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技能培训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和被国家11个部委联合授予“全国百县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记者就此走访了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福安市就业市场。
稳定压倒一切,这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而通过劳动就业解决吃住行穿就是百姓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福安就业群体庞大。据调查。福安全市总人口62万,农村劳动力22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5万人。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服务型政府职能部门的民心工程,更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首当其冲的任务。过去,福安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上存在着“企业招工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两难尴尬局面。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当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2006年建立了福安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TT作的若干意见》。对做好农民IT作做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2007年,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立足福安市情,按照“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依法维权、公共服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2007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129人,大大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效推动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工业发展、城市繁荣。
曾担任过乡镇长、书记、发展计划局局长的现任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郑胜资对记者分析了福安就业市场的用工情况:福安市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业三大主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4万多个,同时商业饮食、交通运输业也可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大批新企业又落户建成。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就业空间。在统筹解决企业用工不足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政府搭台,百姓参与。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有效帮助因缺乏一技之长而转移不出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他告诉记者:“2007年,我们紧紧围绕职业培训工作目标,紧抓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和‘温暖工程双百计划’农民培训这两个有利时机,从福安产业发展现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出发,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2007年福安市就业再就业培训8116人次,占年任务的135%,其中农村劳动技能培训6103人。再就业培训2013人:技能鉴定4546人。占年任务的239%。”
郑局长陪同记者深入乡镇社区采访调查,并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做法,向记者作了详细的介绍。
一是实施两大培训工程。营造发展软环境。2007年,福安市实施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和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双百计划”农民培训,两大培训项目的培训对象都是农村劳动力。2007年这两大培训的指标分别为4000人、1000人。在实施培训中,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统战、职教、妇联、群团、船舶协会、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困难家庭人口参训,一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6103人,免费技能鉴定2100人。大大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服务全市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商住饮食等行业用工需求,缓解了“企业招工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问题。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深受企业和群众高度赞扬。
二是求真务实注重调研。探求职业培训需求。首先,注重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结构。2007年分管培训的领导和培训业务的工作人员深入电机、船舶、食品、商饮等60多家企业,了解用工需求,选择确定培训方向,有效地开展了订单培训。其次,深入乡村一线,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愿。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派人到溪尾、松罗、湾坞、溪潭、范坑、晓阳等10多个乡镇的50多个行政村,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愿望,与当地党委政府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就地组织转移就业培训,成功地开办了溪尾水产养殖转产培训、社口茶叶加工技能提升培训、城阳乡风味美食培训、穆阳线面制作培训、赛岐食品加工培训、坂中大蓬蔬菜园艺等一系列培训。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就业。
三是立足市情选择项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福安市电机、船舶、食品、商饮行业用工需求量大。缺工现象较严重。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用工需求,设置培训内容,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新技能人才的要求。2007年开设了电焊、涂装、电机装配、车工、铸造、电工、数控车床、茶叶加工、艺术花茶、蔬菜园艺、食品加工、营业员、水产养殖等16个培训项目,举办了80多期培训班,培训8116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后,基本在本地就业,培训后的就业率达98%。
四是创新培训工作模式,多方式地实现培训目标。其一前移培训关口,提倡上门培训。把传统“请上来”的培训模式,转变为“走出去,沉下去。贴上来”培训。大力提倡深入乡村、企业开展培训、鉴定,方便农民朋友,推动培训、鉴定工作广泛深入开展。2007年共深入农村、深入企业举办培训41期培训3000多人次。其二是联合厂、校、基地三方力量,实行浓缩实训。共联合了5家电机企业、3家船舶公司、5个公办学校开展实训。主要作法是:针对农民文化素质低、学习理论难的特点,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中设立实训基地。学员以学技能为主。由企业师傅带班教学,学员亦工亦学,易于掌握技能,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2007年5月10日,李川副省长在福安调研劳动就业工作时,肯定了实训这一做法。其三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确保就业率。
