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月经天,时序流转,过年始终是宗大事体。四平八稳的日子,一到腊月就有些匆忙。
从前有人写:山家岁末无多事,画朵梅花便过年。洒脱极了,大多数人没有这份洒脱,只是热爱凡俗的喜庆,不是无事,而是事多。
为啥事多?
忙年嘛!
腊味先出,鸡鸭鱼肉,都要腊,不管是烟薰,还是日晒,都要早点置办,这样到过年才入味。
至于年酒,不管米酒,还是烧酒,终要装在坛里瓮里,喝时打将出来,方好畅饮,等酒喝,如同等米下锅,不是过年做派。
熬糖的麦芽在竹筛里安静地长,渐渐有轻微的甜从盖它们的棉布里透出来。等芽长得差不多了,玉米也泡好了,用石磨磨细细的浆,用纱布滤渣,甜浆入锅,接下来就是熬了,小火持续,差不多要一天时间,满锅的浆慢慢地少,浆色也在加深,气泡越来越小,到后来如鱼鳞,再到后来只是轻颤,糖好啦。盛出来晾着,半冷时,男人上场,他要扯糖,这是一个神奇的变化,不停地拉扯,暗红的糖变白变硬了,用小木锤敲,就落下一块,甜!
糖留到年关,炒米花,芝麻,桃仁,盘成糖块,再切成糖片儿,待客,给自家小孩儿当零嘴都是好的。
儿歌唱,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乡下的寺廟也布施腊八粥,只是吃上不易,不像城里,来去都方便。于是,乡间多是自家煮腊八粥喝,好像与佛粥一样,都有愿景在里头。
喝了腊八粥,一转眼就是十五,再一转眼就是二十三,许多地方在这一天过小年,许多地方在第二天过小年。过小年,像是一场预演。
这一天,家里要打扬尘,《清嘉录》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这一天要送灶神,贴灶王爷像,给灶王爷像贴小小的红联,上书: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上灯,上香,供果盘,还得供清水、豆料、草,后三样是给灶王升天的坐骑准备的。有人给灶王爷的嘴上抹点蜂蜜,这样他给玉皇汇报工作时都是甜言蜜语。
二十五夜,江南有烧松盆的俗。《清嘉录》言:是夜,乡农人家,各于门首架松柴如井字型,齐屋,举火焚之,烟焰烛天,烂如霞布。又有“村农以长竿燃灯插田间,云祈有秋。”
为啥这样?南宋范成大《烧火盆》诗云:腊月廿五天正寒,长竿燃炬照南田。侬家今夜火最旺,定知来年多稻蚕。
做过年豆腐,打年糕,年糕分两种,一种方头的,一种圆宝的,事情简直都是紧锣密鼓,忙不过来。
况且还要准备年货,旧时北京有儿歌: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媳妇要花,孩子要炮,婆婆要块手帕罩,男人要顶新毡帽,公公要个耍核桃。
年货除了吃的用的玩的,贴的,年画门神对联。《燕京岁时记》载:“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这些只占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准备年节礼,正月要走亲戚咧。旧例,正月初一到初五不开利市,现在不讲这个了。
一转眼就是除夕了,张灯结彩。
