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养成综合素质的关键组成部分。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在针对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期间,往往严重忽略了实施劳动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致使学生无法正确了解劳动教育,缺乏较强的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简略分析了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优化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
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锻炼其意志品性等。学生借助劳动课程的不断学习,则能够强化自身的动手能力,形成艰苦创新的良好精神,逐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小学教育阶段是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强化学生技能的关键时期,然而劳动方面的教育工作又是国家培养全能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内容。目前小学阶段开展的劳动课程教学中存在众多缺陷,急需优化和完善。
一、小学阶段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校缺乏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的足够重视
现阶段,学生因为承受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同时加之学生出于对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深刻考虑,除去日常不可避免的班级值日以外,学校极少组织学生进行其他劳动活动。校园值日也单单是最为一项必要的学校任务来执行的,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劳动意识,因此在家中逐渐呈现出什么也不愿意做的状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生都极度缺乏较强的劳动意识,同时劳动态度也十分不积极,平时的劳动表现也比较懒散。
(2)劳动教育无法紧跟其他课程的不断发展脚步
现阶段劳动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劳动技能、学科实践以及德育等方面的课程。如何促使劳动课程与别的课程实现协调发展,是现阶段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新时期背景下,劳动课程尽管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经常用到的劳动技能,然而学生个人的劳动态度、意识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并未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阶段实施的劳动教育工作大部分是组织劳动活动,如在基于劳动教育层面上提高学生个人的劳动思想教育,在学校中全面贯彻和落实劳动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优化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莱动实践机会,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
学校必须积极采取针对性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例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学农形式的活动等,并非单纯地凭借大扫除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学生所具备的劳动思想以及技能主要是通过生活实践过程中日积月累总结得出的,学校必须提高参观考察活动的组织力度。同时,作为教师,必须力争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清晰劳动课程的根本目标,及时更新和优化劳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借助与众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强调思想性,坚持育人为本原则,彰显实践性,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生产类型的实践活动中。在针对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家长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发挥启发作用,例如,具有一定目的性暢谈,趣味性故事的介绍和经典影视作品的观看等。在无形中有效培养和强化孩子自身的劳动思想和观念,接着利用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实现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
(2)开发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劳动教育形态
劳动教育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其主体地位应当属于学生本身,是对学生展开教育的过程,同时是学生通过接受教育之后的一种转变。所以,劳动教育开展的形式应当的丰富多样的,并非仅仅局限于打扫卫生、帮助父母干农活等比较传统陈旧的方式,器械的维护、房间的装扮等都能够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一种载体。尤其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没有必要一味地顺应传统固化的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然而组织学生开展其难以接触到的新型劳动活动。如此一来,不仅会导致人力物力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劳动教育无法实现理想效果。无论哪个地方都必须因地制宜,力争开发顺应时代、满足当地实际情况的劳动教育形态。劳动教育开展的载体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体力劳动方面,脑力劳动也能够作为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载体。
(3)强化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优化传统观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最大限度的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不仅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一生受益。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道路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领路人角色,同时是学生进行模仿的关键对象,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能够在无形中直接影响到学生。首先,教师应当积极树立一定的劳动观,强化思想认识。其次,教师必须积累丰富的劳动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防止出现将劳动演变为一种惩罚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错误的理解劳动。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家长,帮助家长形成正确、良好的劳动教育观,防止家长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过度纵容孩子或者借助劳动取代相关惩罚的现象,尽可能的确保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所接受的教育影响是一致的,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进而促进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保持较强的持续性以及长期性。
(4)重视挖掘劳动教育相关资源
在小学教育时期,劳动教育资源因为多方面的客观因素还并未实现充分的开发以及利用。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小学生对于劳动教育方面的需求,学校必须做到因地制宜,积极寻找当地具有特色化的工厂单位、连锁超市以及农业生态园等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打造适合小学生进行劳动的良好实践基地。如,为了让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迈进丰富多样化的课外劳动实践活动中,作为学校,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种植土地,通过整体的细致化规划,保证每个班级都可以拥有自己班级的责任田,创建劳动种植形式的实践基地,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尽精心管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实践能力,不断磨炼学生个人的意志品质。
结语
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劳动思想以及习惯的初期阶段。全面落实和贯彻劳动教育工作的实践环节,着重强调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素质以及技巧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爽.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群文天地,2012(2):125-126.
