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强调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求学校利用现有的优势和学校的办学传统,将本地区、校内外的信息资源,即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需求自主开发的学校课程;二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加工、补充和完善,从而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关键词 语文 校本课程
我们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源是得天独后的,因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记录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且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都有丰富的地方文化、文献、地理、民俗、生活习惯等等资料。这些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的。而我的家乡长治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长治——“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所以古称上党,素有“天下脊”的美称。上党是神话的故乡,神农尝草、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精卫填海。上党是诗书之乡,壮美的山、秀丽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上党是戏曲乐户之乡,千百年来,上党戏曲根植于上党这块皇天厚土中,犹如枝繁叶茂的虬根老树,见证着岁月历史的苍桑世变。上党是礼仪之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夏大地,沧海桑田,沉淀于社会底层的民俗文化,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上党是名产之乡,在《关于重庆谈判》中,毛主席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毛主席说的“有鱼有肉”,实际上就是物产丰饶。“中国第一米”沁洲黄曾经上过康熙皇帝的御宴,中国四大名绸之一的潞绸曾经“衣天下”、“遍宇内”,史称“上党一绝”的长治堆锦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名声大噪、驰名中外,弹丸之地的荫城曾经享有“天然铁府”的美称,并且“日进斗金”,“上党三宝”——花椒、柿子和核桃名闻遐迩,飘洋过海……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名人辈出的地方,是学校编写校本课程素材的宝库。
学校对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积极组织策划。
在小学语文方面增加孩子的文化积累,以希望孩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开展《千字文》的校本课程,还有针对现在孩子们字体的不规范开展每周的铅笔字、钢笔字课等等。而作为我们中学也积极准备,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除了我们初一年级集体开展的《论语》课,阅读课,同时还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放电影,如《阿甘正传》《建国大业》《花木兰》……按单元主题教学选择影片,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有叫孩子们学到东西,增加一份体验。
学校还鼓励我们语文老师自己开发。
在我印象中一节关于《中秋节——我们的节日》的课,我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要求学生查资料,可以是关于中秋的文章,诗歌,对联、资料,还可以说你们家里是如何过这个节日的,有条件还可以问你家里的老人关于这个节日的一些传说、习俗之类的问题,总之一句话,只要是和中秋有关的东西都行。
等到第二天上课时,我按平时学习小组的次序,依次展示,结果到下课还没有完。课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东西都整理成文字,有同学带的照片呀,还有爷爷奶奶的视频资料我都叫孩子们保存起来。
在孩子们的周记里我发现他们这么描述那节课:“我回家就拿上爸爸的摄像机,采访奶奶,一开始奶奶还不愿意,但当我说是语文作业,如果不完成老师会训,总之我用所有办法最后才做成这个小视频,学会了好多东西,还的到老师表扬,太好了”。
还有更具我们长治特色的《我所认识的长治》,《你们县里的神话传说》这些题目有些大,但是孩子们还是积极的做,并且效果还不错,都有收获。
还提出关于我们语文学习的《现在有电脑了,我们还用不用练好字》,《电脑,如何帮助我们学语文》等等,这些都是现在孩子们都要面对的,要把电脑的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
其实校本课程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没有什么可怕,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内部和外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传统在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校园文化,在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办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强调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求学校利用现有的优势和学校的办学传统,将本地区、校内外的信息资源,即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写校本课程可带给学生多方面的变化。由于学生在家乡土生土长,对本地丰富的地理、人文环境资源有着较多的感受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学生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编写活动,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增加了,视野也开阔了,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各种能力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人格魅力也得到提升。
第二,校本课程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和自主编研。它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语文与生活、语文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相关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第三,校本课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就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的突显。校本课程的开设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校本课程的编写弘扬了学校文化,开拓了学校特色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语文 校本课程
我们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源是得天独后的,因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记录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且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都有丰富的地方文化、文献、地理、民俗、生活习惯等等资料。这些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的。而我的家乡长治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长治——“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所以古称上党,素有“天下脊”的美称。上党是神话的故乡,神农尝草、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精卫填海。上党是诗书之乡,壮美的山、秀丽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上党是戏曲乐户之乡,千百年来,上党戏曲根植于上党这块皇天厚土中,犹如枝繁叶茂的虬根老树,见证着岁月历史的苍桑世变。上党是礼仪之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夏大地,沧海桑田,沉淀于社会底层的民俗文化,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上党是名产之乡,在《关于重庆谈判》中,毛主席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毛主席说的“有鱼有肉”,实际上就是物产丰饶。“中国第一米”沁洲黄曾经上过康熙皇帝的御宴,中国四大名绸之一的潞绸曾经“衣天下”、“遍宇内”,史称“上党一绝”的长治堆锦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名声大噪、驰名中外,弹丸之地的荫城曾经享有“天然铁府”的美称,并且“日进斗金”,“上党三宝”——花椒、柿子和核桃名闻遐迩,飘洋过海……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名人辈出的地方,是学校编写校本课程素材的宝库。
学校对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积极组织策划。
在小学语文方面增加孩子的文化积累,以希望孩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开展《千字文》的校本课程,还有针对现在孩子们字体的不规范开展每周的铅笔字、钢笔字课等等。而作为我们中学也积极准备,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除了我们初一年级集体开展的《论语》课,阅读课,同时还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放电影,如《阿甘正传》《建国大业》《花木兰》……按单元主题教学选择影片,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有叫孩子们学到东西,增加一份体验。
学校还鼓励我们语文老师自己开发。
在我印象中一节关于《中秋节——我们的节日》的课,我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要求学生查资料,可以是关于中秋的文章,诗歌,对联、资料,还可以说你们家里是如何过这个节日的,有条件还可以问你家里的老人关于这个节日的一些传说、习俗之类的问题,总之一句话,只要是和中秋有关的东西都行。
等到第二天上课时,我按平时学习小组的次序,依次展示,结果到下课还没有完。课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东西都整理成文字,有同学带的照片呀,还有爷爷奶奶的视频资料我都叫孩子们保存起来。
在孩子们的周记里我发现他们这么描述那节课:“我回家就拿上爸爸的摄像机,采访奶奶,一开始奶奶还不愿意,但当我说是语文作业,如果不完成老师会训,总之我用所有办法最后才做成这个小视频,学会了好多东西,还的到老师表扬,太好了”。
还有更具我们长治特色的《我所认识的长治》,《你们县里的神话传说》这些题目有些大,但是孩子们还是积极的做,并且效果还不错,都有收获。
还提出关于我们语文学习的《现在有电脑了,我们还用不用练好字》,《电脑,如何帮助我们学语文》等等,这些都是现在孩子们都要面对的,要把电脑的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
其实校本课程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没有什么可怕,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内部和外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传统在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校园文化,在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办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强调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求学校利用现有的优势和学校的办学传统,将本地区、校内外的信息资源,即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写校本课程可带给学生多方面的变化。由于学生在家乡土生土长,对本地丰富的地理、人文环境资源有着较多的感受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学生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编写活动,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增加了,视野也开阔了,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各种能力也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人格魅力也得到提升。
第二,校本课程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和自主编研。它可以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语文与生活、语文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相关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第三,校本课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就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的突显。校本课程的开设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校本课程的编写弘扬了学校文化,开拓了学校特色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