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解决当地的资源型经济发展"瓶颈"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对山西省有关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介绍,进而对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路径--循环经济做一番探讨,尝试对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从而促进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转型;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背景
有关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我国近几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之所以成为热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型经济在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并且激化,严重影响了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变得十分迫切。以我国的能源大省、资源大省山西省为例,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资源型经济自身的弊端,使得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各种弊端以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非常显著。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来看,资源型经济自身的弊端包括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资源的开采、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方面。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则包括由于长期的资源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造成的资源的过度无序使用等方面。综合考察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数据,可以发现长期以来山西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比如其万元GDP的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山西省当前的资源型经济已经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而要实现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必须要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新的发展道路必须解决资源型经济目前的困境。结合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可以发现,资源型经济亟待解决的有两大关键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把这两个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资源型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走到今日,已经到了"瓶颈期",因而出现了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局面,在山西省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显得非常迫切。而针对资源型经济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
2007年,国务院在山西实行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2010年12月,山西获批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设立,对于山西省这个煤炭大省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借助这个历史机遇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型经济的转型,而且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关于如何推进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山西省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的口号是"小循环、企业兴,中循环、区域兴,大循环、全省兴",以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为支持走转型升级之路。由此可见,在资源型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循环经济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山西省的这一口号与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相契合,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其实早在"十一五"期间,山西就已经从各个方面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作出努力。比如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组"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组";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出台了《山西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等,从各个方面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日后资源型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近日,以"循环经济、绿色山西、低碳环保、和谐太原"为主题的在北京召开的"2011年中日绿色博览会"全方位展示了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方面的计划以及成就。从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势在必行,其转型的必由之路就是发展循环经济。
二、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之路
资源型经济是以开采资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经济类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高则对于资源的浪费就会减少,反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在山西省过去的资源开发利用中,由于其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比如每开采一吨煤就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在资源开采过程中还伴随有其他的问题,比如对于大气、土地、水资源的破坏。以山西省为例,由于长期的煤炭开采现在已经造成了地下大面积的空洞。
资源型经济造成了大量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经济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变得十分尖锐。一方面,资源型经济的继续发展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型经济导致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也已经严重制约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因此,基于对资源型经济发展前景的考虑,其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地步。资源型经济的转型符合当前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的大趋势。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型经济因其单一的经济结构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由于其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而且我国在2009年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些都为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资源型经济有其特殊的地位即关系国家的能源安全,以山西省为例其作为一个煤炭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关系着国家的能源安全。第三,国际上有很多的有关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例子,一方面提示我们资源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转型,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先进的经验。可供借鉴的例子比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的休斯敦地区以及日本的北九州地区等等,这些地区都是在经历了资源型经济发展困境之后进行了转型。由于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可以让我们在转型之路上少走弯路。最后,资源型经济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在经济上过分依赖于资源的开采,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弱,一旦其资源经济发展遭遇"瓶颈",会严重影响其经济的发展。
资源型经济属于传统的经济,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同时对于资源的浪费也十分的严重,而且资源开采的越多,废弃物的产生以及资源的浪费也就越多,也就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活动。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本法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本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规划。"循环经济有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规定有利于解决前述的资源型经济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问题。资源型经济对于资源的依赖决定了其转型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对资源的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循环经济就是其最佳的转型之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经济自身的弊端以及其所带来的问题都可以由循环经济而逐步得到解决。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几个城市逐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新型工业化城市的转化。比如煤炭资源型城市-内蒙古乌海市就已经就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历史的必然。总结国内外资源型经济的转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发现,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着眼于如何使资源型城市真正摆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的现实压力,而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必由之路。[1]
三、关于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几点思考
结合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可知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法律保障。考察《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两年多以来的情况,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这条规定体现的是《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目的,与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亟待解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相契合,将二者结合,能够助推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以下是对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提出的一些建议: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要加强对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要对《循环经济促进法》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根据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需要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理论支持。[2]
