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关系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研究。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我们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原来单一的考试测评,不断往多元化多举措的方向改善。虽然目前仍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随着评价主客体的积极参与,在新时代新思想新举措的配合下,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将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教育观念;多元化
一、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理论渊源
自人类有教学行为以来,教育实施、评价和咨询便同时产生,随后三者相辅相成发展,缺一不可。然而,历史上人类对于教育评估的研究发展滞后,在相当长的历史中,教育评估一直被简单视为人才选拔与考试。在19世纪中期以前,教育评价与人才选拔的界限模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成绩测评在思想与理论上也一直没有完整明确的区分。
18世纪中期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思想和20世纪初约翰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共同为综合素质评价和研究提供了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在这些思想巨人的肩膀上,同时随着20世纪实验心理学、教育统计学以及人类智力理论发展,教育学界开始了对非学科学习能力和素质的理论研究。由此开始,人类开启了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新阶段。
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欧美发达国家各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评价体系中。我国自1999年国务院教育局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各级政府多次推动政策实施,积极改革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但总体仍然面临着思想理论不牢固、评估模式单调、可操作性不强、方法论不科学,缺乏社会公信力等困境。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个体成长最迅速的阶段之一,也是形成个人修养品质、学习能力、开阔眼界、开发自身潜能的关键期,因此,中小学教育在个人一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学生长期面临着较大的考试升学压力,学校和家长基本只关注学生和孩子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原本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塑造而成的应试能力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质无法实现。
因而,改变传统的唯成绩、唯学历论的教育观念,缓解功利化社会竞争浮躁环境对校园的影响,纠正学校和家长仅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单一评价指标,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便为此服务,从最初关注知识学习之外的技能,到后来涉及到各种非智力因素,最终全面涵盖了所有关系到人的基础成长和成才条件的综合研究系统上。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重要性。我国对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文件完整地承接和反映了人类在该领域发展的成果。2002年,我国国务院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最终界定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情趣”六大方面,并称之为中小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改文件指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
二、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状况
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件中指出:“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是新中国关于教育评价的政策文件中首次出现“综合素质”的概念。2002年国务院教育部陆续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个文件被我国教育界视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直接政策依据。这两个政策文件的颁布,引发了教育界和学者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广泛讨论和研究。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状况主要有以下两个特色。
1.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因此,在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上,我国研究者都认同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对象的准则。要求评价方要充分尊重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给予评价对象充分的自由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强调必须让评价作为积极正面的反馈,使评价成为促进评价对象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活动。评与学一体化,良性互动。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需要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有规律地进行总结,促进中小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均衡发展。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曾经在解释我党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时就说:“我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综合素质评价根本目的就是“总结经验”,走向胜利。
总结经验需要客观而全面,这就要求评价覆盖面要广、方法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评之外,还要使用多方观察、咨询、访谈等多种开放式、可行性强的评估方式。评价既要注重结果反馈,也要充分掌握学生成长和变化的发展过程,有机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另外,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客观摆正各方的位置和地位。高度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活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和主体地位。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导下,让各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学活动。
2.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
综合素质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评价,面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德、智、体、美、实践、创新”六大方面进行的综合性评价。既要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也要保证评价的真实性。然而,在各类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仍然存在大量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晰、评价指标参差不齐、评价方法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到位、权力分配不当造成的不公正,以及宣传不到位造成的抵制行为等问题。因此,如果没有相关的科学的评估方法和相关的配套制度的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就只是一句空话。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政治活动的关键,我国学者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也是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科学的标准技术。在配套制度上,有申诉制度、听证制度、公开制度、问责制度等,同时加强国民的法制意识和社会的诚信文化氛围,才能自上而下、全方位保障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公平合理有序地开展。在制度的保障下,优化评价项目、提高评价体系标准、加强测量评估技术,才能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成果。 3.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方法
