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创新型人才发展培养模式的现状,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高等学校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迅速,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
教育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结构基本都是以专业课为主,公共课为辅,选修课为补充。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即使开设的院校也仅仅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公共选修课,或者举办一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从根本上来说,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不够,投入其中的资源和时间也很少,没有满足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条件。
(二)教育理念理解的偏差
中国高校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民众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部分高校未能正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为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和传授创业知识是教育的目的,大部分教师及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是"第三本教育证书"这一观点尚未接受。而且,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一般以商业价值为标准,导致了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功利性,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兴趣的激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是这一背景下践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首要障碍。
(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的不足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就是师资力量不足,很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是由经济技术、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年级辅导员或其他专业教师担任。此类教师多为经过短暂训练直接上岗,大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授课比较空洞且停留于表层,很难让学生领悟创新创业的内涵。
(四)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从课程、师生成就、学术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校友的成就等方面进行评价,此种评价体系比较全面、公正,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创业兴趣。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受师资力量和创新创业理念的影响,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卷面考试或小组竞赛成果等形式进行考核,注重理论,实践训练不够。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从学术成果、毕业生的成就进行评价,带有比较强的功利性。此种评价机制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难以引起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
(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环节的前提,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其能为经济发展服务,就必须要制定明确、清晰并符合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需专业和課程的方向和发展前景认知并不清晰,只是以得到的学分,拿到学位证书为目的。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对培养目标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具有课程设置初步体系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特点。但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资金支持力度大、注重实践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等特点相比,我国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实践训练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等不足,综合分析后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
高校需要根据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定位的要求,科学制定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 把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和其他专业课一样作为一门主修课程,积极利用教育资源,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公共课和选修课,向全校的学生宣传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专业课,使之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深入了解。还应根据专业实质将学科知识适当地融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中。
(二)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进行创新教育。想要在课堂上创新,首先要求教师理解创新创业的理念,教师只有将创新创业这一理念内化吸收,而不是在政策大环境的压力下流于表现形式,才能够创新出自己的教学方法,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不再适应现在教育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依据创新型理念,以创造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的不同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想和教学方法。
(三)强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支撑条件中的关键要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和丰富教师的创新创业的经历,以及聘请企业家、创业者等社会中各类专家为兼职教师是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工具,,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是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也要进行修改,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试卷成绩的形式。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评判课程教学中取得的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全面地反馈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课程评价改革中,首先应从理念层面予以创新,即要树立起多元化的课程评价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中,多元评价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评价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进行评价方式。
(五)明确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要注意培养目标的共性要求:要有很强的爱国精神和对国家、社会负责的精神;.要有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培养个性化目标对象时,就要体现自己专业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批判思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敢于突破局限的思想,有超寻常的洞察力,了解不止一种思维方式。
关键词:高等学校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迅速,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
教育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结构基本都是以专业课为主,公共课为辅,选修课为补充。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即使开设的院校也仅仅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公共选修课,或者举办一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从根本上来说,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不够,投入其中的资源和时间也很少,没有满足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条件。
(二)教育理念理解的偏差
中国高校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民众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部分高校未能正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为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和传授创业知识是教育的目的,大部分教师及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是"第三本教育证书"这一观点尚未接受。而且,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一般以商业价值为标准,导致了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功利性,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兴趣的激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是这一背景下践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首要障碍。
(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的不足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就是师资力量不足,很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是由经济技术、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年级辅导员或其他专业教师担任。此类教师多为经过短暂训练直接上岗,大多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授课比较空洞且停留于表层,很难让学生领悟创新创业的内涵。
(四)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从课程、师生成就、学术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校友的成就等方面进行评价,此种评价体系比较全面、公正,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创业兴趣。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受师资力量和创新创业理念的影响,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卷面考试或小组竞赛成果等形式进行考核,注重理论,实践训练不够。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从学术成果、毕业生的成就进行评价,带有比较强的功利性。此种评价机制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难以引起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
(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环节的前提,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其能为经济发展服务,就必须要制定明确、清晰并符合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需专业和課程的方向和发展前景认知并不清晰,只是以得到的学分,拿到学位证书为目的。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对培养目标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具有课程设置初步体系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特点。但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资金支持力度大、注重实践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等特点相比,我国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实践训练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等不足,综合分析后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
高校需要根据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定位的要求,科学制定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 把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和其他专业课一样作为一门主修课程,积极利用教育资源,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公共课和选修课,向全校的学生宣传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专业课,使之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深入了解。还应根据专业实质将学科知识适当地融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中。
(二)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进行创新教育。想要在课堂上创新,首先要求教师理解创新创业的理念,教师只有将创新创业这一理念内化吸收,而不是在政策大环境的压力下流于表现形式,才能够创新出自己的教学方法,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早已不再适应现在教育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依据创新型理念,以创造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的不同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想和教学方法。
(三)强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支撑条件中的关键要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和丰富教师的创新创业的经历,以及聘请企业家、创业者等社会中各类专家为兼职教师是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工具,,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是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也要进行修改,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试卷成绩的形式。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评判课程教学中取得的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全面地反馈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课程评价改革中,首先应从理念层面予以创新,即要树立起多元化的课程评价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中,多元评价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评价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进行评价方式。
(五)明确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要注意培养目标的共性要求:要有很强的爱国精神和对国家、社会负责的精神;.要有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培养个性化目标对象时,就要体现自己专业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批判思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敢于突破局限的思想,有超寻常的洞察力,了解不止一种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