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险理论与实务》是研究保险基本理论的课程,是一门数理、技术与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的交叉型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十分明显。本文认真分析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高职《保险实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特点,探讨高职保险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社会实践法;教学模式改革
一、高职专科教育培养目标。高职专科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等技术应运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课程更多地承担着传递职业活动经验的任务。高职培养的学生要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高职专科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等技术应运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课程更多地承担着传递职业活动经验的任务。就新兴的高职高专保险实务专业,如何去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就业率,首先应确定与高职教育相配比的专业培养目标,然后改革课程设置规划,在课程教学模式中更应突出学生在保险公司的培训、实训、实习。
二、高职保险理论与实务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飞速发展, 企业和保险公司对于保险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一方面,保险公司急需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保险人员;另一方面, 高校保险专业的毕业生的能力相对较弱。保险人才供求矛盾的根源在于高校保险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实践教学等诸多问题。
(一) 教学模式单一、教材选用不当。在保险经营管理学的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而且高职院校所用教材多是根据本科教材进行改编而成,重理论,轻实践。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个人感觉仍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学生的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自始至终,学生很少独立思考,甚至都不可能问为什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所需的应用性人才不相符合。
(二)实践型教学教师匮乏。在我国保险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保险教育师资的需求也急速膨胀,然而供求间的差距客观上导致了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适应。保险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保险理论知识之外, 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保险经营管理实践经验, 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当前我国保险专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有大量没有从业经历的知识传授型教师。这就容易导致对具体的实践业务环境只具有感性认识,对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细节不是很了解。因此保险理论与实务教学严重缺乏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的实践型教师。后果就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有效性不足,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高职保险实务理论与实务教学若不能解决好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素质培养的问题,无法向业界输送合格人才,则会加剧供需间的矛盾,也无法完善保险学历教育。因此,要在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课程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构建,面向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保险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三、教学模式探讨。高职保险专业的教学既不能照搬本科教学模式,也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教学方法,而应根据高职高专《保险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教学改革。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我认为高职高专保险学原理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具体从以下几点说明:
(一)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课,突出培养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的必要性。首先,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种建立在传统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教育,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 能够从事独立的职业活动, 毕业生职业定位为保险金融机构的技术岗位或基层管理岗位。因此,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其次:加强实践教学为我国保险业培养适用的专业人才。近年来, 各种类型的教育和培训机构, 培养了大量的保险业人才, 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保险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多方面的, 高校本专科学历教育是全面、系统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对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将“情境虚拟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加强校外实践实习。运用情境虚拟式教学模式, 将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真实情境为依据,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模拟实际环境,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首先,应高度重视校外实践环节的教学, 除了抓好日常操作及实习阶段的工作外, 还应在平时多带领学生到保险业务第一线观摩、学习, 以提高其实务操作能力。其次为了使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实行社会开放式教学, 吸收一线专家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企业参与教学还体现在把企业专家、经理、师傅、技工引入课堂, 定期聘请他们来讲课, 还参与对学生的考核; 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保持着非常密切的關系, 共同协调合作完成教学工作。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保险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保险实训教学内容设计的思路为: 将保险理财的工作过程进行细分, 确定每一工作步骤要达成的任务, 分析每一工作步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再以此为参照设计保险学原理相关实训的教学内容。对于保险实训内容的设计,首先必须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些满堂灌、束缚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次, 应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点评和指导, 真正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主旨。
综上所述,保险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围绕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不但要有市场意识,既要紧跟市场,又要具有前瞻性。通过这样的努力,设计保险教学,一定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实用保险专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卫东: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之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王伟: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训教学“四维”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32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社会实践法;教学模式改革
一、高职专科教育培养目标。高职专科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等技术应运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课程更多地承担着传递职业活动经验的任务。高职培养的学生要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高职专科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等技术应运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课程更多地承担着传递职业活动经验的任务。就新兴的高职高专保险实务专业,如何去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就业率,首先应确定与高职教育相配比的专业培养目标,然后改革课程设置规划,在课程教学模式中更应突出学生在保险公司的培训、实训、实习。
二、高职保险理论与实务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飞速发展, 企业和保险公司对于保险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一方面,保险公司急需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保险人员;另一方面, 高校保险专业的毕业生的能力相对较弱。保险人才供求矛盾的根源在于高校保险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实践教学等诸多问题。
(一) 教学模式单一、教材选用不当。在保险经营管理学的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而且高职院校所用教材多是根据本科教材进行改编而成,重理论,轻实践。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个人感觉仍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学生的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自始至终,学生很少独立思考,甚至都不可能问为什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所需的应用性人才不相符合。
(二)实践型教学教师匮乏。在我国保险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保险教育师资的需求也急速膨胀,然而供求间的差距客观上导致了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适应。保险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保险理论知识之外, 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保险经营管理实践经验, 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当前我国保险专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有大量没有从业经历的知识传授型教师。这就容易导致对具体的实践业务环境只具有感性认识,对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细节不是很了解。因此保险理论与实务教学严重缺乏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的实践型教师。后果就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有效性不足,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高职保险实务理论与实务教学若不能解决好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素质培养的问题,无法向业界输送合格人才,则会加剧供需间的矛盾,也无法完善保险学历教育。因此,要在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课程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构建,面向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保险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三、教学模式探讨。高职保险专业的教学既不能照搬本科教学模式,也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教学方法,而应根据高职高专《保险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教学改革。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我认为高职高专保险学原理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具体从以下几点说明:
(一)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课,突出培养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的必要性。首先,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种建立在传统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教育,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 能够从事独立的职业活动, 毕业生职业定位为保险金融机构的技术岗位或基层管理岗位。因此,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其次:加强实践教学为我国保险业培养适用的专业人才。近年来, 各种类型的教育和培训机构, 培养了大量的保险业人才, 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保险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多方面的, 高校本专科学历教育是全面、系统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对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将“情境虚拟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加强校外实践实习。运用情境虚拟式教学模式, 将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真实情境为依据,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模拟实际环境,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首先,应高度重视校外实践环节的教学, 除了抓好日常操作及实习阶段的工作外, 还应在平时多带领学生到保险业务第一线观摩、学习, 以提高其实务操作能力。其次为了使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实行社会开放式教学, 吸收一线专家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企业参与教学还体现在把企业专家、经理、师傅、技工引入课堂, 定期聘请他们来讲课, 还参与对学生的考核; 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保持着非常密切的關系, 共同协调合作完成教学工作。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保险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保险实训教学内容设计的思路为: 将保险理财的工作过程进行细分, 确定每一工作步骤要达成的任务, 分析每一工作步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再以此为参照设计保险学原理相关实训的教学内容。对于保险实训内容的设计,首先必须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些满堂灌、束缚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次, 应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点评和指导, 真正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主旨。
综上所述,保险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围绕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不但要有市场意识,既要紧跟市场,又要具有前瞻性。通过这样的努力,设计保险教学,一定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实用保险专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卫东: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之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王伟: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训教学“四维”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