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老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首先,换个方式提要求,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要求"变"讨论",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多学习,多反思,多研究,多实践,不断摸索、总结更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
关键词:班级;有效管理;班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
一 老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三位老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二 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要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比如,在美术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师分发好操作材料、要求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又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在幼儿园工作中,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班級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它使人受益一生。
今年我担任了小班班主任,由于班上有近十名不足龄幼儿,加上配班老师刚从小学转岗过来,对幼儿采用传统简单的班级常规教育收效甚微,有时根本不起作用,刚开园的一个月让我声嘶力竭,倍感疲惫。比如幼儿嘴里念着"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老师",可实际根本没有这样做。又如区角活动时,一些幼儿玩具到处丢,任凭老师说破嗓子也不管用。针对班级现状,我们三位老师认真研讨,反思我们的班级管理方法,结合远程网上学习内容,我认识到常规教育不是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不是管住幼儿。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我尝试换个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树立一个幼儿可以模仿的榜样,和孩子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做,和家长多沟通,班级管理工作顺手了很多。
首先,换个方式提要求,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我们在希望幼儿做一件事情而不做另一件事情、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看到幼儿在建构区将积塑片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不要乱扔积塑片,把积塑片捡起来!"如果我们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很肯定地对他说:"××,这个盒子是积塑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积塑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我们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老师用积极的方式提出建议,既可以中止幼儿不恰当的行为,又可以为他们如何做指明方向,而不至于让幼儿不知所措。
其次,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级中,幼儿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有强有弱。我们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比如"瞧,小明的小手洗得多干净","看看伟伟看书后,把书放得多整齐"……树个幼儿可以模仿的榜样,能有效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处于爱模仿的幼儿的"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因此,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它事情。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还有,"要求"变"讨论",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把自己的身份明确的摆放在与幼儿平等的地位,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在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并以与孩子们共同讨论,让孩子们自己在讨论中制定规则,从而自觉遵守。
如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我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它们饿了想吃饭。"一个孩子回答到。一个孩子却说:"玩具宝宝哭是因为它们想妈妈了。"一些孩子却懂事的回答:"不对,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这时马上就有孩子揭发:"是晓宇扔的、是小康扔的!"而扔玩具的小朋友则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时我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积塑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积塑送到别的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到。我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的回答到。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老师要孩子们怎么做"变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成功地培养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爱心、细心、耐心和奉献心,更需要智慧。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要多学习,多反思,多研究,多实践,不断摸索、总结更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班级;有效管理;班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
一 老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三位老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二 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要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比如,在美术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师分发好操作材料、要求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又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在幼儿园工作中,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班級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它使人受益一生。
今年我担任了小班班主任,由于班上有近十名不足龄幼儿,加上配班老师刚从小学转岗过来,对幼儿采用传统简单的班级常规教育收效甚微,有时根本不起作用,刚开园的一个月让我声嘶力竭,倍感疲惫。比如幼儿嘴里念着"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老师",可实际根本没有这样做。又如区角活动时,一些幼儿玩具到处丢,任凭老师说破嗓子也不管用。针对班级现状,我们三位老师认真研讨,反思我们的班级管理方法,结合远程网上学习内容,我认识到常规教育不是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不是管住幼儿。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我尝试换个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树立一个幼儿可以模仿的榜样,和孩子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做,和家长多沟通,班级管理工作顺手了很多。
首先,换个方式提要求,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我们在希望幼儿做一件事情而不做另一件事情、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看到幼儿在建构区将积塑片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不要乱扔积塑片,把积塑片捡起来!"如果我们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很肯定地对他说:"××,这个盒子是积塑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积塑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我们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老师用积极的方式提出建议,既可以中止幼儿不恰当的行为,又可以为他们如何做指明方向,而不至于让幼儿不知所措。
其次,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级中,幼儿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有强有弱。我们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比如"瞧,小明的小手洗得多干净","看看伟伟看书后,把书放得多整齐"……树个幼儿可以模仿的榜样,能有效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处于爱模仿的幼儿的"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因此,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它事情。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还有,"要求"变"讨论",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把自己的身份明确的摆放在与幼儿平等的地位,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在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并以与孩子们共同讨论,让孩子们自己在讨论中制定规则,从而自觉遵守。
如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我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它们饿了想吃饭。"一个孩子回答到。一个孩子却说:"玩具宝宝哭是因为它们想妈妈了。"一些孩子却懂事的回答:"不对,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这时马上就有孩子揭发:"是晓宇扔的、是小康扔的!"而扔玩具的小朋友则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时我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积塑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积塑送到别的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到。我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的回答到。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老师要孩子们怎么做"变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成功地培养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爱心、细心、耐心和奉献心,更需要智慧。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要多学习,多反思,多研究,多实践,不断摸索、总结更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