[2]卢秀效.谈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22):288-296.
温州市洞头区灵南小学 325026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
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锻炼其意志品性等。学生借助劳动课程的不断学习,则能够强化自身的动手能力,形成艰苦创新的良好精神,逐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小学教育阶段是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强化学生技能的关键时期,然而劳动方面的教育工作又是国家培养全能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内容。目前小学阶段开展的劳动课程教学中存在众多缺陷,急需优化和完善。
一、小学阶段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校缺乏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的足够重视
现阶段,学生因为承受着繁重的课业压力,同时加之学生出于对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深刻考虑,除去日常不可避免的班级值日以外,学校极少组织学生进行其他劳动活动。校园值日也单单是最为一项必要的学校任务来执行的,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劳动意识,因此在家中逐渐呈现出什么也不愿意做的状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小学生都极度缺乏较强的劳动意识,同时劳动态度也十分不积极,平时的劳动表现也比较懒散。
(2)劳动教育无法紧跟其他课程的不断发展脚步
现阶段劳动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劳动技能、学科实践以及德育等方面的课程。如何促使劳动课程与别的课程实现协调发展,是现阶段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新时期背景下,劳动课程尽管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经常用到的劳动技能,然而学生个人的劳动态度、意识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并未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阶段实施的劳动教育工作大部分是组织劳动活动,如在基于劳动教育层面上提高学生个人的劳动思想教育,在学校中全面贯彻和落实劳动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优化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莱动实践机会,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
学校必须积极采取针对性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例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学农形式的活动等,并非单纯地凭借大扫除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学生所具备的劳动思想以及技能主要是通过生活实践过程中日积月累总结得出的,学校必须提高参观考察活动的组织力度。同时,作为教师,必须力争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清晰劳动课程的根本目标,及时更新和优化劳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借助与众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强调思想性,坚持育人为本原则,彰显实践性,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生产类型的实践活动中。在针对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家长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发挥启发作用,例如,具有一定目的性暢谈,趣味性故事的介绍和经典影视作品的观看等。在无形中有效培养和强化孩子自身的劳动思想和观念,接着利用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实现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
(2)开发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劳动教育形态
劳动教育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其主体地位应当属于学生本身,是对学生展开教育的过程,同时是学生通过接受教育之后的一种转变。所以,劳动教育开展的形式应当的丰富多样的,并非仅仅局限于打扫卫生、帮助父母干农活等比较传统陈旧的方式,器械的维护、房间的装扮等都能够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一种载体。尤其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没有必要一味地顺应传统固化的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然而组织学生开展其难以接触到的新型劳动活动。如此一来,不仅会导致人力物力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劳动教育无法实现理想效果。无论哪个地方都必须因地制宜,力争开发顺应时代、满足当地实际情况的劳动教育形态。劳动教育开展的载体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体力劳动方面,脑力劳动也能够作为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载体。
(3)强化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优化传统观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最大限度的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不仅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一生受益。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道路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领路人角色,同时是学生进行模仿的关键对象,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能够在无形中直接影响到学生。首先,教师应当积极树立一定的劳动观,强化思想认识。其次,教师必须积累丰富的劳动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防止出现将劳动演变为一种惩罚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错误的理解劳动。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家长,帮助家长形成正确、良好的劳动教育观,防止家长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过度纵容孩子或者借助劳动取代相关惩罚的现象,尽可能的确保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所接受的教育影响是一致的,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进而促进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保持较强的持续性以及长期性。
(4)重视挖掘劳动教育相关资源
在小学教育时期,劳动教育资源因为多方面的客观因素还并未实现充分的开发以及利用。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小学生对于劳动教育方面的需求,学校必须做到因地制宜,积极寻找当地具有特色化的工厂单位、连锁超市以及农业生态园等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打造适合小学生进行劳动的良好实践基地。如,为了让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迈进丰富多样化的课外劳动实践活动中,作为学校,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种植土地,通过整体的细致化规划,保证每个班级都可以拥有自己班级的责任田,创建劳动种植形式的实践基地,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尽精心管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实践能力,不断磨炼学生个人的意志品质。
结语
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劳动思想以及习惯的初期阶段。全面落实和贯彻劳动教育工作的实践环节,着重强调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素质以及技巧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爽.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群文天地,2012(2):125-126.
[2]卢秀效.谈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22):288-296.
温州市洞头区灵南小学 32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