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馆长推荐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这一时期,许多行业的技艺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高度,如丝织业、漆工艺等。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发掘,就是最好的实证。
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中国甚至世界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为我们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汉代贵族家庭的生活。墓主这一家三口有着特殊的身份地位,曾经过着精致、奢华的生活。他们是谁?他们的生活又有何特别?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去探寻马王堆的传奇,认识一下这神秘的一家三口吧!
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段晓明
距离长沙市中心东边约4千米的地方有两座小土丘,因形似马鞍而被当地人称为“马鞍堆”。1952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nài)先生在率领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来长沙进行考古发掘时,就曾经对“马鞍堆”做过实地勘察。根据“马鞍堆”的外形特征及相关资料,夏鼐先生认为“马鞍堆”极有可能是西汉墓葬群。
1971年年底,驻扎在湖南省长沙市的省军区366医院要修建地下防空病房和仓库,选来选去,他们选中了这里。然而,施工中因遭遇塌方,“马鞍堆”的秘密就此被一步步揭开……
那么,为何后来马鞍堆被定名为“马王堆”呢?历史上的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马鞍堆被讹传为了马王堆。也有人说,在清代嘉庆年间编修的《长沙县志》上有记载,这座汉墓与唐末五代时的马殷父子有关。马殷父子曾先后被封为楚王,定都长沙,死后就葬于此,所以此地被称为“马王堆”,马王堆的名字也由此被沿用至今。但是,墓葬的主人真的是马殷一家人吗?考古人员经过实地勘察,惊奇地发现这里一共有三座墓葬,并为我们一一解开了墓主的身份之谜。
1972年1—4月发掘一号墓
一号墓位于马王堆东边,规模很大。墓的北面有一条倾斜的墓道,用来运送物品。墓葬底部有一个巨大的木椁(guǒ),里面装着4具套棺以及漆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随葬品,其中还有一具保存完好的遗体。
1973年11—12月
发掘三号墓
三号墓紧挨一号墓,形制与一号墓很接近,有一椁三棺,有1600多件漆器、书画、丝织品、竹简、兵器等文物。其中帛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10多万字,涵盖医学、艺术、军事、天文等多个学科。
1973年12月—1974年1月
发掘二号墓
二号墓位于西边,墓口是圆形的,墓坑上大下小,墓道上宽下窄,由于这里早年被盗,墓室已经严重坍塌,出土文物只有200多件。
利苍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上千件文物,其中有三件被称为马王堆汉墓的“眼睛”,获此殊荣的就是出土于二号墓的三枚印章。
这枚铜印刻有“长沙丞相”四个字,应该是朝廷颁发给利苍行使权力的官印。那时候,诸侯国的丞相在政府机构中的地位仅次于诸侯王,可以统领文武百官,是当时长沙国最高的行政长官。
这枚玉印上刻有“利苍”二字,经研究发现,它是墓主人的私印。它的顶部还有一个小孔可以用来系绳子。看来这是古代人可以随身携带的“身份证”呢!
其实,真正的“长沙丞相”印和“轪侯之印”印是金印,但它们被传承给了继任者,所以墓葬中的印章是复制的随葬品。
这枚铜印刻有“轶(dài)侯之印”四个字,是朝廷颁发给利苍表明其爵位的印章。
这三枚印章充分表明了二号墓主人利苍的身份。利苍,生于战国末年,死于公元前186年,他的一生可以用“赤胆忠心、战功卓著”来概括。他早年曾跟随刘邦参加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在刘邦建立汉朝后,论功行赏,在长沙国建立之初即委任利苍为长沙国丞相。惠帝二年(前193),利苍又因功被封为轪侯。
辛追
墓主人利苍是通过三枚印章“证明”身份的,而这枚出土于一号墓的“妾辛追”印则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的“身份证明”——“妾”是古代女子在丈夫面前对自己的谦称,此印章说明一号墓的主人就是利苍的夫人“辛追”。
辛追去世时约50岁,出土时她全身穿有20层丝绸衣服,半身浸泡在略呈红色的溶液里。专家们发现她的遗体保存得非常完好:毛发尚在,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而内脏器官也是完整的,食道和胃里甚至还保存着138粒半甜瓜子!
辛追夫人的遗体被保存得如此完好,堪称世界防腐史上的一大奇迹!相比于被去除器官、做了很多防腐处理的木乃伊,相比于新疆出土的“干尸”,辛追夫人的“湿尸”完全没有受损,也没有变得面目全非,其医学研究价值实在是难以估量,其中暗藏的很多奥秘还等着人们继续去研究呢。
利豨
考古专家在三号墓中除了发现1000多件珍贵文物外,还在墓葬中发现了一具骨架。经鉴定,这是一位身高约1.85米,年龄约30岁的男性。多数学者认为他是利苍与辛追的儿子、第二代轪侯利稀(xī)。墓中出土的“利豨”残封泥、“车大侯家丞”封泥、“家丞一人”遣册(专门记录随葬品器物的简牍)佐证了他就是第二代轪侯利稀。这第二代轪侯利稀不像他的父母一樣“出名”,但墓中随葬的大量兵器以及《车马仪仗图》《驻军图》等军用图,说明他也是一位带兵打仗的大将军。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这一时期,许多行业的技艺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高度,如丝织业、漆工艺等。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的发掘,就是最好的实证。
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中国甚至世界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为我们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汉代贵族家庭的生活。墓主这一家三口有着特殊的身份地位,曾经过着精致、奢华的生活。他们是谁?他们的生活又有何特别?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去探寻马王堆的传奇,认识一下这神秘的一家三口吧!