史载后蜀主孟昶写了人间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自此之后,对联成了一门艺术。除了自家的门联,寺庙也贴,只是联文空远。乡村也给猪圈牛圈羊圈鸡圈贴,一般就是一个横额,鸡鸭成群,牛羊满圈。槽头兴旺,等等。给它们吃点好的,与人同乐。
门神一直都是秦叔宝尉迟恭二位。门神下边常常还要贴两个小签,上书:开门大吉,抬头见喜。
灯笼有圆有方,双挂,从前方灯笼多,得卖画来糊,常常画四张,梅兰竹菊。写字的四张,常写的是,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菊花酒,冬吟白雪诗。
这一天,经常挂着的锄头,木犁,要取下来,放在地上,石磨也要竖起上扇,大约是它们一年辛苦,给它们道乏,歇歇。
小孩儿只管玩耍,东放一个鞭炮,西放一个小烟花,女人们都在厨间准备团年饭。男人张灯结彩之后,得准备着上年坟,火纸,香,蜡烛,鞭炮。
常常要大声喊叫疯玩的孩子一起去,这是个传承。跪拜在列祖列宗坟前,小声说话,给祖先道过年好。
上完坟回身看,那里亮着小小的烛光,子孙的心意。
团年饭上桌之前,家里有香火案的,要点两根大烛,照着“天地国亲师位”,自然也要上香,行礼。此谓守岁烛,生花报喜,直接晨光。
团年饭是要谋划的,像是一出戏,自腊月起鼓点儿便开始密,板儿叫得山响,这一顿饭是压轴的。唱压轴戏的一般都是主妇,她总能端出一桌子春天。
少长咸集,皆大欢喜。吃的是饭,团的是圆。童言无忌,岁岁平安。转眼夜深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团炉夜话,守岁。
子时,炮仗声起,此起彼伏,谓之“出行”,辞了旧迎来了新。
大年初一,吃饺子。
好多地方讲究这一天不动扫帚,不洒水。这一天说的最多的话是新年好。到本家四邻拜年,叙旧。
初二,开始走亲戚。娘亲有舅,这一天得去舅家。七大姑八大姨,都要走到,只是稍后。
从初一到初八,老人们喜欢说“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据说根据这一天的天候来看一年这些生物的泰否丰歉,古法失传,人们在这天对家禽家畜额外一些好吃的,到了初七人日,自然也不会欠待自己,初八是谷日,到土地庙给土地爷上香,求他保佑庄稼丰收。
正月十五,许多地方吃元宵,还要玩灯闹元宵。
舞龙,舞狮,各式各样的灯笼让人打着,护着龙护着狮走。舞龙舞狮,都有一个大师傅,手持绣球灯,逗引龙狮,要好身手才行。
正月十五,再上年坟,上灯。
年灯要亮一整夜,之后不点了,一直挂到正月底,收了。
春天来了。
摘自微信公众号“南在南方me”
从前有人写:山家岁末无多事,画朵梅花便过年。洒脱极了,大多数人没有这份洒脱,只是热爱凡俗的喜庆,不是无事,而是事多。
为啥事多?
忙年嘛!
腊味先出,鸡鸭鱼肉,都要腊,不管是烟薰,还是日晒,都要早点置办,这样到过年才入味。
至于年酒,不管米酒,还是烧酒,终要装在坛里瓮里,喝时打将出来,方好畅饮,等酒喝,如同等米下锅,不是过年做派。
熬糖的麦芽在竹筛里安静地长,渐渐有轻微的甜从盖它们的棉布里透出来。等芽长得差不多了,玉米也泡好了,用石磨磨细细的浆,用纱布滤渣,甜浆入锅,接下来就是熬了,小火持续,差不多要一天时间,满锅的浆慢慢地少,浆色也在加深,气泡越来越小,到后来如鱼鳞,再到后来只是轻颤,糖好啦。盛出来晾着,半冷时,男人上场,他要扯糖,这是一个神奇的变化,不停地拉扯,暗红的糖变白变硬了,用小木锤敲,就落下一块,甜!