一提到评价方法,通常人们首先会想到考试。虽然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但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比如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等素质是无法通过考试来评估的。换而言之,不同的能力和素质需要能合理真实反映出其水平的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上,主要有三大类型 :①试题评价法。测试自古以来一直是评价的主要方法,在考量知识水平上如此,在评估一些素质能力上也不例外。比如,公务员考试中一些题目,在总体上便能测试出应试者的空间想象力和推断能力。再如一些經过大量实验证明有效性的心理学题目,也可以某种程度反映出答题者的心理素质。另外,关于人格测试、性格分类等测试也能相当程度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性格类型。还有,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如作文、论述题,都可以比较准确地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总之,只要试题是具备高水平专业人士精心设置,并且在大规模试验下获得大概率因果反馈的情况下,测试都不能被排斥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之外。
②档案袋评价法。国务院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间,积极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其中档案袋评价便是一种独特且日渐广为重视的方法。档案袋评价是指学校老师根据教育大纲和教学目标与计划,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比如学年目标或学期目标,持续特定一个时期,主动积极且系统地组织、总结和反思该阶段学习成果的档案资料,作为评价本阶段学习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和成长状况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法符合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理论根据,也因其多元性、持续性等特点,相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而言,为国内教育界所广泛推崇。总体而言,档案袋评价法有三大特点:第一,档案袋评价法具有开放性,也具备长期性。其开放性不仅体现在评价的场合和时间上,也体现在评价的主体上。除了教师之外,其他学生、学生本人、父母亲人、甚至社会相关人员也可以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同时,档案袋评价法的开放性和长期性,也使其具备了易操作性和有效性。这也让各个水平和各个年龄段的评价主体、客体都能参与到评价活动过程中,大大增强了评价的适用性和现实性。第二,档案袋评价法本身也有多种多样的评价模式。根据档案袋的功能区分,档案袋可分为展示型、评价型、文件型、课堂型、实习型等。不同功能的档案袋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关注点,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也可相互补充,让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多维饱满。第三,档案袋不具备数据的精确性,但其记录性和描述性,使档案袋评价法的适用范围极广,既然可以通过课堂作业、考试、艺术作品等方式来评价其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课后活动、夏令营、家长会等集体活动进行多方评价,来综合评估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艺术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③表现性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是“为了测量学习者运用运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者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一系列尝试,更具体地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场景或模拟的评价练习以引发最初的直接的反应,有专业的高水平评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直观的考察和评价。”与传统的测试评价不同,表现性评价方法是评价者通过观察、点评等方式,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述性分析。此类评价根据注重学习表现行为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度综合的分析。其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表现性评价法跟档案袋评价法一样具备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特征,其评价的时间和内容比较有弹性,根据目的的不同,内容可以有很大的差异。第二,表现性评价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不想考试分数一样具备精准性,也不同于档案袋评价注重记录保存的作用,表现性评价一般是在特定场景、特定时间中对学生具备了特殊意义的评价。比如学校的文艺晚会活动中学生表演的节目,参加校际甚至更高级别体育比赛,或者搀扶老年人过马路等行为,都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性评价法比较依赖评价主体的专业水准和不偏不倚的评判标准,否则将会出现严重误差,甚至发生误会、冤枉学生的悲剧。第三,表现性评价的可以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的覆盖面更为广泛,其形式从试题、报告、写作,到演说、实验、才艺展示,等等。因而更能生动地体现出中小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
三、综合素质评价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未来发展模式,将从横向平面化研究转向纵深研究发展,将充分利用新时代科技条件下,进一步重视新型评价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按照我国教育部所施行的政策要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从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成绩、身心体质、审美水平和表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研究。评价体系应当体现信度、效度高、实效性强、契合度好,具有正面影响力等特点。一般来说,评价的具体落实方式越多样化,越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可采用定量测量与定性评估、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总体评价与个项评价、个体评价与团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然而,我国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工作并不完善,还存在着评价方法贫乏、保守、形式主义倾向较为严重等问题。在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方法需要在一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1.敢为天下先,改进思想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综合素质评价的诞生只有不到四十年的历史,在我国更是起步较晚,难免与很多陈旧传统教育环境和社会观念产生矛盾。比如在当前还有很多人认为考试成绩是衡量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单一。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在学习成绩上,马云是比不过我的,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他才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可是他的阿里巴巴所创造的价值是新东方的十倍以上。”俞敏洪以身作则,表面社会不能以考试和升学论成败。