第二,在思想意识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对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的宣传尤其是对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宣传,提升民众、企业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对于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其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树立并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3]
第三,在产业结构方面,资源型经济因其单一的经济结构而造成其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要实现经济转型,就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在现有的产业结构基础上以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原则进行调整。
第四,在科学技术方面,《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多处提到了科学技术,而资源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与其自身的科学技术比较落后也有很大关系。因此,资源型经济转型转型中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第五,在人才战略方面,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与此同时人才战略也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源型经济转型后许多新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一方面应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加强外来人才的引进。
第六,在环境保护方面,环境问题是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除了遵循《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外,要加强环境执法,完善环境管理和建设,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资源型经济的转型。[4]
第七,在国内国际交流方面,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浪潮中,我国已经有几个资源经济型城市比如前述提到的内蒙古乌海市已经开始了经济转型这一方面的探索,国内城市之间可以就相关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国际方面,一方面可以向已经进行过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国家或地区学习先进的经验,比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山西省在这一方面已经采取行动,比如"中德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培训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值得推广借鉴。
第八,激励措施方面,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型经济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引导,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比如《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五章就对激励措施作出了规定。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学研究开发,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等等措施,这些措施都应该在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九,在循环经济的各个层面的发展方面,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宏观层面可以是一个国家的范围或者一个省的范围;中观的层面,可以是一个市的范围,包括产业园区;微观层面,是各个企业。它自身可进行的内部的循环。要真正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在各个层面全面发展。山西省在"十二五"期间提出"小循环、企业兴,中循环、区域兴,大循环、全省兴"正是对应这三个层面而提出来的。
第十,在循环经济的配套制度建设方面,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自身的情况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建立资源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并建立和完善资源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历史的必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已经是非常迫切,而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由于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汪波,尚瑞.循环经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现实选择.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M].2006年5月第3期.
[2]王冬梅.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额度制约因素和对策分析-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M].2008(8).
[3] 宿晓健. 关于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M]. 2009年第6期.
[4] 冯春萍.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石油化工技术经济[M].2003第2期.
作者简介:白柯静,女,(1985-),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2009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生。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转型;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背景
有关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我国近几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之所以成为热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型经济在发展过程所产生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并且激化,严重影响了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变得十分迫切。以我国的能源大省、资源大省山西省为例,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资源型经济自身的弊端,使得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各种弊端以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非常显著。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来看,资源型经济自身的弊端包括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资源的开采、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方面。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则包括由于长期的资源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造成的资源的过度无序使用等方面。综合考察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数据,可以发现长期以来山西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比如其万元GDP的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山西省当前的资源型经济已经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而要实现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必须要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新的发展道路必须解决资源型经济目前的困境。结合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可以发现,资源型经济亟待解决的有两大关键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把这两个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资源型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走到今日,已经到了"瓶颈期",因而出现了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局面,在山西省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显得非常迫切。而针对资源型经济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
2007年,国务院在山西实行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2010年12月,山西获批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设立,对于山西省这个煤炭大省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借助这个历史机遇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型经济的转型,而且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关于如何推进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山西省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的口号是"小循环、企业兴,中循环、区域兴,大循环、全省兴",以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为支持走转型升级之路。由此可见,在资源型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循环经济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山西省的这一口号与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相契合,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其实早在"十一五"期间,山西就已经从各个方面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作出努力。比如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组"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组";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出台了《山西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等,从各个方面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日后资源型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近日,以"循环经济、绿色山西、低碳环保、和谐太原"为主题的在北京召开的"2011年中日绿色博览会"全方位展示了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方面的计划以及成就。从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势在必行,其转型的必由之路就是发展循环经济。
二、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之路
