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全麻方式对老年患者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86827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全身麻醉 (全麻方式) 对老年患者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医院进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60例 (ASA0.05)。结论:研究表明,与术前相比,这三种麻醉方式都使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有所下降,但这种影响较小,不同的全身麻醉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早期认知能力的不同。
  【关键词】: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 认知能力 简易智能量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07-0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疾病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比较低下的老年人来说,受到的威胁更大。同时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在得病后需要入院接受手术治疗,从而影响手术后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脑中的特定功能,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感知力等[1]。老年人在接受手术全身麻醉后,常表现出与手术前不同的表现,如: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思想混乱等神经并发症,从而给患者带来负面的影响[2],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全身麻醉对手术后的认知能力的影响不同[3]。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在手术后的认知能力影响更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高[4]。本文针对三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式,研究其对老年患者消化道肿瘤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从而为临床手术时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方式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进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60-7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 (66.5±5.4)岁;患者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并发症情况、手术类型和麻醉时间等基线资料详见表1。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S) 分级低于三级,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等。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没有精神病级精神病史,没有肾功能疾病、肝病等,并且在手术前都没有服用相关药物。60例患者在手术前的简易智能量表得分>24分,并且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随机将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异氟醚吸入麻醉组 (S组)、异丙酚全凭静脉组 (P组)和异氟醚与异丙酚静吸复合組 (SP组),每组由20例患者组成。
  1.2 麻醉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都不采用任何的药物。进入手术室后,给患者使用麻醉诱导,诱导的方法是:芬太尼 4-7?g/kg,异丙酚 1-2mg/kg,罗库溴铵 0.6mg/kg,这些药物依次进行注射。给氧2min,然后对三组患者插管,并连接麻醉机,对麻醉机的设置如下:氧流量为1L/min,通气量为12-15次/分,潮气量为5-10ml/kg,呼气末CO2分压即PETCO2维持在35-45mm Hg之间。
  麻醉维持的方法如下:这三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都给予瑞芬太尼 (0.04-0.4 ?g /kg/ min),并不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对于S组患者,吸入异氟醚1-3%;对于P组患者,静脉注射异丙酚3-7 mg/kg/h,同时对于SP组患者,吸入1%的异氟醚,并同时给予3-7mg/kg/h的异丙酚。在手术过程中所有的患者都使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测,从而保持生命指标的稳定。
  1.3 认知功能测定方法
  由专门人员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并发症情况、手术类型和麻醉时间等。同时,分别在手术前、出麻醉恢复室时、手术后1d、手术后3d、手术后7d,应用简易智能量表进行患者认知能力的测定和评价,做准确的记录,包括记忆能力、语言能力、注意力和定向力和计算能力等。评定总分是30分,23分被认为是认知功能缺陷,分值降低2分以上被认为认知功能发生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都是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三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并发症情况、手术类型和麻醉时间上都非常相似,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认知功能变化的比较
  与手术前进行比较,出麻醉恢复室时、S组、P组和SP组患者的MMSE的分值有所降低 (P<0.05);手术后1d的所有患者的MMSE值较手术前减低 (P<0.05);而这三组患者在3d、7d时的MMSE评分虽然还是比手术前低,但基本恢复到正常情况,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研究结果表明三组患者之间的MMSE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三组全麻患者不同时间的MMSE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前 出麻醉恢复室时 手术后1d 手术后3d 手术后7d   P组 20 27.9±2.3 22.8±4.1* 26.2±3.3* 27.0±1.6 27.5±3.4
  PS组 20 27.6±2.6 22.9±4.0** 26.1±3.2** 27.3±2.1 27.2±3.4
  S组 20 26.9±2.8 23.6±3.6*** 26.5±3.6*** 26.6±2.3 26.8±3.8
  F 0.79 0.25 0.08 0.60 0.20
  3 討论
  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后会表现出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这种认知能力的改变有可能维持较长的时间,严重时还会发展为痴呆,从而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时是老年人手术后表现出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还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麻醉时间的长短、手术的大小、手术中出现出血低血压等有关。研究发现,年龄越大的老年的患者 (大于60岁) 在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更大。同时,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显著的增高。
  目前,临床上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与诊断方法都没有统一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是通过调查和测验等方法来估算病人在手术前后在性格、智力等各方面的变化。本文应用MMSE方法,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多次测量,该方法的有效性较高,同时简便易行,推广性较高。
  本研究应用了两种麻醉药物:异丙酚和异氟醚。在临床上,这两种药物是老年患者手术时进行麻醉的首选。其中,异丙酚的作用机制是靶向GABAA受体,使其功能增强,从而对学习和认知能力产生影响。另外,异氟醚通过靶向NMDA受体,对其产生抑制作用而起到麻醉的作用。
  本文应用三种不同的麻醉方式作用于三组患消化道肿瘤的老年患者,并对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其认知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好转,具体表现如下:一、所有的患者在三种不同的全麻方式下进行消化道肿瘤手术,在手术后出麻醉恢复室时、1d时认知功能都发生下降;二、手术后3d和7d时,认知能力基本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三、本文所选用的这三种全麻方式之间认知能力无明显差异,所以在临床上为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本文对不同的全麻方式对老年患者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的研究,为临床使用麻醉提供指导、更为有效地防止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俊峰.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3):118-120.
  [2]汪惠文,杨丽芳,熊利泽等.不同量表评估全麻后老年病人早期认知功能意义的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3):459-461.
  [3]冯昌盛,张玉龙,涂发平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32):3389-3390,3393.
  [4]吕金英,周海燕.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677-67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40-01  “慎独”是伦理学的一个概念,是道德修养的一种较高境界。它是指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在自我状態下,在无外界任何监督和相伴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医德信念,遵守医德原则和规范,保持高尚的情操,独自,认真,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特殊品格和能力。其在护理工作中,是指护士在没有任何外在监督时,仍能非常谨慎严格要求自己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06-0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但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逐年下降,生存率提高,致残率相应增高,其中约1/3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会出现失语、失写。基底神经节损害在其中所占比例尤高[1]。基底神经节区病损患者,除肢体功能障碍外,常合并语言及书写功能障碍,后者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及肢体功能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颈椎间隙电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门诊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颈椎间隙电针进行治疗,并且配合颈推牵引等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SP检测结果与临床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7例(9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22例(73.33%),对比两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16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共162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结果: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经研究得出治疗组中痊愈70例(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40例(49.4%),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期刊
【摘要】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基本起到了控制人口的效果,为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计划生育政策也受到了中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在新的人口形势下,计划生育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并需要根据社会现状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促进我国人口的均衡健康发展。本文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认为我国的人口客观环境已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机械原理和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对照组则不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总共各有15例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而观察组中只有5例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4年间收治的2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结果:AP病因中,以胆源性及特发性最为多见;AP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黄疸、腹水、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AP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胰腺坏死、败血症及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的分析。方法:对我医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统计出不同病因昏迷患者所占的比例,以及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的比例,了解年龄、性别、昏迷程度及病因等因素与患者昏迷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昏迷的病因占比较大的是中毒、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120例患者最终抢救成功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动脉再通率、溶栓达标率、血压、脉率、尿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及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挛缩影响排尿与子宫全切除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女性膀胱颈挛缩患者96例,观察子宫全切术后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等性激素变化、膀胱颈挛缩病理改变以及病理改变与性激素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膀胱颈挛缩发生率(P<0.05);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