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异步”教学理念下,教师通过“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的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支持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学习,充分满足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突破传统教学中的统一教学局限,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本教育;数学计算;分层教学;异步教学
乡村学校小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面对同一问题,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还能够形成明确的问题解决思路;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则无法发现问题中的线索,难以获取问题解决思路。教师可以设置课前分层学习预案,全面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展开分层教学,让学生在不同难度的计算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全面提升全班学生学习水平,凸显分层异步教学优势[1]。
一、设计课前学习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立足生本理念组织分层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个人先学”环节,此环节的目的是让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预习中找到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参与到预习过程中;同时通过课前自学引入课外材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堂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活动,从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蚂蚁窝A与蚂蚁窝B中一共有多少只蚂蚁”的情境,让学生观看生动有趣的蚂蚁窝卡通片,思考100只小蚂蚁 100只大蚂蚁、250只红蚂蚁 350只黑蚂蚁等问题,同时设置多层次课前学习任务:(1)计算大小蚂蚁、红黑蚂蚁的数量,简单说说这些蚂蚁计算的方法;(2)在卡通片中寻找你发现的计算元素,这些元素都可以如何搭配,能够计算出哪些结果呢?(3)请你们使用在“蚂蚁窝”中学习到的计算方法,简单算一算年级人数、自己小区中两个单元的房间数量、和妈妈逛超市时的花费情况等。可以发现,教师提出的三个课前学习任务具有难度逐渐提高的特点,班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完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完成第三个问题,而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可以只完成第一个问题。这样能够让班级学生都在课前形成一定的两位数加减法认知,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出现课前任务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情况[2]。
二、组织课堂小组交流,分层教学驱动探索
立足生本理念组织分层教学活动,教師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分层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层次,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组,一方面能够让班级里一些能力水平较低与能力过高的学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能够构建不同层次的阶梯式问题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符合自己能力需求的任务之后进行拓展练习,延伸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驱动学生自主探索,不断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为例,教师设置课堂小组分层任务:(1)寻找出视频中的分数,说说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之处;(2)对比分数加法式子与整数加法式子,观察二者有什么区别;(3)计算你是你们小组的几分之几、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几;(4)你与另外一个小组的人数,分别是班级的几分之几,你们两组之和又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几?(5)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班级学生,每人吃了多少块?这一过程中,班级学生纷纷以小组为单位,一些小组内部人员能力差距较大,提出了“两名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两名学生解决后两个问题,之后能力高的学生负责讲解”的配合方式,一时间班级各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交流与讨论中,有效实现了分层异步教学目标,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三、全班范围师生互动,分层练习强化学习效果
立足生本理念组织分层教学活动,在教师设置的分层课前学习与课堂交流活动中,班级学生纷纷完成符合自己能力层次的问题,且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给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讲解难点问题,既拓展了水平较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锻炼了能力较强学生的计算思维,促使其在给他人讲解的过程中内化素养,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在“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时提出全班交流的问题:一个书包的原价是80元钱,现在活动促销打八折,请问现在需要付多少元?节省了多少元?节省的是总数的几分之几?节省的是付出的几分之几?需要付出的是原价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覆盖班级大部分学生,且多个问题不断提高难度,此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交流中,对学生进行点拨,辅导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还可以让班级学生根据自身对分数的认知,提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分数问题”,进一步调动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镇发.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J].当代家庭教育,2021(4):111-112.
[2]张海如.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的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5):47.
关键词:生本教育;数学计算;分层教学;异步教学
乡村学校小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面对同一问题,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还能够形成明确的问题解决思路;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则无法发现问题中的线索,难以获取问题解决思路。教师可以设置课前分层学习预案,全面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展开分层教学,让学生在不同难度的计算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全面提升全班学生学习水平,凸显分层异步教学优势[1]。
一、设计课前学习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立足生本理念组织分层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个人先学”环节,此环节的目的是让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预习中找到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参与到预习过程中;同时通过课前自学引入课外材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堂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活动,从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蚂蚁窝A与蚂蚁窝B中一共有多少只蚂蚁”的情境,让学生观看生动有趣的蚂蚁窝卡通片,思考100只小蚂蚁 100只大蚂蚁、250只红蚂蚁 350只黑蚂蚁等问题,同时设置多层次课前学习任务:(1)计算大小蚂蚁、红黑蚂蚁的数量,简单说说这些蚂蚁计算的方法;(2)在卡通片中寻找你发现的计算元素,这些元素都可以如何搭配,能够计算出哪些结果呢?(3)请你们使用在“蚂蚁窝”中学习到的计算方法,简单算一算年级人数、自己小区中两个单元的房间数量、和妈妈逛超市时的花费情况等。可以发现,教师提出的三个课前学习任务具有难度逐渐提高的特点,班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完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完成第三个问题,而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可以只完成第一个问题。这样能够让班级学生都在课前形成一定的两位数加减法认知,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出现课前任务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情况[2]。
二、组织课堂小组交流,分层教学驱动探索
立足生本理念组织分层教学活动,教師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分层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层次,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组,一方面能够让班级里一些能力水平较低与能力过高的学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能够构建不同层次的阶梯式问题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符合自己能力需求的任务之后进行拓展练习,延伸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驱动学生自主探索,不断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为例,教师设置课堂小组分层任务:(1)寻找出视频中的分数,说说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之处;(2)对比分数加法式子与整数加法式子,观察二者有什么区别;(3)计算你是你们小组的几分之几、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几;(4)你与另外一个小组的人数,分别是班级的几分之几,你们两组之和又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几?(5)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班级学生,每人吃了多少块?这一过程中,班级学生纷纷以小组为单位,一些小组内部人员能力差距较大,提出了“两名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两名学生解决后两个问题,之后能力高的学生负责讲解”的配合方式,一时间班级各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交流与讨论中,有效实现了分层异步教学目标,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三、全班范围师生互动,分层练习强化学习效果
立足生本理念组织分层教学活动,在教师设置的分层课前学习与课堂交流活动中,班级学生纷纷完成符合自己能力层次的问题,且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给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讲解难点问题,既拓展了水平较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锻炼了能力较强学生的计算思维,促使其在给他人讲解的过程中内化素养,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在“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时提出全班交流的问题:一个书包的原价是80元钱,现在活动促销打八折,请问现在需要付多少元?节省了多少元?节省的是总数的几分之几?节省的是付出的几分之几?需要付出的是原价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覆盖班级大部分学生,且多个问题不断提高难度,此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交流中,对学生进行点拨,辅导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还可以让班级学生根据自身对分数的认知,提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分数问题”,进一步调动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镇发.生本教育思想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J].当代家庭教育,2021(4):111-112.
[2]张海如.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的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