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4年间收治的2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结果:AP病因中,以胆源性及特发性最为多见;AP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黄疸、腹水、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AP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胰腺坏死、败血症及感染、急性心功能衰竭等;280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者248例(88.57%),行手术治疗者32例(11.43%);280例AP患者治愈209例(74.64%),好转50例(17.86%),死亡21例(7.50%)。结论:胆源性为AP最常见病因,腹痛为AP最常见临床症状,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胰腺壞死为AP常见并发症,内科保守治疗为AP常见治疗方法。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病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53-0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引发胰酶激活,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水肿、坏死等局部炎症反应,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病变。AP可分为水肿型与坏死型两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是水肿型,症状相对较轻,坏死型则相对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发休克,患者病死率高[1]。因此AP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均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的A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本病的产生原因及临床特点等,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P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014年间收治的2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有关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2],均经B超或CT检查存在胰腺形态学改变,血尿淀粉酶存在相应改变。其中男156例,女124例,年龄17~86岁,平均(49.3±3.6)岁,住院时间7~48d,平均(16.68±1.07)d,其中水肿型203例,出血坏死型77例。入院时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酸胀疼痛、恶心呕吐,触诊无肝脾增大现象,叩诊病灶部位有移动性浊音。部分患者存在明确暴饮暴食、吸烟酗酒情况。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280例AP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2.结果
2.1 病因
280例AP患者中胆源性148例(52.86%),特发性61例(21.79%),酒精性25例(8.93%),高脂血症性21例(7.50%),暴饮暴食9例(3.21%),妊娠2例(0.71%),腮腺炎病毒2例(0.71%),外伤1例(3.57%),手术2例(0.71%),肿瘤1例(3.57%),不明原因8例(2.86%)。
2.2 临床表现
280例AP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黄疸、腹水、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具体见表1。
表1 280例AP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2.3 实验室检查
280例AP患者中,白细胞计数>10×109/L者246例(87.86%),>20×109/L者45例(16.07%);血淀粉酶>115U/L者251例(89.64%),尿淀粉酶>300U/L者272例(97.14%);胆红素>17μmol/L者133例(47.50%);血清谷丙转氨酶>40U/L者155例(55.36%);碱性磷酸酶>115U/L者129例(46.07%);血清白蛋白>32g/L者253例(90.36%);血钙>2mmol/L者266例(95.00%);血糖<11.2mmol者227例(81.07%)。
2.4 并发症
280例AP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胰腺坏死、败血症及感染、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具体见表2。
表2 280例AP患者并发症情况
2.5 治疗
280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者248例(88.57%),行手术治疗者32例(11.43%)。
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酸、营养支持、抑制胰腺分泌及胰腺酶活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解痉、止痛、镇静、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主要药物包括抗生素(第3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喹诺酮类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胰酶抑制剂-胞二磷胆碱、微生态制剂、生大黄、谷氨酰胺、丹参、前列腺素E1制剂。手术治疗主要行囊肿胃肠吻合术与Roux-Y吻合术。
2.6 预后
280例AP患者治愈209例(74.64%),好转50例(17.86%),死亡21例(7.50%)。
3.讨论
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病因复杂多变,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AP多为轻症胰腺炎,患者预后良好,SAP临床占小部分,患者病情重,且常伴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AP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患者死亡率仍较高,且需耗费大量医疗资源,故目前本病仍是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焦点。
AP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但作为AP的诊断依据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2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表现,其次为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临床体征中以腹部压痛最为常见,其次为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AP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腹痛与化学性腹膜炎、胰腺包膜膨胀及腹膜后渗出、胰胆管及十二指肠阻塞或痉挛等有关。实验室检查方面,本研究中,AP患者可见明显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异常,血尿淀粉酶则无明显异常。
本研究中,并发症较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多认为SIRS以及炎症介质瀑布效应是引发器官损害的关键性因素。发病早期出现的器官功能衰竭认为和胰腺的无菌坏死相关,感染则是后期因素。本研究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胰腺坏死、败血症及感染、急性心功能衰竭等。故临床应重视,并早期控制好并发症。
综上所述,AP可由多种原因引发,起病急、进展快,可很快对全身脏器产生影响,故应提高AP的早期确诊率,早期给予积极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力争将病情控制在早期阶段,最终提高患者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9.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236-238.