资源型经济是以开采资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经济类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高则对于资源的浪费就会减少,反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在山西省过去的资源开发利用中,由于其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比如每开采一吨煤就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在资源开采过程中还伴随有其他的问题,比如对于大气、土地、水资源的破坏。以山西省为例,由于长期的煤炭开采现在已经造成了地下大面积的空洞。
资源型经济造成了大量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经济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变得十分尖锐。一方面,资源型经济的继续发展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型经济导致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也已经严重制约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因此,基于对资源型经济发展前景的考虑,其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地步。资源型经济的转型符合当前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的大趋势。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型经济因其单一的经济结构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由于其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而且我国在2009年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些都为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资源型经济有其特殊的地位即关系国家的能源安全,以山西省为例其作为一个煤炭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关系着国家的能源安全。第三,国际上有很多的有关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例子,一方面提示我们资源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转型,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先进的经验。可供借鉴的例子比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的休斯敦地区以及日本的北九州地区等等,这些地区都是在经历了资源型经济发展困境之后进行了转型。由于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可以让我们在转型之路上少走弯路。最后,资源型经济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在经济上过分依赖于资源的开采,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弱,一旦其资源经济发展遭遇"瓶颈",会严重影响其经济的发展。
资源型经济属于传统的经济,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同时对于资源的浪费也十分的严重,而且资源开采的越多,废弃物的产生以及资源的浪费也就越多,也就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活动。本法所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本法所称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本法所称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规划。"循环经济有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规定有利于解决前述的资源型经济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问题。资源型经济对于资源的依赖决定了其转型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对资源的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循环经济就是其最佳的转型之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经济自身的弊端以及其所带来的问题都可以由循环经济而逐步得到解决。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几个城市逐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新型工业化城市的转化。比如煤炭资源型城市-内蒙古乌海市就已经就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历史的必然。总结国内外资源型经济的转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发现,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着眼于如何使资源型城市真正摆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的现实压力,而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必由之路。[1]
三、关于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几点思考
结合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可知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法律保障。考察《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两年多以来的情况,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这条规定体现的是《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目的,与资源型经济转型中亟待解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相契合,将二者结合,能够助推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以下是对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提出的一些建议: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要加强对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要对《循环经济促进法》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根据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需要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理论支持。[2]
第二,在思想意识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对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的宣传尤其是对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宣传,提升民众、企业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对于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其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树立并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3]
第三,在产业结构方面,资源型经济因其单一的经济结构而造成其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要实现经济转型,就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在现有的产业结构基础上以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原则进行调整。
第四,在科学技术方面,《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多处提到了科学技术,而资源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与其自身的科学技术比较落后也有很大关系。因此,资源型经济转型转型中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第五,在人才战略方面,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与此同时人才战略也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源型经济转型后许多新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一方面应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加强外来人才的引进。
第六,在环境保护方面,环境问题是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除了遵循《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外,要加强环境执法,完善环境管理和建设,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资源型经济的转型。[4]
第七,在国内国际交流方面,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浪潮中,我国已经有几个资源经济型城市比如前述提到的内蒙古乌海市已经开始了经济转型这一方面的探索,国内城市之间可以就相关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国际方面,一方面可以向已经进行过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国家或地区学习先进的经验,比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山西省在这一方面已经采取行动,比如"中德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培训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值得推广借鉴。
第八,激励措施方面,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型经济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引导,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比如《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五章就对激励措施作出了规定。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学研究开发,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等等措施,这些措施都应该在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九,在循环经济的各个层面的发展方面,循环经济的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宏观层面可以是一个国家的范围或者一个省的范围;中观的层面,可以是一个市的范围,包括产业园区;微观层面,是各个企业。它自身可进行的内部的循环。要真正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在各个层面全面发展。山西省在"十二五"期间提出"小循环、企业兴,中循环、区域兴,大循环、全省兴"正是对应这三个层面而提出来的。
第十,在循环经济的配套制度建设方面,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自身的情况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建立资源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并建立和完善资源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历史的必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已经是非常迫切,而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由于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汪波,尚瑞.循环经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现实选择.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M].2006年5月第3期.
[2]王冬梅.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额度制约因素和对策分析-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M].2008(8).
[3] 宿晓健. 关于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M]. 2009年第6期.
[4] 冯春萍.德国鲁尔工业区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石油化工技术经济[M].2003第2期.
作者简介:白柯静,女,(1985-),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2009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