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柔性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其内在而言,意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的能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66-001
一、柔性管理界定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管理是指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中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传统的管理职能强调的是管理者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其主体是管理者,这就是所谓的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潜在影响而把管理者的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其主体是被管理者,其职能也转变为教育、协调、激励、互补。
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管理过程,管理的一些原则适用于教学。柔性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其内在而言,意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的能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柔性管理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内在重于外在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有两种,其一是外在的,如课堂常规、课堂纪律、教学要求等,讲得具体一点,也就是说比如上体育课不能穿皮鞋,上课前要提早到操场等,这些都是硬性的,强制的,是物化的管理。另一种方式是内在的,也就是通过情感的交流,说服教育,形象的感染,激励的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核心是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即把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上进心、荣誉感、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学习体育的内因性动机。这种内因产生的驱动力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其效果是刚性管理所难以达到的。例如学生害怕长跑,往往出现“牛不吃草强按头”的两难局面。如果我们换个角度,鼓励学生通过长跑尝试展示自我和挑战自我,使其认识到“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战胜一切”,营造气氛,组织同学加油,在充满激情的群体氛围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能尝到体育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由于教学方式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强制变为引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对教师的意图不仅认可,而且把它变为自觉的行动。
2.个体与群体相结合
柔性管理之所以重视个体与群体相结合,是因为群体是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集体激发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集体的凝聚力,提高集体士气,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但由于学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性格、能力与体育需求,因此不可“一刀切”、“齐步走”,而要个别对待,因材施教。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应当创设各种空间环境。
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近年来,许多学校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体质,采用了分级教学、专项教学等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我活动空间,以个人或小组进行教学,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进行“分层学习”教学法。在同一教学班内采用相同的大纲与教材实行分层教学,由于面对教育对象的不同,便于教学顺利进行。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技能掌握水平分组,优、中、下三个群体同,从而预定A、B、C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1教学分组
A层次:主要是在该项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对这一类学生应从以下考虑:运动员技术要改进;增强身体素质;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层次:主要对象是一些身体素质较好。能按教学进度要求熟练掌握练习的技能,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层次:一批身体素质差和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平时能以达到大纲的要求。
2.2教学效果
2.2.1学生的体质有了明显的增强
2.2.2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2.2.3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拓展
三、运用柔性管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要注意刚柔互补
柔性管理讲究的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而刚性管理是强制性的,有章可循的,目标十分明确,两性互补。
2.注意柔性管理的滞后性
刚性管理它是强制性的,学生对教师的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而柔性管理则不然,它是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了解了教师的意图,并将教师的指令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有可能反复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否则适得其反。
3.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各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防止学优生骄傲自满,学中生得过且过和学困生心灰意冷。
4.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柔性管理后,对于教师来讲工作量加大,这一教法坚持,虽然有诸多有利之处,但必须建立在教师的敬业乐业责任感上。为保证顺利实施,应充分考虑如何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俊平.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探讨,体育科研,2002,1
[2]吴强.体育教学要适时“收放”,中国学校体育,2002,1
关键词:体育教学; 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66-001
一、柔性管理界定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管理是指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中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传统的管理职能强调的是管理者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其主体是管理者,这就是所谓的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潜在影响而把管理者的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其主体是被管理者,其职能也转变为教育、协调、激励、互补。
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管理过程,管理的一些原则适用于教学。柔性管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其内在而言,意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的能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柔性管理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内在重于外在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有两种,其一是外在的,如课堂常规、课堂纪律、教学要求等,讲得具体一点,也就是说比如上体育课不能穿皮鞋,上课前要提早到操场等,这些都是硬性的,强制的,是物化的管理。另一种方式是内在的,也就是通过情感的交流,说服教育,形象的感染,激励的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核心是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即把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上进心、荣誉感、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学习体育的内因性动机。这种内因产生的驱动力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其效果是刚性管理所难以达到的。例如学生害怕长跑,往往出现“牛不吃草强按头”的两难局面。如果我们换个角度,鼓励学生通过长跑尝试展示自我和挑战自我,使其认识到“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战胜一切”,营造气氛,组织同学加油,在充满激情的群体氛围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能尝到体育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由于教学方式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强制变为引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对教师的意图不仅认可,而且把它变为自觉的行动。
2.个体与群体相结合
柔性管理之所以重视个体与群体相结合,是因为群体是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集体激发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集体的凝聚力,提高集体士气,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但由于学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性格、能力与体育需求,因此不可“一刀切”、“齐步走”,而要个别对待,因材施教。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应当创设各种空间环境。
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近年来,许多学校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体质,采用了分级教学、专项教学等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我活动空间,以个人或小组进行教学,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进行“分层学习”教学法。在同一教学班内采用相同的大纲与教材实行分层教学,由于面对教育对象的不同,便于教学顺利进行。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技能掌握水平分组,优、中、下三个群体同,从而预定A、B、C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1教学分组
A层次:主要是在该项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对这一类学生应从以下考虑:运动员技术要改进;增强身体素质;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层次:主要对象是一些身体素质较好。能按教学进度要求熟练掌握练习的技能,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层次:一批身体素质差和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平时能以达到大纲的要求。
2.2教学效果
2.2.1学生的体质有了明显的增强
2.2.2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2.2.3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拓展
三、运用柔性管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要注意刚柔互补
柔性管理讲究的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而刚性管理是强制性的,有章可循的,目标十分明确,两性互补。
2.注意柔性管理的滞后性
刚性管理它是强制性的,学生对教师的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而柔性管理则不然,它是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了解了教师的意图,并将教师的指令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有可能反复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否则适得其反。
3.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各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防止学优生骄傲自满,学中生得过且过和学困生心灰意冷。
4.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柔性管理后,对于教师来讲工作量加大,这一教法坚持,虽然有诸多有利之处,但必须建立在教师的敬业乐业责任感上。为保证顺利实施,应充分考虑如何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俊平.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探讨,体育科研,2002,1
[2]吴强.体育教学要适时“收放”,中国学校体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