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宝小档案 名字:蜀汉铭文青铜弩机 出生时间:253年 现居地:成都武侯祠物馆 大小:长13.3厘米、宽6.7厘米、高15.3厘米 身份信息:弩机上刻有铭文“延熙十六年四月廿日中作部典□□遂绪吏李飞□杨汲□工杨茗作立坂重二斤五两”。 蜀国工匠们在制成弩机后,会在上面刻上时间、制作机构、主管官员姓名、工匠姓名和物品的重量等信息。 在冷兵器时代,弩是远距离作战时常用的兵器之一。最开始,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宝小档案
名字:蜀汉铭文青铜弩机
出生时间:253年
现居地:成都武侯祠物馆
大小:长13.3厘米、宽6.7厘米、高15.3厘米
身份信息:弩机上刻有铭文“延熙十六年四月廿日中作部典□□遂绪吏李飞□杨汲□工杨茗作立坂重二斤五两”。
蜀国工匠们在制成弩机后,会在上面刻上时间、制作机构、主管官员姓名、工匠姓名和物品的重量等信息。
在冷兵器时代,弩是远距离作战时常用的兵器之一。最开始,弩和弓相比,虽然射的精准度提高了,但是射速却远远比不上弓。针对这一劣势,工匠们不断钻研、试验,终于发明了升级版的弩——连弩。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就保存有一架三国时期的连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件古代的“高科技”武器,看一看到底是什么让弩的连发成为可能。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等热能打击系统和化学推进手段,在战斗中能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例如戈、矛、刀、枪、斧等。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
箭匣——让弩帆能够连发的关键部件
这件弩机看上去非常小巧。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连弩“矢(shǐ)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不过关于怎么理解“一弩十矢俱发”,专家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这是指十支箭同时射出去,另一方则认为连弩能连续射出十支箭。
不管哪种观点正确,这种弩机的出现都说明弩可以连发了!虽然装填箭相较于弓来说要慢一点儿,但射速无疑是大大提高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弩能够连发呢?其实这和一个叫箭匣的部件有关,这个箭匣就相当于现在手枪的弹匣,士兵们可以一下子把十支箭矢全放进去,这样就节省了发射一支箭再装填一支箭的时间,达到了“连弩”的功效。
箭——射程、威力二者兼顾
不过就像上面所说的,这种连弩“矢长八寸”,当时的八寸大约是现在的18.5厘米。而同时代的普通箭,最短的也有一尺二寸(一尺等于十寸)。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为什么蜀国的连弩箭却这么短呢?
其实连弩的八寸箭矢是蜀国人故意设计的,为的就是保持其连发的功效。他们通过实验发现,箭变长了,容纳箭的箭匣就要变大。一旦箭长超过八寸,就会因为箭匣过大而影响到机身的运转,会影响到连弩的射程。而箭短于八寸,在箭匣相應变小后,又会影响到弩的发射力度。
把箭设计得这么短小,也并不会影响到连弩的威力。首先,人们可以在箭头上涂毒。《武备志》中就记载道:“一弩连发十矢,铁镞(zú,箭头)涂以射虎毒药,发矢一中,人马见血立毙。”另外,当时蜀国的箭镞不是用铜,而是用铁制成的。铁比铜要坚硬得多,所以用铁当箭镞的连弩杀伤力自然“更上一层楼”。据说,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就是命人用连弩射死敌方将军才取得胜利的。
弩——人人都能用的实用利器
在冷兵器时期,老弱病残也有可能需要上战场,这些人在战场上肯定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弩发明并得到改进后,他们也可以在危急时刻上阵保家卫国了。据《武备志》记载,此连弩懦夫、闺妇皆可使用以环守城池,这就是弩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
对了,你还记得前面说的连弩箭的制作吗?每支箭都要长八寸,长一点儿、短一点儿都不行,这正是蜀汉铭文青铜弩机发挥威力的关键所在。所以当时的人们对武器的质量要求可是非常严格的,诸葛亮还曾专门制定了相关规定对连弩和连弩箭的制造过程加以监督,甚至还真的处罚了偷奸耍滑的工匠。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件蜀汉铭文青铜弩机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其他文献
八月,酷暑,高温,车流,滚烫的马路,心情、胃口都随之抑闷起来。但盛夏济南,并非一个只开花不结果的季节:清淡鲜美的海产,清新开胃的蔬果菜式、悠扬绵长的养生汤、浪漫缠绵的精美甜点——筷乐潇湘营养美食专家针对夏季养生进补原理,烹调出了精彩且开胃的清凉消暑美味等我们采食。 踏进筷乐潇湘的大堂,烦躁的身心立刻便被扑面而来的静谧优雅安抚平静:古朴的餐桌、宽厚舒适的布艺大沙发,印花靠垫呼应着暖暖的灯光,大玻璃
马王堆汉墓墓主一家三口地位显赫,但他们的墓中并没有金银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这和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有关。刘邦刚刚建立汉朝时,国家还非常贫困,在汉文帝、汉景帝两位皇帝的励精图治下,才迎来了一段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文帝、汉景帝都倡导休养生息,减轻赋税,严令禁止奢靡的陪葬。所以马王堆汉墓的三座墓坑都没有出土金银器,大型金属器或日常的金银珠宝都用泥质或陶质模型代替了。不过,马王堆汉墓中有一
