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落实,必须在优化教学上下工夫,而优化课堂起始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好的课堂开头,能把学生推到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优化;教学;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一堂课的效果与这堂课的开头有很大关系。“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巧妙的课堂开头,如同推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吸引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能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调到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不但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转为主动的进攻型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愉快的背景。下面就怎样进行课堂起始教学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开头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科学现象通过实验能够复现,强化突出,富有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各种科学概念、定律、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就是实验,教师以实验来导入新课,能把要研究的各种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
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时,可先演示:一塑料片压在空杯口,倒过来手一松,塑料片落下(学生想象中的情形),然后将杯注满水,把塑料片压在杯口上,问:“杯子倒过来,塑料片会落下来吗?”“会。”学生回答得很干脆,然而实验结果与学生想象的相反。正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去问:“塑料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这样教师很自然地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如,在讲《热传递》时,可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在装水的大试管底部放一条活的小金鱼,然后用酒精灯对着大试管上部的水加热,不久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冒出一股一股的蒸汽,但是试管底部的小金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动。这时教师提问学生:“水中的小金鱼为什么煮不死?”学生看到这一奇特的现象,兴趣非常高涨,思维进入活跃状态,这就为随后的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头
现代信息技术给科学教学提供了新型的表现手段,它的进入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诱惑。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离子化合物》时,课本上的插图变成了多媒体计算机上的三维动画片,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把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合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反应机理通过多媒体的丰富表现力呈现在学生面前,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三、以美妙的导语开头
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来导入新课,如同奏响优美的序曲,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学生侧耳倾听。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利用科学趣味性极强这一优势,以奇趣的导语将学生的注意力纳入预定的轨道,使他们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
1. 悬念式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留有悬念的教学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消除学生思维惰性和封闭性。如在讲《燃烧》这一节时,同样可先问:“用纸盒烧开水,纸盒将会怎样?”学生欲解开这个谜,就会认真地听这节课。
2. 设疑式
根据教学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知识障碍,让学生陷入“圈套”,或者难以解答,或者答案前后矛盾,或者似是而是……从而激起思维,唤起求知欲。
3. 趣闻式
生动有趣的例子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机械运动》时,列举了飞行员飞行时手抓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趣闻来引入新课,让学生们感到惊奇。正是这好奇心促使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从而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 故事式
科学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如科学家的趣闻逸事、新理论诞生的艰难曲折、科学规律被发现的来龙去脉……这些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四、以文理结合的形式开头
1. 以猜谜语来开头
猜谜是一种很吸引人的游戏活动,且是训练思维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如有一次,上《质量》这一课,恰好遇到该班刚上完体育课,1 500米的长跑使学生一个个有气无力,无精打采,我看到这种情况,一上台没有先讲课,而是出了个谜语让他们猜,“十个哥哥”,打一字。学生一听猜谜语,立刻活跃起来,个个抓耳挠腮,积极抢答,困意顿消。随后我引导他们:“谜底就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请大家认真听。”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正是这有针对性的谜语,救活了这堂课。
2. 以歌曲来开头
记得有一次听一堂小学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影响最深的一点是这位老师非常活泼,讲课时又是唱呀、又是跳的,学生的眼球被她牢牢地吸引了。我想我们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年长一点,但是童心未泯,何不采用这位老师的方法用一用呢?于是在上《机械运动》这一课时,我决定试试。上课铃声一响,我边走进教室边轻声吟唱电影《闪闪红星》中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科学课上唱歌,出乎学生意料,学生感到新奇。正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青山为什么会走?”将学生活跃的情绪转化为活跃的思维。
五、采用探讨问题的形式开头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科学现象是丰富多彩的,所见所闻,能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如在学习《压强》时,可先举以下几个常见的例子:(1)为什么宽的书包比窄的舒服?(2)为什么走在雪地上的人会陷进去而滑雪运动员却不会?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回忆,使他们迅速进入思维状态。
六、以游戏的形式开头
“科学游戏”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在学习《杠枰平衡的条件》这一节时,可先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怪铅笔”。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支长铅笔,按老师的要求做:把长铅笔放到伸直且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手的食指上,然后使两指逐渐相互靠近,并使铅笔继续保持水平,做几次,你能发现什么?同学们边做、边热烈地讨论,发现铅笔相对于两手指左右交互移动。学生对这种奇特现象特别感兴趣,同时又感到困惑。这时老师及时地把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引向科学知识,从而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
七、以展示情境的形式开头
展开图像或实物材料,即时即景发问,可深可浅,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强烈的信号刺激,使之专注投入,积极思维。如在学习《蒸发》这节时,课前用水彩笔在投影胶片上画出烈日下一只大黄狗张大嘴巴,伸出长舌头。当用投影仪投出这一彩色图像时,教室里安静极了,此时此刻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狗为什么要张口伸舌?看到这情境,学生会很自然地去探索情境,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只需留意。
总之,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来优化课堂开头,必定能使学生在向学习目标攀登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
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