糖留到年关,炒米花,芝麻,桃仁,盘成糖块,再切成糖片儿,待客,给自家小孩儿当零嘴都是好的。
儿歌唱,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乡下的寺廟也布施腊八粥,只是吃上不易,不像城里,来去都方便。于是,乡间多是自家煮腊八粥喝,好像与佛粥一样,都有愿景在里头。
喝了腊八粥,一转眼就是十五,再一转眼就是二十三,许多地方在这一天过小年,许多地方在第二天过小年。过小年,像是一场预演。
这一天,家里要打扬尘,《清嘉录》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这一天要送灶神,贴灶王爷像,给灶王爷像贴小小的红联,上书: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上灯,上香,供果盘,还得供清水、豆料、草,后三样是给灶王升天的坐骑准备的。有人给灶王爷的嘴上抹点蜂蜜,这样他给玉皇汇报工作时都是甜言蜜语。
二十五夜,江南有烧松盆的俗。《清嘉录》言:是夜,乡农人家,各于门首架松柴如井字型,齐屋,举火焚之,烟焰烛天,烂如霞布。又有“村农以长竿燃灯插田间,云祈有秋。”
为啥这样?南宋范成大《烧火盆》诗云:腊月廿五天正寒,长竿燃炬照南田。侬家今夜火最旺,定知来年多稻蚕。
做过年豆腐,打年糕,年糕分两种,一种方头的,一种圆宝的,事情简直都是紧锣密鼓,忙不过来。
况且还要准备年货,旧时北京有儿歌: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媳妇要花,孩子要炮,婆婆要块手帕罩,男人要顶新毡帽,公公要个耍核桃。
年货除了吃的用的玩的,贴的,年画门神对联。《燕京岁时记》载:“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这些只占一半,还有一半,就是准备年节礼,正月要走亲戚咧。旧例,正月初一到初五不开利市,现在不讲这个了。
一转眼就是除夕了,张灯结彩。
史载后蜀主孟昶写了人间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自此之后,对联成了一门艺术。除了自家的门联,寺庙也贴,只是联文空远。乡村也给猪圈牛圈羊圈鸡圈贴,一般就是一个横额,鸡鸭成群,牛羊满圈。槽头兴旺,等等。给它们吃点好的,与人同乐。
门神一直都是秦叔宝尉迟恭二位。门神下边常常还要贴两个小签,上书:开门大吉,抬头见喜。
灯笼有圆有方,双挂,从前方灯笼多,得卖画来糊,常常画四张,梅兰竹菊。写字的四张,常写的是,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菊花酒,冬吟白雪诗。
这一天,经常挂着的锄头,木犁,要取下来,放在地上,石磨也要竖起上扇,大约是它们一年辛苦,给它们道乏,歇歇。
小孩儿只管玩耍,东放一个鞭炮,西放一个小烟花,女人们都在厨间准备团年饭。男人张灯结彩之后,得准备着上年坟,火纸,香,蜡烛,鞭炮。
常常要大声喊叫疯玩的孩子一起去,这是个传承。跪拜在列祖列宗坟前,小声说话,给祖先道过年好。
上完坟回身看,那里亮着小小的烛光,子孙的心意。
团年饭上桌之前,家里有香火案的,要点两根大烛,照着“天地国亲师位”,自然也要上香,行礼。此谓守岁烛,生花报喜,直接晨光。
团年饭是要谋划的,像是一出戏,自腊月起鼓点儿便开始密,板儿叫得山响,这一顿饭是压轴的。唱压轴戏的一般都是主妇,她总能端出一桌子春天。
少长咸集,皆大欢喜。吃的是饭,团的是圆。童言无忌,岁岁平安。转眼夜深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团炉夜话,守岁。
子时,炮仗声起,此起彼伏,谓之“出行”,辞了旧迎来了新。
大年初一,吃饺子。
好多地方讲究这一天不动扫帚,不洒水。这一天说的最多的话是新年好。到本家四邻拜年,叙旧。
初二,开始走亲戚。娘亲有舅,这一天得去舅家。七大姑八大姨,都要走到,只是稍后。
从初一到初八,老人们喜欢说“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据说根据这一天的天候来看一年这些生物的泰否丰歉,古法失传,人们在这天对家禽家畜额外一些好吃的,到了初七人日,自然也不会欠待自己,初八是谷日,到土地庙给土地爷上香,求他保佑庄稼丰收。
正月十五,许多地方吃元宵,还要玩灯闹元宵。
舞龙,舞狮,各式各样的灯笼让人打着,护着龙护着狮走。舞龙舞狮,都有一个大师傅,手持绣球灯,逗引龙狮,要好身手才行。
正月十五,再上年坟,上灯。
年灯要亮一整夜,之后不点了,一直挂到正月底,收了。
春天来了。
摘自微信公众号“南在南方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