五是强化劳动监察执法,提高资格证书制度刚性。为了确保技能鉴定工作顺利开展,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监察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劳动监察职能作用,增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刚性。福安市技能鉴定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除了依靠多年工作积累,形成良好的持证上岗氛围和长期不懈的宣传外。主要与劳动监察在持证上岗方面强化执法检查是分不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推行了十多年了,但社会方面对持证上岗认可的不多,体现在企业招工基本上没有把职业资格证书当作招工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基本没有把劳动者持证情况与工资待遇挂钩起来。在企业。上班人员有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几乎没什么差别,大部分劳动者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没多大用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觉组织员工参加技能鉴定的少,被强制参加技能鉴定的多。这几年,福安市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强化劳动监察执法结合起来,规范持证上岗,逐步提高持证率。对列入就业准入制的工种加强行政执法检查,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力,资格证书逐渐受到重视。2007年技能鉴定的4546人当中,有偿鉴定2000多人。
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创新地实施了“一户一就业,一人一技能”工作。 “一户一就业”活动主要针对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有劳动能力或具有部分劳动能力。但尚未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居民、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调查摸底,建立劳动力信息台账。据调查。福安市在2007年开展“一户一就业,一人一技能”的培训学员达6342人次,转移就业人数4645人次。在采访中,一位农民工朋友告诉记者:“如今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民的收益得到实惠。”
记者在调查中又了解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福安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又推出了农村劳动力和农村“零就业”家庭转移就业帮困活动。
在农村“零就业”家庭转移就业帮困活动中,对符合条件的失地无业农民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转移就业数据库。为失地无业农民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服务周活动期间,为大量农民“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了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相关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为“零就业”农民家庭提供就业机会。
在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中,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同时,做好职业指导。就业服务。主要有:一是为参训者提供技能鉴定服务,通过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工种行业人员的持证率。二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强培训、职业指导、用工等信息的传递。三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用工信息,确定培训项目,走“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路子,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就业率。四是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培训学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培训后就业的学员采取适时服务,加强与学员的联系,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由于培训和就业的良性对接,使培训学员的就业率均达90%以上。
最后,郑胜资局长告诉记者。2008年,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进一步拓展职业培训层次,在做好基础职业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中、高级职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开展中级工培训鉴定、职业经理人认证培训、创业培训。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稳定压倒一切,这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而通过劳动就业解决吃住行穿就是百姓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福安就业群体庞大。据调查。福安全市总人口62万,农村劳动力22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5万人。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服务型政府职能部门的民心工程,更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首当其冲的任务。过去,福安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上存在着“企业招工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两难尴尬局面。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当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2006年建立了福安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TT作的若干意见》。对做好农民IT作做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2007年,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立足福安市情,按照“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依法维权、公共服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2007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129人,大大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效推动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工业发展、城市繁荣。
曾担任过乡镇长、书记、发展计划局局长的现任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郑胜资对记者分析了福安就业市场的用工情况:福安市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业三大主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4万多个,同时商业饮食、交通运输业也可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大批新企业又落户建成。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就业空间。在统筹解决企业用工不足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政府搭台,百姓参与。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有效帮助因缺乏一技之长而转移不出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他告诉记者:“2007年,我们紧紧围绕职业培训工作目标,紧抓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和‘温暖工程双百计划’农民培训这两个有利时机,从福安产业发展现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出发,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2007年福安市就业再就业培训8116人次,占年任务的135%,其中农村劳动技能培训6103人。再就业培训2013人:技能鉴定4546人。占年任务的239%。”
郑局长陪同记者深入乡镇社区采访调查,并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做法,向记者作了详细的介绍。