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永康市芝英镇溪岸初级中学)
关键词:优化;教学;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一堂课的效果与这堂课的开头有很大关系。“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巧妙的课堂开头,如同推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吸引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能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调到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不但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转为主动的进攻型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愉快的背景。下面就怎样进行课堂起始教学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开头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科学现象通过实验能够复现,强化突出,富有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各种科学概念、定律、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就是实验,教师以实验来导入新课,能把要研究的各种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
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时,可先演示:一塑料片压在空杯口,倒过来手一松,塑料片落下(学生想象中的情形),然后将杯注满水,把塑料片压在杯口上,问:“杯子倒过来,塑料片会落下来吗?”“会。”学生回答得很干脆,然而实验结果与学生想象的相反。正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去问:“塑料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这样教师很自然地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如,在讲《热传递》时,可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在装水的大试管底部放一条活的小金鱼,然后用酒精灯对着大试管上部的水加热,不久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冒出一股一股的蒸汽,但是试管底部的小金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动。这时教师提问学生:“水中的小金鱼为什么煮不死?”学生看到这一奇特的现象,兴趣非常高涨,思维进入活跃状态,这就为随后的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头
现代信息技术给科学教学提供了新型的表现手段,它的进入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诱惑。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离子化合物》时,课本上的插图变成了多媒体计算机上的三维动画片,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把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合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反应机理通过多媒体的丰富表现力呈现在学生面前,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三、以美妙的导语开头
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来导入新课,如同奏响优美的序曲,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学生侧耳倾听。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利用科学趣味性极强这一优势,以奇趣的导语将学生的注意力纳入预定的轨道,使他们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
1. 悬念式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留有悬念的教学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消除学生思维惰性和封闭性。如在讲《燃烧》这一节时,同样可先问:“用纸盒烧开水,纸盒将会怎样?”学生欲解开这个谜,就会认真地听这节课。
2. 设疑式
根据教学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知识障碍,让学生陷入“圈套”,或者难以解答,或者答案前后矛盾,或者似是而是……从而激起思维,唤起求知欲。
3. 趣闻式
生动有趣的例子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机械运动》时,列举了飞行员飞行时手抓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趣闻来引入新课,让学生们感到惊奇。正是这好奇心促使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从而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 故事式
科学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如科学家的趣闻逸事、新理论诞生的艰难曲折、科学规律被发现的来龙去脉……这些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四、以文理结合的形式开头
1. 以猜谜语来开头
猜谜是一种很吸引人的游戏活动,且是训练思维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如有一次,上《质量》这一课,恰好遇到该班刚上完体育课,1 500米的长跑使学生一个个有气无力,无精打采,我看到这种情况,一上台没有先讲课,而是出了个谜语让他们猜,“十个哥哥”,打一字。学生一听猜谜语,立刻活跃起来,个个抓耳挠腮,积极抢答,困意顿消。随后我引导他们:“谜底就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请大家认真听。”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正是这有针对性的谜语,救活了这堂课。
2. 以歌曲来开头
记得有一次听一堂小学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影响最深的一点是这位老师非常活泼,讲课时又是唱呀、又是跳的,学生的眼球被她牢牢地吸引了。我想我们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年长一点,但是童心未泯,何不采用这位老师的方法用一用呢?于是在上《机械运动》这一课时,我决定试试。上课铃声一响,我边走进教室边轻声吟唱电影《闪闪红星》中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科学课上唱歌,出乎学生意料,学生感到新奇。正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青山为什么会走?”将学生活跃的情绪转化为活跃的思维。
五、采用探讨问题的形式开头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科学现象是丰富多彩的,所见所闻,能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如在学习《压强》时,可先举以下几个常见的例子:(1)为什么宽的书包比窄的舒服?(2)为什么走在雪地上的人会陷进去而滑雪运动员却不会?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回忆,使他们迅速进入思维状态。
六、以游戏的形式开头
“科学游戏”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在学习《杠枰平衡的条件》这一节时,可先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怪铅笔”。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支长铅笔,按老师的要求做:把长铅笔放到伸直且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手的食指上,然后使两指逐渐相互靠近,并使铅笔继续保持水平,做几次,你能发现什么?同学们边做、边热烈地讨论,发现铅笔相对于两手指左右交互移动。学生对这种奇特现象特别感兴趣,同时又感到困惑。这时老师及时地把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引向科学知识,从而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
七、以展示情境的形式开头
展开图像或实物材料,即时即景发问,可深可浅,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强烈的信号刺激,使之专注投入,积极思维。如在学习《蒸发》这节时,课前用水彩笔在投影胶片上画出烈日下一只大黄狗张大嘴巴,伸出长舌头。当用投影仪投出这一彩色图像时,教室里安静极了,此时此刻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狗为什么要张口伸舌?看到这情境,学生会很自然地去探索情境,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只需留意。
总之,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来优化课堂开头,必定能使学生在向学习目标攀登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
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
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永康市芝英镇溪岸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