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环境下,合作与交往,往往是人才最重要的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合作意识交往培养
  在当今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环境下,合作与交往,往往是人才最重要的技能,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自身社会化进程的表现。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1、通过艺术作品开展活动,从道德情感启蒙入手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建立起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所以特别要注重从情感启蒙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艺术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故事《拔萝卜》、歌曲《蚂蚁搬豆》、儿歌《合作》等都生动地表现了合作的意义。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合作行为进行前后对比,让孩子从情感上充分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扮演角色、合作表演等,让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感受作品的含义。
  2、想办法让孩子体验一下一个人无法完成的挫折感,从而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如搬重物时,可以让幼儿一个人先试试,孩子搬不动时,教师或者父母就可以适时地对他讲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和他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另外,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通过对比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如一个人玩怎么样?和同伴一起又是什么感受等?幼儿总是希望有人与自己一起玩,因此,也更能让他们体验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3、生活中“找合作”。
  幼儿对合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带幼儿参观一些成人的劳动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
  如参观建筑工地,一幢房子的建成需要许多的工人叔叔一起合作才能完成,有的运沙子、有的砌转块、有的拌水泥等等。另外还可以带幼儿参观超市、学校的厨房阿姨劳动、班级教师分工合作等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从而萌发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愿望。
  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于是我就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幼儿户外活动后,碰到幼儿换衣服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时,我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语言教学活动让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讲述、续编故事、情境表演、分组朗诵比赛等;科学教学活动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相互协作,承担角色;体育活动开展各种接力游戏赛、跳橡皮筋、拔河比赛;艺术活动中的歌舞表演、打击乐、节奏训练等。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我让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在日常活动中,常让幼儿共同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
  三、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四、在实践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合作。
  品德教育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行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日常生活中的合作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合作行为可以运用到方方面面,如套桌套,幼儿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幼儿和同伴协商合作,两个或者三个幼儿一起,一人拿两个角或者一个人先按住,另外一个人去套起来。还有午睡后整理衣服,翻出领子,拉拉链等孩子一个人往往很难完成,我经常让幼儿互相检查并整理,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形成了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在值日生工作中,我们每天安排7———8名幼儿当值日生,他们的工作有摆椅子、擦桌子、分碗、分碟子等等。他们是一个整体,值日生工作做的好坏是从总体去进行评价,所以这就需要他们去进行协商和分工合作,谁做什么工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教给了幼儿合作的方法,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了很好的协调,处理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从中获得了经验和能力。   2、让孩子多玩合作性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时,合作的机会很多。例如《运西瓜》、《两人三足》等等,这些都需要孩子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两个人必须步调一致,协调配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还有一些游戏让孩子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如游戏《猎人、老虎、枪》,游戏规则是猎人可以抓枪、枪可以打老虎,而老虎会咬人。(类似石头、剪子、布)我们把幼儿分成红蓝两组,每组推选一位队长商量自己这个组准备当什么,然后听口令一起做动作,双方根据规则确定谁抓谁。在这个游戏中,要求每组幼儿做的动作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就输了,所以他们必须与小组成员进行很好的协商与合作。在这个游戏中,每一位幼儿都很清楚他们在为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结果成败都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在商量时,他们会自觉围成一圈,为了保密大家把头靠在一起,小声的商讨,还不忘问一句“我们组当什么都知道了吗?”在活动中他们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时也都全力以赴。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倾听他人、容忍不同的意见,接纳他人想法、轮流参与以及向他人表达胜利的喜悦等。
  3、在解决困难中学习合作。
  大部分孩子由于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分工与交流,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矛盾常以攻击性行为或者告状的形式来解决,遇到困难总是来求助老师,而不知道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所以教师和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制造一些矛盾,教会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合作的能力。
  如在大班手工《挂历的妙用》这个活动中,我把孩子们分成几个组,为他们提供的材料并不是每人一份,让他们商量自己组里准备做什么,把材料放在中间,这些材料单独无法做成一样东西。一开始幼儿都去抢东西了,拿到手后发现无法做,又不停的跑来打报告,这时我适时的介入,问他们组准备做什么,各自手里的材料做什么合适,在我的帮助下,孩子们终于一同合作做出了衣服、面具、裙子等等东西,别提多高兴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合作的意义,知道了如何分工、商讨,并真正的体验到了合作后的快乐。
  五、建立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亲子关系。
  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家庭和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培养幼儿积极地自我意识是幼儿良好品德的核心内容,幼儿对自己积极地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所以我们与孩子之间要积极建立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关系,使其自我意识得到升华。
  父母、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启蒙老师,他们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父母、老师不失时机地以赞美、鼓励的语言同孩子说话,孩子会感到很亲切,从而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只要孩子对老师、父母产生信任感,彼此间的合作就会顺畅得多。有研究表明受到父母、老师接纳的孩子往往比较友善,乐于与人合作,因为他们从父母那儿学会了对别人的尊重和关切,增强了善解人意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做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以理解、信任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行为。从而让幼儿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
  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也必定是一个崇尚合作的时代。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不仅明确写进了“纲要”,同时,也开始内化为教师的行动。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養幼儿的合作能力是项艰巨、必须的工作,我们必须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解读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3
  [2]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999年9月浙江《幼儿教育》
  [3]黄梅莲《浅谈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南方论刊.2009年增刊第1期史地、体育及幼儿教育研究
  [4]梁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5]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过程中,我们在体验新理念的同时,也会遇到让我们无法避免的难题,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我们何不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在这里,我就个人实验体会与大家一块分享。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物理教学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学习内容增多,教学时间吃紧,虽然课改大大压缩了课时,却没有减少知识内容。新课标实施中,常常以“感
【摘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以及对摩擦力认识中容易产生错误的三个方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它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静止的物体是否一定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是否一定受摩擦力和静止的物体是否一定受静摩擦力进行阐述。  【关键词】 摩擦力 认识 误区  摩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心里总担心实验过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认为物理教学只要让学生会做题会考试就行了,一旦面对课时少的问题就一味地在实验上打折扣,即使有实验教学也基本以应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而实验课在生物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怎样上好生物实验呢?下面我就自己几年来在工作中的体会,谈如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  兴趣是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进行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兴趣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分不
【摘要】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高考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历年的高考来看,实验往往是学生答题的一个瓶颈,是决定学生得分高低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应对高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一.实验在生物高考中的重要性:  1.1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
方法是:掌握原理、具体分析、统观全局、抓住要领,物体在最高点获得的最小速度決定于物体在最高点的最小合外力,由在最高点合力提供向心力可知,不同情况下的最小合外力决定了不同情况下的最小速度。同时,在具体问题中要弄清楚绳与杆的区别:绳对球只能提供拉力且绳对球的拉力方向指向圈心,因此在绳的约束下,物体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在最高点速度达到临界速度;杆对球既可能是支持力,也可能是拉力,在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