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大学图书馆是实行广东省与广州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的综合性高校图书馆,于2000年7月随学校调整合并,由原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师范专科学校和广州教育学院共5所院校的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2002年,成功实现了广州大学合并组建后五校区图书馆170万册纸质文献的“统一管理,通借、通阅、通还”的“一统三通”先进管理模式;2004年8月又成功联通大学城新校园,全面实现校区间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被业界评价为全国合并高校中文献资源整合最好的图书馆之一。
该馆其现有藏书221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中外文报刊3655种,书刊流通量近三年均超过110万册,其文献拥有量在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中名列第三。该馆自2002年开始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合作,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全力打造特色信息产品品牌,建设的“媒体眼中的广州”全文新闻数据库,在广州政法、社会、经济、城建、科教文卫体诸领域的信息拥有量上,成为广东图书馆行业中专题信息库之首,受到教育部高教司及市委宣传部领导的多次好评。在2006年12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教育部专家级对图书馆的评价是: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
在2007年新学期开学之际,记者采访了广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张白影教授。
记者:广州大学图书馆环境非常优美,外景周边临水,草树香馨,内景花木成簇,喷泉流水,给人相当的震撼力,和谐高雅的阅读环境一直是图书馆追求的目标,贵馆所营造的读书环境受到图书馆界关注和赞扬,那么贵馆当初的理念是什么?
张白影:广州大学图书馆一直注重读书环境的营造,学校对图书馆的定位也较高,要将图书馆建成广州大学城标志性的知识宝库。图书馆坐落于广州大学中心位置,四周环水,绿树成荫,图书馆、校园观光塔以及环馆湖泊,组成了可与北大媲美的“一塔湖图”人文景观。建馆伊始,我们就着力实践追求阅读享受、人性关怀的理念。在努力充实馆藏的同时,大力营造图书馆内部阅读环境。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办馆和教育理念都必须有所改变,往日仅仅提倡寒窗苦读的日子已不复返,阅读享受更为社会所倡导,我在国外参观了多所高校和公共图书馆,都特别注意他们对读者环境的追求。现在广州大学图书馆由文献区、电子资料检索区、展览区、休闲区、文化长廊区等多种读书区间,使读者能舒适便捷地留恋书海,吸收知识的滋润。
记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知识全面爆发的信息时代。作为知识基地的图书馆的功能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能更好地肩负起帮助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重要历史使命,图书馆功能的拓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州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功能的拓展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实践?
张白影:几年来,我们下大力气狠抓科学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致力于成为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整体搬迁至大学城后,面对校区增大的现实,我们在学生宿舍区设立了多个学生公寓阅览室,以后还要陆续增加,直至让它遍布整个校园。这种风格统一、小型化、连锁化的学生公寓阅览室,把图书馆开到学生身边,增加了图书馆的亲和力,把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及文化休闲中心的功能延伸到学生宿舍区,为大学生学习、文化活动和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们近期还将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把中山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引入校园,成立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分馆及中山图书馆桂花分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充分利用中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广大师生,又让高校图书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为繁荣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情报信息服务功能的拓展方面,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我们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广州市委外宣办合作,全力打造特色数据库——“媒体眼中的广州”新闻全文数据库,收录了有关广州的新闻报道30余万篇,在媒体信息的拥有量和数据库的利用率方面,均位列广东图书馆行业专题信息库之首。
依托这一平台,我们为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档案局、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商业局、广州市环保局、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电视台、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政协、广州番禺区、南沙区、荔湾区等社会各界提供特色信息服务。迄今为止,我们的信息产品涵盖了广州政法、社会、经济、城建、科教文卫体各个方面,其中有对媒体信息进行深入加工的高层次信息产品《港澳台涉穗新闻舆情分析》、《海外英文媒体涉穗新闻舆情分析》、《广东省涉警新闻舆情综述》,有综合性信息产品《每周广州新闻要目》、《聚焦南沙》、《番禺区重要媒体信息》,还有紧扣时代热点的专题性信息产品:“抗击非典”、“广州申亚”、“留交会”、“服装节”、“穗港合作共同发展”、“教育E时代”、“哥德堡号访问广州”、“广州国际汽车展”、“多哈亚运火炬广州传递”等。
这种专业化、多层次的信息产品,为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局、委、办了解舆情,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拓宽了大学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服务的新领域。中共广州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多次批示,肯定我们的工作,称这些信息产品“对掌握动态很有帮助”,并指示要“扩大呈送范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教学条件处处长李晓明也称赞我馆是他所见到的综合性大学中为地方政府信息服务做得最好的图书馆。
我们还参与了广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相关经济服务区的筹建工作,最近,应广州市委有关部门的要求,我馆正在筹建海外舆情研究中心,作为专门的海外舆情信息分析研究、咨询服务机构,该中心一旦成立,我们的情报信息服务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将在图书馆参与信息市场,提供社会化信息产品方面做出新的、进一步的尝试。
