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困境。
【关键词】农村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分析
农村中学长期以来受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农村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因素
农村普通中学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素质教育理念在农村中学还没有充分的体现,提高升学率仍旧是大部分农村中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从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对孩子成长的期望来看,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家长没有读过大学,甚至有的家长是纯粹的文盲,他们对孩子的学业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通过上重点高中、考名牌大学,以跳出“农门”过上现代的城市生活。可是,他们却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二)学校因素
许多农村中学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并且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学生自身因素
农村中学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心理的障碍。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只是每个学生的程度轻重不同而已。有些成绩稍差一些的学生总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是恨自己“笨”,于是丧失了“自信”。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对学习、考试产生焦虑和抑郁。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自暴自弃,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
2、自我意识的障碍。他们的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但自己的愿望与实际能力有着很大的距离,他们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总想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束缚,有事不愿与父母及老师交流,做事不记后果,冲动和好奇是他们的最大特征。对待自己要么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自我否定,自我压抑,缺乏自信;要么自我意识膨胀,过高估计自己的现状,甚至认为自己比谁都强,把幻想当现实,而一旦遭遇挫折,便一蹶不振。
3、性知识方面的缺乏。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从小学高年级起。学生已进入性发育期,生理、心理会有急剧的变化。来自性本能的驱使,再加上外界媒体的刺激和影响,学生逐渐产生性意识,出现了接近异性的兴趣和愿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性教育,他们对迅速成熟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对于自己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觉得不该这样,但又不易自制,于是产生恐惧、悔恨等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无论是低文化水平的家长还是高文化水平的家长,他们在孩子未出现严重问题之前都固守自己的教育方式,认为自己的教育没问题,而有问题的是孩子,在他们的意识中孩子其实只是他们的一部分或者延续。并且有些家长不能客观的估计孩子的成绩,一次考试成功会使他们飘飘然,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别人的强,而一次考试失败又能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一味的给他们泼冷水,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反。
(二)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及原因
许多农村中学的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把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门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下,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
另外,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常对教育对象产生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三、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与思考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不成材。”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那么,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家庭教育不能忽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其次,父母要懂得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现代家长必须学习与育人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日常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同时,为孩子树立榜样,进行自我塑造,不断修正自己,让孩子接受自己良好的正面形象。再次,父母要理解,尊重,信任孩子。
(二) 加强学校教育
1、学校,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后进生,保护和激励学生的自尊心理,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健康心理。
2、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站。在学校中选择熟知教育学心理学,学生信赖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服务教师,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学习与交往中的困难与问题,从困惑中走出来。
3 学校适当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一些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心理素质的优缺点,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为健康成
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适应性教育。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让他们认识到在索取的同时,更要有奉献。要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三)鼓励家庭,社会力量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而造成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要发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三方共同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參考文献
[1] 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上海。
[2] 季成钧主编.家庭教育学[M]。
[3]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
[4] 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
【关键词】农村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分析
农村中学长期以来受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农村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因素
农村普通中学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素质教育理念在农村中学还没有充分的体现,提高升学率仍旧是大部分农村中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从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对孩子成长的期望来看,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家长没有读过大学,甚至有的家长是纯粹的文盲,他们对孩子的学业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通过上重点高中、考名牌大学,以跳出“农门”过上现代的城市生活。可是,他们却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二)学校因素
许多农村中学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并且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学生自身因素
农村中学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心理的障碍。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只是每个学生的程度轻重不同而已。有些成绩稍差一些的学生总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总是恨自己“笨”,于是丧失了“自信”。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对学习、考试产生焦虑和抑郁。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自暴自弃,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
2、自我意识的障碍。他们的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但自己的愿望与实际能力有着很大的距离,他们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总想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束缚,有事不愿与父母及老师交流,做事不记后果,冲动和好奇是他们的最大特征。对待自己要么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自我否定,自我压抑,缺乏自信;要么自我意识膨胀,过高估计自己的现状,甚至认为自己比谁都强,把幻想当现实,而一旦遭遇挫折,便一蹶不振。
3、性知识方面的缺乏。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从小学高年级起。学生已进入性发育期,生理、心理会有急剧的变化。来自性本能的驱使,再加上外界媒体的刺激和影响,学生逐渐产生性意识,出现了接近异性的兴趣和愿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性教育,他们对迅速成熟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对于自己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觉得不该这样,但又不易自制,于是产生恐惧、悔恨等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无论是低文化水平的家长还是高文化水平的家长,他们在孩子未出现严重问题之前都固守自己的教育方式,认为自己的教育没问题,而有问题的是孩子,在他们的意识中孩子其实只是他们的一部分或者延续。并且有些家长不能客观的估计孩子的成绩,一次考试成功会使他们飘飘然,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别人的强,而一次考试失败又能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一味的给他们泼冷水,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反。
(二)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及原因
许多农村中学的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把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门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下,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
另外,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常对教育对象产生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三、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与思考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不成材。”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那么,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家庭教育不能忽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其次,父母要懂得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现代家长必须学习与育人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日常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同时,为孩子树立榜样,进行自我塑造,不断修正自己,让孩子接受自己良好的正面形象。再次,父母要理解,尊重,信任孩子。
(二) 加强学校教育
1、学校,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后进生,保护和激励学生的自尊心理,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健康心理。
2、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站。在学校中选择熟知教育学心理学,学生信赖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服务教师,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学习与交往中的困难与问题,从困惑中走出来。
3 学校适当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一些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心理素质的优缺点,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为健康成
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适应性教育。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让他们认识到在索取的同时,更要有奉献。要能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三)鼓励家庭,社会力量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而造成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要发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三方共同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參考文献
[1] 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上海。
[2] 季成钧主编.家庭教育学[M]。
[3]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
[4] 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