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但庞大的官僚队伍需要巨大的官俸,这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试想,如果官僚们不要俸银,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
官僚不要俸银是不可能的,但班级的班干部不要报酬是现实的。于是,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逐渐增加班干部的数量,使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增多,实施管理,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1 增加班干部数量的方法
(1)实行值日班长制。班内一个常务班长,多个值日班长。包括值日班长在内,每周一天一个值日班长,每周负责一天,这样会减少班务对优等生学习的冲击。因为一周只值一天班,基本不影响学习,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因为担任班干部成绩下降。
(2)可以把某项班务由以前的一个班委负责变为四个人负责。如卫生、体育等原来一个班委负责,现在给每个班委配上三个助手,组成一个四人管理小组,助手的级别是组长,班委成员是负责人,这样管理层次分明。
(3)课代表由一个变为四个。班级每门课设一個正课代表负全责,三个副课代表协助,组成该门课的管理小组。这样,七门学科,每科四个课代表且不兼任,这样就有二十八个课代表,加上别的班干部,最终产生了约四十个班干部。
2 建立这种制度的意义
(1)班干部任命后,各部门负责的同学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逐渐制定和修正出班级管理各方面的切实可行的细则,各方面的细则累加起来,就形成了班级内部严密的管理制度。用这种制度管理班级,实施了制度化管理。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也就是说,建立良好的制度,依靠制度管理是一切集体管理的最佳选择。班级管理中按照民主原则,什么样的规则更合理、有利,就执行什么样的规则;什么样的制度既照顾到班级大多数人的利益,又不违背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施行什么样的制度……当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班规的制定导向是怎样提高学习成绩及学生的素质。由于目标的制定不是以教师的政令形式,而是以学生民主讨论民主集中形成,这样学生的执行的积极性就大多了。
(2)班级制度内容繁复庞杂,每个人的管理分工只是这项巨大工程的一个分项目,是必不可少的;每人又好像是一台巨大的精密仪器的一个螺丝钉,谁出了问题,机器就可能不转,所以必须人人尽职尽责、不能出错。
3 这样做的明显优势
(1)对于优等生来说,以往班中的优等生由于“光环效应”几乎成了不犯错误的“王子”。由于他们的学习突出,优点明显,即使犯了错,也没人敢说;由于他们是班中的栋梁,给班级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有错,老师也往往给他们留“面子”……因而,对他们而言,班规以前对他们几乎没有约束力。但在这种全员班干部的机制下,原来受严格管理的中等生也获得了管理权:你管我的毛病,我也挑你的缺点,人人平等,这样就形成了人才成长的“丛林”……这种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优等生也因为有强大约束力,非常利于他们成才,使他们品学兼优。
(2)对于中等生或女生来说,他们在班级中总是默默无闻,他们常常被漠视。因为给老师的印象深的学生是优等生或是差生,多数时间老师对中等生及犯错少的女生是不闻不问的。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现实,中等生或女生在班级管理中是视野中的盲点。他们可有可无,不被关注,积极性也不高。实施全员班干部制后,变化最大的是他们,他们赢得了班级中展现才华的平台,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好多“积极分子”抢着干班务,精神抖擞,振奋昂扬,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情理之中。
(3)对于成绩差的特长生来说,他们也得到了个性的张扬。教育他们最好的方法是“捧高了再摔”。一旦当上班干部,成为执行者后,他们在心理上就会默认接受严格的管理,且再也没有怨言,他们精神抖擞,尽职尽责,最怕下岗……班级管理可以提升档次,这是最关键之处。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有岗位,他们一看,还有几个人不是班干部?!赶紧努力吧,争取能够上岗。他们的积极表现又会使在岗的学生产生危机感。这样班内形成人人奋勇争先,人人不甘落后的局面。
(4)在这种形势下,班级有了一个新的局面。为了充分满足这部分中等生的“展现欲望”,班级增多了很多为班级服务的平台,如:家长送东西到大门,有专门的服务小组去拿;学生生病了,把学生送到门卫处,有人扶,有人帮着背书包,这是班级陪护小组的工作;班中由班报小组出黑板报,墙报小组负责贴墙报;生活小组负责给全班集体充饭卡......服务领域深化细化。家长纷纷评价,这个班级对待学生特好,班级温馨如家。学生之间关系也异常融洽,这样一个团结协作的班集体日益形成了。集体的切实的实惠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价值,学生从小爱集体,倚重集体的集体主义观念自然形成了。