心理学教授、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李玟瑾也说过:“每个孩子的天性和天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就爱学习,有的孩子就爱动。比如成龙他从小就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爱打斗。他如果生长在我们的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就只是一个小混混。”李玟瑾教授的话表明,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该促进学生往自己擅长的方面发展,而不是揠苗助长,在本来并不突出的方面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国家的教育资源。因此,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兼容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和标准权威性评价等。既要多元而开放,又要有所依据,正如教育部所提出的“两个依据,一参考”,在正确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指导下,让祖国的花朵能够百花齐放。 2.新时代新举措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还需要有新举措来保证践行出成果。
①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主体地位之一的教师,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败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校老师有目的的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评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主要还是通过教育部相关部门自上而下推行,会出现各种仅仅为了应付上级任务的形式主义评估工作。这对真实了解学生状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十分不利。教师作为关键的评价主体,不仅是评价活动的第一线执行者,也应该是评价方案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只有教师对评价方案和具体执行措施了如指掌,才能保证评价工作执行的效率和有效性。
②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完善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在我国起步以来,各种献言献策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需要结合当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来考虑其可操作性。比如,有新闻称某高福利的发达国家,有一位小学生因为擅长写诗,可以申请不用修学数理化文史哲等科目,并且可以得到相当数额的生活补贴,以保证衣食无忧,在家专心写诗即可。暂且不论该新闻的可信度,显然,这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我国就不具备可操作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高科技工具、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构建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平台。当前,我国在5G领域已成为全球的领航者,在这个大环境中,国家的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给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巨大的机遇和完善的空间。近代先驱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在各级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配合下,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公正合理、便捷高效,真正让祖国的花朵百花齐放,开遍祖国大江南北。
参考文献:
[1]姚春燕,张勇. 新型教育评价技术破解教育评价改革难题[J].考试(理论实践),2014(3):8-12.
[2]勒玉乐,孟宪云.中小学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及其改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42-148.
[3]张顺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及对策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06-108.
[4]王华.写作档案袋评价过程中不同评价主体的探索研究[J].外語界,2011(2):88-96.
[5]李雁冰.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58-67.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教育观念;多元化
一、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理论渊源
自人类有教学行为以来,教育实施、评价和咨询便同时产生,随后三者相辅相成发展,缺一不可。然而,历史上人类对于教育评估的研究发展滞后,在相当长的历史中,教育评估一直被简单视为人才选拔与考试。在19世纪中期以前,教育评价与人才选拔的界限模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成绩测评在思想与理论上也一直没有完整明确的区分。
18世纪中期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思想和20世纪初约翰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共同为综合素质评价和研究提供了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在这些思想巨人的肩膀上,同时随着20世纪实验心理学、教育统计学以及人类智力理论发展,教育学界开始了对非学科学习能力和素质的理论研究。由此开始,人类开启了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新阶段。
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欧美发达国家各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评价体系中。我国自1999年国务院教育局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各级政府多次推动政策实施,积极改革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但总体仍然面临着思想理论不牢固、评估模式单调、可操作性不强、方法论不科学,缺乏社会公信力等困境。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个体成长最迅速的阶段之一,也是形成个人修养品质、学习能力、开阔眼界、开发自身潜能的关键期,因此,中小学教育在个人一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学生长期面临着较大的考试升学压力,学校和家长基本只关注学生和孩子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原本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塑造而成的应试能力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质无法实现。
因而,改变传统的唯成绩、唯学历论的教育观念,缓解功利化社会竞争浮躁环境对校园的影响,纠正学校和家长仅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单一评价指标,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便为此服务,从最初关注知识学习之外的技能,到后来涉及到各种非智力因素,最终全面涵盖了所有关系到人的基础成长和成才条件的综合研究系统上。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重要性。我国对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文件完整地承接和反映了人类在该领域发展的成果。2002年,我国国务院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最终界定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情趣”六大方面,并称之为中小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改文件指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
二、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状况
