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关将近 “红段子”大行其道
“对于汶川来说,5·12地震就是2012;对于舟曲来说,8·7泥石流就是2012;对于温州来说,7·23动车追尾就是2012。庆幸还活着的我们,一起幸福地携手迈入2012吧!就算是世界末日,我们仍要坚挺地活到最后。”周末深夜,还在加班赶策划案的夏明收到朋友发来的这样一条短信,看完后再面对不断推翻又重写的文案,顿觉发现获得了不少力量。随后,夏明一按键,将短信转给了几个同事。
正值年底,各类“红段子”在手机、网络上疯转,或祝福或励志甚至有养生常识。诙谐简明的“红段子”逐渐成为人们交流问候的一种热门方式,成为“年关饭桌”上的一道风味独特的“佳肴”。
所谓“红段子”是对“黑段子”、“黄段子”而言, 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它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健康向上的内容,达到提高思想水平、宣扬社会美德、激发生活激情、启迪美好人生、催人奋进的效果。
广西梧州市市民李依梅说,与往年不同,她今年收到不少朋友转发的正气十足的“红段子”。一收到就读给儿子听,有的还转发给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受些启发。
“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亲爱的朋友,记得穿好衣服。”华南理工大学的李昆谕同学,一次偶然机会上传了这条原创短信,没想到“一举成名”,短时间内转发竟达50000多次。李昆谕告诉记者,他是在无意中加入移动红段子俱乐部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写红段子就像发微博一样平常。而对李昆谕来说,创作“红段子”是出于一种分享的心情,用幽默明了的语言来表达心声,记录自己成长的感悟。
近日,记者在百度网上搜索“红段子”,相关结果竟然高达501000 个。不仅如此,有的网站还专门设立了“红段子”板块,网站点击率高,关注火爆。
“从目前情况看,应时节祝福段子最受市民欢迎,平均转发率在75%以上。”深圳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深圳本地的“移动红段子俱乐部 ”注册用户已超过200万人,热心“红段子”创作的粉丝达4万人,平均每月创作约15000条原创作品,转发率高达85%。
全民“造段” 延续“红段子”生机
“人的一生很难做到的事是,让自己的右手做到的,左手也可以做到;右脚做到的,左脚也可以做到。”广东东莞某鞋厂的财务员胡玲玲将她异乡打工的人生感悟编成了短信,引起转发无数。
据了解,在所有“红段子”业务中,表达打工酸甜苦辣的精彩短信是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草根创作,精英参与,全民造“段”。正是由于“红段子”这种产生于大众,活跃于草根的特有传播形态,使得它从一开始就能源源不绝地在几亿中国移动用户的手机上发送、下载、传播。
“外国人见面谈天气,中国人见面说段子”。“红段子”符合中国人民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当代的“红段子”是段子的表现形式和红色经典文化在新文化语境中的结合体。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谢麟振所说:“从社会思想的传承上看,最具有时空概念的是短语的文化、精短文化。‘红段子’实际上是短语文化的回归,承载了短语文化精髓。一个伟大的时代要有伟大的文化载体去承载它,我们如果能做到把当前时代最核心的东西,用短语文化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话,恐怕是千年以后流传最久的东西。”
“红段子”之所以能红遍全国,根本原因还在于它符合主流价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一种昂扬精神,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并将主旋律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而文化是没有界限的,人们对健康主流文化的需求是共通的,所以得到了积极有效的倡导并逐渐流传开来。
这是一个把“日子过成段子”的时代。“红段子”的流行很有意味,它将红色先进文化从“高处不胜寒”的神坛宝座拉回实实在在的人间市井,这是公众对健康、积极向上的“新文化形态”的认同。当健康和谐的劝诫成为民间流行之时,不能不说,良好的民间文化传播已经开启了向上的情怀,而不是纯粹的插科打诨。
维护网络生态 让“红段子”更红
在互联网和手机迅速席卷社会的今天,网络时代的文化借助于最新的传媒手段而兴起,以强势的科技背景冲击着传统的话语传播方式。在草根崛起的开放网络时代,主流媒体正逐渐丧失主流话语权。同时,一些低俗、暴力的糟粕也从网络中泛起,各种低俗的“黄段子”、“黑段子”流行于网络和手机之间,成为文化传播中的一颗毒瘤。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如何借助多种手段,提倡主旋律、主流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展文化传播活动,亲切、有趣味、有影响的“红段子”不失为成功的尝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高度重视“红段子”等利用新媒体传播积极健康文化的精神产品,曾多次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并号召推广。
“红段子”由自发传播逐渐变成一种舆情,对我们的主流社会文化思想产生了正面而积极的影响,逐渐得到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的认可。也因此,官方有意识地介入了“红段子”的推广。当商业推广宣传和官方话语结合后,“红段子” 不但肩负了对“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信息的堵截、矫正功能,而且承担起建立和谐的网络文化生态的重任,被赋予更多的价值与期待。
要让“红段子”更红,政府部门是责无旁贷的,但这又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包括企业和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应该自觉肩负起倡导和引领的责任。