[3] 谢红光,杨兰香.重症急性胰腺炎28例内科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2):26-29.
[4] 急性胰腺炎协作组.中国6223例急性胰腺炎病因及病死率分析[J].胰腺病学,2006,6(6):321-325.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病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53-0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引发胰酶激活,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水肿、坏死等局部炎症反应,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病变。AP可分为水肿型与坏死型两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是水肿型,症状相对较轻,坏死型则相对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发休克,患者病死率高[1]。因此AP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均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的A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本病的产生原因及临床特点等,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P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014年间收治的2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有关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2],均经B超或CT检查存在胰腺形态学改变,血尿淀粉酶存在相应改变。其中男156例,女124例,年龄17~86岁,平均(49.3±3.6)岁,住院时间7~48d,平均(16.68±1.07)d,其中水肿型203例,出血坏死型77例。入院时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酸胀疼痛、恶心呕吐,触诊无肝脾增大现象,叩诊病灶部位有移动性浊音。部分患者存在明确暴饮暴食、吸烟酗酒情况。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对280例AP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2.结果
2.1 病因
280例AP患者中胆源性148例(52.86%),特发性61例(21.79%),酒精性25例(8.93%),高脂血症性21例(7.50%),暴饮暴食9例(3.21%),妊娠2例(0.71%),腮腺炎病毒2例(0.71%),外伤1例(3.57%),手术2例(0.71%),肿瘤1例(3.57%),不明原因8例(2.86%)。
2.2 临床表现
280例AP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黄疸、腹水、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具体见表1。
表1 280例AP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2.3 实验室检查
280例AP患者中,白细胞计数>10×109/L者246例(87.86%),>20×109/L者45例(16.07%);血淀粉酶>115U/L者251例(89.64%),尿淀粉酶>300U/L者272例(97.14%);胆红素>17μmol/L者133例(47.50%);血清谷丙转氨酶>40U/L者155例(55.36%);碱性磷酸酶>115U/L者129例(46.07%);血清白蛋白>32g/L者253例(90.36%);血钙>2mmol/L者266例(95.00%);血糖<11.2mmol者227例(81.07%)。
2.4 并发症
280例AP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胰腺坏死、败血症及感染、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具体见表2。
表2 280例AP患者并发症情况
2.5 治疗
280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者248例(88.57%),行手术治疗者32例(11.43%)。
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酸、营养支持、抑制胰腺分泌及胰腺酶活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解痉、止痛、镇静、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主要药物包括抗生素(第3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喹诺酮类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胰酶抑制剂-胞二磷胆碱、微生态制剂、生大黄、谷氨酰胺、丹参、前列腺素E1制剂。手术治疗主要行囊肿胃肠吻合术与Roux-Y吻合术。
2.6 预后
280例AP患者治愈209例(74.64%),好转50例(17.86%),死亡21例(7.50%)。
3.讨论
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病因复杂多变,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AP多为轻症胰腺炎,患者预后良好,SAP临床占小部分,患者病情重,且常伴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AP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患者死亡率仍较高,且需耗费大量医疗资源,故目前本病仍是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焦点。
AP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但作为AP的诊断依据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2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表现,其次为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临床体征中以腹部压痛最为常见,其次为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AP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腹痛与化学性腹膜炎、胰腺包膜膨胀及腹膜后渗出、胰胆管及十二指肠阻塞或痉挛等有关。实验室检查方面,本研究中,AP患者可见明显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异常,血尿淀粉酶则无明显异常。
本研究中,并发症较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多认为SIRS以及炎症介质瀑布效应是引发器官损害的关键性因素。发病早期出现的器官功能衰竭认为和胰腺的无菌坏死相关,感染则是后期因素。本研究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胰腺坏死、败血症及感染、急性心功能衰竭等。故临床应重视,并早期控制好并发症。
综上所述,AP可由多种原因引发,起病急、进展快,可很快对全身脏器产生影响,故应提高AP的早期确诊率,早期给予积极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力争将病情控制在早期阶段,最终提高患者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9.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236-238.
[3] 谢红光,杨兰香.重症急性胰腺炎28例内科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2):26-29.
[4] 急性胰腺炎协作组.中国6223例急性胰腺炎病因及病死率分析[J].胰腺病学,2006,6(6):3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