生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教师需抓住学生如此心理,在适当时候以富有趣味性、悬念性等特点的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其想象力。在分析古典诗词、游记及楹联中的旅游景点时,我特地选用故事引入: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改革而被贬为永州司马,为排解内心激愤之情,常轻车(舟)简从,于僻静环境中探访山水,以山奇水异来慰藉自己受伤的灵魂,此间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成为后世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精彩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将课堂渐渐引入《导游基础知识》中的古代游记名篇赏析。学生在了解人物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能更快地追随老师赏析游记内容,为将来的景点解说蓄势。故而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尽量选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生活实例,从故事中引入,为出彩的课堂教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此,还有开门见山式、回顾旧知式、情境设置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变换导入方式。导入虽至关重要,但也需注意几个细节:导入时间要简短,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依据不同内容、不同学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让导入为主体教学、学生主体服务;尽量选用简练的易被学生接受的语言……导入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从多方面斟酌。 引人入胜的导入“生见生爱”,而耐人寻味的总结同样留有余味,如此课堂便有了高效的保证。出彩的总结,能够唤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1.适当留白。用问句结束课堂,或者在最后设置悬念,留有余地,从而更有回味无穷之感。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学生学得了多少知识,练就了多少技能,更应在学生心里留有思考回味的余地。
2.巧设“镜头”。如果课堂的总结像电影镜头一样来一个特写定格,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肖像、语言或者动作急刹车一般戛然而止并定格在学生眼前,必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导入方式对于将抽象概念具体化能起到良好作用。像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促进民族振兴、加强国民团结、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民族文化内涵和外延相当广泛,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我以都德的《最后一课》的相关内容为例,因国家沦陷,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残酷的现实让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课堂在悲怆的气氛中结束,这个悲怆的“镜头”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此实现本堂课的教学初衷。
3.建构框架。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根基薄弱,注意力易分散,对于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难以全部吸收,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在课堂的最后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该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回顾旧知,寻找丢失的知识,并建立整堂课的知识框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在思维的缜密性、语言表达、概括等综合能力方面也得到锻炼。待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建构知识框架后,教师即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初始学生容易把握不住方向,教师适当引导,并给予肯定,给学生以信心,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4.巧设习题。习题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反馈,是检测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是为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未来导游人员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的。能打动学生内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习题,应该是形式新颖多变、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习题。习题的设计需要注意——知识点的训练很重要,但千万不能只注重知识点,而忽视导游专业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还要注意能引起学生对导游学习的兴趣,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能联系生活实际,让课堂巧妙地延伸到导游实践中。
导游教学的导入与总结都是一种教学艺术,都是导游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必须精心设计。鉴于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现教学成效最优化,教师需要好好斟酌如何让导入与总结出彩,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感受课堂的乐趣,使学生在吸收导游基础知识的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如此,我们的中职学生在每一分钟内都有求知的欲望,对导游课程学习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参考文献:
[1]王连义.导游技巧与艺术[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8.
[2]蒋炳辉.旅游案例分析与启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
[3]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4.
[4]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导游业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