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件中指出:“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是新中国关于教育评价的政策文件中首次出现“综合素质”的概念。2002年国务院教育部陆续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个文件被我国教育界视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直接政策依据。这两个政策文件的颁布,引发了教育界和学者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广泛讨论和研究。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状况主要有以下两个特色。
1.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因此,在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上,我国研究者都认同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对象的准则。要求评价方要充分尊重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给予评价对象充分的自由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强调必须让评价作为积极正面的反馈,使评价成为促进评价对象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活动。评与学一体化,良性互动。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需要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有规律地进行总结,促进中小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均衡发展。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曾经在解释我党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时就说:“我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综合素质评价根本目的就是“总结经验”,走向胜利。
总结经验需要客观而全面,这就要求评价覆盖面要广、方法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评之外,还要使用多方观察、咨询、访谈等多种开放式、可行性强的评估方式。评价既要注重结果反馈,也要充分掌握学生成长和变化的发展过程,有机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另外,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客观摆正各方的位置和地位。高度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活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和主体地位。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导下,让各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学活动。
2.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
综合素质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评价,面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德、智、体、美、实践、创新”六大方面进行的综合性评价。既要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也要保证评价的真实性。然而,在各类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仍然存在大量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晰、评价指标参差不齐、评价方法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到位、权力分配不当造成的不公正,以及宣传不到位造成的抵制行为等问题。因此,如果没有相关的科学的评估方法和相关的配套制度的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就只是一句空话。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政治活动的关键,我国学者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也是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科学的标准技术。在配套制度上,有申诉制度、听证制度、公开制度、问责制度等,同时加强国民的法制意识和社会的诚信文化氛围,才能自上而下、全方位保障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公平合理有序地开展。在制度的保障下,优化评价项目、提高评价体系标准、加强测量评估技术,才能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成果。 3.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方法
一提到评价方法,通常人们首先会想到考试。虽然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但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比如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等素质是无法通过考试来评估的。换而言之,不同的能力和素质需要能合理真实反映出其水平的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上,主要有三大类型 :①试题评价法。测试自古以来一直是评价的主要方法,在考量知识水平上如此,在评估一些素质能力上也不例外。比如,公务员考试中一些题目,在总体上便能测试出应试者的空间想象力和推断能力。再如一些經过大量实验证明有效性的心理学题目,也可以某种程度反映出答题者的心理素质。另外,关于人格测试、性格分类等测试也能相当程度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和性格类型。还有,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如作文、论述题,都可以比较准确地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总之,只要试题是具备高水平专业人士精心设置,并且在大规模试验下获得大概率因果反馈的情况下,测试都不能被排斥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之外。
②档案袋评价法。国务院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间,积极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其中档案袋评价便是一种独特且日渐广为重视的方法。档案袋评价是指学校老师根据教育大纲和教学目标与计划,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比如学年目标或学期目标,持续特定一个时期,主动积极且系统地组织、总结和反思该阶段学习成果的档案资料,作为评价本阶段学习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和成长状况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法符合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理论根据,也因其多元性、持续性等特点,相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而言,为国内教育界所广泛推崇。总体而言,档案袋评价法有三大特点:第一,档案袋评价法具有开放性,也具备长期性。其开放性不仅体现在评价的场合和时间上,也体现在评价的主体上。除了教师之外,其他学生、学生本人、父母亲人、甚至社会相关人员也可以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同时,档案袋评价法的开放性和长期性,也使其具备了易操作性和有效性。这也让各个水平和各个年龄段的评价主体、客体都能参与到评价活动过程中,大大增强了评价的适用性和现实性。第二,档案袋评价法本身也有多种多样的评价模式。根据档案袋的功能区分,档案袋可分为展示型、评价型、文件型、课堂型、实习型等。不同功能的档案袋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关注点,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也可相互补充,让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多维饱满。第三,档案袋不具备数据的精确性,但其记录性和描述性,使档案袋评价法的适用范围极广,既然可以通过课堂作业、考试、艺术作品等方式来评价其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课后活动、夏令营、家长会等集体活动进行多方评价,来综合评估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艺术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③表现性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是“为了测量学习者运用运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者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一系列尝试,更具体地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场景或模拟的评价练习以引发最初的直接的反应,有专业的高水平评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直观的考察和评价。”