记者:近年来,广州大学图书馆无论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和申硕、申博提供强有力的文献资源服务保障,还是在为地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方面都走在同行的前列。2006年年底广州大学图书馆在广州大学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又受到教育部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您作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图书馆学资深专家,从业已40年,担任图书馆领导职务也有25年,现如今贵馆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您认为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张白影:我本人1966年大学毕业,确实从业40年,其中有25年的馆长经历,对从事图书馆事业的艰辛和工作的纷繁复杂深有体会。阿根廷诗人赫尔博斯说“图书馆是天堂的模样”,那么我40多年一直栖身天堂,能不快乐吗?图书馆是现代社会体现人类知识与文明的最好载体,是人与知识相濡以沫的最好去处。图书馆工作知易行难,只有以一颗平常心执著追求,在为他人提供文献服务的同时,也享受着甘为人梯的快乐,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毕生钟爱的图书馆事业。
在省、市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由原五校图书馆合并后,我馆率先在华南地区实现“统一管理,通借、通阅、通还”的“一统三通”管理模式,成为全国合并高校图书馆中运作最好的图书馆之一。2005年,我馆随广州大学整体迁入大学城,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一站式”超市化管理,凸现人文关怀,让读者在阅览的同时,享受文化休闲的愉悦。我个人认为,我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跨越发展,除了省、市和学校领导的关怀外,就是因为我馆有一支高学历、高质素、追求卓越成绩的工作团队。
我的员工是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工作勤恳、责任心强的工作团队。现有在编正式职工106人,其中,学历方面,已有研究生学历者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4人,本科以上学历者占职工总数63%,超过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六章工作人员”中关于“本科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的指标;职工所学专业,涵盖了18个学科门类;职称方面,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者31人,占职工总数28%,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45人,占40%。正是这支优秀的工作团队,无论是传统的流通、采访、编目、文献检索与技术服务等部门,还是富有现代气息的信息研究所,在以往几年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3年,我馆召开了首届科学研究研讨会,并主办了“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馆长研讨会”。
2005年我馆举办了主题为“现代图书馆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会。主持申报并获批准的各级科研立项12项,出版专著(含教材)4部。由我发起并一直担任主编的“中国图书馆事业”系列大型专业图书,自1989年以来,已出版三部:《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1978-1987)》(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中国图书馆事业1988-1995》(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年出版)和《中国图书馆事业1996-2000》(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出版)。这三部图书得到了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一致好评,曾两次获得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各级图书馆学会的奖励,国内数家专业期刊发表书评予以肯定,在中国图书馆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被认定为图书情报学界经典图书的知名品牌。我们主编的《耕耘与收获——广州大学教师著作提要目录》一书收录了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在校或在册的广大教工提交且已公开发表的出版资料,是我校第一次最全面、最权威、最系统的对本校教师著作出版情况进行的科学统计,反映了广州大学合并以来在科研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广州大学的认知,调动了全校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
2006年,我馆科研工作更是取得新的突破,一是省级课题有新突破。在2006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评审当中,我校共有8项通过评审得到立项资助,其中我馆独中两元。一年获得省级科研立项两项是我馆有史以来取得省级科研立项最多的一年。二是我馆职工发表的科技论文数再创新高。截止200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馆职工共发表文章88篇(核心期刊31篇),比历史最高年份的2005年多了25篇。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与日倍增。广州大学图书馆正是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广州大学图书馆在迁入大学城新校园后,已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我相信我们这支优秀、卓越的工作团队已让广州大学图书馆在新的起跑线上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将广州大学图书馆建设成一流的现代化、数字化、人性化的复合型图书馆,将继续为广州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继续为所在地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该馆其现有藏书221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中外文报刊3655种,书刊流通量近三年均超过110万册,其文献拥有量在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中名列第三。该馆自2002年开始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合作,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全力打造特色信息产品品牌,建设的“媒体眼中的广州”全文新闻数据库,在广州政法、社会、经济、城建、科教文卫体诸领域的信息拥有量上,成为广东图书馆行业中专题信息库之首,受到教育部高教司及市委宣传部领导的多次好评。在2006年12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教育部专家级对图书馆的评价是: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管理手段先进,使用效果好。
在2007年新学期开学之际,记者采访了广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张白影教授。
记者:广州大学图书馆环境非常优美,外景周边临水,草树香馨,内景花木成簇,喷泉流水,给人相当的震撼力,和谐高雅的阅读环境一直是图书馆追求的目标,贵馆所营造的读书环境受到图书馆界关注和赞扬,那么贵馆当初的理念是什么?
