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思考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i1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物联网的兴起,使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可以解决基层网络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训任务。针对基层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从“应用型、管理型”两方面入手,采用“项目”模块化教学,将课程教学内容分成基本技能模块和综合应用模块两部分,突出实践操作,以实现培养基层网络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    键   词]  网络技术;模块化教学;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060-02
   一、人才需求及学情分析
   (一)基层网络技术人才需求
   中职学校的任务是面向基层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今天,计算机网络已达到城市农村全方位覆盖,如何构建经济实用的网络使用平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广大基层乃至农村地区,从企事业单位局域网架构,到智慧型办公室、智慧型家庭网络的构建,以及移动Wifi、电商营销等网络应用环境的设置管护,都需要大量懂技术、会操作的网络技术“小哥”服务于基层一线,以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二)学情分析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基础差,课堂教学耐受力不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教学中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極性。但他们活泼机灵,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自我展示欲等。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正好可利用他们的长处,变缺点为优点。
   二、基层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不能体现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
   基层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多采用的方法是:课堂理论讲授—作业练习—上机操作的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而言,这种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跟不上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难以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知识体系陈旧,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
   基层学校采用的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多年没有更新;部分教师知识体系得不到升级,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到较新的网络知识与技术,所学知识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理想
   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不尽相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外,还涉及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接口技术等专业课程,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很难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术语,这势必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
   (四)实践环节缺乏,学生技术运用能力不足
   当前,基层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与理论课程安排比例不合理、实训环节相对较少,缺乏实践技能考核,学生动手操作与管理网络的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用人需求。
   三、改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当前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按需培养是破解教学瓶颈的有效方式。本文就如何实现模块化教学提出如下几点思考建议。
   (一)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模块化教学分解教学任务
   采用“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项目”任务,教师引导学生以承担“项目”任务的角色,一步一步接触、吸收、消化教学内容。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教材以及网络资源,可以更多、更快、更好地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能够随时获得他人的帮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随着一个个“学习项目”的顺利完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和需掌握的技能。把教学内容蕴涵在每个任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思考,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尝试、探索以及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和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技能,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模块化教学的几个案例供参考:
   例1:将局域网构建这一章内容分为网络传输介质、联网设备和协议配置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教师可事先设计一些任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探讨思考—疑问解答—实践运用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网络传输介质模块教学设计:
   1.任务设置:通过观察网络教室、查阅资料,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网络教室的计算机是靠什么连起来的?分别连在什么地方?(2)观察连接端口是怎样的?(3)连接计算机局域网都有哪些设备?连接方式有何异同?
   2.小组交流探究成果。
   3.教师提问并答疑。
   4.分组实训练习。
   在第一个问题中,学生通过观察,回答计算机是由一条条线通过一个个中间设备相互连接起来,教师适时引出教学重点,这线叫双绞线(UDP),中间设备叫交换机,这类网叫以太网。接下来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把网线从计算机上拔下来,观察接头的样式、线序、颜色等,教师适时引出超5类双绞线、RJ-45水晶头,告诉学生以颜色的顺序记住正线、反线线序。教师现场演示RJ-45水晶头正线、反线的制作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RJ-45接头,突破网络连接技术关。    例2:联网设备模块教学设计如下:
   1.计算机联网的中间设备有哪些?各自有什么作用?