“对于汶川来说,5·12地震就是2012;对于舟曲来说,8·7泥石流就是2012;对于温州来说,7·23动车追尾就是2012。庆幸还活着的我们,一起幸福地携手迈入2012吧!就算是世界末日,我们仍要坚挺地活到最后。”周末深夜,还在加班赶策划案的夏明收到朋友发来的这样一条短信,看完后再面对不断推翻又重写的文案,顿觉发现获得了不少力量。随后,夏明一按键,将短信转给了几个同事。
正值年底,各类“红段子”在手机、网络上疯转,或祝福或励志甚至有养生常识。诙谐简明的“红段子”逐渐成为人们交流问候的一种热门方式,成为“年关饭桌”上的一道风味独特的“佳肴”。
所谓“红段子”是对“黑段子”、“黄段子”而言, 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它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健康向上的内容,达到提高思想水平、宣扬社会美德、激发生活激情、启迪美好人生、催人奋进的效果。
广西梧州市市民李依梅说,与往年不同,她今年收到不少朋友转发的正气十足的“红段子”。一收到就读给儿子听,有的还转发给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受些启发。
“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亲爱的朋友,记得穿好衣服。”华南理工大学的李昆谕同学,一次偶然机会上传了这条原创短信,没想到“一举成名”,短时间内转发竟达50000多次。李昆谕告诉记者,他是在无意中加入移动红段子俱乐部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写红段子就像发微博一样平常。而对李昆谕来说,创作“红段子”是出于一种分享的心情,用幽默明了的语言来表达心声,记录自己成长的感悟。
近日,记者在百度网上搜索“红段子”,相关结果竟然高达501000 个。不仅如此,有的网站还专门设立了“红段子”板块,网站点击率高,关注火爆。
“从目前情况看,应时节祝福段子最受市民欢迎,平均转发率在75%以上。”深圳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深圳本地的“移动红段子俱乐部 ”注册用户已超过200万人,热心“红段子”创作的粉丝达4万人,平均每月创作约15000条原创作品,转发率高达85%。
全民“造段” 延续“红段子”生机
“人的一生很难做到的事是,让自己的右手做到的,左手也可以做到;右脚做到的,左脚也可以做到。”广东东莞某鞋厂的财务员胡玲玲将她异乡打工的人生感悟编成了短信,引起转发无数。
据了解,在所有“红段子”业务中,表达打工酸甜苦辣的精彩短信是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草根创作,精英参与,全民造“段”。正是由于“红段子”这种产生于大众,活跃于草根的特有传播形态,使得它从一开始就能源源不绝地在几亿中国移动用户的手机上发送、下载、传播。
“外国人见面谈天气,中国人见面说段子”。“红段子”符合中国人民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当代的“红段子”是段子的表现形式和红色经典文化在新文化语境中的结合体。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谢麟振所说:“从社会思想的传承上看,最具有时空概念的是短语的文化、精短文化。‘红段子’实际上是短语文化的回归,承载了短语文化精髓。一个伟大的时代要有伟大的文化载体去承载它,我们如果能做到把当前时代最核心的东西,用短语文化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话,恐怕是千年以后流传最久的东西。”
“红段子”之所以能红遍全国,根本原因还在于它符合主流价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一种昂扬精神,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并将主旋律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而文化是没有界限的,人们对健康主流文化的需求是共通的,所以得到了积极有效的倡导并逐渐流传开来。
这是一个把“日子过成段子”的时代。“红段子”的流行很有意味,它将红色先进文化从“高处不胜寒”的神坛宝座拉回实实在在的人间市井,这是公众对健康、积极向上的“新文化形态”的认同。当健康和谐的劝诫成为民间流行之时,不能不说,良好的民间文化传播已经开启了向上的情怀,而不是纯粹的插科打诨。
维护网络生态 让“红段子”更红
在互联网和手机迅速席卷社会的今天,网络时代的文化借助于最新的传媒手段而兴起,以强势的科技背景冲击着传统的话语传播方式。在草根崛起的开放网络时代,主流媒体正逐渐丧失主流话语权。同时,一些低俗、暴力的糟粕也从网络中泛起,各种低俗的“黄段子”、“黑段子”流行于网络和手机之间,成为文化传播中的一颗毒瘤。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如何借助多种手段,提倡主旋律、主流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展文化传播活动,亲切、有趣味、有影响的“红段子”不失为成功的尝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高度重视“红段子”等利用新媒体传播积极健康文化的精神产品,曾多次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并号召推广。
“红段子”由自发传播逐渐变成一种舆情,对我们的主流社会文化思想产生了正面而积极的影响,逐渐得到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的认可。也因此,官方有意识地介入了“红段子”的推广。当商业推广宣传和官方话语结合后,“红段子” 不但肩负了对“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信息的堵截、矫正功能,而且承担起建立和谐的网络文化生态的重任,被赋予更多的价值与期待。
要让“红段子”更红,政府部门是责无旁贷的,但这又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包括企业和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应该自觉肩负起倡导和引领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