一是实施两大培训工程。营造发展软环境。2007年,福安市实施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和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双百计划”农民培训,两大培训项目的培训对象都是农村劳动力。2007年这两大培训的指标分别为4000人、1000人。在实施培训中,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统战、职教、妇联、群团、船舶协会、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困难家庭人口参训,一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6103人,免费技能鉴定2100人。大大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服务全市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商住饮食等行业用工需求,缓解了“企业招工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问题。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深受企业和群众高度赞扬。
二是求真务实注重调研。探求职业培训需求。首先,注重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结构。2007年分管培训的领导和培训业务的工作人员深入电机、船舶、食品、商饮等60多家企业,了解用工需求,选择确定培训方向,有效地开展了订单培训。其次,深入乡村一线,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愿。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专门派人到溪尾、松罗、湾坞、溪潭、范坑、晓阳等10多个乡镇的50多个行政村,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愿望,与当地党委政府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就地组织转移就业培训,成功地开办了溪尾水产养殖转产培训、社口茶叶加工技能提升培训、城阳乡风味美食培训、穆阳线面制作培训、赛岐食品加工培训、坂中大蓬蔬菜园艺等一系列培训。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就业。
三是立足市情选择项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福安市电机、船舶、食品、商饮行业用工需求量大。缺工现象较严重。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用工需求,设置培训内容,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新技能人才的要求。2007年开设了电焊、涂装、电机装配、车工、铸造、电工、数控车床、茶叶加工、艺术花茶、蔬菜园艺、食品加工、营业员、水产养殖等16个培训项目,举办了80多期培训班,培训8116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后,基本在本地就业,培训后的就业率达98%。
四是创新培训工作模式,多方式地实现培训目标。其一前移培训关口,提倡上门培训。把传统“请上来”的培训模式,转变为“走出去,沉下去。贴上来”培训。大力提倡深入乡村、企业开展培训、鉴定,方便农民朋友,推动培训、鉴定工作广泛深入开展。2007年共深入农村、深入企业举办培训41期培训3000多人次。其二是联合厂、校、基地三方力量,实行浓缩实训。共联合了5家电机企业、3家船舶公司、5个公办学校开展实训。主要作法是:针对农民文化素质低、学习理论难的特点,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中设立实训基地。学员以学技能为主。由企业师傅带班教学,学员亦工亦学,易于掌握技能,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2007年5月10日,李川副省长在福安调研劳动就业工作时,肯定了实训这一做法。其三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确保就业率。
五是强化劳动监察执法,提高资格证书制度刚性。为了确保技能鉴定工作顺利开展,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监察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劳动监察职能作用,增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刚性。福安市技能鉴定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除了依靠多年工作积累,形成良好的持证上岗氛围和长期不懈的宣传外。主要与劳动监察在持证上岗方面强化执法检查是分不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推行了十多年了,但社会方面对持证上岗认可的不多,体现在企业招工基本上没有把职业资格证书当作招工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基本没有把劳动者持证情况与工资待遇挂钩起来。在企业。上班人员有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几乎没什么差别,大部分劳动者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没多大用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觉组织员工参加技能鉴定的少,被强制参加技能鉴定的多。这几年,福安市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强化劳动监察执法结合起来,规范持证上岗,逐步提高持证率。对列入就业准入制的工种加强行政执法检查,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力,资格证书逐渐受到重视。2007年技能鉴定的4546人当中,有偿鉴定2000多人。
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创新地实施了“一户一就业,一人一技能”工作。 “一户一就业”活动主要针对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有劳动能力或具有部分劳动能力。但尚未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居民、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调查摸底,建立劳动力信息台账。据调查。福安市在2007年开展“一户一就业,一人一技能”的培训学员达6342人次,转移就业人数4645人次。在采访中,一位农民工朋友告诉记者:“如今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民的收益得到实惠。”
记者在调查中又了解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福安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又推出了农村劳动力和农村“零就业”家庭转移就业帮困活动。
在农村“零就业”家庭转移就业帮困活动中,对符合条件的失地无业农民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转移就业数据库。为失地无业农民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服务周活动期间,为大量农民“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了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相关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为“零就业”农民家庭提供就业机会。
在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中,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同时,做好职业指导。就业服务。主要有:一是为参训者提供技能鉴定服务,通过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工种行业人员的持证率。二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强培训、职业指导、用工等信息的传递。三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用工信息,确定培训项目,走“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路子,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就业率。四是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培训学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培训后就业的学员采取适时服务,加强与学员的联系,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由于培训和就业的良性对接,使培训学员的就业率均达90%以上。
最后,郑胜资局长告诉记者。2008年,福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进一步拓展职业培训层次,在做好基础职业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中、高级职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开展中级工培训鉴定、职业经理人认证培训、创业培训。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