   2.上网搜索各种产品的名称、型号、价格等。
   3.描述自己已知设备的性能、功能、适用范围。
   4.写出结果,教师点评。
   在学习发现过程中,人们对“先入为主”的知识往往记得牢、印象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观察能力,教会他们模仿、借鉴、探究的学习思考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学生会对这些节点设备印象深刻,也充分了解了这些设备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抛开抽象的理论灌输,贯穿以“应用”为主的教学主线
   如网络结构、网络协议模块这部分内容,概念术语较为抽象,理解难度大。教师可避重就轻,抛开较难理解的原理性内容,用较通俗的方法阐明其作用,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应用层面的操作,现场演示协议地址的配置,网关、DNS的设置,地址冲突问题的解决即可。
   例3:网络分层协议模块设置的主要任务是:
   1.常用协议的类型名称。
   2.IP地址的作用,组成,如何正确分配IP地址。
   3.域名系统的含义。
   通过以上几项任务探究,顺理成章地提出了网络构成三要素,即若干台计算机或终端、通信平台、网络协议。
   (三)创设“项目”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教学任务分解为若干“项目”模块,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分组实施,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教师把学习任务先以“客户”需求的方式拟出“项目”,再以“导师”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需求分析、项目规划、分组实施,一直到项目验收,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完成整个项目。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实时跟踪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并就相应的知识作恰当的总结归纳。
   例4:局域网连接教学设计,过程如下:
   1.任务设置:某单位办公室局域网的构建。
   2.在实验室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建立自己的小网,每组5~10人,2~3台计算机,交换机、网线及材料工具等。任务是实现计算机间的通信。
   3.成果演示:任务完成后,进行成果汇报演示,交流心得、技巧。
   4.教师点评:将学生成果进行对比,提出修改意见,强调需注意的细节。
   例5:网络管理与故障检测处理这一章,教师可在实验室人为制造一些常见故障,同时以客户求助为由,请学生将存在的故障查找出来并加以解决,教师必要时予以指导。过程如下:
   1.任务设置:某单位小型局域网部分计算机不能联网,请求解决。
   2.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查找存在的故障,记录下来。
   3.提出解决方案。
   4.排除故障。
   5.教师点评。
   例6:构建无线Wifi环境这一部分内容,教师以创建办公室Wifi环境为项目,事先给出操作步骤,让学生按操作步骤自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让学生学会了将文字描述的技术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寻找方法,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项目设置:创建办公室Wifi。
   2.实施步骤:
   (1)将路由器连入网络。将网线接入路由器的WAN口,启动电脑,当指示灯闪烁,即说明电脑与路由器成功建立通讯。
   (2)系统连接到路由器。打开电脑的Wifi,搜索路由器默认Wifi名(路由器背面标签注明),连接Wifi网络。
   (3)进入网关界面。打开电脑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网关IP地址(一般是192.168.1.1),进入网关配置界面。
   (4)设置上网方式。高级设置中的WAN口设置。如果宽带服务需要拨号请选择PPPOE拨号,否则可以选择DHCP自动获取。PPPOE拨号要输入宽带账号密码,连接模式选择自动连接。DHCP自动获取则不用填写。
   (5)设置Wifi名及密码。进入无线设置中的无线安全,安全模式选择WPA2-PSK模式。WPA加密规则选择AES。设置无线网络秘钥。设置后路由器会自动重启,请输入新的Wifi密码进行连接。
   3.电脑、手机联网测试,配置完成。
   4.教师点评。
   颇具“成就感”的任务设置,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改革教材体系,及时跟进网络技术的进步
   调整教材中相应的内容,以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可以聘请网络公司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有一定难度,部分概念相对抽象,初学者难以理解,学校应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先开设一些如计算机应用基础、Internet的应用等基础课,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
   (六)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学生的实训课课时,做到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创设校园网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途径,方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自由地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安排学生参加网络技术的社会实习,以达到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巩固教学成果。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时效范围,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步伐,通过项目教学把教学内容蕴涵在每个任务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其主动性,通过尝试、探索以及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会学习,为推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朝晖.局域网与组网实训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贺全荣,车世安.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胡存生.局域網:组网技术与维护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编辑 陈鲜艳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当前的教育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中职业高中便是所有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更好地帮助新老师进入角色,“师徒结对”的岗位适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职学校钢琴教学属于重要的科目,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等均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因此,首先分析中职学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探究培养即兴伴奏能力的重要性,最后对其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钢琴教学;即兴伴奏能力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提高,国家和教育部门愈发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舞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高中英语名著阅读项目通过难度适中的名著阅读和读后活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篇)英语文学作品的习惯,帮助他们一窥英语文化,从中体验使用英语的乐趣和成就感,并对篇目的选择、
结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培养的具体要求,展现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品读经典感受人间百态》这一微课完整的策划、制作的过程以及对中职基础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