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应试的角度,作文都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没有成功的作文,就没有成功的语文高考,也因此有人说“得作文者得高考”。但高中语文复习重基础轻作文几乎成普遍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训练见机行事、指导蜻蜓点水、评讲轻描淡写,作文教学被严重弱化。这种急功近利的应试思想,从根本上影响了语文备考质量,必然影响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笔者认为,高中作文教学要走出投入多见效慢的怪圈,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加强高中作文教学,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学习动机,增加写好作文的信心。高中复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考试本身、一味地强调应试技能,其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紧张而繁重的高中阶段,需要教师能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师要善于把情境引入课堂,把激励引入课堂,把美文带进课堂,把生活带进课堂。结合学生的情感、志趣,把他们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让他们关注、思考、分析各种复杂现象和社会热点,增智广识,提高洞察力。让学生关注身边事,收看新闻,写作时评;阅读报刊美文,写下读书笔记。如果教师善于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以我手写我心“,高中学生同样会对作文“望而生爱”,而不是畏惧害怕、敷衍应付。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教师应多看进步,宽打分数,组织交流,及时肯定,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体验中热爱写作,进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读写训练之中去。
二、强化课内外素材的积累
加强高中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培根固本,努力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深才能叶茂,源浚方能流长。忽视了语言积累,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都是古人的经验总结。
1、立足课堂,高效地利用好教材。
首先,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意识。我们绝大部学生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如何让用的时候不少,很少去考虑。所以,从进入高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课内素材积累本。其实,语文课本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14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5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如何让这些浩瀚海洋中的贝壳成为自己的点缀,我们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有意识的训练过程。
立足课堂,高效利用教材积累素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深入挖掘了文本主题,帮助学生形成了深入主题和纵向横向分析的思路方法,又有效地积累了素材。应该说教材里的这些耀眼的贝壳非常值得我们捡起,放进我们的素材篮里。
2、观察生活,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既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就是空谈。我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进行规定:必须是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或者历史上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并给出等第,点评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一方面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
3、开展训练,有主题的搜集素材
每周由我给出一定范围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这一主题下的相关素材。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根据主题搜集,就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审读,进行筛选。所以在一个主题范围内,还是有学生选择的素材并不是很切合,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指出和引导,并且通过再整理让他们去思考——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呢?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搜集,学生对各个主题的素材是有所积累的,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比如:最能为主旨服务的材料, 真实具体的材料,典型、有意义的材料,常见的典型、有意义的材料,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很多老生常谈的材料虽然很切合主题,但已经缺乏新意,缺乏时代气息,让文章看不出来是什么时候写的,这无疑也是失败的。
三、科学指导,务求实效
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前提,强化积累是根本,那么,科学指导则是做好高中作文教学的关键。作文是最复杂的心智活动之一,高中时间又太宝贵,学生投入到语文复习上的时间有限,作文教学必须坚持科学指导,务求实效。
1.探寻规律,掌握技巧
高考作文是高考环境中的特殊应试文章,尽管我们反对应试作文新八股,但探寻考场作文规律,掌握一般写作技巧却必不可少。一是要重视模式训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与校园”“我与家庭”“我与社会”等四大方面的“美点”“感点”精彩片断。整理自己思想和生活的积累,记下自己的独特见闻、经历与感悟,往往能为作文添彩。三是可供借鉴的优美时文及精彩片断。除了以上三种课型,还有写作竞赛课、构思训练课、素材交流课、听读复记课、美文共评课、仿写课、评改课等多种课型,均可在作文复习中适时选用。
2.多样批改,追求高效
根据高中作文复习面广量多的现实,首先语文教师自己要转变观念,明确“好作文不是老师改出来的”,精批细改常常是事倍功半。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使他们懂得:一个不懂得自己修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写得好的本領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批改,如全阅评分、重点批改、个别面批、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等。多年来,我坚持教给方法,引导学生相互批阅作文。由于长期坚持,学生基本形成了习惯,评改细致,书写工整,点评到位,大家的评改积极性相当高,这一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互动交流,提升了学生的写作鉴赏水平,同时又为教师的评阅节约了大量时间,为高密度的作文练笔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走出作文认识误区,真正把高中作文教学落到实处,既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提高语文备考效益的必要途径。