张白影:广州大学图书馆一直注重读书环境的营造,学校对图书馆的定位也较高,要将图书馆建成广州大学城标志性的知识宝库。图书馆坐落于广州大学中心位置,四周环水,绿树成荫,图书馆、校园观光塔以及环馆湖泊,组成了可与北大媲美的“一塔湖图”人文景观。建馆伊始,我们就着力实践追求阅读享受、人性关怀的理念。在努力充实馆藏的同时,大力营造图书馆内部阅读环境。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办馆和教育理念都必须有所改变,往日仅仅提倡寒窗苦读的日子已不复返,阅读享受更为社会所倡导,我在国外参观了多所高校和公共图书馆,都特别注意他们对读者环境的追求。现在广州大学图书馆由文献区、电子资料检索区、展览区、休闲区、文化长廊区等多种读书区间,使读者能舒适便捷地留恋书海,吸收知识的滋润。
记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知识全面爆发的信息时代。作为知识基地的图书馆的功能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能更好地肩负起帮助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重要历史使命,图书馆功能的拓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州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功能的拓展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实践?
张白影:几年来,我们下大力气狠抓科学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致力于成为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整体搬迁至大学城后,面对校区增大的现实,我们在学生宿舍区设立了多个学生公寓阅览室,以后还要陆续增加,直至让它遍布整个校园。这种风格统一、小型化、连锁化的学生公寓阅览室,把图书馆开到学生身边,增加了图书馆的亲和力,把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及文化休闲中心的功能延伸到学生宿舍区,为大学生学习、文化活动和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们近期还将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把中山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引入校园,成立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分馆及中山图书馆桂花分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充分利用中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广大师生,又让高校图书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为繁荣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情报信息服务功能的拓展方面,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我们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广州市委外宣办合作,全力打造特色数据库——“媒体眼中的广州”新闻全文数据库,收录了有关广州的新闻报道30余万篇,在媒体信息的拥有量和数据库的利用率方面,均位列广东图书馆行业专题信息库之首。
依托这一平台,我们为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档案局、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商业局、广州市环保局、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电视台、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政协、广州番禺区、南沙区、荔湾区等社会各界提供特色信息服务。迄今为止,我们的信息产品涵盖了广州政法、社会、经济、城建、科教文卫体各个方面,其中有对媒体信息进行深入加工的高层次信息产品《港澳台涉穗新闻舆情分析》、《海外英文媒体涉穗新闻舆情分析》、《广东省涉警新闻舆情综述》,有综合性信息产品《每周广州新闻要目》、《聚焦南沙》、《番禺区重要媒体信息》,还有紧扣时代热点的专题性信息产品:“抗击非典”、“广州申亚”、“留交会”、“服装节”、“穗港合作共同发展”、“教育E时代”、“哥德堡号访问广州”、“广州国际汽车展”、“多哈亚运火炬广州传递”等。
这种专业化、多层次的信息产品,为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局、委、办了解舆情,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拓宽了大学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服务的新领域。中共广州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多次批示,肯定我们的工作,称这些信息产品“对掌握动态很有帮助”,并指示要“扩大呈送范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教学条件处处长李晓明也称赞我馆是他所见到的综合性大学中为地方政府信息服务做得最好的图书馆。
我们还参与了广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相关经济服务区的筹建工作,最近,应广州市委有关部门的要求,我馆正在筹建海外舆情研究中心,作为专门的海外舆情信息分析研究、咨询服务机构,该中心一旦成立,我们的情报信息服务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将在图书馆参与信息市场,提供社会化信息产品方面做出新的、进一步的尝试。