班级的班干部各司其职,这样教师就会从具体的班务管理中解放出来,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严格督促三分之一的班级管理,学生是很少犯错的,道家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教师确实会在此时得到真切的体会。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八中学)
官僚不要俸银是不可能的,但班级的班干部不要报酬是现实的。于是,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逐渐增加班干部的数量,使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增多,实施管理,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1 增加班干部数量的方法
(1)实行值日班长制。班内一个常务班长,多个值日班长。包括值日班长在内,每周一天一个值日班长,每周负责一天,这样会减少班务对优等生学习的冲击。因为一周只值一天班,基本不影响学习,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因为担任班干部成绩下降。
(2)可以把某项班务由以前的一个班委负责变为四个人负责。如卫生、体育等原来一个班委负责,现在给每个班委配上三个助手,组成一个四人管理小组,助手的级别是组长,班委成员是负责人,这样管理层次分明。
(3)课代表由一个变为四个。班级每门课设一個正课代表负全责,三个副课代表协助,组成该门课的管理小组。这样,七门学科,每科四个课代表且不兼任,这样就有二十八个课代表,加上别的班干部,最终产生了约四十个班干部。
2 建立这种制度的意义
(1)班干部任命后,各部门负责的同学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逐渐制定和修正出班级管理各方面的切实可行的细则,各方面的细则累加起来,就形成了班级内部严密的管理制度。用这种制度管理班级,实施了制度化管理。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也就是说,建立良好的制度,依靠制度管理是一切集体管理的最佳选择。班级管理中按照民主原则,什么样的规则更合理、有利,就执行什么样的规则;什么样的制度既照顾到班级大多数人的利益,又不违背学校的规章、制度,就施行什么样的制度……当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班规的制定导向是怎样提高学习成绩及学生的素质。由于目标的制定不是以教师的政令形式,而是以学生民主讨论民主集中形成,这样学生的执行的积极性就大多了。
(2)班级制度内容繁复庞杂,每个人的管理分工只是这项巨大工程的一个分项目,是必不可少的;每人又好像是一台巨大的精密仪器的一个螺丝钉,谁出了问题,机器就可能不转,所以必须人人尽职尽责、不能出错。
3 这样做的明显优势
(1)对于优等生来说,以往班中的优等生由于“光环效应”几乎成了不犯错误的“王子”。由于他们的学习突出,优点明显,即使犯了错,也没人敢说;由于他们是班中的栋梁,给班级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有错,老师也往往给他们留“面子”……因而,对他们而言,班规以前对他们几乎没有约束力。但在这种全员班干部的机制下,原来受严格管理的中等生也获得了管理权:你管我的毛病,我也挑你的缺点,人人平等,这样就形成了人才成长的“丛林”……这种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优等生也因为有强大约束力,非常利于他们成才,使他们品学兼优。
(2)对于中等生或女生来说,他们在班级中总是默默无闻,他们常常被漠视。因为给老师的印象深的学生是优等生或是差生,多数时间老师对中等生及犯错少的女生是不闻不问的。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现实,中等生或女生在班级管理中是视野中的盲点。他们可有可无,不被关注,积极性也不高。实施全员班干部制后,变化最大的是他们,他们赢得了班级中展现才华的平台,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好多“积极分子”抢着干班务,精神抖擞,振奋昂扬,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情理之中。
(3)对于成绩差的特长生来说,他们也得到了个性的张扬。教育他们最好的方法是“捧高了再摔”。一旦当上班干部,成为执行者后,他们在心理上就会默认接受严格的管理,且再也没有怨言,他们精神抖擞,尽职尽责,最怕下岗……班级管理可以提升档次,这是最关键之处。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有岗位,他们一看,还有几个人不是班干部?!赶紧努力吧,争取能够上岗。他们的积极表现又会使在岗的学生产生危机感。这样班内形成人人奋勇争先,人人不甘落后的局面。
(4)在这种形势下,班级有了一个新的局面。为了充分满足这部分中等生的“展现欲望”,班级增多了很多为班级服务的平台,如:家长送东西到大门,有专门的服务小组去拿;学生生病了,把学生送到门卫处,有人扶,有人帮着背书包,这是班级陪护小组的工作;班中由班报小组出黑板报,墙报小组负责贴墙报;生活小组负责给全班集体充饭卡......服务领域深化细化。家长纷纷评价,这个班级对待学生特好,班级温馨如家。学生之间关系也异常融洽,这样一个团结协作的班集体日益形成了。集体的切实的实惠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价值,学生从小爱集体,倚重集体的集体主义观念自然形成了。
班级的班干部各司其职,这样教师就会从具体的班务管理中解放出来,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严格督促三分之一的班级管理,学生是很少犯错的,道家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教师确实会在此时得到真切的体会。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