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段晓明
距离长沙市中心东边约4千米的地方有两座小土丘,因形似马鞍而被当地人称为“马鞍堆”。1952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nài)先生在率领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来长沙进行考古发掘时,就曾经对“马鞍堆”做过实地勘察。根据“马鞍堆”的外形特征及相关资料,夏鼐先生认为“马鞍堆”极有可能是西汉墓葬群。
1971年年底,驻扎在湖南省长沙市的省军区366医院要修建地下防空病房和仓库,选来选去,他们选中了这里。然而,施工中因遭遇塌方,“马鞍堆”的秘密就此被一步步揭开……
那么,为何后来马鞍堆被定名为“马王堆”呢?历史上的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马鞍堆被讹传为了马王堆。也有人说,在清代嘉庆年间编修的《长沙县志》上有记载,这座汉墓与唐末五代时的马殷父子有关。马殷父子曾先后被封为楚王,定都长沙,死后就葬于此,所以此地被称为“马王堆”,马王堆的名字也由此被沿用至今。但是,墓葬的主人真的是马殷一家人吗?考古人员经过实地勘察,惊奇地发现这里一共有三座墓葬,并为我们一一解开了墓主的身份之谜。
1972年1—4月发掘一号墓
一号墓位于马王堆东边,规模很大。墓的北面有一条倾斜的墓道,用来运送物品。墓葬底部有一个巨大的木椁(guǒ),里面装着4具套棺以及漆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随葬品,其中还有一具保存完好的遗体。
1973年11—12月
发掘三号墓
三号墓紧挨一号墓,形制与一号墓很接近,有一椁三棺,有1600多件漆器、书画、丝织品、竹简、兵器等文物。其中帛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10多万字,涵盖医学、艺术、军事、天文等多个学科。
1973年12月—1974年1月
发掘二号墓
二号墓位于西边,墓口是圆形的,墓坑上大下小,墓道上宽下窄,由于这里早年被盗,墓室已经严重坍塌,出土文物只有200多件。
利苍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上千件文物,其中有三件被称为马王堆汉墓的“眼睛”,获此殊荣的就是出土于二号墓的三枚印章。
这枚铜印刻有“长沙丞相”四个字,应该是朝廷颁发给利苍行使权力的官印。那时候,诸侯国的丞相在政府机构中的地位仅次于诸侯王,可以统领文武百官,是当时长沙国最高的行政长官。
这枚玉印上刻有“利苍”二字,经研究发现,它是墓主人的私印。它的顶部还有一个小孔可以用来系绳子。看来这是古代人可以随身携带的“身份证”呢!
其实,真正的“长沙丞相”印和“轪侯之印”印是金印,但它们被传承给了继任者,所以墓葬中的印章是复制的随葬品。
这枚铜印刻有“轶(dài)侯之印”四个字,是朝廷颁发给利苍表明其爵位的印章。
这三枚印章充分表明了二号墓主人利苍的身份。利苍,生于战国末年,死于公元前186年,他的一生可以用“赤胆忠心、战功卓著”来概括。他早年曾跟随刘邦参加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在刘邦建立汉朝后,论功行赏,在长沙国建立之初即委任利苍为长沙国丞相。惠帝二年(前193),利苍又因功被封为轪侯。
辛追
墓主人利苍是通过三枚印章“证明”身份的,而这枚出土于一号墓的“妾辛追”印则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的“身份证明”——“妾”是古代女子在丈夫面前对自己的谦称,此印章说明一号墓的主人就是利苍的夫人“辛追”。
辛追去世时约50岁,出土时她全身穿有20层丝绸衣服,半身浸泡在略呈红色的溶液里。专家们发现她的遗体保存得非常完好:毛发尚在,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还可以活动,而内脏器官也是完整的,食道和胃里甚至还保存着138粒半甜瓜子!
辛追夫人的遗体被保存得如此完好,堪称世界防腐史上的一大奇迹!相比于被去除器官、做了很多防腐处理的木乃伊,相比于新疆出土的“干尸”,辛追夫人的“湿尸”完全没有受损,也没有变得面目全非,其医学研究价值实在是难以估量,其中暗藏的很多奥秘还等着人们继续去研究呢。
利豨
考古专家在三号墓中除了发现1000多件珍贵文物外,还在墓葬中发现了一具骨架。经鉴定,这是一位身高约1.85米,年龄约30岁的男性。多数学者认为他是利苍与辛追的儿子、第二代轪侯利稀(xī)。墓中出土的“利豨”残封泥、“车大侯家丞”封泥、“家丞一人”遣册(专门记录随葬品器物的简牍)佐证了他就是第二代轪侯利稀。这第二代轪侯利稀不像他的父母一樣“出名”,但墓中随葬的大量兵器以及《车马仪仗图》《驻军图》等军用图,说明他也是一位带兵打仗的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