记者:近年来,广州大学图书馆无论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和申硕、申博提供强有力的文献资源服务保障,还是在为地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方面都走在同行的前列。2006年年底广州大学图书馆在广州大学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又受到教育部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您作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图书馆学资深专家,从业已40年,担任图书馆领导职务也有25年,现如今贵馆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您认为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张白影:我本人1966年大学毕业,确实从业40年,其中有25年的馆长经历,对从事图书馆事业的艰辛和工作的纷繁复杂深有体会。阿根廷诗人赫尔博斯说“图书馆是天堂的模样”,那么我40多年一直栖身天堂,能不快乐吗?图书馆是现代社会体现人类知识与文明的最好载体,是人与知识相濡以沫的最好去处。图书馆工作知易行难,只有以一颗平常心执著追求,在为他人提供文献服务的同时,也享受着甘为人梯的快乐,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毕生钟爱的图书馆事业。
在省、市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由原五校图书馆合并后,我馆率先在华南地区实现“统一管理,通借、通阅、通还”的“一统三通”管理模式,成为全国合并高校图书馆中运作最好的图书馆之一。2005年,我馆随广州大学整体迁入大学城,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一站式”超市化管理,凸现人文关怀,让读者在阅览的同时,享受文化休闲的愉悦。我个人认为,我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跨越发展,除了省、市和学校领导的关怀外,就是因为我馆有一支高学历、高质素、追求卓越成绩的工作团队。
我的员工是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工作勤恳、责任心强的工作团队。现有在编正式职工106人,其中,学历方面,已有研究生学历者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4人,本科以上学历者占职工总数63%,超过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六章工作人员”中关于“本科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的指标;职工所学专业,涵盖了18个学科门类;职称方面,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者31人,占职工总数28%,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45人,占40%。正是这支优秀的工作团队,无论是传统的流通、采访、编目、文献检索与技术服务等部门,还是富有现代气息的信息研究所,在以往几年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3年,我馆召开了首届科学研究研讨会,并主办了“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馆长研讨会”。
2005年我馆举办了主题为“现代图书馆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会。主持申报并获批准的各级科研立项12项,出版专著(含教材)4部。由我发起并一直担任主编的“中国图书馆事业”系列大型专业图书,自1989年以来,已出版三部:《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1978-1987)》(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中国图书馆事业1988-1995》(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年出版)和《中国图书馆事业1996-2000》(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出版)。这三部图书得到了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一致好评,曾两次获得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各级图书馆学会的奖励,国内数家专业期刊发表书评予以肯定,在中国图书馆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被认定为图书情报学界经典图书的知名品牌。我们主编的《耕耘与收获——广州大学教师著作提要目录》一书收录了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在校或在册的广大教工提交且已公开发表的出版资料,是我校第一次最全面、最权威、最系统的对本校教师著作出版情况进行的科学统计,反映了广州大学合并以来在科研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广州大学的认知,调动了全校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
2006年,我馆科研工作更是取得新的突破,一是省级课题有新突破。在2006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评审当中,我校共有8项通过评审得到立项资助,其中我馆独中两元。一年获得省级科研立项两项是我馆有史以来取得省级科研立项最多的一年。二是我馆职工发表的科技论文数再创新高。截止200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馆职工共发表文章88篇(核心期刊31篇),比历史最高年份的2005年多了25篇。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与日倍增。广州大学图书馆正是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广州大学图书馆在迁入大学城新校园后,已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我相信我们这支优秀、卓越的工作团队已让广州大学图书馆在新的起跑线上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将广州大学图书馆建设成一流的现代化、数字化、人性化的复合型图书馆,将继续为广州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继续为所在地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