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这种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了。语文课程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和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责任重大。
新课标有一个重要精神是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那么,在这种形势条件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既适应时代的要求,又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呢?结合一年多来的新教材教学实践工作,我认为要从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引导学生重视语文
为什么要学语文?不学语文行不行?这是很多语文学困生的疑惑,也是他们学不好语文的主观原因。在我接到初一新班时,就向学生通俗地讲解了关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的科学论断。当然,学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但他们对语文科重要性的认识,一定是清晰的。
二、要激发学生爱好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消除学生对语文的惧怕心理,我向学生简要传达了语文新课标精神,并庄重宣告学习语文人人大显身手的时代就要来了,这一招尤其让那些语文学困生深受鼓舞。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开展了课前演讲、朗诵比赛、成语接龙、课本剧表演等等活动;还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文学殿堂的庄严神圣,进而产生要深入学习语文的强烈愿望。
三、要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学习惯,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外阅读和勤于练笔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教授每篇新课文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写生字、根据意思写词语,第二是让学生回答课后习题中能答的问题,以此来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每堂课一开始,我都会提几个上节课讲过的或很久以前讲过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有时还让两个学生就某篇课文一问一答。以此来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及时复习、定时复习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上,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向他们讲清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的道理。第二,我把新课标上要求中学生每年要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的条款进行了强调。第三,要求他们多读书、多看报、多背古诗词,并学会写读书摘录、做读书笔记。
为了让学生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我对学生周记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从生活中选材。学生为了符合这个标准,就必须写平时观察到的人和事。作文课就让学生从自己的周记中选一篇修改而成。学生明白了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课余练笔是作文的素材宝库的道理,有了勤于练笔的习惯,那种作文时怕写、无事写、无话说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四、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课堂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在小组的合作中解决问题。我是从从两个方面来做的。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多写。多读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的特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与理解、朗读与写作的关系都很密切。在课堂上只要学生搞不懂的地方,我就让他们反复读,不急着讲。我认为只有这样,学生的感悟才是自己的,印象才深刻。
多说就是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积极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并能领会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我在课堂上讲到一个问题都鼓励学生讨论,但当我说结束讨论时又要必须立即肃静,做到收放自如。
多写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仿写名句、佳段;课后续写、改写课文。比如,续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将《中国石拱桥》中笼统说明卢沟桥结构特点的那一段改成赵州桥那样的一条一点地说。我认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感而发、快速成文的能力。
第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做到精讲巧练。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就决定教师的讲只能是精讲。要达到精讲,我认为就必须做到两点:
一是做到一课一得或两得,不可贪多求全。每篇课文值得探讨的知识点很多,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就要抓住教学重点,大胆地裁剪取舍。
二是要实行巧练,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感到繁重枯燥。
学生重视语文了,有了兴趣,掌握了方法,加之教师引导得当,我想,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也就不是难事了。
(河北邯郸市第十中学)
新课标有一个重要精神是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那么,在这种形势条件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既适应时代的要求,又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呢?结合一年多来的新教材教学实践工作,我认为要从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引导学生重视语文
为什么要学语文?不学语文行不行?这是很多语文学困生的疑惑,也是他们学不好语文的主观原因。在我接到初一新班时,就向学生通俗地讲解了关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的科学论断。当然,学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但他们对语文科重要性的认识,一定是清晰的。
二、要激发学生爱好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消除学生对语文的惧怕心理,我向学生简要传达了语文新课标精神,并庄重宣告学习语文人人大显身手的时代就要来了,这一招尤其让那些语文学困生深受鼓舞。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开展了课前演讲、朗诵比赛、成语接龙、课本剧表演等等活动;还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文学殿堂的庄严神圣,进而产生要深入学习语文的强烈愿望。
三、要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学习惯,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外阅读和勤于练笔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教授每篇新课文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写生字、根据意思写词语,第二是让学生回答课后习题中能答的问题,以此来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每堂课一开始,我都会提几个上节课讲过的或很久以前讲过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有时还让两个学生就某篇课文一问一答。以此来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及时复习、定时复习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上,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向他们讲清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的道理。第二,我把新课标上要求中学生每年要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的条款进行了强调。第三,要求他们多读书、多看报、多背古诗词,并学会写读书摘录、做读书笔记。
为了让学生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我对学生周记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从生活中选材。学生为了符合这个标准,就必须写平时观察到的人和事。作文课就让学生从自己的周记中选一篇修改而成。学生明白了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课余练笔是作文的素材宝库的道理,有了勤于练笔的习惯,那种作文时怕写、无事写、无话说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四、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课堂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在小组的合作中解决问题。我是从从两个方面来做的。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多写。多读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的特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与理解、朗读与写作的关系都很密切。在课堂上只要学生搞不懂的地方,我就让他们反复读,不急着讲。我认为只有这样,学生的感悟才是自己的,印象才深刻。
多说就是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积极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并能领会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我在课堂上讲到一个问题都鼓励学生讨论,但当我说结束讨论时又要必须立即肃静,做到收放自如。
多写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仿写名句、佳段;课后续写、改写课文。比如,续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将《中国石拱桥》中笼统说明卢沟桥结构特点的那一段改成赵州桥那样的一条一点地说。我认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感而发、快速成文的能力。
第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做到精讲巧练。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就决定教师的讲只能是精讲。要达到精讲,我认为就必须做到两点:
一是做到一课一得或两得,不可贪多求全。每篇课文值得探讨的知识点很多,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就要抓住教学重点,大胆地裁剪取舍。
二是要实行巧练,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感到繁重枯燥。
学生重视语文了,有了兴趣,掌握了方法,加之教师引导得当,我想,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也就不是难事了。
(河北邯郸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