只有语文教师首先走出重语基轻作文的认识误区,摆正作文教学的位置,才能够去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作文考试成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质的飞跃,进而获得满意的语文成绩。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加强高中作文教学,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学习动机,增加写好作文的信心。高中复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考试本身、一味地强调应试技能,其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紧张而繁重的高中阶段,需要教师能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师要善于把情境引入课堂,把激励引入课堂,把美文带进课堂,把生活带进课堂。结合学生的情感、志趣,把他们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让他们关注、思考、分析各种复杂现象和社会热点,增智广识,提高洞察力。让学生关注身边事,收看新闻,写作时评;阅读报刊美文,写下读书笔记。如果教师善于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以我手写我心“,高中学生同样会对作文“望而生爱”,而不是畏惧害怕、敷衍应付。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教师应多看进步,宽打分数,组织交流,及时肯定,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体验中热爱写作,进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读写训练之中去。
二、强化课内外素材的积累
加强高中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培根固本,努力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根深才能叶茂,源浚方能流长。忽视了语言积累,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都是古人的经验总结。
1、立足课堂,高效地利用好教材。
首先,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意识。我们绝大部学生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如何让用的时候不少,很少去考虑。所以,从进入高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课内素材积累本。其实,语文课本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14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5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如何让这些浩瀚海洋中的贝壳成为自己的点缀,我们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有意识的训练过程。
立足课堂,高效利用教材积累素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深入挖掘了文本主题,帮助学生形成了深入主题和纵向横向分析的思路方法,又有效地积累了素材。应该说教材里的这些耀眼的贝壳非常值得我们捡起,放进我们的素材篮里。
2、观察生活,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既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就是空谈。我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进行规定:必须是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或者历史上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并给出等第,点评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一方面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
3、开展训练,有主题的搜集素材
每周由我给出一定范围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这一主题下的相关素材。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根据主题搜集,就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审读,进行筛选。所以在一个主题范围内,还是有学生选择的素材并不是很切合,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指出和引导,并且通过再整理让他们去思考——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呢?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搜集,学生对各个主题的素材是有所积累的,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什么样的素材才是写作的好材料:比如:最能为主旨服务的材料, 真实具体的材料,典型、有意义的材料,常见的典型、有意义的材料,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很多老生常谈的材料虽然很切合主题,但已经缺乏新意,缺乏时代气息,让文章看不出来是什么时候写的,这无疑也是失败的。
三、科学指导,务求实效
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前提,强化积累是根本,那么,科学指导则是做好高中作文教学的关键。作文是最复杂的心智活动之一,高中时间又太宝贵,学生投入到语文复习上的时间有限,作文教学必须坚持科学指导,务求实效。
1.探寻规律,掌握技巧
高考作文是高考环境中的特殊应试文章,尽管我们反对应试作文新八股,但探寻考场作文规律,掌握一般写作技巧却必不可少。一是要重视模式训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与校园”“我与家庭”“我与社会”等四大方面的“美点”“感点”精彩片断。整理自己思想和生活的积累,记下自己的独特见闻、经历与感悟,往往能为作文添彩。三是可供借鉴的优美时文及精彩片断。除了以上三种课型,还有写作竞赛课、构思训练课、素材交流课、听读复记课、美文共评课、仿写课、评改课等多种课型,均可在作文复习中适时选用。
2.多样批改,追求高效
根据高中作文复习面广量多的现实,首先语文教师自己要转变观念,明确“好作文不是老师改出来的”,精批细改常常是事倍功半。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使他们懂得:一个不懂得自己修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写得好的本領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批改,如全阅评分、重点批改、个别面批、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等。多年来,我坚持教给方法,引导学生相互批阅作文。由于长期坚持,学生基本形成了习惯,评改细致,书写工整,点评到位,大家的评改积极性相当高,这一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互动交流,提升了学生的写作鉴赏水平,同时又为教师的评阅节约了大量时间,为高密度的作文练笔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走出作文认识误区,真正把高中作文教学落到实处,既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提高语文备考效益的必要途径。只有语文教师首先走出重语基轻作文的认识误区,摆正作文教学的位置,才能够去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作文考试成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质的飞跃,进而获得满意的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