与传统的测试评价不同,表现性评价方法是评价者通过观察、点评等方式,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述性分析。此类评价根据注重学习表现行为的整个过程进行深度综合的分析。其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表现性评价法跟档案袋评价法一样具备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特征,其评价的时间和内容比较有弹性,根据目的的不同,内容可以有很大的差异。第二,表现性评价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不想考试分数一样具备精准性,也不同于档案袋评价注重记录保存的作用,表现性评价一般是在特定场景、特定时间中对学生具备了特殊意义的评价。比如学校的文艺晚会活动中学生表演的节目,参加校际甚至更高级别体育比赛,或者搀扶老年人过马路等行为,都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性评价法比较依赖评价主体的专业水准和不偏不倚的评判标准,否则将会出现严重误差,甚至发生误会、冤枉学生的悲剧。第三,表现性评价的可以采取的方法和手段的覆盖面更为广泛,其形式从试题、报告、写作,到演说、实验、才艺展示,等等。因而更能生动地体现出中小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
三、综合素质评价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未来发展模式,将从横向平面化研究转向纵深研究发展,将充分利用新时代科技条件下,进一步重视新型评价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按照我国教育部所施行的政策要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从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成绩、身心体质、审美水平和表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研究。评价体系应当体现信度、效度高、实效性强、契合度好,具有正面影响力等特点。一般来说,评价的具体落实方式越多样化,越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可采用定量测量与定性评估、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总体评价与个项评价、个体评价与团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然而,我国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工作并不完善,还存在着评价方法贫乏、保守、形式主义倾向较为严重等问题。在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方法需要在一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1.敢为天下先,改进思想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综合素质评价的诞生只有不到四十年的历史,在我国更是起步较晚,难免与很多陈旧传统教育环境和社会观念产生矛盾。比如在当前还有很多人认为考试成绩是衡量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单一。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在学习成绩上,马云是比不过我的,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他才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可是他的阿里巴巴所创造的价值是新东方的十倍以上。”俞敏洪以身作则,表面社会不能以考试和升学论成败。心理学教授、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李玟瑾也说过:“每个孩子的天性和天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就爱学习,有的孩子就爱动。比如成龙他从小就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爱打斗。他如果生长在我们的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就只是一个小混混。”李玟瑾教授的话表明,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该促进学生往自己擅长的方面发展,而不是揠苗助长,在本来并不突出的方面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国家的教育资源。因此,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兼容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和标准权威性评价等。既要多元而开放,又要有所依据,正如教育部所提出的“两个依据,一参考”,在正确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指导下,让祖国的花朵能够百花齐放。 2.新时代新举措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还需要有新举措来保证践行出成果。
①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主体地位之一的教师,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败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校老师有目的的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评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主要还是通过教育部相关部门自上而下推行,会出现各种仅仅为了应付上级任务的形式主义评估工作。这对真实了解学生状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十分不利。教师作为关键的评价主体,不仅是评价活动的第一线执行者,也应该是评价方案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只有教师对评价方案和具体执行措施了如指掌,才能保证评价工作执行的效率和有效性。
②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完善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在我国起步以来,各种献言献策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需要结合当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来考虑其可操作性。比如,有新闻称某高福利的发达国家,有一位小学生因为擅长写诗,可以申请不用修学数理化文史哲等科目,并且可以得到相当数额的生活补贴,以保证衣食无忧,在家专心写诗即可。暂且不论该新闻的可信度,显然,这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我国就不具备可操作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高科技工具、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构建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平台。当前,我国在5G领域已成为全球的领航者,在这个大环境中,国家的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给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巨大的机遇和完善的空间。近代先驱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在各级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配合下,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公正合理、便捷高效,真正让祖国的花朵百花齐放,开遍祖国大江南北。
参考文献:
[1]姚春燕,张勇. 新型教育评价技术破解教育评价改革难题[J].考试(理论实践),2014(3):8-12.
[2]勒玉乐,孟宪云.中小学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及其改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42-148.
[3]张顺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及对策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06-108.
[4]王华.写作档案袋评价过程中不同评价主体的探索研究[J].外語界,2011(2):88-96.
[5]李雁冰.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58-67.