《天涯晚笛》,“民国时代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的口述实录故事。 她从民国走来,今年100岁,还和我们一样活着。听张充和讲故事:末代皇帝族兄溥侗常和她一起唱戏,章士钊赠诗把她比作东汉末年的蔡文姬,沈尹默要她学他娘家的书法,闻一多生活拮据却主动刻图章相赠,胡适访学喜欢到美国西海岸她家去挥毫,张大千在耶鲁拿她的旧宣纸画芍药与人物…… 本书作者苏炜是张充和的耶鲁晚辈与居所近邻,多年来时相登门求教,学习书
黄酒的美味陶醉了诸多文人墨客、名人志士,演绎了无数人文佳话。从古到今,儒家思想的探求者努力进取、一往无前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从黄酒得以见证,借黄酒得以升华。 王徽之:雪夜访戴 王徽之,是王羲之第五子。东晋时,士人崇尚纵酒放达,王徽之亦如此。因此,不久他就弃官东归,退隐山阴。有一日,夜里下大雪,他睡醒过来,命家人开门酌酒。他边喝酒,边展视远处,但见一片雪白,“四望皎白”。“因起彷徨”,于是咏起
马王堆汉墓中除了美丽的漆画,还有一件从井字形墓室中心墓室出土的被誉为“中国绘画史杰作”的文物。它用毛笔绘制于丝帛之上,颜色丰富艳丽、线条自然流畅,画面中有神秘上古传说中的众多祥瑞元素。这就是从辛追夫人墓中出土的“T形帛画”。 你看它的外形是不是有点儿像大写的英文字母“T”,所以人们将它命名为“T形帛画”。根据墓中遣册的记载,它应该是“非衣”。“非”是“是非”的“非”,专家们猜测这可能是取其“似衣
馆长推荐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这一时期,许多行业的技艺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高度,如丝织业、漆工艺等。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发掘,就是最好的实证。 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中国甚至世界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为我们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汉代贵族家庭的生活。墓主这一家三口有着特殊的身份地位,曾经过着精致、奢华的生活。他们是谁?他们的生活又有何特别?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
公元前4世纪初,欧洲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在这段历史时期,西方世界出现了一个词——Seres(赛里斯)。这是当时他们对遥远又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的称呼。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国末期。经过考证,专家们普遍认为“赛里斯”指的就是中国丝绸!而利苍一家人拥有的500多件织绣精美的丝织衣物,有力地证明了西方文献中关于“丝国”(Seres)的记载。 在2000多年前的“丝国”,当时的丝织刺绣是什么样子的
在山东,青州博物馆是一座独特的博物馆。早在2008年,青州博物馆便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现存文物已达两万件,是中国规模最大、收藏文物最多、门类最全的县级博物馆,有“小大博物馆”之称。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有“海岱唯青州”的说法,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几千年来,青州向世人展示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青州博物馆将这些历史文化的精髓展现给世人,其中相当数量的镇馆之宝,让人大开眼界。 中
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一家使用的漆器不仅造型多样、工艺精湛,而且大多绘有丰富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写实,有的抽象,花草树木、凡人神仙、珍禽异兽不一而足。这些图案是古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也是汉代人心中浪漫奇幻的生命观、宇宙观的真实反映。 “瞄星人”祝你吃好喝好 在辛追夫人专属的餐具中,有一种纹样独特的盘子。它们通体髹(xiū)漆,盘内外绘有卷云纹、动物纹等,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狸猫纹。 在
你肯定见过马,但你见过会跳舞的马吗?马会跳舞,这可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在唐代的舞马表演中,你就能一睹会跳舞的马的风采。 舞马是唐代宫廷之中专门马驯养的一种为皇帝表演的马。它们往往是从西域进贡的良马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般都是体态健美、动作协调能力强的马,还要再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最终成为舞马。在唐代,每当重大节日来临或者皇帝要宴请重要宾客时,都会进行舞马表演。这种表演难度大、场面壮观,据说所有观赏过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